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0年起文創科園區行業經歷了物業服務的1.0時代和產業服務的2.0時代,再到公共協作創新的3.0時代,不斷的迭代出人性化、多元化、專業化的園區,目前正在往產業創新共享平臺網絡的4.0時代發展。在錦坤的品牌頂層設計指導下,德必已成為全國文科創連鎖園區的第一品牌,已形成了物業出租、企業服務、專業外包、投資孵化、信息協作等企業級產品和服務,正在往品牌化、連鎖化和平臺化的十年千園的大道上邁進。
德必:品牌化、連鎖化和平臺化打造十年千園大業?
文/錦坤文科創專家團
文科創市場,在國家雙創政策的鼓勵下了,迎來了爆發式增長,但與此同時,加劇了市場的激烈競爭。2019年5月29日於北京開幕的第十四屆中國北京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上,與會專家指出,保守估計,目前各省市和國家級的產業園有3000多家,沒有掛牌認證的大概在1萬家以上。其中有近70%虧損,20%持平,只有10%盈利。頭部平臺開始進入整合賽道,為虧損園區賦能。同時也有部分品牌通過模式創新、資本引進等手段,強化對企業的孵化服務能力,分割區域市場。
一、目標市場選擇
1.目標市場的規模分析和成長前景預測
市場規模上,據《文化藍皮書: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統計,截止13年末文化從業人數就已經達2136萬人;再加上科創從業人數,預計文科創人數超5000萬人。按每人10~20平計算,約5-10億平方米的需求空間。目前已有園區近萬個,僅能覆蓋2億方左右的市場需求,行業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成長前景上,2017年全國5.5萬家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2018年,達到6萬,企業數量增速達9.1%,行業營收比上年增長8.2%。GDP上文化產業佔GDP4.2%,而歐洲文化GDP平均在10%~15%之間,美國更是達31%,未來還有3-5倍的增長空間。
2.競爭格局分析和競爭對手分析
近兩年我國文創園又迎來一波爆發式增長,造成園區間競爭加劇,年換租率從2017年的8%暴增到2019年的52%。不斷的有競爭對手跨界進入文科創園區行業。如線上網際網路屬性的豬八戒,具有媒體屬性的創業黑馬等等,均通過自己的優勢資源,模式創新來搶佔市場空間。
目前市場知名度最高的幾大連鎖品牌有德必、聖博華康、錦和越界、尚8文化中。德必是規模第一的園區,數量超70個,面積過百萬方,特點在於社群化運營,每年有上千社群活動,以及全球化的跨國園區;聖博華康以單品牌園區為主,在園區及地產規劃諮詢上比較出眾,設計突出;錦和越界擁有26個園區,比較善於開發,另外更為優質的運營保障了利潤空間;尚8文化的園區集聚在北京,達21個,在品牌打造上最為出色。幾大園區品牌各有各的優勢特點,但同樣存在的不足之處是商業模式上相似度較高,想要拉開與其它品牌之間的差距難度較大,必須要進行模式創新。
3.行業發展困局和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行業面臨著共同的問題,主要歸類為四大難:價格不易價值難,尤其是單體園區,服務價值有限;招商不易運營難,主要是行業競爭加劇以及市場經濟的緣故;單點不易連鎖難,連鎖化對品牌、運營管理標準化要求非常高,以及人才難複製,招商難去化等制約者連鎖化的發展;開發不易整合難,整合方面主要的威脅來自於其它品牌的跨界和資本助推,如聯合辦公的wework。
園區經營走向五化趨勢,項目產品化、產品品牌化、品牌連鎖化、連鎖標準化、標準平臺化。大部分園區都還在產品化和品牌化的路上,而品牌化連鎖化標準化平臺化將成為頭部品牌的競爭壁壘。
二、消費者行為分析
1.企業客戶分析
從園區客戶數據來看,可以簡單的分為四個類別:失望者、無畏者、觀望者、忠誠者。其中客戶失望主要來自於園區硬體問題長期難以解決,這類問題主要出現在老園區。無畏者大多由於企業人少、業務忙,能夠滿足辦公需求即可,並不關注園區的服務,也無暇關懷企業員工對園區辦公環境的滿意與否。觀望者則大多是一些初具規模的企業,他們比較注重員工關懷,因此對園區的環境、服務等關注較多。忠誠者一般是成熟園區的老客戶,他們業務發展問題,客戶群與園區一致,同時對園區提供的增值服務較為滿意。
2.客戶對園區的核心訴求
客戶對園區的核心訴求排除租金因素外,排在前三的分為:1、交通便利;2、服務響應度;3、環境與設計舒適度。總體上看,在園區選址開發、定位規劃等基調已定的情況下。服務與環境設計是影響客戶決策的重要因素。尤其在服務上,對於園區來說,自身能夠提供的服務較為有限,因此單體園區在這方面就很難形成優勢,而連鎖化的園區,可以通過產業集聚,規模優勢,吸引更多的外界資源,來共同服務園區客戶,提升服務能力。
三、業務產品定位
1.德必品牌定位
從服務化、社群化、國際化的文創、科創企業服務商升級為文科創中小企業園區服務商和賦能者。
