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刺畢業論文,復旦教授分享寫作實用指南

2021-03-01 科學網


作者 | 馬臻


疫情暴發,研究生暫時不能返校。在家幹什麼,才能減少損失?當然是做和自己畢業有關的事情,比如看文獻、整理實驗數據、撰寫科研論文、撰寫畢業論文。

隨著交畢業論文截止日期的臨近,很多研究生非常焦慮。怎麼辦呢?

研究生的畢業論文不是一個月就能寫出來的!

有些導師平時不停地催學生做實驗,讓學生到畢業前夕過完年才開始寫畢業論文。也有的學生嘟嘟囔囔說導師不讓他畢業,但他自己沒寫畢業論文。

這都是大忌!臨時抱佛腳,怎麼能寫出高質量的畢業論文呢?

假設你讀博期間發表了四篇英文SCI論文,那麼你把這四篇論文翻譯成中文並按照要求排版,就需要四個星期。

在此基礎上,你寫出緒論部分初稿,需要一個月。最後還需要一個月反覆修改各個章節,並寫出「結論與展望」章節以及中英文摘要,並填寫送外審所需的表格。

在寫作時,要注意:要像拿著掃把掃地一樣,把畢業論文整體完成,再逐步細化。而不能花很多時間在某一章節糾結、「繡花」。你的其他章節只得了60分,而某一個「精品」章節就算得了100分,又有何用?

初步完成後,如果提交送審的截止日期臨近,可以「各個擊破」。

好比說你的博士論文有四章是根據你發表的英文SCI論文翻譯的。那麼你需要花少量時間(比如四天),仔細校對這四章,將它們徹底「搞定」,放一邊。

然後,你「集中優勢兵力」修改尚不完善的緒論章節。

寫出畢業論文初稿後,要及時尋求導師的幫助。

比如我作為導師,就喜歡採用「車輪戰法」。我不希望學生到正式提交畢業論文前的最後一刻才來找我,而是希望他們寫完一章就發給我,我改完了馬上發回去,最好這時候收到另外一位同學寫的章節。這樣,學生一直有事情做,也能看到差距和進步,而我也不會閒著。

我且不說工作量不夠、實驗數據有問題的情況。很多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工作量很大,內容也很好,但是在寫作的「衝刺」階段,球不知道踢到哪裡去了。

1. 參考文獻部分錯誤百出。

有些文獻沒有起止頁碼;有的文獻中的雜誌名一會兒採用縮寫,一會兒沒有採用縮寫;文獻中作者的名字一會兒採用縮寫,一會兒給出全名;文獻中論文的標題當中有時候兩個英文單詞連在了一起。

特別要提醒一下:你使用文獻管理軟體EndNote從Web of Knowledge抓取文獻記錄,很有可能原始文獻的標題中有個羅馬字母,但在Web of Knowledge的文獻記錄中就變成英文字母或者單詞了。而且,原始文獻的標題中,有的分子式有下標,但在Web of Knowledge的文獻記錄中,就沒有下標了。你需要在EndNote裡面修改。

2. 格式錯誤。

要注意字體。中文就用宋體。英文和數字一般用Times New Roman,而不要一會兒採用這個字體,一會兒採用那個字體。數字和單位之間是否要空格?等號左右是否要空格?要根據要求來,但要一致,不能一會兒空格,一會兒沒有空格。

3. 排版不美觀。

圖可以放在相關的文欄位落的前面,也可以放在後面。但是有些同學不知道這一點,他們每次都把圖放在相關段落的後面,以至於有的頁面上出現大片空白。

還要注意:圖的大小可以調節,達到對排版有利的效果,但不要讓評審人在翻頁時感到圖忽大忽小,要以協調、能看清圖中的字為原則。

最後,絕對不可以出現「圖在這一頁,圖的說明文字在下一頁」以及「一張表格本來可以排在一頁卻分兩頁」的情況。

4. 緒論部分有大漏洞。

很多學生做了很多工作,緒論寫得也很長,但是首先,緒論部分有相當部分文字是抄的。寫東西一定不能抄襲,也不能陳詞濫調、人云亦云,而要有自己的歸納總結和提出!

第二,很多學生花了很多筆墨介紹別人的工作,然後介紹自己的畢業論文做什麼,當中沒有過渡——既然別人做了很多工作,那麼為什麼你的研究值得進行呢?寫「別人做了什麼」,應該是為自己的「立項」服務的,而不是隨便寫寫的。

第三,有些畢業論文沒有說清楚各章節之間的關係。寫博士論文和發表科研論文還不大一樣。博士論文需要有體系和框架,你最好能在緒論部分把博士論文的研究體系說清楚,給出框架圖。

5. 結論與展望部分寫得不行。

很多學生緒論部分洋洋灑灑寫了三四十頁,但結論與展望部分就寫了一頁半,顯得虎頭蛇尾。還有的學生把結論與展望部分寫成了經歷匯報——「在讀博期間,我開展了以下科研」,甚至寫成了思想匯報——「做科研就是要一絲不苟」。

