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勤洗澡,可以保持身體乾淨,不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特別是現在天氣漸漸變熱了,多洗澡確實是件很舒適的事情。
但是,並不是什麼情況下孩子都可以洗澡的。在某些情況下幫孩子洗澡,寶寶容易生病。
1、剛打完預防針不宜洗澡
孩子接種預防針之後,由於擔心針口位置弄到水,導致皮下組織感染到了細菌後孩子容易生病,針口處也會發生感染變化,所以,儘量剛打完預防針就不要給孩子洗澡。
家長可以在去打針之前就幫孩子洗一個澡,打針後第二天再洗個澡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保證針口處不受到感染。
2、寶寶皮膚有破損
夏天,寶寶容易長痱子,還會被蚊蟲叮咬,寶寶難免忍不住抓撓皮膚,如果皮膚被抓破或者寶寶還有膿皰瘡、癤腫、燙傷等其他外傷,媽媽不應該再直接給寶寶洗澡了。
另外,洗澡水不乾淨的話,寶寶脆弱的皮膚會被損害得更加嚴重,出現一些列感染症狀就不好了。
3、寶寶總是嘔吐
寶寶洗澡時總是要翻動一下身子的,但這個動作卻又讓寶寶的胃更加不舒服,嘔吐也會更嚴重。
如果嘔吐物嗆到了寶寶的氣管就更危險了,媽媽一定要當心這一點。
4、餵奶之後
寶寶剛吃完奶,小肚子還是撐著的,胃處於一種擴充的狀態,需要血液及時供給才能開始消化的工作。
如果馬上給寶寶洗澡,寶寶身體表面的毛細血管會被熱水刺激到也擴充起來,血液會流向這裡,胃的供血量就相對減少,寶寶很容易消化不良。
而且,寶寶吃了奶再消化不良很容易吐奶,這就會和第3種情況講的一樣,出現危險的情況。媽媽應該在餵奶1、2個小時之後給寶寶洗澡。
1、不能天天洗
寶寶未出生時天天泡在羊水裡都沒問題,為什麼出生後天天洗澡就不行了呢?相信很多媽媽會有這樣的疑問。醫生指出,羊水是生理水,不會對寶貝的皮膚產生過敏等影響,而寶貝出生之後,他們就離開了羊水的保護。
用自來水天天給寶寶洗澡會導致驕嫩的皮膚角質受到破壞,誘發皮膚過敏等不適症狀,不利於寶貝的健康成長。
如果是在冬季,天天洗澡還可能導致寶貝感冒生病,得不償失,建議還是一周一兩次為宜,如果是夏季,隔天洗一次就行。
2、不要太「乾淨」
但是不論是冬天還是夏天,對於孩子來說,我們不建議每次洗頭和洗澡的時候都用所謂的洗髮液和沐浴液。
因為孩子的皮膚相對來說是比較乾淨的,我們只是用清水給他衝洗身上的皮屑和一些所謂的汙物就可以。
所以我們建議最好用清水,就是溫水給孩子洗頭或洗澡。
有家長說孩子頭會有一定的味道,其實這個味道也不是每次洗都要去掉。
它是正常分泌物的味道,一星期最多用一次洗頭水就足夠了,頻繁的使用會給孩子皮膚和頭髮受到損傷。
3、時間不能過長
有些媽媽覺得寶貝愛玩水,那就讓寶貝在水裡多泡一會兒,卻不知道在水裡泡太長時間對寶貝的健康也不好。
溫水會帶走寶貝體內的水分和熱量,寶貝泡的時間越長就越容易產生疲勞感,在沒有及時補水的情況之下,寶貝會出現皮膚乾燥,過敏等不適。
如果水溫沒有把握好,水慢慢變冷,還可導致孩子感冒生病,對寶貝的健康造成影響。新生兒洗澡每次以十分鐘左右為宜,不要拖太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