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師資格的綜合素質考試中,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點,不僅會出現一些例子型的單選題,還有可能會出現材料分析題,如呈現一段老師的教學行為,然後問「請結合教師觀評析教師的教學行為」,所以,對於這部分知識點,不只是要背下來,還要能夠深入地去理解。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觀指的是對教師職業的特點、責任、教師的角色以及科學履行職責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等方面的認識。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首先,教師再也不能以傳授知識作為自己的主要職責和目的,而應該把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組織管理和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作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實踐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事、學會做人。
其次,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播知識和社會規範,更要關注學生人格的健康成長與個性發展,真正成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所以,在題幹中,教師的行為一般都表現為啟發性教學,通過一些方式方法引導學生自主發現知識、獲取知識。
(2)教師從課程的忠實執行者轉變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在傳統的基礎教育學校中,課程與教學是彼此分離的,教師被排除在課程的設計、開發過程之外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即按照專家好的教科書,教學參考資料去教定好的內容,或者是按照考試部門編寫的考試要求和考試標準去組織教學內容,按照教研部門編制的練習冊去安排學生的各種練習內容和練習活動。
新課程要求教師具有強烈的課程意識和參與意識,改變以往學科本位的觀念和被動實施課程的做法。教師要整體理解基礎教育課程的結構系統,熟悉國家課程方案,解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關係,變過去習慣的「教教材」為「用教材教」,創造性地使用國家課程教材,積極進行國家課程地方化、校本化的實踐探索。同時,積極參與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建設,培養開發課程、評價課程、主動選擇和創造性地使用新課程教材的能力。
所以,在題幹中,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一般沒有嚴格地按照教材去授課,而是在授課過程中可能會引入一些新內容或者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來幫助學生去理解所學知識,就體現了教師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的觀點。
(3)教師要從「教書匠」轉變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在中小學教師職業生涯中,傳統意義上的數學與教育數學的研究活動一般是相互分離的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教師很少有從事教學研究的機會,即使有機會參與,也只是起輔助的作用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一個研究者,在教學過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出現的教學問題進行研究,總結經驗,並形成規律性的認識。
所以,在題幹中,教師能夠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不斷地創新及不斷地反思自己,都體現了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這一觀點。
(4)教師要從學校的教師轉變為社區型的開放的教師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學校教育與社區生活正在走向「一體化」。新課程特別強調學校與社區的互動,重視挖掘社區的教育資源。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角色不能僅僅局限於學校和課堂,教師不僅是學校的一員,而且是整個社區的一員,是整個社區教育、文化事業建設的共建者。
這個知識點主要以單選題的形式出現,在材料分析題中出現的頻率較低,主要以了解為主。
關於新課程背景下教師觀中的這幾個教師的角色,有的時候還有不同的問法,如教師角色的轉變,我們也可以利用這幾個知識點來回答。
例題:邱老師經常梳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並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分析問題成因,尋找解題策略。邱老師在這一過程中扮演的主要角色是( )。
A.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B.行為規範的示範者
C.心理健康的維護者 D.學生學習的組織者
【答案】A。解析: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觀主要包括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和社區型的開放教師。題幹中,教師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相關知識解決教育問題,體現了教師的不斷反思、不斷地探索,所以是教育教學研究者的角色。
關於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觀這部分這知識點,在綜合素質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知識點,不僅僅會單選題,還有可能會有材料分析選題,所以,大家在複習的過程中要注意理解,能夠了解各種角色下教師的典型行為,這樣便於大家在做題的過程中能夠既快又準地解答。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