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流搭建「共同體」,校地企攜手成為「事業合伙人」

2020-09-05 成都資訊

深化校地企合作,以「利益共同體」的理念,將高校、企業和地方融進一盤城市發展的大棋局。高校出科研成果,地方搞配套服務,企業負責產業化,有利於共同推動城市發展提升和產業轉型升級。

雙流區大力推動校地企融合發展的歷程由來已久。2011年起,雙流率先在全市合作共建電子科大成都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學成都研究院等5所研究院,開啟了校地企協同發展之路。

雙流擁有四川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西南民族大學等高等院校6所,在校本科及以上學生超過10萬名,與5所大學共建研究院及產業園,坐擁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34家「大院大所」等富集的科教資源。近年來,雙流緊扣適航適港產業體系建設實際需求,以培育創新生態鏈、構建產業生態圈為牽引,積極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形成了校院企地創新共同體、利益共同體、發展共同體和校地企合作「事業合伙人」全新模式,成為雙流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的「動力引擎」。

以共建共管共享為引領做實研究院

5月份,香港城市大學再次與省科技廳籤署省院省校科技創新合作計劃,將通過香港城市大學成都研究院助力香港城市大學與四川省開展構建區域創新體系、打造科技創新平臺、助推發展動能升級、發揮高端智庫效能四個方面的重點合作。同時,國內首個動物健康中心落地雙流,將在四川省開展動物健康醫學和健康一體化研究。

自2011年雙流率先在全市啟動校地企合作以來,一直致力於做實研究院,通過政府出資、高校出智、共建載體的方式,建成載體6.25萬㎡,使用率達95%以上。堅持校地互派人員共管載體,各研究院實行理事會下的院長負責制,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300餘個,獲得專利200餘個,籤訂技術交易合同260項,實現成交額約20億元。實行科研成果權益校地共享,收益資產校地權屬各佔50%,搭建起利益深度捆綁協同發展機制。

以專業運營公司為中軸做強科技園

經過多年發展,電子科大科技園8.6萬㎡建成區已全部投用,已聚集集成電路、通信與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等新經濟企業121家,其中56家企業已實現成果轉化,18家高校成果直接轉化企業,13家企業實現成功上市,四期項目6.3萬㎡正在加快建設。

「這是技術、人才、資金融合支持的成果。」電子科大科技園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企業可以同電子科技大學各學院建立產學研合作關係,推動技術成果轉化,並藉助校園人才直通車渠道,在學校定向發掘人才。同時,科技園也會連同上市公司、大型機構參與園區項目的投資,為小微企業提供資金扶持。

作為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雙流堅持以「高校+產業園資本+職業經理人」的運營模式,聯建了電子科大等3個校地企合作科技園,並圍繞產業細分領域,通過政府搭臺,聯動校友會、行業聯盟、投融資機構實施項目、人才等全鏈條精準招商,助力科技園招引企業和高層次人才。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為助力科技園不斷做大做強,雙流建立起多層級融資服務模式:政府組建了中電華登等基金24支;通過「院園」協作,電子科大成都研究院組建了3支總規模1.02億元的基金;電子科大科技園通過籌建產業基金,引入投融資機構,多方聯動投資園區內科技型企業。

以協作協同創新為關鍵做優生態圈

推進校地企融合發展中,雙流堅持創新平臺賦能、強化科研成果轉化、強化民生配套優化生態。

近年來,雙流與駐區高校合作共建了集成電路封裝測試平臺、西南集成電路開放測驗實驗室等核芯空間,健全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成156個科技創新平臺,其中有26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助推電子信息產業穩步發展,實現電子信息產業近三年平均增速達到14.6%。發布城市機會清單科研成果信息300條,推動中建材等46家企業與27所高校院所開展104個項目合作。共建川大西航港實驗小學、川大空港幼兒園、成信大實驗學校常樂校區、成信大實驗學校紅櫻校區,實現校地醫聯體華西空港醫院投入運營,並以高校大學生為消費主體,全力營造多元立體的創意文藝空間。

創新載體強發展基礎

今年6月,天府國際生物城產業孵化園一期B區順利通過竣工驗收,讓一期4個區域成功實現一線連通。與此同時,成都天府國際生物醫學工程產業加速器項目也順利通過主體竣工驗收,未來將與永安湖、孵化園一同構成人景交融的產業項目區,形成綠色、科研、人文一體化的大型產業生態圈。

為助推產業功能區提質增效,雙流已在成都芯谷、天府國際生物城、空港商務區規劃建設3個高品質科創空間,2個企業幸福中心建成投用。

按照「優存量、促增量」思路,雙流加快建設天府新區大學科技創新園,截至2019年底,全區雙創載體已達94.85萬㎡,建成國家級孵化器2個、國家級眾創空間2個,省級孵化器3個,小企業創業基地6個,創業苗圃7個。