在結論部分,你首先需要簡單回顧你為什麼要做這個課題。

然後,分為幾段,介紹你做了什麼,得到什麼關鍵的結論,並指出這些研究有什麼意義和價值,而不能只是羅列自己開展了哪幾方面研究,也不能把摘要部分的文字搬過來。

在展望部分,你可以簡略地、實在地羅列自己研究的幾點不足(比如「反應機理研究值得進一步研究」),點到為止,不宜過分自貶。

然後,你要說清楚:沿著你的研究體系,後續可以開展什麼研究?這些研究可能有什麼實際應用價值和理論價值?不要讓評審人感到你看了那麼多文獻、做了那麼多實驗,最終的認識還只是停留在「得到這些數據」的層次。

近十年,我審了近百篇畢業論文。說穿了,評審老師不大會花費大量時間看這些畢業論文。我無非是快速瀏覽一下,看到這本畢業論文很像正兒八經發表過的樣子,寫得很專業,並且作者的論文列表也顯示他發表過相關的SCI論文,我就馬上「放行」了。但是你要知道,寫畢業論文真的很花時間,還需要你非常細心!

如今,疫情還沒有消失,不但畢業班同學應該衝刺畢業論文,哪怕非畢業班同學,也可以把實驗數據整理成文、把自己已經發表的英文論文翻譯成中文(作為畢業論文的章節)、寫畢業論文的緒論章節。

此時不寫,更待何時?

