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閔中「科學創造」教育創新孵化五步曲:同伴榜樣激勵,啟發創新意識;多元課程開設,滿足個性需求;資源平臺支撐,提升科學素養;實踐活動體驗,鍛造創新人格;創新孵化機制,成就創新人才。
圖說:讓學生接觸高端科研項目 閔中供圖(下同)
閔行中學,位於上海市西南部黃浦江畔,毗鄰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和上海紫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閔行中學是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創建於1928年,以「實者慧」為座右銘,秉承「勤誠禮愛」的校訓,堅持「健康、責任、求實、創新」的校風,銳意進取,追求卓越。
近年來,在教育綜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在「網際網路+」的時代機遇和挑戰面前,學校堅持立德樹人和核心素養培育,以學生為本,有效推進服務學生終身發展的生涯教育實踐,與上海交大、同濟等大學合作,建設高品質中學生創新素養課程系列,著力加強數位化校園建設,基於數位技術改進課堂教學,探索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範式,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國際教育活動,引進優質國際資源,讓學生在國際視野下審視自己、提升自我。學校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正積極推進「多元共生、綠色和諧、優秀卓越、幸福校園」的文化建設。
這不是口號——人人提升創新思維能力
「高中生對二次元文化的態度的調查研究及影響因素探究」「中學生收看網絡直播和行為模式的研究」「 中學生閱卷情況與學習成績和關係研究」「在線學習糾錯系統」「太陽能智能氣象站」「智能嬰兒安全提示儀」「基於手機APP物理實驗室」「太陽能板清潔裝置」「 傘自動乾燥器」……閔行中學有個科學社,宛如校園裡的科學院,人人要有一份課題,人人提升創新思維,而且,還結結實實地孵化出了一大批創新研究項目。
閔行中學對科技創新人才的培育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的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探索。作為一所上海市一期課改和二期課改的試點學校,構建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的校本課程體系,形成了環境道德教育、健康生命教育和創新素養培育的三大教育特色。學校的科技教育得以長足發展,先後獲得上海科技教育特色示範學校、宋慶齡少年兒童科技發明示範基地、國際發明協會特別成員及實驗基地、中國創造教育實驗基地、中國創造教育專業委員會創造教育先進實驗基地、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教育實驗基地、上海市科普體驗實踐基地等10多個國家和市級相關榮譽稱號。
圖說:何校長與學生交流成長「秘笈」
學校的科技教育僅在過去的幾年裡就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連續兩年在第十三屆和第十四屆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評選活動中榮獲貢獻獎;在第三十一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榮獲組織獎;在第十五屆「西部杯」上海市青少年計算機應用操作競賽軟體應用與程序設計競賽項目高中組獲優秀組織獎;在第十九屆上海市中學生防震減災知識競賽獲組織獎。學生在2017年4月首屆中國(上海)國際發明創新展榮獲3個金獎、2個銀獎;在2016年11月第九屆國際發明展覽會中獲得5個金獎、3個銀獎、2個銅獎……
學校積極探索適應新時代科技人才培養的現代學校科技教育模式,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以創新能力提升為實現手段,以創新人格培育為動力系統,點面結合,從學生的興趣、志向、態度和精神出發,形成了以創新素養培育為核心的閔行中學科技教育模式:以「3+1類課程」提升科技創新實踐能力;以「創新孵化機制」助推科技創新實踐活動;以「創新實驗室」拓展科技創新實踐平臺;以「成長記錄-評價手冊」引領學生多元發展,通過「創新實驗室+數位化平臺」孕育、「系列課程+社會實踐」培育科技人才。
這不是口號——打造科技教育品牌文化
