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11月8日 1時24分)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完整地說,立冬是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
太陽黃經225°,十月節
秋天的味道餘韻尚存,而冬天卻已踩著厚厚的落葉悄悄到來。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立冬,一個寂靜與快意並存的日子,它意味著生活逐漸回歸一種凝聚的沉靜,意味著萬物開始蓄積能量。
清霜冷絮漸濃,葉黃楓丹猶在。一年好景君須記。
立冬三候
一候,水始冰丨冰寒於水,所以是水與凍的結合,冬寒水結,是為伏陰。孟冬始冰,仲冬冰壯,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凍丨冰壯曰「凍」,地凍為凝結,「靄靄野浮陽,暉暉水披凍。」
三候,雉入大水為雁蜃丨與「雀入大水為蛤」相對應,蜃是大蛤,古人認為,海市蜃樓便是蜃吐氣而成。」
|冬天的雅稱|
你知道哪些關於冬的獨特雅稱嗎?
讀讀與「冬」有關的詩,一起品味冬天的美!
三冬
好事近
宋·張元幹
華燭炯離觴,山吐四更寒月。
公子唾花枝玉,盡一時豪傑。
三冬蘭若讀書燈,想見太清絕。
紙帳地爐香暖,傲一窗風月。
古人以農曆十月為孟冬,十一月為仲冬,十二月為季冬,並將三個月份合稱「三冬」,用以代指冬季。
九冬
八詠詩 夕行聞夜鶴(節選)
南北朝·沈約
刷羽共浮沉。湛澹泛清潯。
既不經離別。安知慕侶心。
九冬負霜雪。六翮飛不任。
且養凌雲翅。俯仰弄清音。
所望浮丘子。旦夕來相尋。
冬季三個月共九十天,於是冬季又別稱「九冬」。
玄冬
貧士詩
魏晉·張望
荒墟人跡稀,隱僻閭鄰闊。
葦籬自朽損,毀屋正寥豁。
炎夏無完絺,玄冬無暖褐。
四體困寒暑,六時疲饑渴。
營生生愈瘁,愁來不可割。
「玄」為黑色,古代以四方為四季之位,北方為冬位,其色黑,故冬天又別稱「玄冬」。
嚴節
贈徐徵君詩
南北朝· 任昉
促生悲永路,早交傷晚別。自我隔容徽,於焉徂歲月。
情非山河阻,意似江湖悅。東皋有儒素,杳與榮名絕。
曾是違賞心,曷用箴餘缺。眇焉追平生,塵書廢不閱。
信此伊能已,懷抱豈暫輟。何以表相思,貞松擅嚴節。
北陸
七哀詩二首(節選)
魏晉·張載
秋風吐商氣,蕭瑟掃前林。
陽鳥收和響,寒蟬無餘音。
白露中夜結,木落柯條森。
先光馳北陸,浮景忽西沈。
北陸本指太陽冬季所在的方位,後來被人們用來代稱冬天。《隋書·志第十五·天文中·七曜》載:「日循黃道東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東陸謂之春……行北陸謂之冬」。
玄序
奉和守歲應制
唐·許敬宗
玉琯移玄序,金奏賞彤闈。
祥鸞歌裡轉,春燕舞前歸。
壽爵傳三禮,燈枝麗九微。
運廣薰風積,恩深湛露晞。
送寒終此夜,延宴待晨暉。
玄,冬之色,序,季節。用「玄序」稱冬季者。
嚴冬
早梅
唐·朱慶餘
天然根性異,萬物盡難陪。
自古承春早,嚴冬鬥雪開。
豔寒宜雨露,香冷隔塵埃。
堪把依松竹,良塗一處栽。
「嚴」有「程度深」之義,故「嚴冬」也就成了極其寒冷的冬天的又一代稱。
清冬
冬夜集賦得寒漏
唐·皇甫冉
清冬洛陽客,寒漏建章臺。
出禁因風徹,縈窗共月來。
偏將殘瀨雜,乍與遠鴻哀。
遙夜重城警,流年滴水催。
閒齋堪坐聽,況有故人杯。
冬季萬物蕭條,天地間一片清寒,故冬天又有「清冬」之別稱。
窮陰
歲晚旅望
唐·白居易
朝來暮去星霜換,陰慘陽舒氣序牽。
萬物秋霜能壞色, 四時冬日最凋年。
煙波半露新沙地,鳥雀群飛欲雪天。
向晚蒼蒼南北望,窮陰旅思兩無邊。
「窮」,盡也。古代以春夏為陽,秋冬為陰。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後一個季節,故有此稱。
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