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北方半乾旱半溼潤氣候區防旱減災技術
摘要: 本文全面系統總結了我國北方半乾旱半溼潤氣候區防旱減災目前主要採用的幾項關鍵適用技術。首先加強幹旱災害動態監測預報與風險評估。為決策部門和社會提供動態的準確的乾旱災害監測和乾旱氣候預報以及災後風險評估等信息。第二,改進農業耕作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
我國四大盆地的自然地理環境差異,有的乾旱有的溼潤還有的高寒
我國的四大盆地分布圖首先,塔裡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位於我國的「西北乾旱半乾旱區」,屬於情況比較相似的一類。塔裡木盆地是我國四大盆地中最為乾旱的一個,也是我國最乾旱的地區,所以形成了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由於乾旱缺水,地表以荒漠自然帶為主,聚落主要分布在盆地四周的山麓衝積扇地區。
-
我國西北地區乾旱缺水,有什麼辦法能夠讓沙漠變得溼潤?
我國東部地區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地區,夏季盛行來自海洋的東南季風,冬季盛行來自陸地的西北季風,形成了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雨熱同期的氣候特徵。由於季風的不確定性,每年夏季風帶來的降水量並不確定,很顯然,到目前為止,今年夏季給我國帶來的水汽明顯多於往年平均值,給我國南方地區,特別是長江流域帶來十分嚴重的洪澇災害。
-
印度有兩條河流比我國長江黃河水量還大,卻還總乾旱,為何不調水
印度位於南亞地區,國土主要位於德幹半島上,而德幹半島深入印度洋之中,受印度洋水汽的影響,按理說這裡應該不會幹旱了,但實際上印度卻經常發生乾旱,每年都會出現一些乾旱天氣,特別是其西北和中部地區,每年的乾旱程度都相當嚴重,這是怎麼回事呢?
-
這種乾旱,快如「閃電」!
江南水鄉竟然也會發生大旱,我國「南澇北旱」的格局正在改變,最快15天就會發生一場特殊的乾旱災害……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氣候與水」。 在這個70%地表被水覆蓋的星球上,我們面對的乾旱災害風險越來越大。
-
中國十餘省區「乾旱」持續
7月以來山東、河南等十餘個省區出現的旱情,目前除山東氣象乾旱基本緩解外,其餘大部分地區依舊存在中到重度氣象乾旱,河南中東部部分地區達特旱。嚴重乾旱已導致華中和華北部分地區河水水位降至歷史最低點,並使數百萬公頃農田和一百多萬人面臨缺水困境。乾旱(drought)似乎是每年夏季都會被提及的一個詞。不過,今年我國多地遭遇的嚴重氣象乾旱(meteorological drought)為多年少見。其中,河南省6月以來的降水量(precipitation)較往年正常水平低了40%,為63年來最低。
-
乾旱期 dry spell
乾旱期 dry spell[ 2009-02-11 09:14 ]自去年10月下旬以來,我國北方省區降水明顯偏少,旱情持續發展,多省市連發旱情,甚至是重度乾旱。此次乾旱持續時間之長、受旱範圍之廣、受旱程度之重均為歷史罕見。
-
乾旱荒漠的四種類型
推薦閱讀:一輪複習地圖(世界版),打牢基礎一輪複習地圖,打牢基礎(中國版)根據乾旱地區荒漠的地貌形態和地表物質組成1、巖漠(石質荒漠)在乾旱地區,遭受強烈風化和風蝕的裸露的基巖地表,稱為石質荒漠或巖漠。巖漠大多分布在乾旱區的山地邊緣或山前地帶,它的主要特點是,山地邊緣分布著山麓剝蝕面,其上有一些堅硬巖層構成的殘丘(島山)。裸露的基巖,久經風化破壞和風沙襲擊,形成各種風蝕形態。
-
乾旱地區擺脫缺水困境須綜合治理
我國乾旱缺水的地區涉及20多個省市區,面積約500萬平方公裡,佔陸地面積的52%,耕地面積佔全國的64%,人口佔全國的43%;每年農業正常用水缺少300多億立方米,受旱面積達二、三億畝,其中沿崑崙山、秦嶺、淮河一線以北的旱作農業區,跨越15個省市區的965個縣市,耕地7.23億畝。南方無灌溉的旱地也近二億畝。
-
乾旱的標準與類型
乾旱指數是表徵乾旱程度的標準, 也是旱情描述的數值表達。 美國氣象學會在總結各種乾旱定義的基礎上將乾旱分為4種類型: 氣象乾旱、農業乾旱、水文乾旱和社會經濟乾旱。
-
20世紀人類活動對全球乾旱狀況有影響
據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篇氣候科學論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根據「乾旱圖譜」展示了相關證據,證明人類在20世紀對全球的乾旱狀況產生了影響。一項乾旱嚴重等級的記錄揭示了三個明顯的趨勢,並且表明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以及氣溶膠可能影響到乾旱風險。
-
為什麼在乾旱的沙漠地區中,會出現植被茂密的「綠洲」?