閔行中學自創辦起一直以「創新」為學校的辦學特色,追求源於生活的創新,凸現科研興校的辦學特色,以科技教育促進校風、學風、教風建設。學校建立了校長掛帥、分管副校長負責,各部門主管為成員的學校科技教育領導小組,建立了分管校長領導、科技總輔導員總協調的科技教育協調小組,建立了以專業優質的科技教育專業團隊為首,教研組、年級組為單位,落實到每位任課教師和班主任的梯隊式的科技教育實踐團隊。
學校科技教育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有創新的現代突破,紮實而卓有成效;以創新素養培育和數字信息化為特色,以學生成長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重視提升學生的創新素養,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科技創新人才;以創新孵化項目基金和創新實驗室建設為支撐,多元激勵機制為保障,以拓展、選修、社團三類課程和科學社為主要實施手段,項目引領,學科滲透,打造閔行中學科技教育品牌文化。科技類校本課程有《單片機創意製作》《拓寬高中生命科學視角》《機器人創意》《化學學科思維方法訓練》《物理思維導學與拓展》《打開科普英語之門》《信息技術項目製作》《定格動畫創意製作》《工藝模型和電子作品製作》等。科技類社團有「智能控制」「E工場」「機器人社」「科技與社會社團」「移動創新工作室」「生命科學社」「化學創新設計與製作活動社」等。
圖說:搶眼的機器人社團
同時,學校初步形成了基於信息化平臺的「科學創造」教育創新孵化五步曲:同伴榜樣激勵,啟發創新意識;多元課程開設,滿足個性需求;資源平臺支撐,提升科學素養;實踐活動體驗,鍛造創新人格;創新孵化機制,成就創新人才。
重要事情說三遍:這不是口號——基礎性課程以創新為核心
自接受了中學生創新素養培養實驗學校的任務後,閔行中學積極探索有利於學生創新素養培育的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學校以「3+1課程」為主要實施手段,推行科技教育。
「3」,是指三類課程:拓展課、選修課、社團課。從學生成長可持續發展出發,學校鼓勵各個學科在基礎性課程中以創新素養培育為核心,將學生的應試和學生的素質培養有機結合,考試是手段,能力培養是目的;同時學校加大拓展型、研究型課程的開設力度,鼓勵教師積極開設了多種拓展性、研究性的課程。拓展課、選修課、社團課是創新素養培育為特色的科技教育實施主渠道。學校規定高一、高二拿出兩課時開展創新素養培育拓展課、兩課時開展學科選修課、一課時開展社團課。
「1」,是指少年科學社。少年科學社由各學科科技特長學生組成,從中挑選出優秀項目,經專家審核入選科學社,進一步配備指導教師全程督導,通過組織講座、專家面對面指導等方式進行項目管理,全程體驗科學研究過程,完成高品質的科學研究,入選市級競賽,以競賽為手段,以能力提升為最終目的,實現學生科學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創新素養培育實踐活動促進了學校與社會的緊密結合,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創新素養培育實踐活動注重理論聯繫實踐,注重科學知識運用於現實社會,注重體驗和感悟、觀察和思考,從實踐中發現問題,產生課題,用課題成果解決實際問題等,利用數位化平臺對學生的活動進行過程性管理和評價。學校遵循「三個結合」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即科學與人文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科技創新素養培育與智慧財產權教育相結合。
現在,閔行中學已形成兩大創新課程系列——電子工程創意課程系列和媒體創意課程系列。第一、電子工程創意系列課程:將已有單片機、智能控制、手機編程課程項目整合,最終學生可以創造出智能控制系統,即通過手機APP,控制一些智能終端,如智能家居,物聯網等。第二、數字媒體創意創編系列課程:將動漫設計、攝影創作、MIDI音樂進行媒體整合,包括計算機漫畫課程、攝影課程、音樂課程並整合為影視製作,最終培養一批會微課程、微電影創意創編的人才。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王蔚
【相關連結】:
上海市閔行中學建校90周年慶典活動定於2018年11月18日(周日)上午9:30 舉行,歡迎校友們回校!
一、活動主題:砥礪前行九十載 攜手奮進再出發
二、活動地點:江川東路950號
三、主要安排:
8:30來賓籤到
9:00--9:25校園體驗(升旗儀式、校園及校史室參觀、校園留影)
9:30--10:40慶典大會(主會場:五樓報告廳分會場:教學樓各班教室)
11:00活動結束
校慶辦公室地址:閔行區江川東路950號
校慶辦公室電話:(021)64355821
校慶辦公室聯繫人:夏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