2020年

雙流還啟動了100萬㎡高品質科創空間建設

到2020年底

成都芯谷研創城50.5萬㎡

天府國際生物城51萬㎡孵化載體將建成投運

為校地企融合發展夯實載體基礎

(記者:唐靜 朱戈 劉婷)

相關焦點

  • 加多寶隆重推出「合伙人機制」,打造「企業命運共同體」
    加多寶隆重推出「合伙人機制」,打造「企業命運共同體」金羊網  作者:  2020-04-28 上市後,對管理團隊進行期權激勵。
  • 校、地、企強強聯手!華東師範大學附屬西太湖學校來了!
    12月12日,副市長、區委書記李林在中吳賓館會見了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戴立益、江蘇致遠教育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蔣華興一行,就校、地、企三方合作辦學進行了深入交流。
  • 校院企地深度融合 成都「協同」背後的故事
    原標題:成都 「協同」背後的故事清華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建成8個環高校知識經濟圈 ■新增高校成果轉化項目790個 ■孵化高校師生創業企業近500家日前,「菁蓉匯·校企雙進圍繞建設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構建產業生態圈,成都藉助省校合作大力集聚優質創新資源,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17家知名高校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依託全市66個產業功能區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等近80家高校達成校院企地合作項目;引入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8家域外知名高校在蓉設立研發機構;與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8家在蓉「雙一流」高校合作共建8個環高校知識經濟圈,孵化高校師生創業企業近500家;積極推動四川大學
  • 攜手譜寫市校合作共贏新篇章 燕山大學
    合作發展大會的召開標誌著市校合作掀開了新的一頁,預示著市校雙方將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開展務實合作。秦皇島將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於支持燕山大學加快「雙一流」建設實現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進一步加大服務力度,優化辦學環境,共同搭建科技創新平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燕山大學內涵式高質量發展。
  • 深化「三個對接」 開創校地攜手發展新局面 吉安市與井岡山大學...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大勝主持籤約儀式,校地領導郭素芳、徐開萍、呂玉華見證籤約。胡世忠指出,井岡山大學作為吉安本土唯一的高等學府,近年來發展提速提質,學校綜合實力、學術影響力和社會聲譽度明顯提升,同時注重發揮優勢,推進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為全市發展提供了廣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 日照市與曲師大籤約,校地融合邁入新階段
    日照市政府與曲師大的校地融合由來已久。1985年,曲阜師範大學在日照設立教學點,2002年建成日照校區。35年攜手並進,曲師大日照校區發展整建制學院12個、在校大學生1.8萬餘人,擁有工程學、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術學等多個世界前1%和國家、省級一流專業學科,入選全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典型經驗高校,成為日照市高等教育院校的榜樣、校地融合發展的標杆,為日照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作出了重要貢獻。
  • 時代呼喚合伙人制
    而僱傭制固化了公司的管理機制,束縛了人才的發展,更成為了這個惡性循環的加速器。因此,升級和替換僱傭制這種勞資關係,打造人才追利逐夢的事業平臺,才是破解這三大難題的根本所在。改變員工的職業經理人身份,從僱傭與被僱傭的勞資關係轉變為共同創業的合夥關係,成為在新時代背景下管理學的新課題。合伙人制瞬間成為了熱門詞彙、成為了眾多企業紛紛推行的改革措施。
  • 構建命運共同體,ToB企業如何搭建合作夥伴生態體系?
    在過去的三個多月時間裡,人工智慧企業來也科技就先後迎來了三位重量級合作夥伴,他們將攜手加速RPA+AI技術在政府和企業落地。2019年12月27日,來也科技與東軟雲科技達成深度合作,共同為中國政企提供RPA解決方案。2020年1月8日,來也科技與航信企服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促RPA生態建設。
  • 「家校共同體」師生同歡笑 家校心連心
    為構建和諧的家校關係,打造家校共同體,加強家長與老師的溝通,努力讓每個學生都能過上一個健康、快樂、充實的假期,合肥皖智中學的班主任老師們在暑假開展了家訪活動。家訪前,學校認真籌劃家訪工作,不讓家訪流於形式,真正起到家校合力,共促發展的作用。
  • 日照市與曲阜師範大學全面加強校地融合發展
