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第一師範,位於妙高峰下。
9 月 13 日,馬雲打卡了湖南第一師範城南校區,成了當日長沙新聞的熱點。湖南第一師範現在的教學點主要在東方紅校區,而城南校區則有偉人與第一師範紀念館 ,參觀與象徵的意義已大於教學。
對於馬雲來此參觀打卡,而「大驚小怪」,那可能是因為,不少讀者不太了解湖南第一師範,不太了解在近代第一師範,都有哪些名人在此求學?都有怎樣崢嶸的歷史?
第一師範全稱為湖南省第一師範學校,前身為湖南師範館、中路師範學堂,始創建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首任監督為清末湖南省議長譚延闓。
湖南第一師範舊址校門。
清宣統三年(1911),校址遷建於書院坪城南書院遺址,也就是現長沙市天心區書院路妙高峰處。校舍仿日本青山師範(今東芸大學)建築風格,磚木結構,坐東朝西,由師範部和附屬小學部兩大建群組成,平房與二層樓房有機結合,棟棟之間或有直廊,或由亭閣連接,形成四合院落。
學校舊址,1912年全貌。
可惜的是,原址在1938年毀於「文夕大火」,在1966年至1968年復建。
所以現在去湖南一師城南學院參觀,看到的就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復建的建築。
在20世紀初,湖南一師不僅建築是仿日式校舍,不少校長也都是留日歸來的教育家,其中就有孔昭綬與易培基。
孔昭綬,孔子後裔,1876年生於瀏陽,湖南高等師範畢業,曾留學日本東京法政大學。1913年被任命為第一師範校長。在1914年遭到湖南巡按使湯薌銘的緝捕,被迫出走日本。1916年,湯薌銘被趕出湖南,孔昭綬歸國,再次被任命為一師校長。
第一師範一年級學生的遊戲體操課。
在兩次擔任湖南一師校長期間,孔昭綬本著「採最新民本主義規定教育方針」「以人格教育、軍國民教育、實用教育為實現救國強種唯一之教旨」的教育思想,對一師的教育和教學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這也為湖南一師,打好了良好的開端。
第一師範一年級學生的遊戲體操課。
孔昭綬不僅自己有人格魅力,還很會用人。他在上任後,即調整教職員隊伍,制定學校規章。他重新聘任了一大批富有正義感且具有真才實學的教職員,如學監主任方維夏、教育課教員徐特立、修身課教員楊昌濟、歷史教員黎錦熙。這批教員都有民主和科學的精神、高貴的道德品質和淵博的知識,對一師學生產生了深刻而深遠的影響。
對一師產生深遠影響的校長除了孔昭綏,還有易培基。易培基於1880年生於長沙縣。早年畢業於湖南方言學堂,後留學日本,回國後參與辛亥武昌起義。1913年回湘,後在第一師範學校任教員,曾是偉人的國文老師,並受到偉人等人的歡迎。
第一師範的學生整隊出發開展戶外活動。
1920年至1923年,易培基任湖南一師校長,在這段時間裡,湖南一師生氣勃勃,民主空氣濃厚,教育改革成績顯著。
易培基在一師的教學改革包括:選聘新教員、廢除學監管理制度、改革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招生制度。
在選聘新教員方面:他選聘新教員能力比孔昭綬更強。比如當時他聘請的附小主事,也就是附小校長就有偉人。
第一師範校園一副生機勃勃的景象。
廢除學監管理制度方面:他提倡民主和自由的學術風氣。
改革教學內容與方法方面:廢文言文,改白話文。
改革招生制度方面:一師從1921年第21班開始招收女生,實行男女同校。由於一師的帶頭作用,很快在中等學校男女同校的風氣就在湖南傳播開來,並最終形成了制度。
1913年春至1918年夏,偉人在該校第八班學習
第八班教室的復員陳列。
在一師近五年半的求學時間裡收穫頗多。在這裡,偉人樹立了救國抱負;鍛鍊了體魄,偉人在求學期間喜歡橫渡湘江;養成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偉人認為黎錦熙老師是他有生以來遇到的第一個談論學習方法,講得最有條理、最完備的人,讓他很受用;培養了社會調查的能力,1917年暑假, 邀蕭子升進行修學旅行, 途經長沙、寧鄉、安化、益陽、沅江5個縣的城鎮、農村, 步行900餘裡。
1920年秋至1921年冬,學校先後聘任偉人為校屬小學主事、師範國語教員。這一時期,偉人已秘密從事創建中國共產黨和組建了中共湘區委員會的工作,並在一師創辦工人夜學。
一師附小(今第一附小)的復員陳列。
1950年, 偉人在接見當年的老同學周世釗時說: 我沒有正式進過大學, 也沒有到外國留過學。我讀書最久的地方是湖南第一師範, 我的知識、我的學問, 是在一師打好了基礎。一師是個好學校。
此外,何叔衡、蔡和森、李維漢、夏曦、蕭三、任弼時、廖沫沙、周谷城等,先後在學校學習或工作。
1973年的第一師範。
2004年的湖南一師。
了解了湖南一師的歷史,是不是覺得:不管什麼時候,不管是誰,來湖南一師打卡,都是情理之中,沒必要「大驚小怪」了吧。
參考文獻:
《長沙百年名校》陳先樞
《偉人在湖南第一師範求學及成長》劉鴻翔 朱與墨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官網
《湖南教育史》周秋光 莫志斌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用紅色文化基因鑄魂育人》段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