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一輪複習地圖(世界版),打牢基礎
一輪複習地圖,打牢基礎(中國版)
根據乾旱地區荒漠的地貌形態和地表物質組成,可分為四類。
1、巖漠(石質荒漠)
在乾旱地區,遭受強烈風化和風蝕的裸露的基巖地表,稱為石質荒漠或巖漠。巖漠大多分布在乾旱區的山地邊緣或山前地帶,它的主要特點是,山地邊緣分布著山麓剝蝕面,其上有一些堅硬巖層構成的殘丘(島山)。裸露的基巖,久經風化破壞和風沙襲擊,形成各種風蝕形態。
2、礫漠(礫質荒漠)
又稱戈壁(蒙古語)。
礫質荒漠的重要特徵是:地面無細粒物質,主要是礫石碎石,故稱礫漠。礫漠中的礫石被風沙磨蝕成具有稜、表面光滑的風稜石。
3、沙漠(沙質荒漠 )
它的最重要特徵是荒沙覆蓋著整個地表面,在長期的強烈的風力作用下,形成不同形式和大小規模的風沙地貌,主要是風積地貌,部分有風蝕地貌。沙漠佔全球面積的十分之一。我國佔7.4%。
4、泥漠(泥質荒漠)
泥質荒漠常形成於乾旱地區的低洼地帶特別是封閉盆地中部,是由流向窪地或者湖沼的暫時性洪流所攜帶的粘土質淤積而成。由於強烈蒸發而乾涸,變成泥漠。地理帝地表常常有龜裂紋,有些泥漠表層有鹽類聚集,形成鹽土、鹽殼,又稱鹽漠。
推薦以下好資料
湖北地形和位置
下期推送:硬核河南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