    7月23日,日照市與曲阜師範大學舉辦校地融合發展籤約活動。活動中,曲阜師大與東港區政府籤署了校地基礎教育合作辦學協議,與日照興業集團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並接受日照興業集團捐贈。根據協議,曲阜師大與東港區政府將本著「精誠合作、平等互惠、務實高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動曲阜師大日照第一附屬小學教育事業發展,提升曲阜師大辦學實力和影響力。曲阜師大與日照興業集團將按照市委、市政府「城市+大學+企業」共同體建設的要求,在人才培養、創新創業、產學研協同創新、文體交流等方面深度合作,攜手為日照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 杭州濱江:打造區域「家校成長共同體」
    這樣的狀態不是徐曉莉獨享,在杭州市濱江區,各學校已經普遍建立學校、年級、班級三級協同運行的家校管理共同體。一支區家庭教育講師團隊伍、4個街道家庭教育指導中心、14所中小學和幼兒園家長學校、145所社區家長學校,舉辦各類講座幾百期,受教育家長達十幾萬餘人次,家長參訓率達100%……這裡的家長不僅沒有缺席孩子的成長,反而成為教育的重要支撐力量。
  • 攜手同行 共贏未來!東營市油地校融合發展綜述之一
    過去,油地校因為石油在東營相逢相知;現在,油地校因為發展再次共商共謀;未來,油地校還需要攜起手來,才能共創共贏美好明天。油地校融合發展始終是東營最突出的特色、最獨特的優勢,更是最重要的潛力。一直以來,油地校都高舉團結髮展的旗幟,在重大合作事項中系統謀劃研究、攜手共抓落實,始終相互支持、合力攻堅。
  • 揚帆起航~2020 「夢圓雙流•校園行」組團招聘活動即將開始!
    但是,不管過去多難大家都「乘風破浪」的走過來啦~為加快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紮實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強兩地人才協同發展、才企精準對接,積極推進校地企合作,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由成都市雙流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成都市雙流區人才服務中心成都天府新區雙流人才服務有限公司承辦的2020 「夢圓雙流•校園行」組團招聘活動開始啦
  • 山東:鄉村共同體讓「沉睡」的資源活起來
    近幾年,代村與周邊村實現融合發展,走出一條建設「鄉村共同體」的新路。(□新華社發)「鄉村共同體」是城鄉融合、產業融合發展的產物。目前,山東省在不同區域、不同層次都在進行積極的探索實踐。通過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創新,「鄉村共同體」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靠「經營村莊」激活農村「沉睡」資源,實現農村資產市場化、公司化運營,讓集體和村民共同受益。
  • 「硬核」清華科技「盛宴」席捲蓉城 「菁蓉匯·校企雙進」清華大學專場今日舉行
    成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鄧濤表示,成都作為四川省的省會,近年來積極擔當「主幹」城市責任,主動加強與清華大學戰略合作,校地雙方在人才培養、幹部培訓、協同創新等方面攜手共進、互利共贏。目前,清華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已經成為校地合作的標杆項目。
  • 成都雙流機場實現跨航司中轉 轉機不用重新託運行李了
    現在「通程值機·行李直掛」的便捷服務在成都雙流機場成為現實。10月31日,四川航空攜手成都航空正式推出跨航司中轉業務,首批適用航線為雙方合作聯運的遵義-成都-北京和稻城-成都-包頭,旅客可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享受跨航司「通程值機·行李直掛」便捷中轉。這也是雙流機場獲批成為民航局開展國內中轉旅客跨航司行李直掛服務的試點機場後迎來的首例該項業務。
  • 玩具超人品牌全面升級,攜手B、C雙端建玩具行業共同體
    玩具超人品牌全面升級,攜手B、C雙端建玩具行業共同體近年來,隨新生人口的穩定增加及新生家庭消費理念的升級,兒童玩具市場整體正在以每年14.2%的複合增長率持續增長,市場整體規模已突破2000億。
  • 莒縣文心高級中學:打造「家校共育共同體」,寫好家校合育文章
    為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客觀地向家長們反映近期我校在教育教學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情況,打造更高水平的「家校共育共同體」,縣文心高級中學分別於11月23日至24日,召開了高一、高二年級家長會。高一年級家長會在各班舉行。
  • 攜手創業,共享未來——國典教育暨中國教育服務共同體年會
    2020年1月11日下午,「廣東省國典教育改革發展研究院暨中國教育服務共同體會員年會」在國典教育大講堂圓滿閉幕。這意味著共同體及其他優秀的教育同仁在以國典教育為火車頭,在促進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為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各級各類學校提供科學決策和全方位服務的最專業、最權威、最強大的教育服務的理念指引下,圓滿完成了2019年的計劃目標,向著「攜手創業,共享未來」的美好憧憬奮進。
  • 四川省雙流棠湖中學
    一、輝煌的辦學歷程  作為一所實施全方位改革的新型學校,四川省雙流棠湖中學(以下簡稱棠湖中學)自1991年創辦,就按照「高起點、高質量、高效益」的建校要求,確立了「改革立校、開放辦校、科研興校、民主治校、發展強校」的辦學思路和「以人為本,為師生的發展創設和諧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