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書育人,實質就是生涯教育的過程。學校的主要工作,就是學生的生涯發展工作。」作為紮根一線教育二十多年的特級教師,上海市閔行中學校長何美龍這樣談教育。
他說,希望通過好的課程、專業的手段,去喚醒學生的生涯發展意識,讓生涯素養成為學生終身的能力;希望通過生涯教育的方式,引導和激勵學生個體對生命意義和價值進行主動思索和探求,尋求自我與環境的契合點,進而實現人生的理想。
他是這麼說的,更是這麼做的。在他獨特的生涯教育關懷下,閔行中學生涯規劃教育一路走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讓無數學子從中受益。
在求索中前行
讓每一位學子未來之路更勇敢、堅定、自信
其實,生涯教育並不是閔行中學的獨創。近年來,上海市的許多高中學校圍繞升學指導、職業選擇開展了生涯教育,但是大多學校忽視了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和內心信念的驅動,導致生涯教育一直不溫不火,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如何把生涯教育實踐與學生發展自我同一性過程結合?如何引發學生對未來人生發展與今天個人現狀的聯繫與思索?這兩點,成為了生涯教育必須面對的現實課題。
「教育須有效促進青少年學生具有自我一致的情感,自我貫通的能力,自我恆定的目標,否則容易導致自我意識危機。」校長何美龍這樣總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而作為上海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範校,閔行中學充分發揮學校特色,積極吸取各大學校在生涯建設路上出現的「不足」,結合創新素養培育內容和學生實際,深度挖掘,開始打造屬於自己的獨特的求索之路。
經過9年漫長的求索,閔行中學終於組建成今天完整的教育「生態鏈」。早在2011年,學校就開始總結學校18年來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反思學校學情,調查了解學生的發展需要,著手構建適合學校學生發展的生涯教育課程體系;同期,學校開始成立生涯教研組和教材開發團隊,在專家指導下,通過理論學習、實踐借鑑,基於團隊合作,於2017年8月學校正式出版一套三冊生涯校本教材《生涯與發展》,並開發生涯教育數位化資源;截止到同年,學校基本形成了生涯輔導教師培訓體系的建設;而近6年來,學校更是著力落實生涯教育,讓生涯規划進學科教學、必修課程、滲透到每一位孩子的人生起跑點。
從此,學校逐漸能夠撥開未知的迷霧,讓每一位閔中學子走向未來的步伐都更加勇敢、更加堅定、更加自信。
三階五化四途徑
助力學子穩步成長
9年的不懈探索,讓今天閔行中學生涯教育體系長成「參天大樹」,形成「三階」「五化」「四途徑」的龐大脈絡。
在針對學生的生涯規劃上,學校本著夯實基礎、由淺入深的理念,形成「人生觀澄清→職業意向→高校和專業意向→三年學業規劃→高中綜合素質發展規劃」的鏈條式規劃方式,幫助學生構建「生涯準備、生涯覺醒、生涯模擬」的三大階段,同時融入「公益勞動、生涯講堂、暑期實踐、海外課堂、孵化基金」等五化的生涯實踐模式。讓學生在公益勞動課程化中進入社會初步體驗,在生涯講堂系列化中感悟他人成長經驗,在暑期實踐個性化中探索專業明確方向,在海外課堂學術化中放眼世界追求卓越,在孵化基金系統化中敢想敢做腳踏實地。
與此同時,學校還打通了「生涯認知」「生涯講堂」「生涯體驗」「生涯實踐」四大途徑,為學生高中三年的生涯意識建設全程「保駕護航」。
「我的興趣在哪裡?我的能力是什麼?我的優勢和不足有哪些?」這些問題從升入高中開始就伴隨著每一位學子。那麼,如何儘快幫助學生認清自己的定位?
