近些年親子互動節目越來越多,我們通過節目能看到各種明星帶娃的囧事,也能看到星二代們身上的閃光點,不管父母是多麼厲害的人物,但孩子就是孩子,會哭會鬧不懂事。
不過通過鏡頭除了看到星二代和普通孩子一樣的地方外,我們還發現,這些孩子小小年紀就已經開始狂飆英語了。
印象最深的是黃聖依的兒子安迪,在小學入學時需要經過面試,當面試老師問安迪會不會說英語的時候,安迪回答會說一點點,可實際上安迪卻非常流利且標準的回答了老師提出的所有問題。
在《爸爸去哪兒》中,陳小春的兒子陳胤捷說起英語也非常標準,那個時候陳胤捷才剛剛4歲,但是跟小朋友們溝通全程都是英語。
黃多多也是參加《爸爸去哪兒》後被更多人喜歡,除了喜歡多多懂事外,更多人都被這個才女驚豔到了。
黃多多還不到10歲的時候就已經可以翻譯英國名著了,而且跟大導演講話也全程都是英文。
看著星二代們的優秀大家都認為是父母花錢砸出來的,實際上並不是,《三十而已》中顧佳的兒子許子言上幼兒園時需要通過面試。
一個不到5歲的孩子用英語流利的和老師交流,讓很多家長覺得不可思議,但這就是事實,許子言的扮演者並不是什麼星二代,也只是普通人家的普通孩子而已。
所以孩子的英語好不一定就是花錢砸出來的,在探究這個問題的答案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明白一點,英語不僅僅是一門學科,從根本上來講,英語其實是一門語言。而語言的習得和學科的學習是完全不一樣的方法和思路。
【環境因素】
對於孩子來說學習語言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環境,為什麼父母沒有經過系統的教學,小寶寶們就學會說話了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以及家庭中的其他成員都說漢語,為孩子營造了一個學習漢語的語言環境,在環境的感染和薰陶下更利於孩子接受語言。
【語言應用】
除了環境的影響,學習語言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實際應用,很多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只會考試,不會說英語,這是因為孩子學的是書面英語,生活中沒有人跟孩子用英語溝通,孩子學得再多也只是理論知識,沒有實踐的機會就永遠不會張口說英語。
【教育方式】
關於學英語,中國家長的通病就是把英語當成了一門學科,覺得花錢讓孩子上補習班才能學好英語,但實際上英語不應該被看作是一門學科,更應該被看作是一種語言,語言的習得不應該像學科那樣模板和規格化,更應該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主動習得。
如果家長能把以上3件事做好,那麼孩子的英語一定會得到提升,但是如何同時兼顧這3件事,對於不少家庭來說其實是一種挑戰。
「倫敦英語」考慮到中國英語教學的現狀,把影響語言學習的3個重要因素集合到了一起,通過把英國EDU教育體系搬到中國的方式,為孩子打造學習英語的好機會。
英國英語老師
英國英語老師是指所有給孩子授課的老師都來自英國,並且在英國的學校中任英語教師。
他們不僅有英語的教學經驗,同時還掌握俄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等第二門語言。
我們堅信,老師有第二語言學習經驗對於課堂教學理解和教授更深刻。
人類對於母語的學習更快,對母語語言文化理解起來也更簡單,對於中國的孩子來說英語不是母語,想要學好第二語言就要找專業的人,就像外國人學漢語找中國的語文老師一樣,我們的孩子想要學好英語就應該找英國的英語老師。
英國貴族小班
英式小班是1位老師和6個學生的課堂規模,區別於國內的幾十人甚至幾百人的課堂,英式小班模式能讓老師照顧到每一個孩子的學習,讓每個孩子都得到充分的關注和溝通,確保學習質量。
浸入式英語教學
浸入式英語教學是指把英語作為教學語言的教學模式,注重創設和豐富語言環境,為孩子營造英語母語的學習環境,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處於英語環境之中,在這種環境中有意無意地進行語言習得,學習效果更加顯著。
興趣是孩子最大的老師,對於英語的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興趣培養,浸入式英語教學能讓孩子進入到英語學習的環境中,激發孩子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通過主動探索和模仿習得的英語,記憶和使用才會更方便,孩子會說英語會用英語,提高成績也不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