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氣象產業 2.0 推動氣象資源與社會互融

2020-12-20 人民政協網

人民政協網12月18日電 記者 賈寧)12月18日風雲際會·中國氣象服務協會 2020年會暨第二屆氣象產業(中國氣象谷)發展大會南京舉辦,本次活動是由民政部、中國氣象局指導,中國氣象服務協會主辦,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景象(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江蘇省氣象局協辦。年會以「打造中國氣象產業 2.0」為主題,旨在增進會員凝聚力,推動優質社會與氣象資源融合。


本屆年會上頒布了2020年中國氣象服務協會科學技術獎,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澤椿,中國氣象局原局長溫克剛獲得風雲成就獎。同時還頒發了風雲人才獎,氣象技術發明獎,氣象科技創新獎。


本次大會重量級嘉賓雲集,特邀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張立群,氣象事業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許小峰,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顧問、金融專業人士朱雲來,中國氣象服務協會會長孫健,中國氣象局減災司司長王志華,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副校長戴躍偉及中科星圖、華風集團、航天宏圖、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等單位的相關負責人等,分別圍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氣象科技進展與展望、氣象產業發展、多災種預警科技及應用的現狀與展望等進行了分享。


年會上發布了《中國大氣環境資源報告》,這是該報告第二次發布。報告指出,大氣汙染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經濟產物,而異質性的大氣環境作為一種資源也是該階段的必然結果。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不僅僅要考慮大氣汙染程度和損失的關係,也要考慮汙染物排放量與大氣汙染程度的關係,而大氣環境資源概念正是衡量二者之間關係的核心變量。隨著汙染防治攻堅戰的不斷深入,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也進入深水區。形勢的轉變必然導致方式上的革新,美麗中國建設,是發展與環保平衡的結果。據悉,大氣環境資源相關理念,已受到生態環境部、中國氣象局等相關部門的關注。


