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區、企平臺聯動打造區域創新「核心孵化園」

2021-01-13 看看新聞Knews

2020年12月30日,在上海交大科技園閔行園區,一場特殊的分享正在進行。霖鼎光學的創始人任明俊介紹,在民品市場,中國手機的炫彩背板一直依賴進口,國外公司提供的高精度製作模具售價幾十萬美金,而在交大科技園入駐的霖鼎光學使用更加先進的製造技術和工藝,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品質已經超過日韓水平。納米尺度的光學元件和金屬模具被不斷銷往世界各地。

霖鼎光學是上海交大科技園閔行園區的高新技術企業中頗具代表的一家。任明俊在園區2020年年會上介紹了公司的經營業務和現狀,作為園區科技成果轉化型企業,任明俊表示,企業在入駐園區的前期,得到了學校、政府、園區的高度支持。霖鼎目前也是交大的超精密製造研究中心。作為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首站」,國家級大學科技園是區域創新創業當之無愧的「核心孵化園」。作為第一批認定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上海交大科技園閔行園區截至目前已入駐企業181家,師生和校友創業107家,虛擬註冊74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15家,交大成果轉化項目20家,獲得市區政府資助7項,為提升技術轉移、創業孵化服務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撐。今年10月在閔行成功落地的創想600基地啟用揭牌,標誌著交大科技園作為校、區、企三區聯動平臺更好地發揮平臺優勢,更緊貼學校聚焦基礎理論突破和創新成果轉化的落地。

今年10月21日,在上海交通大學召開的上海市大學科技園高質量發展推進會上,市委副書記於紹良在會上強調,大學科技園是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策源地和承載地,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把牢大學科技園發展目標定位,強化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企業孵化、科技人才培養、集聚輻射帶動等核心功能,堅持塑造品牌、形成特色、提升能級,助力上海更好服務全國改革發展大局。

2015年,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政府、上海地產集團合作的「零號灣—全球創新創業集聚區」應運而生。經過5年的發展,「大零號灣」建設已漸趨成熟。「大零號灣」布局四大主導高科技產業,涵蓋醫療機器人、人工智慧、海洋裝備、新材料領域,建設全球科研創新區、新興產業引領區、現代商業與文創教育服務區、高品質國際生活社區4個功能區,打造「零號灣」、「創想600」、「中法創新園」等標杆性的雙創空間品牌,對標國際最高標準建立「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全鏈條創業孵化體系。「大零號灣」作為國家首批雙創示範基地重要的承載地,對交大創新人才的培養發揮了重要作用,交大科技園閔行園區在大零號灣T型核心區的作用也能更好地助力上海的科創中心建設,使「大零號灣」成為黃浦江上的新外灘、上海城市的新中心、全球創新創業的新港灣。

在12月30日舉行的上海交大科技園閔行園區年會上,與會代表均表示,大學科技園要恪守使命定位,發揮大學科技園核心功能,提升技術轉移、創業孵化服務能力,支撐學校的創新平臺,建設環交大服務學校科技成果轉化的專業化園區,要集聚行業頭部企業,打造環校區校企創新平臺和產業創新基地。未來,像霖鼎光學這樣的企業將更多從園區走出,邁向世界。

隨後舉行的合作籤約儀式上,「交大科技園-英特爾微能加速器合作項目」和「交大科技園-亞馬遜創夢孵化器」籤約落地創想600號基地。交大科技園將與英特爾微能共同打造全球機器人產學研合作平臺,推動機器人關鍵技術突破,發掘優秀項目促進商業轉化。「交大科技園-亞馬遜創夢孵化器」將為科創企業提供緊貼中國高速發展需求及產業全球化趨勢的服務。此外,「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設計實踐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智能傳播研究院」校外基地也在本次年會中揭牌成立。

(看看新聞Knews記者:王抒靈 實習編輯:龐心瑜)

