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寶寶的飲食結構——寶寶吃飯篇(上)

2020-09-25 金剛服了娃666

如何為小兒安排合理的飲食結構?

孩子1周歲以後,乳牙漸漸出齊,消化、咀嚼能力增強,飲食已從過去以乳類為主,逐漸過渡為以穀類、肉、蛋、蔬菜為主。孩子雖然已斷奶,但年齡還小,牙齒尚未長全,咀嚼能力差,消化器官還沒有完全成熟,消化能力尚弱。這時,如果飲食調配不當,就會影響消化吸收,以至影響到生長發育。安排合理科學的膳食,才能保證小兒獲得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和熱量。
   要讓小兒吃到乳類、穀類、魚、蛋、蔬菜和瓜果各種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小兒需要的各種營養素。如果小兒經常吃甜粥、糖饅頭,食物中僅是碳水化合物,而缺乏較高質量的營養物質,往往容易發生營養不良;如果小兒整天吃牛肉等肉類,體內可能有足夠的蛋白質,但卻缺乏身體所需要的其他成分;有的家長認為牛奶、蛋、巧克力營養豐富,長期讓小兒吃這類食物,結果造成熱量過剩,而礦物質、維生素不足。要知道,食物營養價值再高,如果只吃單一種類,也會造成營養不良。


   為小兒安排飲食結構,第一需要使各營養素的供給量及它們之間的比例合適;第二就是產生這些營養素的食物間也要有平衡,這些就是安排小兒一周食譜的原則。
   一周食譜的基礎是一日食譜。所以,每日的食譜安排很重要。每日的食譜中要包含主要食品米、面,副食品如肉、蛋、蔬菜、水果,使小兒每日從食物中能得到1100千卡的熱量、35克的蛋白質、600毫克的鈣、10毫克的鐵及一定量的微生素。在一日的食譜確定後,安排一周食譜時就可本著同類之間相互調整的原則,調劑食物的種類,使小兒的膳食既多樣化又平衡化。
   另外,還要注意合理的飲食次數。1歲至1歲半小兒每日三餐,2次點心;1歲半至2歲每日三餐,1次點心。下面是小兒一周食譜安排表可供安排1~1歲半的小兒膳食時參考。

學步兒童每天需要多少蛋白質?應如何掌握?

   學步兒童由於活動量增加,所以需要更多的營養,就蛋白質而言,不少兒童每天需要蛋白質23克左右。30克蛋白質食物大約提供7克蛋白質。下面列出的食物所提供的蛋白質相當於30克蛋白食物。
  1隻牛肉餅(直徑5釐米厚度1.3釐米)
  1枚肉丸(直徑2.5釐米)
  1片豬肉或雞肉(5×5×0.6釐米)
  1塊燉肉(2.5×2.5×2.5釐米)
  1隻中等大小的雞蛋
  半節豬牛肉混合的香腸
  2湯匙花生醬
  90克豆腐
  以上列舉的僅是大約數,因烹製方法、選料不同,各有差異。



  為什麼小兒飲食要以菜為主?

   幼兒期是僅次於嬰兒期的發育階段,也需要充分的營養。這一時期,大部分孩子都從同大人一樣的食物中來攝取營養,只是還不能充分消化這些食物。因此必須做些適合幼兒吃的東西。
   幼兒發育時期尚需要大量蛋白質、脂肪、澱粉、維生素、礦物質等,其中動物蛋白(牛奶、肉、魚、蛋等)比較重要,因此,每餐都應該有一點,豆類及其製品也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之一。總之在幼兒期裡,要多吃菜,每餐應相當成人的2/3左右。
   小兒也應當多吃些蔬菜,蔬菜的品種很多,營養豐富,纖維素比較多,並且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各種維生素、蛋白質等,這些都是幼兒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物質。新鮮蔬菜中豐富的纖維素,能增強消化液和食物的接觸,促進胃腸蠕動和食物殘渣的排洩;蔬菜裡還含有調味物質,如揮髮油、芳香油、有機酸等,能刺激食慾,加強胃腸蠕動,促進其消化吸收等等。總之多吃蔬菜對小兒的生長發育有著重要作用。
   幼兒多吃蔬菜,對牙齒的發育也有好處。如鈣是牙齒琺瑯質和牙齒本身鈣化所必需的物質,而許多蔬菜都含有豐富的鈣,幫幼兒多吃蔬菜有利於牙齒的生長。

小孩吃飯十忌

  1、 忌過快。
  2、 忌過飽。
  3、 忌分心。
  4、 忌用湯水泡飯。
  5、 忌吃燙飯。
  6、 忌邊吃飯邊喝水。
  7、 忌吃飯時打鬧說笑。
  8、 忌過冷。
  9、 忌偏食。
10、 忌吃飯時訓斥孩子。

營養過剩影響智力發育

  眾所周知,營養不良會影響智力發展,嚴重營養不良會造成智力發育遲緩。然而,調查發現,營養過剩不僅導致「肥胖兒」,還可導致「肥胖腦」,使脂肪在幼兒腦組織堆積過多,大腦皮層的回變淺,腦的皺褶減少,並且神經網絡的發育也差。使智力水平降低。另外,飽餐之後會造成腦缺血,因為此時胃腸裡血液供給增多,而腦部相對處於缺血狀態,腦部需要的養料和氧氣供給相對減少,這就會影響腦的發育,從而影響智力發育。
  吃得過飽,營養過剩,還可使人體中免疫細胞過早發育,導致中年時期細胞免疫力迅速下降。營養過剩的兒童成年後,無論是體力、智力等方面的功能都將大大下降。所以,為了孩子大腦的正常發育,父母要培養孩子吃飯養成定時定量的習慣,不要見到好吃的東西就拼命吃。

  纖維性食物對學步兒童也很重要?

