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李肖肖
燈籠會,燈籠會,燈籠滅了回家睡。提起記憶中的元宵節,很多市民首先想到的是燈籠。
小時候,提著燈籠,和小夥伴走街串巷,互相戲弄,比誰的好看,成了很多人記憶中最大的樂趣。
故事
孩子不經騙,經常把燈籠給燒了
昨日,商報推出「尋找記憶中的元宵節」,很多讀者紛紛參與,講述那些讓他們記憶深刻的過節的快樂,大家提起最多的,就是元宵節的燈籠。
網友「星之一」說,那個時候都是玩紙燈籠,裡面放一根蠟燭,很好玩很有元宵的味道。現在小孩都玩電燈籠,總覺得失去了那種樂趣。
在網友「冷落清秋1987」的記憶中,元宵節那天,家裡每個門檻前都要點上兩支紅蠟燭,大門前的紅燈籠要點一晚上,祝福來年家裡平平安安,萬事光明。現在好些老習俗都不再延續了,覺得沒有當時那種快樂的感覺了。
最有意思的是騙小孩的小把戲。有人故意逗小孩說,「看你腳下踩了個啥?」一般小孩都會伸出腳來看鞋,拿燈籠照,紙燈籠剛一歪就著火了,被騙的小孩就哇哇哭著回家,找家人再給做一個。
講述
一年做幾個,十幾年不重樣
雖然已多年不動手製作,但家住鄭州市東風路辦事處文化綠城社區的趙宗庭,提起會做的各種紙燈籠,依然頭頭是道。
那時候,大家都喜歡提著燈籠,互相比誰家的好。七八歲的他對此很熱衷,很快學會了做「繡球燈」、「西瓜燈」、「蓮花燈」、「鯉魚燈」等,一年做好幾個,十幾年都不重樣。
除了做手提的燈籠,還有一種年年必做的「照壁燈」,掛到牆壁上。這樣的燈籠做的時候就要少糊一面,也叫「天燈」,掛上去剛好貼著牆壁,輕巧漂亮。
當然,還有比較難做的「走馬燈」,那裡面需要有一個風盤,周圍放上剪紙,剪成輕巧的小人。這個很費時間,但做起來樂趣無窮。
十幾年前,他慢慢把這個手藝放下了。「孩子們都大了,也不玩燈籠了,而且現在這些材料也不好收集了。」
動手
手工製作燈籠,你也可以來試試
看著大家紛紛曬出做燈籠的幸福,你是否也心痒痒了呢?自己動手或帶著孩子做一個,說不定能給他的童年帶來別樣的樂趣,看看網友們曬出來的簡易的製作燈籠的方法吧。
橘子燈籠:
準備橘子一個,鐵絲一根,長約45釐米的小棍一根,一支長約5釐米的蠟燭。將橘子內的肉掏空,注意不要將橘子皮弄破,然後將鐵絲固定在橘子皮上方,再把蠟燭放入空著的橘子殼裡,再把木棍纏在鐵絲上,點燃蠟燭。
紙杯燈籠:
用剪刀把一次性紙杯均勻地剪成條狀,再用一個紙杯,把底部剪下來並剪開,與剛才的紙條等份,像個杯蓋,用紅線貫穿杯子和杯蓋,在杯蓋的每一片上都貼上雙面膠,把杯子和杯蓋粘在一起;把顏料刷在燈籠上,此時的燈籠因為溼而變軟,趁機把紅線收緊系好疙瘩,燈籠就成型了,用剩的紙杯剪成條捆成一束做燈籠的穗兒,染成紅色後串好。用一根一次性筷子挑起來,一個燈籠就做好了。
徵集
如果你想在自家的單位或商場門口擺上花燈,請把你的想法告訴商報,我們會把你的創意和作品展現給讀者。你身邊有會做花燈的藝人,或者關於元宵節你有什麼難忘的事、難忘的人,也歡迎與我們分享。河南商報熱線電話:0371—86088666,河南商報新浪官方微博http://weibo.com/shangbaoliang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