轉載本文請聯繫原作者獲取授權,同時請註明本文來自馬臻科學網博客。

連結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1964-1221429.html

合作事宜:market@stimes.cn

投稿事宜:tougao@stimes.cn

相關焦點

  • 畢業論文結論部分寫作指南
    結論是一篇論文的收尾部分,結論的內容應著重反映研究結果的理論和實用價值及其適用範圍,也可指出有待進一步解決的關鍵性問題和今後研究的設想。這部分要以研究成果為前提,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和論證所得出最終的、總體的結論。
  • 復旦大學張軍平教授 | 讀研秘技十二:重災區的論文摘要
    而要讓大家了解科研成果的價值,寫成論文發表在期刊或會議上是關鍵的一步。另外,對於研究生而言,畢業論文也是必要的環節。這兩種論文中,通常都需要提供論文的摘要。我這裡就這兩種論文摘要的寫法和存在的問題,分享下我的經驗。總的來說,期刊/會議論文的摘要和畢業論文摘要都不要太多字數,前者更短,一般在300字甚至150字以內,而畢業論文摘要的長度通常不超過一頁。
  • 復旦通識·學術寫作系列|俞志元:學術論文寫作入門指南
    復旦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於2019年推出學術寫作指導計劃,在這個學期組織了學術寫作系列講座,由來自不同專業的擅長學術寫作的教師,指導學生在寫作中如何形成問題意識,如何組織布局,如何分解問題以及如何考慮讀者。2019年3月19日,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社會學系教師俞志元的講座以「學術論文寫作入門指南」為題。
  • 畢業論文寫作中致謝詞的寫法和範文分享
    一、致謝寫作方法我們正常看書或老師批閱論文首先看作者簡介和致謝、後記之類的內容,然後再閱讀正文。畢業設計的老師從事多年的教育工作.李老師這樣說到:看了一些畢業論文的致謝,不少還是人文學科的,不知是因為寫作規範的限制,抑或是別的原因,有些論文的致謝很平淡,公式一樣的套話,寥寥幾句,少有真情實感,與論文正文的文筆很不相稱。
  • 復旦碩士生不用發表論文也能畢業 畢業論文要盲審
    東方網12月30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復旦大學2011年入學的經濟學院、中文系、史地所三個院、系、所的研究生開始試點:碩士生無須再在核心期刊發表文章,博士生在核心期刊上發表2篇文章(原為3篇)即可畢業。此舉一改大多數高校多年來實行的「一定要在核心期刊發文章才能畢業」的規定。今後,學生可以按部就班地讀書寫論文,不用為了發文章而發愁了。
  • 陳志瑞教授主講「國際關係論文的選題與寫作」
    2020年10月19日,復旦大學陳樹渠比較政治發展研究中心2020年第1期(總第308期)講座在文科樓622室舉行。外交學院教授、《外交評論》執行主編陳志瑞向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的近30名博士生做了題為「國際關係論文的選題與寫作」的演講。講座由復旦大學聯合國與國際組織研究中心副主任、國際政治系朱傑進副教授主持。陳教授首先簡要介紹了我國國際關係研究的發展過程。新中國的國際關係學大致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當時復旦大學與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一道率先從不同領域開始國際問題研究。
  • 疫情之下,衝刺畢業論文
    當然是做和自己畢業有關的事情,比如看文獻、整理實驗數據、撰寫科研論文、撰寫畢業論文。隨著交畢業論文截止日期的臨近,很多研究生非常焦慮。怎麼辦呢?總體策略研究生的畢業論文不是一個月就能寫出來的!有些導師平時不停地催學生做實驗,讓學生到畢業前夕過完年才開始寫畢業論文。
  • 指南|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規範
    「高校文科學生畢業論文寫作指導研究」系列談的前兩篇文章分別涉及了選題和材料的問題。本文除了介紹一般論文寫作中的結構問題外,重點介紹的是論文正文結構問題。結構是表現主題的手段,論文的結構就是文章組織安排內容的具體方式"安排結構,即是「謀篇布局」,組織設計畢業論文的篇章結構,設定文章的總體格局。
  • 復旦大學研究生課程《科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開課啦!
    你還在為不能發表高水平的學術論文而發愁嗎?你還在為不知道如何開展科學研究,不會設計合理的科學實驗而煩惱嗎?不用著急!復旦大學研究生院將於2019年7月10-16日開設暑期集中課程(FIST)《科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這門課程將幫助你解除這些煩惱。
  • [論文寫作] 畢業論文範文
    畢業論文範文是指論文寫作參考方面的範文,主要涉及到畢業論文寫作規範、畢業論文格式要求、畢業論文內容要求、不同的學校要求不同,但基本都是細微的差別
  • 書目推薦〡論文寫作指南
    題名:《如何撰寫與發表社會科學論文:國際刊物指南》著者:蔡今中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館藏地:中心校區—中心館語言、文字書庫(301室)           洪家樓校區—洪家樓館借書處           興隆山校區—興隆山館通識書庫索書號:H152.2/19WH    館藏地:威海校區—威海館-語言文字類圖書(10樓)內容簡介:本書圍繞「如何成功地寫作社會科學研究論文並獲得國際期刊發表
  • 畢業論文怎樣寫?分享幾個好用的論文寫作技巧!附寫作注意事項
    大家都知道,寫畢業論文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有時候無論我們怎麼絞盡腦汁都寫不出字來。其實,想要快速寫出一篇畢業論文,我們需要掌握一些好用的論文寫作技巧。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幾個好用的論文寫作技巧,以及寫作注意事項,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科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MOOC課程
    由上海市植物學會副理事長,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盧寶榮教授講授的《科學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課程已在中國大學MOOC網正式免費開課。
  • 高校教師科研能力夯實—項目申報與論文寫作研修班在海口圓滿結業
    2020年12月5日-12月6日,由高教國培舉辦的「高校教師科研能力夯實——項目申報與論文寫作研修班」在海口圓滿結業。本期研修班特邀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胡娟、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原所長熊慶年、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長文、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金髮擔任主講嘉賓。
  • 你的畢業論文致謝詞寫了啥?復旦學子們這樣寫!
    時光荏苒,不經意間,復旦的列車載著2020屆校友即將達到校園生活的目的地。回顧這段旅途,你首先會從哪裡說起呢?是感恩生在這一時代何其有幸?是與復旦的第一次相遇?還是難忘的師生情與同窗情?抑或是陪伴自己度過這段歲月的恩親、伴侶、朋友?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復旦人的論文致謝,去回憶那被珍藏的溫暖與時光。
  • 7本實用小書,帶你跨越寫作障礙
    作為新手入門指導書籍,這本《完全寫作指南》提供了包括感謝信,情書、日記、慰問函,評論、實驗報告,書評、演講、論文……等200多個易於使用的寫作模板。種類繁多的樣式覆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好的滿足了我們在寫作方面的各類訴求。
  • 最年輕正教授系復旦畢業 80後頻現教授、博導
    昨日,記者採訪獲悉,這位「最年輕正教授」原來畢業自復旦大學化學系;而在本市多所高校,28歲左右的正教授也大有人在,28歲這個年齡也非「最年輕」,而不少30歲出頭的高校青年英才甚至已成為博導、系主任!高校人事部門的教師還表示,隨著各校「新進青年教師啟動計劃」、「晨星計劃」、「青年英才計劃」等計劃的開展,今後還將出現更多更年輕的正教授。
  • 2021畢業論文寫作最全攻略.docx
    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覺間,寫畢業論文的人從師兄師姐變成了自己,但是不要慌,學長為我們準備了一份畢業論文大禮包,有了它,畢業論文已經完成一半了好叭!這份禮包太實用啦!趕緊領回去寫論文!這份禮包太實用啦!趕緊領回去寫論文!
  • 復旦EMBA上什麼課程?達到什麼條件才能畢業?
    他們既然這麼忙,而且都是在職高管,復旦EMBA都會上些什麼課程呢?上的這些課程會不會都非常的高端。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一下,復旦EMBA究竟上什麼課程。事實上,復旦EMBA的課程也都是模塊化的課程,涉及到一個高管應該具備的各方面的管理理論和管理能力。
  • papercrazy帶來本科生/研究生學術論文寫作指南
    本科生/研究生學術論文寫作指南,沒有寫過論文的小白們對於寫論文有恐慌,這也正常,但是面對畢業論文不得不低頭呀。讀完大學4年,連畢業論文都不寫好,對於大學的回憶也不是那麼的美好。還是好好的把論文寫好,給人生留下美好的青春與回憶。今天papercrazy就教大家如何寫好論文,對論文寫作恐慌的你,多學習一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