此外,本次年會上墨跡天氣、奇虎360、威德創新科技等企業做了路演主題報告。

相關焦點

  • ...中國氣象產業2.0」為主題的中國氣象服務協會2020年會在南信大...
    12月18日風雲際會·中國氣象服務協會2020年會暨第二屆氣象產業(中國氣象谷)發展大會在南京隆重召開。年會以「打造中國氣象產業2.0」為主題,圍繞打造氣象產業升級版、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氣象科技進展與展望內容等共話產業發展。
  • 第二屆氣象產業(中國氣象谷)發展大會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召開
    12月18日,風雲際會中國氣象服務協會2020年會暨第二屆氣象產業(中國氣象谷)發展大會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召開。年會以「打造中國氣象產業2.0」為主題,圍繞打造氣象產業升級版、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氣象科技進展與展望等內容共話產業發展。
  • 華風愛科馮雪:以高科技打造智慧氣象生態圈
    新中國成立70周年以來,我國氣象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近幾年,氣象衛星風雲4號、風雲3號的成功發射,基本滿足了當前氣象預測的需求。然而,氣象服務業在經歷從管制到開放的商業化過程中,經歷了哪些市場化磨合?它的市場前景如何呢?
  • 全面打造氣象強市 精準助力「十五個攻勢」
    、生態良好的戰略定位,牢牢把握推動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成氣象強國的戰略目標,牢牢把握髮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的戰略重點,牢牢把握加快科技創新、做到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的戰略任務,圍繞「十五個攻勢」精準施策、持續發力,加快推進智慧氣象建設,全面打造氣象強市,切實提升氣象監測、預報和服務水平,為青島建設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大都市提供有力保障。
  • 中國華雲氣象科技集團正式成立
    他指出,二十年來特別是過去五年來,華雲公司一直秉承「志在雲天,共創卓越」的理念和「誠信、創新、精準、合作、發展」的經營方針,抓研發、重質量,抓市場、重效益,抓管理、重規範,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表現為優化資源配置,實現了國家級科技產業資源集中經營管理;堅持需求牽引,不斷培育出一批有影響力的氣象裝備品牌,企業競爭力明顯增強;強化管理、規範管理,大幅度提高公司經濟和社會效益,依託氣象業務,反哺氣象業務,取得了市場經營和支撐氣象現代化建設
  • 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
    大灣區氣象資源整合難度較大,氣象數據供給能力和價值挖掘能力不足,跨部門、跨產業融合應用效益尚未充分發揮。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一國兩制」方針,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為大灣區氣象事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 展現城市形象推動綠色發展 重慶市氣象局將創建三峽國家氣象公園
    華龍網9月26日17時訊(記者 董進)今(26)日,由重慶市氣象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總工會共同舉辦的「巴渝工匠杯」第十屆重慶市氣象行業技能競賽正式舉行,在啟動儀式上記者獲悉,重慶市氣象局正在加快創建重慶三峽國家氣象公園,展現重慶山清水秀之美推動綠色發展。
  • 市氣象科普館將開展「紅色星期天」活動 邀你一探溫州氣象奧秘
    溫州網2月27日訊(記者 鄧歡歡)去年,市氣象科普館的氣象防災科普體驗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評,今年將再度升級,開展「紅色星期天」活動......2月27日上午,記者從市氣象局了解到,今年溫州氣象部門將推出為民服務
  • 西安氣象大數據應用中心面向社會徵集英文簡稱及LOGO啦
    西安氣象大數據應用中心是中國氣象局和陝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重點項目。該中心以國家衛星遙感數據和氣象數據業務為基礎,承擔全國氣象核心業務備份和氣象數據創新應用服務職責。按照「立足陝西、服務西部、面向全國、展望絲路」的建設思路,西安氣象大數據應用中心將建成京外唯一的國家級氣象大數據中心和創新應用示範基地,不但在全國氣象業務發展中發揮核心支撐作用,還將有力提升「一帶一路」、生態文明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氣象服務保障能力。同時,這些得天獨厚的數據、技術資源,還將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智慧氣象」內涵及特徵分析
    而當今我們所面對的浩如煙海的數據,無論這些數據代表的物理現象(溫度、氣壓、雨量、文字、聲音、圖片、視頻、嗅覺、觸覺等)多麼複雜,歸根結蒂只有「1、0」兩個代碼。就是這兩個代碼的無窮組合代表了極其複雜且變化萬千的物理世界、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    毋庸置疑的是,我們今天已處於繁雜繽紛的數據時代,在這個時代裡,社會生活所必需的資源除能源、物質外,還必須包含信息(即:數據)。
  • 「互動」的力量——探班廣東氣象微博
    微博,作為一個嶄新的社交網絡平臺,與氣象這一古老行業的結合迸發出驚人的活力,正深刻地改變著氣象服務的方式。近年來,氣象微博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其中,「廣東天氣」以通俗的語言、新穎的形式和人性化的服務徵服了數百萬網友,有效地拓寬了氣象信息的發布渠道,提升了部門形象,成為氣象政務微博的代表。
  • 潮湧燕趙 逐夢時代——氣象服務河北經濟社會發展40年綜述
    主動作為、積極服務,河北氣象部門用實際行動,為千年大計貢獻氣象力量。藍圖既已繪就,實踐隨之鋪展。氣象部門正以把雄安新區打造成全國智慧氣象示範區、綠色生態氣象保障先行區為目標,探索和開創現代新城智慧氣象事業發展之路,構建氣象現代化的「樣板間」。這份底氣,源於走過40年發展路的不斷沉澱。
  • 全國氣象快手矩陣正式啟動 百家氣象快手號集體上線
    12月17日,全國氣象快手矩陣啟動活動在京舉行。由全國氣象部門百家快手號構成的宣傳矩陣集體上線。活動現場發布了《2020氣象短視頻影響力榜單》,並公布了第二屆全國氣象短視頻創作大賽評選結果。構建全國氣象快手矩陣,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中國氣象事業70周年重要指示精神、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落實中國氣象局黨組關於加強氣象融媒體建設的部署要求,匯聚全國氣象融媒體創作力量,推動短視頻在氣象新聞宣傳科普中的應用,講好氣象故事。
  • 大數據+落地場景,華風愛科要用氣象服務推動產業數位化升級|觀察+
    過去提到氣象數據,我們更多想到的是天氣預報,或者是手機上的天氣app,事實上,這的確是華風愛科這樣擁有海量氣象數據的氣象服務公司最看重的基礎業務,也是面向2C領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除了蘋果之外,幾乎所有智慧型手機上搭載的原生氣象服務軟體,數據都來自於華風愛科。
  • 第四屆海洋氣象論壇暨大連市氣象學會學術年會召開
    12月8日,第四屆海洋氣象論壇暨大連市氣象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大連市氣象局召開。  此次論壇主題為「推進氣象科技創新 助力東北亞海洋中心城市建設」,是大連科協年會分論壇。
  • 內容接地氣「融」出新氣象
    11月中旬,第五屆安徽省民間雜技藝術節舉行期間,臨泉縣長官雜技小鎮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精彩的演出不僅驚豔了現場的觀眾,還通過臨泉縣融媒體中心搭建的直播互動平臺吸引了更多觀眾,讓大家在線領略到了雜技的魅力和風採。  「為家鄉百姓提供全面精確的信息服務,是融媒體中心成立的初衷。」
  • 共建氣象強市 保障商丘區域中心城市建設
    12月22日,市政府與省氣象局舉行市廳合作聯席會議,籤署共建氣象強市保障商丘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合作協議,促進商丘市氣象現代化向更高水平發展。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王鵬祥,市長張建慧出席籤約儀式並座談。省氣象局副局長孫景蘭,副市長王金啟、曹月坤參加。
  • 從「伯恩現象」到「惠州氣象」
    作為目前全市計劃投資金額最大的電子信息產業項目,惠陽(良井)智慧互聯科技園以園區龍頭企業為核心,依託伯恩光學現有的產業和品牌帶動優勢,可以快速導入伯恩光學上下遊產業鏈資源,培育發展一批相關產業,形成一定規模效應和隔牆效應,大大降低企業成本,構建良好產業生態,必將如虎添翼,成為惠州電子信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張王牌,為惠州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增添底氣。
  • 精深謀劃氣象事業 高質量護航自貿港建設
    「多年來,海南省氣象部門在防禦重大氣象災害、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2020年初,海南省委副書記、省長沈曉明批示肯定。研發為海南「五基地一區」等重點農業區提供氣象服務產品;加強農業病蟲害防控、農業保險天氣指數氣象服務;建立「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一景」氣象服務標準規範,完善省市縣一體化農業氣象業務服務系統和CIMISS-智慧農業氣象大資料庫,加強熱帶特色農產品氣候品質認證技術研發,完善更新農業氣象服務指標體系,建立氣候資源量化評價技術體系。
  • 構建新型事業結構 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
    二是細化國家氣象事業和地方氣象事業的職責,並根據職責、任務量組建獨立法人的事業單位;三是根據市場對氣象服務的需求和當前實際,集約化、專業化、實體化地發展氣象社會化服務。  推動縣級氣象機構綜合改革工作,要注意三個方面:一是堅持「國家氣象事業國家辦、地方氣象事業地方辦」的原則,建立健全三個雙重體制(雙重領導管理體制、雙重計劃財務體制、雙重機構編制體制),推動和落實基層綜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