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創新人才孵化基地——閔中人說了三遍:「這不是口號」

2020-12-13 新民晚報

【核心提示】閔中「科學創造」教育創新孵化五步曲:同伴榜樣激勵,啟發創新意識;多元課程開設,滿足個性需求;資源平臺支撐,提升科學素養;實踐活動體驗,鍛造創新人格;創新孵化機制,成就創新人才。

圖說:讓學生接觸高端科研項目 閔中供圖(下同)

閔行中學,位於上海市西南部黃浦江畔,毗鄰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和上海紫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閔行中學是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創建於1928年,以「實者慧」為座右銘,秉承「勤誠禮愛」的校訓,堅持「健康、責任、求實、創新」的校風,銳意進取,追求卓越。

近年來,在教育綜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在「網際網路+」的時代機遇和挑戰面前,學校堅持立德樹人和核心素養培育,以學生為本,有效推進服務學生終身發展的生涯教育實踐,與上海交大、同濟等大學合作,建設高品質中學生創新素養課程系列,著力加強數位化校園建設,基於數位技術改進課堂教學,探索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範式,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國際教育活動,引進優質國際資源,讓學生在國際視野下審視自己、提升自我。學校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正積極推進「多元共生、綠色和諧、優秀卓越、幸福校園」的文化建設。

這不是口號——人人提升創新思維能力

「高中生對二次元文化的態度的調查研究及影響因素探究」「中學生收看網絡直播和行為模式的研究」「 中學生閱卷情況與學習成績和關係研究」「在線學習糾錯系統」「太陽能智能氣象站」「智能嬰兒安全提示儀」「基於手機APP物理實驗室」「太陽能板清潔裝置」「 傘自動乾燥器」……閔行中學有個科學社,宛如校園裡的科學院,人人要有一份課題,人人提升創新思維,而且,還結結實實地孵化出了一大批創新研究項目。

閔行中學對科技創新人才的培育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的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探索。作為一所上海市一期課改和二期課改的試點學校,構建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的校本課程體系,形成了環境道德教育、健康生命教育和創新素養培育的三大教育特色。學校的科技教育得以長足發展,先後獲得上海科技教育特色示範學校、宋慶齡少年兒童科技發明示範基地、國際發明協會特別成員及實驗基地、中國創造教育實驗基地、中國創造教育專業委員會創造教育先進實驗基地、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教育實驗基地、上海市科普體驗實踐基地等10多個國家和市級相關榮譽稱號。

圖說:何校長與學生交流成長「秘笈」

學校的科技教育僅在過去的幾年裡就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連續兩年在第十三屆和第十四屆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評選活動中榮獲貢獻獎;在第三十一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榮獲組織獎;在第十五屆「西部杯」上海市青少年計算機應用操作競賽軟體應用與程序設計競賽項目高中組獲優秀組織獎;在第十九屆上海市中學生防震減災知識競賽獲組織獎。學生在2017年4月首屆中國(上海)國際發明創新展榮獲3個金獎、2個銀獎;在2016年11月第九屆國際發明展覽會中獲得5個金獎、3個銀獎、2個銅獎……

學校積極探索適應新時代科技人才培養的現代學校科技教育模式,以創新思維培養為核心,以創新能力提升為實現手段,以創新人格培育為動力系統,點面結合,從學生的興趣、志向、態度和精神出發,形成了以創新素養培育為核心的閔行中學科技教育模式:以「3+1類課程」提升科技創新實踐能力;以「創新孵化機制」助推科技創新實踐活動;以「創新實驗室」拓展科技創新實踐平臺;以「成長記錄-評價手冊」引領學生多元發展,通過「創新實驗室+數位化平臺」孕育、「系列課程+社會實踐」培育科技人才。

這不是口號——打造科技教育品牌文化

閔行中學自創辦起一直以「創新」為學校的辦學特色,追求源於生活的創新,凸現科研興校的辦學特色,以科技教育促進校風、學風、教風建設。學校建立了校長掛帥、分管副校長負責,各部門主管為成員的學校科技教育領導小組,建立了分管校長領導、科技總輔導員總協調的科技教育協調小組,建立了以專業優質的科技教育專業團隊為首,教研組、年級組為單位,落實到每位任課教師和班主任的梯隊式的科技教育實踐團隊。