文科創限定領域、中小企業鎖定客戶、園區界定載合體、服務商和賦能者定義價值,同時也匹配德必發展方向。
2.德必品牌口號
由「助力中國創意」升級為「助力創新」。創意更多服務於文創企業,符合德必當時的招商引資企業類型和園區發展方向重心,但時代發展和德必業務轉型,廣告語升級迭代成為必然。
助力是德必作為園區服務商和賦能者的使命,很好的幫助企業完成成長。創新既可以是名詞也可以是動詞。名詞代表的是德必目標客戶是文科創企業;動詞代表的是德必能夠幫助園區裡的企業提升創新能力。同時,創新一詞相比於創意含義上更有厚度。故此,廣告語適度升級為:助力創新
四、品牌梳理及策略
德必十年千園的關鍵點是能夠實現品牌化、連鎖化、平臺化。從五大核心維度進行拆解優化:品牌的結構、布局、勢能、運營、組織。
1.品牌結構
一改以往德必突出產品品牌隱藏企業品牌的使用邏輯,變為主推企業品牌德必。同時,針對原品牌結構龐雜、數量多、不規則、不清晰等問題,對品牌結構進行梳理調整
1)結構化產品品牌:德必易園突出,德必WE回歸。運動LOFT併入易園。DoBe Space聯動德必,DoBe union暫時不推。
2)強化服務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清晰基礎上,重點打造德比服務品牌德必薈。實現服務型德必轉型升級,更好沉澱品牌客戶關係。
3)預埋平臺品牌:德必連鎖整體僅七十家園區,平臺品牌打造時機不是太成熟。打造平臺耗時耗力、多線作戰。因此,平臺品牌先做預埋,靜待時機。未來成熟可剝離德必園區做單獨的服務品牌對外輸出。
主打德必易園,LOFT併入易園,德必WE次之,其它品牌統一用德必Space,園區產品品牌縮減到3個;進行統一規範化管理。最後做到易園品牌上量,WE品牌賣相,德必薈粘人,wehome粘企業。
2.品牌布局:
市場拓展戰略上,以長三角打通打透為主,南京、杭州、蘇州等,成都、深圳、廣州、武漢、北京做布局。拓展方式上,採用直投、併購、加盟託管、品牌特許四種方式。前期用主次品牌來做市場拓展,鏈條簡單可效提高複製速度。
3.品牌勢能:
通過一館(德必文創科創館)、一會(全球文創科創園區年會)打造對G端(政府)和對大B端(加盟商)的影響力;一節(德必國際社群節)、一刊(德必薈)打造對文科創行業B端(園區企業)的影響力。同時,結合政府端、加盟端、企業端的三方具有針對性的年度傳播策劃,媒體組合方案進行品牌勢能的放大。
4.品牌運營:
品牌運營上將開發、設計、招商、運營四位一體運營,採用園長作為項目負責人,實現運營閉環。解決原來由於項目制,環節不連通,產生的企業不集聚、運營不優化等問題。同時,開設德必商學院,將加強園長孵化的速度,園區人才的培養。以及對開發、設計、招商、運營等人才的再培養的問題。另外,再通過高校合作,在學校開設德必課程,讓學生來德必實習,畢業直聘請等方式,徹底解決運營人才的問題。
5.品牌組織:
打造1+3+N品牌群,創始人+品牌CBO+品牌總監+品牌經理+品牌專員(N)的模式。每個園區設置一個品牌專員(兼),負責對接集團的品牌工作,幫助園區進行品牌推廣和招商宣傳。這對集團化和連鎖性的企業極其必要。從成本和效率角度考慮,可以暫以現有員工擔任兼職,後期可根據發展需要,亦可考慮設置專職專崗。
五、競爭戰略設計
1.化繁為簡,實現品牌化、連鎖化、平臺化的品牌策略
重視品牌戰略,從定位、口號、結構、布局、勢能、運營、組織等多個層面進行創新、優化、提升、合理設置。將多品牌之間形成分合聯動關係,堅持用企業品牌德必進行串聯,形成品牌合力。有效將品牌策略與十年千園的戰略相結合,從市場邏輯、先後權重、時間節點、結構比例多個維度之間達到最優解。實現品牌化、連鎖化、平臺化的品牌策略。
2.以主次品牌快速擴張的集團戰略
德必園區全球化布局,目前已在上海及長三角地區、北京、成都、美國、義大利成功籤約70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覆蓋歐美亞三大洲、園區面積近100萬平方米。在園區複製過程中,出現多個系列子品牌,如法華525、老洋行1913等。以及還有德必WE,在落地過程中出現品牌定位失焦等情況。經過系統性的梳理後,結合短中長期的戰略。已經將子品牌併入易園、WE中,未來將圍繞這兩大主副品牌進行市場布局擴張,易園數量上快速提升,WE則主做形象。有利於複製鏈條的簡化,能夠保障複製過程中的質量和速度。
此次,錦坤助推德必完成品牌優化升級,充分挖掘德必文創產業園的競爭優勢,制定具有前瞻性的品牌戰略方向,推動德必文創產業園在國內市場的快速發展,助其在實現十年千園的戰略上,不走偏路、不走彎路、不走錯路、不走回頭路。共創文科創產業鏈平臺商的美好新時代。
(本文來自於錦坤文科創專家團隊的品牌案例成果。錦坤系全國知名品牌服務商,專注於連鎖與網際網路品牌營銷服務,先後輔導服務了近500個企事業單位、300多家行業第一品牌、200多家上市公司和100多個城市品牌。石章強系錦坤創始人、上海品牌委創始秘書長和上海市政府品牌專家委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