相關焦點

  • 雙流搭建「共同體」,校地企攜手成為「事業合伙人」
    雙流區大力推動校地企融合發展的歷程由來已久。2011年起,雙流率先在全市合作共建電子科大成都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學成都研究院等5所研究院,開啟了校地企協同發展之路。、打造科技創新平臺、助推發展動能升級、發揮高端智庫效能四個方面的重點合作。
  • 南充高新孵化園:為創業創新企業打造孵化平臺
    今天上午,在南充高新孵化園裡,「聚焦『155』戰略見證大城崛起」2017年全國網絡媒體採訪團對這個可與人類對話的圓形機器人十分感興趣。「太可愛了。」這個機器人看起來排球般大小,中間半圈為黑色,也可以說是屏幕,其餘全部為白色,頂部還長了一個藍色的觸角。據工作人員介紹,通過聯網,這個機器人就能實現與人類對話。不僅如此,還可以中英互譯、課程跟讀、遠程語音對講等等。
  • 從三個方面加快中山科技創新園建設
    市長危偉漢表示,將依託光子科學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對標國際一流標準,規劃建設集基礎研究、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企業孵化等功能於一體的中山科技創新園。(5月20日《中山日報》)產業興於科技,源於創新。頭頂「科技手刺」光環的光子科學中心終於在僑鄉南區驚豔亮相,實現了中山大科學裝置零突破,同時,一個集高端科技研發、科技企業孵化加速、生態、生活於一體的高端城市社區——中山科技創新園孕育而生。播下龍種,收穫希望。我們大力推進與重點高校院所共建高端創新平臺,布局的大科學裝置正在不同維度、不同領域為中山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重要基礎支撐。
  • ...聯合打造深圳「孔雀計劃」孵化基地——雲裡智能園智慧運營平臺
    近日,由獲得政府多項榮譽和戰略規劃的中國智能科技創新產業聚集地「雲裡智能園」正式完成智能化運營改造升級。通過對園區智能設備集成、運營管理、精準資產管理服務的整合,實現園區一體化運營服務平臺,進一步為園區內企業、企業員工構建綜合服務生態圈,助力企業、周邊服務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 南京江寧臺創園 打造高新農業新引擎
    為貫徹實施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的創新舉措,活動主辦方在臺創園特別搭建了5G直播間,作為南京鄉村首個5G「直播間」,不僅5G網絡全覆蓋,直播設備齊全,還將美麗鄉村元素融入設計,打造場景化營銷。    藉助這一直播平臺,臺創園五顏六色的蝴蝶蘭、琳琅滿目的瓜果又當了一次備受追捧的「網紅」。
  • > 南充高新孵化園獲批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四川新聞網南充11月24日訊(趙凱)筆者從南充市順慶區經濟和科學技術局獲悉:11月23日,四川省科學技術廳公布了2017年第二批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名單,由市、區、校共同打造的南充市南充高新孵化園榜上有名,被認定為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 德必:品牌化、連鎖化和平臺化打造十年千園大業?
    在錦坤的品牌頂層設計指導下,德必已成為全國文科創連鎖園區的第一品牌,已形成了物業出租、企業服務、專業外包、投資孵化、信息協作等企業級產品和服務,正在往品牌化、連鎖化和平臺化的十年千園的大道上邁進。德必:品牌化、連鎖化和平臺化打造十年千園大業?
  • 「校·園·企」合作籤約儀式在馬鞍山軟體園舉行
    7月24日,馬鞍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馬鞍山軟體園「校·園·企」合作籤約儀式在馬鞍山軟體園第一會議室隆重舉行。馬鞍山師專黨委委員、副校長張勇軍,馬鞍山軟體園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趙建鳴參加儀式並致辭。師專軟體工程系黨總支書記王莉娟主持。師專軟體工程系主任魯兵,馬鞍山軟體園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夏剛,馬鞍山軟體園管委會副主任姚正,網際網路企業家代表等出席。
  • 楊凌:孵化培育科技企業 全力打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作為我國首個農業示範區,楊凌如何以創新驅動塑造發展新優勢?記者近日走企入園,感知這座城市的創新脈動。正是因為陝西德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斷創新才能一次性加工這麼大量的生物飼料添加劑。「現在能處於行業的領先地位,源於我們工廠擁有兩個關鍵核心技術。」陝西德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業法人兼總經理于洋向記者介紹道。記者在現場看到,工廠內,工業化生產的發酵罐和別的工廠裡的發酵罐子並沒有什麼區別。
  • 福州高新區打造「創新共同體」
    (福州高新區供圖)  福州日報記者 張笑雪 通訊員 凌託  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十三五」期間,福州高新區創新推動「校地融合」「四化融合」「開放融合」「產城融合」,全面厚植「三創熱土」,全力打造院、校、城、企、人「創新共同體」,為實現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注入強勁動力。
  • 白雲|加快重點創新項目建設,高標準打造「一園一城一示範區」
    記者從會上獲悉,白雲區將全力參與「雙區」建設、「雙城」聯動和「一核一帶一區」建設;利用一流高校科技資源,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實驗室、創新中心、科研平臺;加快華為電動技術有限公司、廣東省新興雷射等離子體技術研究院、北大科技園、哈工大大數據集團、中關村信息穀創新中心等重點創新項目建設;高標準打造「一園一城一示範區」等重大發展平臺。
  • 寧波高新區讓創新創業夢璀璨綻放