學校科技教育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有創新的現代突破,紮實而卓有成效;以創新素養培育和數字信息化為特色,以學生成長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重視提升學生的創新素養,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科技創新人才;以創新孵化項目基金和創新實驗室建設為支撐,多元激勵機制為保障,以拓展、選修、社團三類課程和科學社為主要實施手段,項目引領,學科滲透,打造閔行中學科技教育品牌文化。科技類校本課程有《單片機創意製作》《拓寬高中生命科學視角》《機器人創意》《化學學科思維方法訓練》《物理思維導學與拓展》《打開科普英語之門》《信息技術項目製作》《定格動畫創意製作》《工藝模型和電子作品製作》等。科技類社團有「智能控制」「E工場」「機器人社」「科技與社會社團」「移動創新工作室」「生命科學社」「化學創新設計與製作活動社」等。

圖說:搶眼的機器人社團

同時,學校初步形成了基於信息化平臺的「科學創造」教育創新孵化五步曲:同伴榜樣激勵,啟發創新意識;多元課程開設,滿足個性需求;資源平臺支撐,提升科學素養;實踐活動體驗,鍛造創新人格;創新孵化機制,成就創新人才。

重要事情說三遍:這不是口號——基礎性課程以創新為核心

自接受了中學生創新素養培養實驗學校的任務後,閔行中學積極探索有利於學生創新素養培育的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學校以「3+1課程」為主要實施手段,推行科技教育。

「3」,是指三類課程:拓展課、選修課、社團課。從學生成長可持續發展出發,學校鼓勵各個學科在基礎性課程中以創新素養培育為核心,將學生的應試和學生的素質培養有機結合,考試是手段,能力培養是目的;同時學校加大拓展型、研究型課程的開設力度,鼓勵教師積極開設了多種拓展性、研究性的課程。拓展課、選修課、社團課是創新素養培育為特色的科技教育實施主渠道。學校規定高一、高二拿出兩課時開展創新素養培育拓展課、兩課時開展學科選修課、一課時開展社團課。

「1」,是指少年科學社。少年科學社由各學科科技特長學生組成,從中挑選出優秀項目,經專家審核入選科學社,進一步配備指導教師全程督導,通過組織講座、專家面對面指導等方式進行項目管理,全程體驗科學研究過程,完成高品質的科學研究,入選市級競賽,以競賽為手段,以能力提升為最終目的,實現學生科學能力的可持續發展。

創新素養培育實踐活動促進了學校與社會的緊密結合,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創新素養培育實踐活動注重理論聯繫實踐,注重科學知識運用於現實社會,注重體驗和感悟、觀察和思考,從實踐中發現問題,產生課題,用課題成果解決實際問題等,利用數位化平臺對學生的活動進行過程性管理和評價。學校遵循「三個結合」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即科學與人文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科技創新素養培育與智慧財產權教育相結合。

現在,閔行中學已形成兩大創新課程系列——電子工程創意課程系列和媒體創意課程系列。第一、電子工程創意系列課程:將已有單片機、智能控制、手機編程課程項目整合,最終學生可以創造出智能控制系統,即通過手機APP,控制一些智能終端,如智能家居,物聯網等。第二、數字媒體創意創編系列課程:將動漫設計、攝影創作、MIDI音樂進行媒體整合,包括計算機漫畫課程、攝影課程、音樂課程並整合為影視製作,最終培養一批會微課程、微電影創意創編的人才。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王蔚

【相關連結】:

上海市閔行中學建校90周年慶典活動定於2018年11月18日(周日)上午9:30 舉行,歡迎校友們回校!

一、活動主題:砥礪前行九十載 攜手奮進再出發

二、活動地點:江川東路950號

三、主要安排:

8:30來賓籤到

9:00--9:25校園體驗(升旗儀式、校園及校史室參觀、校園留影)

9:30--10:40慶典大會(主會場:五樓報告廳分會場:教學樓各班教室)