沙漠綠洲沙漠是荒漠自然帶的一種,地球陸地表面由於水分條件的差異,從溼潤、半溼潤地區,到半乾旱、乾旱地區,陸地自然帶從森林自然帶,逐步過渡到草原自然帶和荒漠自然帶,從而體現陸地自然帶的地帶性分異,這種由水分控制的陸地自然帶分異規律,通常被稱為「乾濕度地帶性分異」。一般來說,森林植被多分布在溼潤地區,草原植被多分布在半溼潤和半乾旱地區,而荒漠多分布在乾旱地區。
-
喜馬拉雅山決定了西北乾旱與否嗎?是不是應該打通喜馬拉雅山脈?
我國西北地區,特別是新疆地區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的氣候特徵表現為「冬冷夏熱,年降水量少,氣溫日較差和年較差大」。我國西北大部分地區的年降水量都是在200毫米以下,屬於乾旱地區,其中最為乾旱的塔裡木盆地地區,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50毫米以下,屬於極度乾旱地區。
-
厄爾尼諾、拉尼娜、沃克環流、洪澇與乾旱災害
(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印度),作物減產;③我國:南方暴雨洪澇,北方高溫乾旱(夏季風較弱、雨帶偏南),在東北地區,夏季會出現低溫冷害。圖3 厄爾尼諾對我國的影響2、拉尼娜現象拉尼娜現象,也稱為「反厄爾尼諾」,指的是太平洋
-
極端氣候工程地質:乾旱災害及對策研究進展
中國氣象局的研究資料表明,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我國群發性或區域性高溫、暴雨、乾旱等極端氣候事件頻次和範圍將顯著增加,災害風險加大[1]。尤其近幾十年來,我國重大工程建設的數量和規模不斷增加,如「一帶一路」、川藏鐵路、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青藏鐵路(公路)、高速鐵路/公路網絡建設等。
-
問答 |為什麼在乾旱的沙漠地區中,會出現植被茂密的「綠洲」?
沙漠綠洲沙漠是荒漠自然帶的一種,地球陸地表面由於水分條件的差異,從溼潤、半溼潤地區,到半乾旱、乾旱地區,陸地自然帶從森林自然帶,逐步過渡到草原自然帶和荒漠自然帶一般來說,森林植被多分布在溼潤地區,草原植被多分布在半溼潤和半乾旱地區,而荒漠多分布在乾旱地區。
-
乾旱頻發地下水超採 漏鬥上的糧倉折射糧安隱憂
,導致華北和中原糧食主產區已成「漏鬥上的糧倉」「未來一段時期,乾旱將是中國農業和糧食生產中一個主要的自然災害,威脅可能會加大,保證糧食安全,要做好應對乾旱的戰略準備。」過去十年來,我國糧食生產在產生「十連豐」奇蹟的同時,也頻繁伴生著結構性缺水和農業用水超採的現象,尤其是乾旱頻發,抽取地下水成為諸多糧食主產區增產和受旱地區抗旱的主要應對策略,連年超採造成「地下漏鬥」嚴重,華北和中原糧食主產區已呈現為「漏鬥上的糧倉」。
-
成都生物所揭示大熊貓主食箭竹碳氮代謝對乾旱脅迫的響應機制
因此,施磷可提高植物對乾旱環境條件的適應能力。然而,在我國乾旱頻率和強度日益增加的今天,特別是最近幾年我國西南地區屢屢發生嚴重的乾旱災害,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但有關箭竹對乾旱逆境響應及調控機制的研究卻鮮見報導,因而值得深入研究。
-
【備考乾貨】雲南人均水資源極其豐富,為什麼還會幹旱?
最值得關注和星標的地理科普備考資源庫 2020年春季,雲南遭遇了近十年來最嚴重的乾旱。 缺水的雲南 雲南位於我國西南地區,被北回歸線穿過,兼有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受西南和東南季風的雙重影響,多數地區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這樣的資料充分說明雲南與旱災是聯繫不上的。
-
乾旱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需要多大的降雨才能使水位恢復?
據公開的消息,今年河南省進入夏季以來,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少超過五成以上,是近60年以來同期降水最少的年份,特別是平頂山等地區的飲用水源地蓄水量已超過「死水位」的臨界值,很多河流的水位也已經降至幾十年來的最低水平,這充分表明今年河南省出現的乾旱天氣的主因,是由降水偏少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