    入圍總決賽前5名的項目符合園區「優質創新創業項目」條件的,落戶後可直接入選立項;對符合有關政策條件的獲獎項目,優先推薦申報寧波市軟體名企、寧波市和寧波高新區引才計劃。  目前,寧波高新區擁有各類孵化機構35家,其中省級以上13家,國家級10家,總面積超過130萬平方米;科技企業加速器12家。通過這些孵化培育平臺,一條完整的「苗圃—孵化—加速—產業化」創新創業鏈條日益完善。
  • 一體化與高質量——上海嘉定區引領打造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
    去年,三區市籤署協議,共同打造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今年,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寫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要一環。高質量的協同創新鏈「強調一體化,就不再是一個市、一個區的單打獨鬥,而是要形成協同創新的鏈條。」嘉定區政研室副主任李偉說,要讓科技創新的要素和資源在三地間更好地流動,幫助企業、科研院所、服務機構跨區域對接、合作,形成產業化、一體化的區塊。
  • 四川宜賓農民工創新創業小鎮揭牌 打造農民工孵化基地
    葉昌榮 陳建 陳憶 封面新聞記者 伍雪梅12月24日,四川省宜賓市農民工創新創業小鎮暨鄉村振興講習所揭牌儀式在翠屏區牟坪鎮舉行。該小鎮將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服務」的建設思路,打造成為省內首個農民工創新創業的信息港、輔導站、訓練場、要素匯、交易所、物流園、代辦所,建成川南乃至川、滇、黔、渝結合部農民工企業家、農民工專業技術人才孵化基地,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農民工創新創業樣板小鎮,探索一條可複製、可借鑑的農民工人才培養有效路徑。
  • 平度:「四區八園」招引「四面八方」
    平度:「四區八園」招引「四面八方」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12.15 星期二 在青島打造工業網際網路之都、突破平度萊西攻勢的歷史重大機遇下,平度乘勢而上,做大做強「四區八園」,培育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現代產業集聚新高地,「以賽引智」、拓展高校「朋友圈」、建設創業孵化基地,在更大的市場空間尋找合伙人,做優營商環境、以「真金白銀」招才引智,為青島打造創業之城貢獻平度力量。
  • 紅寺堡區殘疾人創業孵化園帶動150人家門口就業
    9月29日,吳忠市紅寺堡區殘疾人創業電商孵化園工作人員李小娜說。 從寧夏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李小娜在一民辦幼兒園當幼教老師。今年,受疫情影響,幼兒園曾休園放假,李小娜只好待在家。「每天在家待業,整天無所事事,生活很沒勁兒。」5月初,在紅寺堡區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創業電商孵化園成功應聘電商運營工作崗位,李小娜決定要好好幹下去。
  • 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天津市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
    以市級科技成果交易平臺為核心,發展區域、高校院所、行業、服務等四類技術轉移機構,構建與國內外技術市場互聯互通的技術轉移網絡,按照績效對運營機構給予補助。開展工程技術系列技術經紀專業職稱評定,加強對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的支持,推動成果評價師、技術經理人等技術轉移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 5G創新園、未來科技城助力浙江「5G+行動」
    「這些高端創新平臺將為全球5G產業鏈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產業服務,共同打造國內一流5G創新創業生態。」杭州未來科技城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說,中國(杭州)5G創新園將繼續歡迎全球5G生態創新創業者加盟。展廳分為5G全球、5G中國、非凡之園、企業之興、園之平臺等多個區域,集中展示了基於5G技術創新和應用的機器人、無人機、未來社區等最新科技成果、應用和解決方案及5G智慧型手機等一批終端產品。 生態:打造國內一流5G產業集聚區 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一個良好的產業生態。5G產業集群也不例外。
  • 中正信息&令令開門聯合打造深圳「孔雀計劃」孵化基地——雲裡智能...
    近日,由獲得政府多項榮譽和戰略規劃的中國智能科技創新產業聚集地「雲裡智能園」正式完成智能化運營改造升級。通過對園區智能設備集成、運營管理、精準資產管理服務的整合,實現園區一體化運營服務平臺,進一步為園區內企業、企業員工構建綜合服務生態圈,助力企業、周邊服務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 校院企地深度融合 成都「協同」背後的故事
    圍繞建設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構建產業生態圈,成都藉助省校合作大力集聚優質創新資源,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17家知名高校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依託全市66個產業功能區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等近80家高校達成校院企地合作項目;引入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8家域外知名高校在蓉設立研發機構;與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8家在蓉「雙一流」高校合作共建8個環高校知識經濟圈,孵化高校師生創業企業近500家;積極推動四川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