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化與高質量——上海嘉定區引領打造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

2021-01-09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到上海市嘉定區採訪長三角一體化,就像在翻閱嘉定的「朋友圈」。

「朋友圈」中最重要的兩個好友,是江蘇省蘇州市的崑山、太倉。去年,三區市籤署協議,共同打造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今年,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寫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要一環。

高質量的協同創新鏈

「強調一體化,就不再是一個市、一個區的單打獨鬥,而是要形成協同創新的鏈條。」嘉定區政研室副主任李偉說,要讓科技創新的要素和資源在三地間更好地流動,幫助企業、科研院所、服務機構跨區域對接、合作,形成產業化、一體化的區塊。

李偉介紹,早在上世紀50年代,嘉定就被命名為「科學衛星城」。現在區內仍有11個國家級科研院所、3個科研中心和2個科研產業基地,50多名院士和2萬多名科研人員常駐。不僅如此,駐區高校院所相關企業400餘家,打通了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裡」。「這是嘉定的寶貴財富,也是我們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鏈條的關鍵一環。」李偉說。

剛剛入駐嘉定兩年的上海烯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是鏈條上的受益者。這家公司由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與江蘇悅達集團共同發起成立,研發中心設在嘉定,核心研發成員均來自中科院微系統所,而生產基地則散布在江蘇各地。

「之所以要把研發中心設在上海,就是因為離微系統所很近。這不僅為企業節省了科研成本,也避免企業跑許多彎路、錯路。這個優勢是無法比擬的。」烯望公司董事長張正林告訴經濟日報記者。

如果說科創是開端,那麼「飛地」和「聯盟」則是鏈條終端。

方興未艾的「飛地」模式,讓3個相互獨立的行政地區,打破原有行政區劃限制,通過跨空間的行政管理和經濟開發,實現資源互補、協調發展。蘇州在嘉定設立「科技創新(研發)園」,而嘉定則在蘇州設立「嘉昆太科創產業園」,入駐企業享受兩地同等政策服務,跨區合作,利益共享。

「聯盟是指建立嘉昆太產業鏈創新聯盟。」嘉定區發改委負責產業規劃的汪汭淼介紹,聯盟意在構建錯位發展、分工協作的區域產業發展格局。通過聯盟,嘉昆太三地將共同打造汽車全產業鏈。同時,探索建立集成電路及物聯網、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智能化、智能製造及機器人、高性能醫療設備及精準醫療(生物醫藥)等4大產業鏈創新聯盟。「這是一次促進市場要素資源自由有序流動,促進創新政策供給的有益嘗試。」汪汭淼說。

全方位的資源共享鏈

在嘉定區科委辦公室,工作人員黃純熟練地打開「長三角科技雙創券服務管理平臺」,龐大的系統在她指尖上運轉如飛。黃純介紹,該平臺的共享資源涵蓋多地的高校院所、檢驗檢測機構、企業技術中心等130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大型儀器1705臺,創新創業服務項目309條。三地企業可以在這個「資源池」中進行選擇,並使用「雙創券」購買相應服務。

「這相當於派發三地通認的科創『糧票』。」上海嘉定區科委副主任金世珍表示,平臺剛剛建立一年時間,已有1369項服務資源入庫,共有147家企業申領了額度為1470萬元的科技「雙創券」。通過這種創新,三地率先實現科技資源、科技服務的互聯互通、合作共享。

一張「雙創券」,將不同地域間產業鏈上下遊緊緊連接在一起。

江蘇尚飛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曾遇到過碘化銫陣列產品開發難題,就是在這個平臺上找到了解決方案。他們發現上海矽酸鹽所的無機非金屬材料精密加工非常「對路」,馬上聯繫該所進行重大技術革新,實現成品率的飛躍性提升。

「在嘉定設立研發中心,關鍵是能夠找到最適合的研發人才。」久恆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濟師吳旭浩嘗到了人才資源共享的甜頭,「公司研發部門遷到嘉定不到一個月,就與多年想引進的雷射專業人才團隊達成合作協議。」

一張「人才網」,吸引了三地越來越多的科技企業將「最強大腦」落戶嘉定。

「我們還將推進三地科研人才聯合培育工作,明確嘉昆太科技人才培養合作的工作內容和責任單位,探索異地研發孵化,駐地招才引智,發揮人才優勢,推進三地協同創新。」金世珍說。