11:00活動結束

校慶辦公室地址:閔行區江川東路950號

校慶辦公室電話:(021)64355821

校慶辦公室聯繫人:夏老師

相關焦點

  • 暨南大學律政精英創新人才孵化基地揭牌
    暨南大學律政精英創新人才孵化基地揭牌 >   中新網廣州1月10日電 (廖麗麗 彭梅蕾)10日,暨南大學「卓越未來」律政精英創新人才孵化基地正式揭牌。
  • 四川宜賓農民工創新創業小鎮揭牌 打造農民工孵化基地
    葉昌榮 陳建 陳憶 封面新聞記者 伍雪梅12月24日,四川省宜賓市農民工創新創業小鎮暨鄉村振興講習所揭牌儀式在翠屏區牟坪鎮舉行。該小鎮將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服務」的建設思路,打造成為省內首個農民工創新創業的信息港、輔導站、訓練場、要素匯、交易所、物流園、代辦所,建成川南乃至川、滇、黔、渝結合部農民工企業家、農民工專業技術人才孵化基地,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農民工創新創業樣板小鎮,探索一條可複製、可借鑑的農民工人才培養有效路徑。
  • 高校金融人才培訓基地與專業經理人孵化基地
    高校金融人才培訓基地與金融專業經理人孵化基地鑑於金融科技發展迅速,專業人才需求孔急,本企劃依據金融環境變化與時俱進,針對金融機構需求量身打造課程內容
  • 廣州市青年就業創業孵化基地(廣州市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
    歡迎出席廣州市青年就業創業孵化基地(市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入駐管理專題發布會,這也是市新聞辦2021年舉辦的第1場發布會。首先,對各位媒體過去一年對我市新聞發布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大家辛苦了!
  • 回顧丨胡中輝:建設創新工匠人才孵化平臺
    二是在發揮創新創造平臺,積極投身創新創造中,多解決一線生產技術難題,並轉化成實實在在的創新成果,進一步提高生產力。三是發揮傳幫帶作用,繼續為公司培育更多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記者:平高集團如何提升能源科技創新?在培育高技能人才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 阿里雲創新中心將在渝打造西南首個AIoT產業人才實訓基地
    阿里雲創新中心將在渝打造西南首個AIoT產業人才實訓基地 2020年06月19日 07:01 華龍網  閱讀量: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裕錕 攝據阿里雲創新中心(重慶)總經理雷愛晶介紹,落地一年來,阿里雲創新中心(重慶)主要圍繞產業垂直創孵、生態聚力合作、產業人才協同三個方面建設與發展。目前,平臺累計入駐44家數字經濟企業,其中物聯網方向企業佔40%,線上平臺方向企業佔30%,人工智慧方向佔20%。
  • 校、區、企平臺聯動打造區域創新「核心孵化園」
    今年10月在閔行成功落地的創想600基地啟用揭牌,標誌著交大科技園作為校、區、企三區聯動平臺更好地發揮平臺優勢,更緊貼學校聚焦基礎理論突破和創新成果轉化的落地。「大零號灣」布局四大主導高科技產業,涵蓋醫療機器人、人工智慧、海洋裝備、新材料領域,建設全球科研創新區、新興產業引領區、現代商業與文創教育服務區、高品質國際生活社區4個功能區,打造「零號灣」、「創想600」、「中法創新園」等標杆性的雙創空間品牌,對標國際最高標準建立「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全鏈條創業孵化體系。
  • 高科技高端精密製造人才孵化基地
    高科技高端精密製造人才孵化基地高科技高端精密製造人才孵化基地,發展未來科技大學。
  • 上海閔行團區委打造青閔君工作坊、雙創俱樂部匯聚各類人才
    負責人周文秀說,2013年之前他們並無固定場所開展活動,大多數活動不是在她家的客廳開展,就是在其他全職媽媽家裡的陽臺或者露臺上舉行。一次活動,最多只能容納十來人。2013年,在團委支持下她們正式註冊為閔行莘莊和普青少年服務中心,由「野路子」成了「正規軍」。  如今有了更大的場地,活動也更多了。每天一場到兩場心理類、瑜伽類、烘焙類、英語類課程,每兩周一次義賣、義演、健康專題講座。
  • 泉州華光職業學院攜手「博思文化產業」打造人才就業提升孵化基地
    8月13日,泉州華光職業學院攜手福建省博思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國家開放大學教師培訓學院福建分院,就打造人才就業提升孵化籤訂三方合作協議,合力打通校企繼續教育通道。就拿考培市場規範中的教師資格證而言,公辦、民辦、國際校和正規培訓機構在這個板塊中面臨著龐大的市場需求,2019年教師資格證的繼續教育人數已達1000萬人。
  • 技工院校學生技能創業孵化基地揭牌成立
