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師職業角色的轉變
1.從教師與學生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發展的促進者
2.從教學與課程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3.從教學與研究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4.從學校與社區的關係來看,新課程要求教師應該是社區型的開放教師
記憶口訣:見醋放鹽
(二)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
1.在對待師生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讚賞
2.在對待教學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
3.教師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
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合作
記憶口訣:贊助盒飯
(1)新的教師觀強調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發展的促進者。材料中,老師,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2)新的教師觀強調教師要成為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材料中,教師,豐富了課程資源。
(3)新的教師觀強調教師要成為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材料中,教師,成為了教學的研究者。
(4)新的教師觀強調教師要成為社區型的開放教師。材料中,教師,面向社區做出貢獻。
(5)在對待師生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讚賞,材料中,教師,體現了教師行為的轉變。
(6)在對待教學上,新課程強調幫助、引導。材料中,教師,體現了教師行為的轉變。
(7)在對待自我上,新課程強調反思。材料中,教師,做到了自我反思。
(8)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係上,新課程強調合作。材料中,教師,做到了積極合作。
1.複雜性、創造性
(1)複雜性(多):目的的全面性、任務的多樣性、對象的差異性
(2)創造性(變):因材施教、教學方法上的不斷更新、教育機智
2.連續性(時間上從早到晚)、廣延性(空間上是校內外)。
3.長期性(育人周期長,比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間接性(不直接生產物質財富)
4.主體性(不用看,等同於示範性)、示範性(老師做好學生的榜樣)
示範性的名言有: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憑藉自己的魅力,吸引了別人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行得端,學生會學習;自己做不好,三令五申,學生也不聽
5.個體性(勞動是一個人的)、群體性(成果是一群人的)
(一)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從新老師到專家型老師的過程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
1.關注生存:讓別人喜歡自己,這階段關注人際關係。
2.關注情境:關注成績。
3.關注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差異,能夠因材施教。關注學生階段是衡量教師成熟的標誌
1.道德素養
2.知識素養:
(1)政治理論修養
(2)學科專業知識
(3)科學文化知識
(4)教育科學知識
3.能力素養
4.心理素養
版本一:
1.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
2.開展微格教學
3.進行專門訓練
4.反思教學經驗:行動研究。
(1)對象:一線教師來搞研究。
(2)內容:研究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3)目的:為了改進教學。
版本二
1.專家引領
2.同伴互助
3.個人反思
4.校本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