同頻率的服務供給鏈

三地統一規劃、統一部署,打造了服務鏈上3個關鍵詞:平臺、信用、資金。

嘉定的品牌活動——長三角科技交易博覽會就是重要「平臺」之一。

這個平臺吸引了長三角地區13個城市的161家企業、10家高校參展,平臺「服務包」發布了企業技術需求500餘項,可交易各類專利200項,達成技術交易13項,金額超過2500萬元。

「跨區域合作,企業信用問題就是『腸梗阻』。」汪汭淼介紹,為打通這個「腸梗阻」,三地籤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合作框架協議,以及在環保和產品質量兩個重點領域聯合懲戒合作備忘錄,明確黑名單認定標準,完成三地紅黑名單信息交換並開展信用平臺實時聯動工作。

為方便三地企業融資,嘉定聯合其他城市發起設立規模為100億元的上海長三角產業升級股權投資基金,努力培育新興產業,推動重點產業深度融合。李偉介紹,「上交所企業上市服務嘉定工作站」就是上海證券交易所為嘉定量身打造的服務平臺,有效促進了金融資本與三地實體經濟有效對接。

相關焦點

  • 上海嘉定和江蘇這兩個城市桃園結義,開啟「嘉昆太」同城時代
    經過前期深入調研走訪、溝通協調,嘉定與崑山、太倉「吳越同舟」三地將在城市空間聯動、產業協同創新、環境共同治理等領域深入合作,無縫對接,開啟「嘉昆太」同城時代。近日,嘉定區與江蘇省蘇州市籤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構建「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
  • 贈送有機肥、良種,上海這場「三下鄉」活動給農民送去大禮包
    11月8日,上海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技惠農主題活動在嘉定區華亭鎮舉行。澎湃新聞記者 屠俊 圖2018年11月8日,上海市委宣傳部、市精神文明辦、市科委、市科協、市衛計委、市委農辦等單位,在嘉定區華亭鎮聯合舉行2018年上海市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技惠農主題活動。
  • 崑山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對接上海、接軌上海
    4月23日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全面管理崑山市婦幼保健院,把上海優質婦幼醫療資源真正送到崑山百姓「家門口」。崑山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對接上海、接軌上海是第一突破口。為此,崑山持續強化「融入、配套、服務、協同」的理念和定位,「學上海所長、創崑山之新」,用上海思維全面審視崑山工作,持續培養「上海眼光」「上海味道」。
  • 嘉善打造一體化產業協同發展核心競爭力
    2019年5月30日,國家《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明確由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組成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嘉善迎來史無前例的重大發展機遇。一年來,嘉善縣積極引進高端人才、匯聚龍頭企業、打造科創服務平臺,一系列措施為產業集聚培育了肥沃的土壤,創新人才及創新創業平臺的匯聚,進一步加速了產業協同的步伐,有力塑造著區域產業發展的生態。
  • 任務清單從70項增至225項 江蘇崑山勇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開路先鋒
    作為江蘇全面對接上海的「橋頭堡」,崑山堅持融入上海、配套上海、服務上海的重要理念,學上海所長、創崑山之新,全面對接大上海,深度融入一體化,以高質量區域合作推動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書寫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答卷的精彩篇章。
  • 嘉定區中醫醫院榮獲「第三屆嘉定區質量創新獎」
    嘉定區區長質量獎嘉定區區長質量獎是嘉定區人民政府設立的最高質量榮譽,主要授予質量管理水平卓越、自主創新能力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處於本區和本市同行領先地位、具有標杆示範作用的組織,以及質量工作成績顯著、對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個人。
  • 昆翎中國總部落戶上海徐匯:高質量CRO服務助力本土創新
    中新網上海新聞9月24日電(記者 李姝徵)昆翎醫藥(下簡稱「昆翎」)開業典禮24日在上海徐匯區楓林國際中心舉行。在全新品牌戰略的引領下,昆翎將以「立足中國,服務全球」為己任,繼續為全球製藥、生物科技和醫療器械公司提供高質量、全方位服務的臨床研究服務。
  • 【追蹤】長三角跨省公交「最後一公裡」有望打通:嘉定區兩條公交線...
    《上海公交白鶴7路途經江蘇境內11公裡,經常只載司機一人,為啥不設站、不上客?》《長三角跨省毗鄰公交資源為何至今仍難共享?》三篇記者調查,對長三角跨省毗鄰公交資源難以共享的現狀以及背後的原因等進行了分析、探究。
  • 常州高新區與上海黃浦區達成信用一體化戰略合作