在閔中校園內,生涯認知課程作為必修課被安排在高一高二的課程表裡,由專門的生涯老師負責教學。通過課程,孩子們能夠快速完成自我同一性的整合,包括探索自我認知、社會角色、職業角色、社會行為及自身應負責任等方面的認識;能夠逐漸認識自我,感受價值觀、興趣、能力、心理等自我意識;能夠逐漸認清自己的能力和潛質,與社會更好地連接起來。
除了幫助學生儘快適應高中生活、認識自我,生涯認知還負責著引導學生向大學與職業的銜接。
大學想學什麼?未來想做什麼?每一位孩子的夢想都不能被忽略。在這裡,老師們會根據學生想報考的學校、專業,幫助他們一起分享相關學校、專業的真實情況,提供給孩子們更多客觀的信息;通過卡特爾人格測試、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管理風格測驗、需求傾向測驗等,讓學生們了解自我的性格特長,了解自己的職業偏向,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同時,教師團隊還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分析:我的目標在哪裡?我現在的定位在哪裡?我還有哪些不足?我需要怎樣努力?認準定位,發現不足,彌補差距,助力每個學生都能夠達到自己合適的目標。
如今,閔行中學的生涯認知教育已經吸納了更多必需「營養」,形成了集「生涯性向探索」和「生涯發展規劃」等兩大方向,品德、心理、職業規劃等三大板塊,高中適應、自我認知、外部探索、學會決策、志願選擇、大學準備等六大內容的綠色網絡。在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可持續發展的路上,這只是四大途徑的第一步。
同時,學校還定期邀請各行業名流來學校開展講座,為全體學子提供生涯講堂課程。在各個行業領域成功的大V有著怎樣的奮鬥故事?在職業發展中有哪些鮮為人知的珍貴經驗?在生涯講堂上,所有學生都有機會聆聽來自行業精英的生涯建議。在一場場生涯講堂中,不僅僅是一連串的故事分享,更是一連串的夢想被逐個照亮。而學校也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了充分檢驗夢想的平臺。
校長何美龍介紹,學校充分調動可用資源,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又一個豐富的活動平臺。讓學生在社團中展現組織天賦,在校園狂歡節中展示音樂天賦,在南京生存實踐中展現戶外綜合能力,在志願者活動中展現公益品德,在企業與大學參訪中學習創業能力……通過多彩的實際參與,學生們有充足的機會檢驗自己與生涯規劃的吻合度,有充足的機會檢驗自己在興趣方面的特長,更有充足的機會在鍛鍊中培養自信,在試錯中糾正自己的人生方向。
由此,閔中的學生將會進入生涯實踐中完成最後的淬鍊。
醫院、銀行、實驗室、夏令營、各大高校……這些都成為生涯實踐的可選場所。在參與生涯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學生們收穫的不僅僅是更清晰的職業認識,而在於團結協作克服困難的快樂,在自主研究中獲取知識的快樂,為追逐夢想不斷奮鬥的快樂。
精益求精
為育人事業不懈奮鬥
如今,雖然閔行中學已經有了日趨完善的生涯規劃教育體系,但生涯規劃團隊的老師本著精益求精的育人理念,依然站在生涯教育一線進行積極的探索。
如何更好地貼近孩子的成長?如何給予孩子更專業的生涯指導?基於這樣的關懷,「導師制」的新的生涯教育制度正在閔行中學逐漸孵化成型。
根據學生生涯規劃的學科傾向,學校指定對應學科的專人教師對接孩子的生涯規劃教育,負責學生的全面成長,負責為孩子提供專業的指導。在保證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導師的前提下,學校還定期組織生涯導師團隊進行全面培訓,不斷拔高導師團隊的專業性,充分發揮教師團隊的生涯導向作用。
高二學生小向說,自己在學校生涯教育提供的資源條件下,樹立了報考復旦大學醫學院的夢想,「在創新孵化基金的幫助下,我們有能力、有資源取得非常專業的高校教授指導課題,還有機會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與頂尖教授完成高水平課題,並有機會把研究成果發表到美國學術期刊。沒有生涯教育的環境,就沒有我們的今天。學校生涯教育的大平臺,讓我們的夢想有機會早早播種、成長,長成參天大樹的模樣。」
在學校一路求索、精益求精的不懈努力下,閔行中學生涯教育近年來一路領航,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生涯教育的碩果已經遍地開花。
如,學校先後與上海市第五人民醫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中國銀行、上海市群益職校等單位共建生涯實踐基地,讓學生提前體驗職業生活、接受大學課程和走進科學實驗室,初步了解和體驗社會;學校還根據學生需求,開展個性化的暑期實踐,如交大科創夏令營、微軟女生夏令營、清華營、中日韓歷史論壇、德國文化探訪等,引導學生探索專業明確方向。
此外,每年100多名學生走出國門,參加澳大利亞斯考茨公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國科技學院聯盟等多家院校的海外課堂學習及研究;同時,學校在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綜合素質水平和生涯規劃能力同時,也促進了教師角色轉變和專業成長,發揮了典型示範和輻射引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