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一首《Let it Go》火遍全球,《冰雪奇緣》也隨之成了現象級IP。
被譽為「造夢機」的迪士尼一向以還原童話美好而聞名於世,可改編自安徒生童話《冰雪女王》的《冰雪奇緣》卻顛覆了原童話的設定,美女救帥哥的故事變成了姐妹情深,曾經邪惡的冰雪女王也變成了尋找自我的女性形象。
憑藉著反套路的劇情和符合現代語境的改編,這部電影不僅拿獎拿到手軟,時至今日仍是全球影史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
面對「出道即巔峰」的前作,時隔6年後原班人馬帶來了續集《冰雪奇緣2》,能否打破迪士尼續集不佳的魔咒呢?
答案是:不能!
一、極致的特效之美
當年《冰雪奇緣》中,伴隨著艾莎唱起《Let it Go》拔地而起的冰雪城堡、飄然而落的雪花長裙,其細節展現和流暢程度已經讓人驚嘆不已。
到了《冰雪奇緣2》裡,視效技術已經提升到了驚豔絕倫的程度。
當艾莎唱起《Into the Unknown》時釋放魔法環繞在身體四周,冰雪魔法宛如一場神奇的螢光秀不斷變化、穿梭。這種「星光噴墨」的特效在第二部裡被大量使用,搭配不同色彩和形象,所展現出如夢如幻的畫面令人陶醉其中。
而後當她釋放自身所有力量後,整個阿倫黛爾被四大元素的冰晶所充斥著,隨後從一個宏觀鏡頭快速切換到一個近景鏡頭時,短短幾秒內錯落有致的冰晶所擁有的細膩程度絕對以假亂真。
真正讓人嘆為觀止的是「水」的視效。
眾所周知,比起其他物質形態,千變萬化的動態水是最考驗特效團隊的,《冰雪奇緣2》團隊通過一場艾莎收服水馬(水靈)的戲來證明自己的卓越水準。
水馬飄逸的鬃毛、從水下到海面的色彩變化、光線透過水馬身體所散發出的光斑效果,還有消逝溶於水中的流暢程度,已經足以笑傲業界了。
二、英雄起源的故事
但凡是人物的系列故事,都逃不過靈魂三問: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未來該做什麼?
《冰雪奇緣》這個IP同樣逃不出這個魔咒。
第一部裡艾莎所處的困境,是外界對她魔法的恐懼,是對自己身份的不認同。
通過一系列的挫折之後,艾莎終於敢直面正視自己的不同,打開心扉接納自己的魔法能力,並且用它幫助他人,消除了別人對她的偏見。
第二部分故事發生在前作三年之後,常常聽見神秘歌聲的艾莎,與家人一同踏上了解開身世之謎的旅程。
如果說第一部是艾莎尋求自我認同的話,那麼第二部就是艾莎尋求自我歸屬感的故事。
比起第一部還有反派設定的存在,這一部擁有更多篇幅去深入去刻畫主角的內心,不單單是艾莎,還有安娜、雪寶和克裡斯託夫。
當艾莎踏上尋求起源的旅程,幾個主角也同時踏上成長之旅。克裡斯託夫需要學會向愛人袒露心聲,雪寶成長過程中的好奇與解惑,安娜需要面對往事真相、親人離世,還有獨自扛起責任。
「成長」作為英雄起源不可缺少的母題,在艾莎身上得以體現,同時也在其他主角身上進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展現。
三、更大的格局,更破碎的劇情
當一個IP走上續集之路後,也就意味著故事在空間上、時間上和格局上要進行更大的延伸。
走出阿倫黛爾王國的《冰雪奇緣2》,把故事的主地點放在了北地的魔法森林。故事格局上加入了更多的政治隱喻,糾正錯誤的政治陰謀、隱喻建設大壩破壞生態等等,甚至還要體現各類種族、各種生命和平共生的理念。
第一部裡讚嘆女性的力量,打破女性被傳統的愛情和婚姻所定義,無需王子也能做公主的當代理念被觀眾所讚揚。可到了第二部裡,俗套的劇情儼然變成一部環保片。
雖說歌舞片是迪士尼的拿手戲,但比起前作來密度更大、銜接更短的歌唱片段未免也太敷衍了事。尤其是克斯託夫獨唱那一段,尬舞尬唱宛如大型抒情MV現場,催眠效果極佳。
《冰雪奇緣2》極致非凡的視效奇觀無疑讓觀眾讚嘆不絕、紛紛購票入場,首周末
不僅在北美老家創下新的11月動畫最高開畫成績,還在中國內地勁收3.72億票房,甚至放眼全球其他都是以破記錄開局。
可俗套的劇情讓這部電影的口碑連連下跌,北美爛番茄75%新鮮度遠不及前作的90%。
在內地豆瓣開局7.8分已經不如前作的8.3分,更在首周末過後跌至7.3分。
不由得感嘆,難道迪士尼的續集真的逃不過「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的魔咒嗎?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