    12月15日,上海市黃浦區發改委與區經發局在常共同籤署了信用一體化戰略合作備忘錄。近年來長三角區域內信用合作日益緊密。「蘇錫常」信用應用一體化戰略合作提出打造「信用城市群」「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信用一體化發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力度加大,這都為區域經濟發展、信用合作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區經發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常州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常州高新區立足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積極開展信用建設合作。
  • 2019嘉創聯科創年會召開暨2020"創業在上海「國際創新創業大賽嘉定...
    陳處長結合嘉定區的產業特點和大學科研院所集聚的科技資源優勢,分析了創新創業孵化要點和如何更好地推進大學院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希望嘉創聯的成員單位未來可以更好地服務於創業企業和項目,為嘉定乃至上海的雙創事業做出貢獻。
  • 報告顯示:上海引領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能力效應明顯
    華東師範大學城市發展研究院、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2020)」研究報告(下稱「報告」)顯示,長江經濟帶各城市的協同發展能力前三強城市依次為:上海、杭州、武漢,其中上海以66.01分位居第一,連續6年位居榜首,龍頭作用顯著。
  • 長三角一體化,滬蘇浙皖應如何把握機遇,推進地方產業高質量發展?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部署上海、浙江、江蘇、安徽一體化發展。那麼三省一市應該如何抓住一體化發展機遇,促進地方產業高質量發呢?為此,上海將實施以下四方面具體舉措:一是聚焦重點領域,與兄弟省市協同推進。在產業發展方面,深化各方合作,著力推動金融開放,不斷增強全球高端資源要素的集聚和配置能力。在科技創新方面,增強創新策源能力,組織聯合攻關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比如加強上海張江科學城與安徽合肥創新中心之間的聯動。
  • 嘉順科技:創新引領突破,榮譽見證成長
    2020年7月22日,遼寧嘉順科技有限公司王繼奇在受訪時表示,創新引領突破,榮譽見證成長,企業要以高質量發展為指導「逆風」前行。滿載榮譽,不畏艱難砥礪前行從2005年的小作坊起步至今,15年來砥礪前行,成為細分市場的隱形冠軍。王繼奇總結稱:「發展的背後離不開公司以誠信為宗旨的服務。同時,把技術創新作為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的一項重要工作,也為遼寧嘉順在業內樹立了良好的口碑。」
  • 張雲蔚:揚皖所長,創新助力長三角一體化
    8月18日至21日,總書記先後來到安徽阜陽、馬鞍山、合肥等地考察,為做好新時代安徽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思想引領、注入了強大動力。堅持上海龍頭帶動,攜手蘇浙揚皖所長。2019年《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綱要》明確安徽全域納入長三角,提升了安徽在全國發展格局中的地位。但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並非一日之功,安徽將在上海龍頭帶動下,聯手蘇浙,揚皖所長,為長三角一體化加快發展作出更多安徽貢獻。
  • 「三立三進三突圍」系列解讀⑨:堅持規劃引領 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深化開放合作,集聚高端創新要素4月18日,臨海市「接軌大上海 創享贏未來」推介會在上海舉行。現場集中簽約項目12個,總投資175.8億元,涉及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農業產業化、新材料等領域。這是我市積極「走出去」融入長三角社交圈的生動實踐。近年來,我市秉持「全域融入,全面接軌,順勢借力,主動作為,揚長補短,務實高效」的理念,深化開放合作,集聚高端創新要素,實打實為打造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強市助力。在「引進來」方面,我市謀劃全局,在體制機制各方面都頗費心思。
  • 科技創新引領建築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時代
    未來,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將形成以新型城鎮化為主戰場、以建築業與新基建協同共促為方式的新城建模式,實現全面高質量發展。我們要科學把握生產方式轉向新型建造發展的必然趨勢,深刻理解科技創新引領建築業高質量發展的邏輯,具備歷史觀、未來觀和全局觀,緊緊抓住影響產業競爭力的關鍵領域和短板,通過改革和創新來推動行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實現轉型升級一是以科技支撐產業轉向創新驅動。
  • 創新驅動 上海銀行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以「穩」促「優」 踐行高質量發展理念 經營發展穩中求進,增長結構穩中提質,資產質量穩中向好……,25年來,「穩」字貫穿上海銀行經營管理方方面面。從成立之初,上海銀行就將高質量發展融入到自身基因中,在打造「精品銀行」戰略願景的過程中,上海銀行始終以「穩」的成績單,踐行「優」的高質量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