    茂名網訊 我市首家面向技工院校學生的技能創業孵化基地——茂名市高級技工學校「網際網路+」技能創業創新孵化基地昨日正式揭牌成立。該基地由茂名市高級技工學校、廣東闖越企業集團公司合作共建,通過校企合作「雙創」平臺,整合政策、技術、資本、服務、人才、信息、市場等資源,為技校學生打造創業就業「夢工廠」。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創業就業工作,始終把創業就業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
  • 海峽兩岸青創基地巡禮:福州兩岸青創孵化中心
    圖片來源:臺灣導報    福建省福州市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孵化中心(以下簡稱「孵化中心」)創立於2015年8月,位於福州市金山橘園洲工業區倉山園18-22棟,是大陸國臺辦於2016年8月授予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2015年8月福州市政府授予的「臺灣青年創業基地」、2016年10月「福州市創業創新示範中心」。
  • 寧波電子商務孵化基地正式開園
    3月18日下午,位於寧波電商城江北園區核心區的市電子商務孵化基地開園儀式在江北區長興路158號進行。開園儀式上,呂齊鳴和徐文華共同為「浙江省電子商務示範基地」、「浙江省電子商務示範企業」揭牌,寧波電商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與寧波郵政、寧波速遞籤約共建寧波市跨境電子商務示範園。呂齊鳴代表市商務委對基地開園表示祝賀。他認為,科研服務、電商孵化、創業輔導是寧波電商城江北園區的重要功能之一,寧波電子商務孵化基地順利開園對加快寧波電商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 智匯谷產學研基地攜手溢思得瑞 合力打造國際協同創新體系
    6月28日,在廣東東莞舉行的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智匯谷產學研基地項目開工儀式上,智匯谷產學研基地與溢思得瑞科技創新集團籤署合作協議,就共同推動科研技術轉化、創新創業和產業升級,打造「引進來、走出去」的中加企業、人才、項目、資金的合作橋梁達成一致意向。
  • 青島市南區:18處創業孵化基地孕育2000多個"金蛋"
    如今,於曉斐的團隊已發展為15人,全碩士學歷,輕資產模式,在青島有四十餘家合作機構,同期在讀學員四千人,線上學員上萬人。2016年青島創業大賽第一名,代表山東省參加中國創翼國賽獲銀翼獎,接受山東電視臺《齊魯創業》欄目專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走到今天這一步,離不開於曉斐的堅持,也少不了市南區的支持。  她是一個會學數學的女孩。於曉斐從小就知道,自己很會學數學。
  • 南充高新孵化園:為創業創新企業打造孵化平臺
    今天上午,在南充高新孵化園裡,「聚焦『155』戰略見證大城崛起」2017年全國網絡媒體採訪團對這個可與人類對話的圓形機器人十分感興趣。「太可愛了。」這個機器人看起來排球般大小,中間半圈為黑色,也可以說是屏幕,其餘全部為白色,頂部還長了一個藍色的觸角。據工作人員介紹,通過聯網,這個機器人就能實現與人類對話。不僅如此,還可以中英互譯、課程跟讀、遠程語音對講等等。
  • 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落戶瀋陽中德園
    中新網遼寧新聞12月4日電(趙桂華)近日,中德(瀋陽)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獲批「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以在瀋陽設立的中德發展(瀋陽)離岸創新服務中心有限公司為運營主體和信息中心,通過在瀋陽設立的「企業發展加速器」,在深圳設立的「創新中心」,在德國海德堡、日本東京、瑞典斯德哥爾摩設立的「離岸創新中心」,實現瀋陽與國內外發達國家和地區之間人才、項目、信息和資源的有效溝通和對接,建設成為先進科技成果轉化平臺、高端人才柔性引進平臺、跨境孵化創業平臺和招商引資平臺。
  • 青島外事•禾穀跨境商旅人才孵化基地三期結業式順利舉行
    2017年6月23日下午,青島外事•禾穀跨境商旅人才孵化基地三期學員結業式在青島外事學校電教室舉行。
  • 材料學院建立產學研基地和研究生創新基地
    5月25日上午,材料學院院長閔凡飛、業務副院長劉銀帶領無機材料與資源循環系主任一行,赴宿州典躍新型建築材料有限公司開展產學研合作交流,籤署產學研戰略合作與建立研究生創新基地協議,並舉行基地掛牌儀式。
  • 上海交通大學「大海洋科研創新平臺及產業化基地」落戶閔行開發區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致辭中表示,地產集團董事長馮經明在致辭中表示,五年前閔行區、上海交大和地產集團合作,零號灣創新創業集聚區項目正式啟動,通過整合市場、大學、國企三方力量,對標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實現優勢疊加,項目取得很大成績,為助推科技成果轉化、升級區域產業、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做出了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