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梁樂)在天山北部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每到春季,隨著積雪融化,原本荒涼的沙地上就逐漸生長出成片的植被。來自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的科研團隊,選取沙漠中廣泛分布的兩種生活型草本植物為研究對象,闡明了積雪變化對荒漠草本植物根系生長影響,為深入理解積雪改變如何影響整個荒漠生態系統提供重要參考。 6日,記者從中科院新疆生地所獲悉,已有研究表明,我國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冬季降雪呈現上升趨勢,這種變化會對荒漠生態系統產生重要影響,尤其是淺根系的荒漠草本植物類群。根系的性狀特徵決定植物對地下資源的獲取能力,從而影響植物的生長與分布,對維持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中科院新疆生地所荒漠與綠洲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張元明研究員團隊,選取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中一年生短營養期植物尖喙牻牛兒苗和一年生長營養期植物角果藜,通過野外原位模擬不同積雪覆蓋處理,探究其對不同生活型荒漠草本植物根系生長的影響。 研究發現,積雪效應主要通過改變土壤溫度、土壤水分和養分等,影響草本植物根系生長和構型。草本植物能夠調節自身生長以適應冬季積雪覆蓋的變化,積雪厚度的增加能夠顯著提高草本植物根系生物量,且根系生物量的分布與土壤水分的動態分布存在顯著的同步性。 研究還發現,不同生活型的荒漠草本植物對積雪變化的適應策略是不同的,表現出明顯的類型差異。 據了解,這一研究結果不僅為闡明荒漠草本植物對積雪覆蓋變化的響應機制提供重要的實驗證據,同時也對深入理解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荒漠草本植物的適應策略以及荒漠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來源:烏魯木齊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