纖維性食物是飲食平衡的重要因素,它有助於消化食物和維持消化道的正常功能,因此對學步兒童非常重要。
粗纖維的作用很多,主要有:
(1)能鍛鍊咀嚼肌,增進胃腸道的消化功能。
(2)能促進腸蠕動,從而防止小兒便秘。
(3)減少奶糖、點心類細膩食品對牙齒及牙周的黏著,從而防止 齲齒的發生。
(4)增加糞便量,稀釋糞便中的致癌物質,減少致癌物質與腸黏膜的接觸,有預防大腸癌的作用。
因此小兒應經常吃一些含纖維素菜食物。
纖維素雖對小兒的生長發育很重要,但也無須專門尋找,只要孩子平素經常吃麵包、饅頭、大米及其它穀類和水果、蔬菜,但可獲得足夠量的纖維,含纖維量多的食物可能會給小兒嬌嫩的消化道帶來不必要的刺激,故沒必要在常規飲食的基礎上再補加這些食物。對於習慣性便秘的小兒,可適當多吃些水果、蔬菜等。
一般來說,含粗纖維的糧食有玉米、豆類等。含粗纖維數量較多的蔬菜有:油菜、韭菜、芹菜、薺菜等。

培養小兒良好的飲食習慣?

小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孩子身體健康十分有益,所以不僅要保持小兒進餐的環境清洗、整齊、安靜、愉快,還要從小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
(1)注意培養孩子對食物的興趣和好感,引起孩子旺盛的食慾;大人不要在小兒面前議論某某食物不好吃,以免造成小兒心理上對某種食物的厭惡,養成挑剔飯菜的壞習慣。
(2)培養孩子愛整潔的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吃飯時要安靜,不說話,不嘻笑打鬧,以免引起食物嗆入氣管中。
(3)要適當地訓練小兒自己握奶瓶喝水、喝奶;小兒自己用勺,筷、碗進餐,以儘早養成其獨立進餐的習慣。
(4)小兒進餐時間不宜過長,不能養成邊吃邊玩,或邊吃邊看電視的壞習慣。
(5)飯前不吃零食,尤其不要吃糖果、巧克力等甜食,以免影響食慾。



為什麼1歲左右的孩子不像以前那樣什麼都吃?

孩子到了解歲左右,不再像以前那麼能吃了,而且吃東西比較挑剔,大人對此不必見怪,因為到了1歲左右,孩子的生長發育較之一歲以前開始變慢,因此所需的營養物質也隨之減少,肚子不像以前那樣餓,吃飯時就有時間來端詳食物了,他要看看眼前的食物是不是好吃,根本不像以前那樣,一到吃飯時間,就像要餓壞了一樣,迫不及待地將飯咽到肚子裡,並不計較東西是不是好吃。
還有一個原因,恐怕是自我意識的萌發,他認為自己&34;了,因而對原來懷疑的東西開始產生明確的厭惡感。另一方面,長牙也是造成食慾下降的因素,尤其是長磨牙時,孩子會吃一半,剩一半,有時乾脆一口不吃。此外,人的食慾每周每天都在自然地發生變化。

如何保證不喜歡吃肉的孩子足夠的蛋白質?

有不少年輕的父母總是埋怨自己的孩子不喜歡吃肉。孩子不喜歡吃肉,除個別屬異常外,多數屬於心理因素。最可能的原因,是孩子嫌肉比別的食物咀嚼起來費力,因此最好將肉煮爛或給他鮮嫩的肉吃。同時,也不必過分擔心,因為其它食物,如奶類、豆類、約蛋、麵包、米飯、蔬菜也含蛋白質。
一般1-2歲的孩子每日需蛋白質大約為23克左右。如果日平均喝2杯奶(16克蛋白南)、吃一2~4小片麵包(6~8克蛋白質)、1個雞蛋(7克蛋白質)和3匙蔬菜(2克蛋白質)折合蛋白質約30~32克,即使不吃肉也能滿足孩子的生理需要。另外,孩子一兩次不吃肉,也不要在孩子心目中形成孩子不吃肉的概念,應照樣給他吃肉的機會,而且給他吃些鮮嫩易嚼的肉。這樣可能有一天你會驚奇地發現,孩子是非常喜歡吃肉的。

相關焦點

  • 1-2歲寶寶的飲食結構——寶寶吃飯篇(下)
    教寶寶自己吃飯 手拿食物,訓練了寶寶眼、手、口的協調,也增強了寶寶想自己吃的願望。 這時,家長要及時讓寶寶學著用勺代替手,而不是只許他&34;,因為,自己吃,香多了。 (1) 用空碗、空勺,讓寶寶模仿大人的動作。由著他敲碗、扔勺。
  • 如何讓0-3歲寶寶好好吃飯(中)1-2歲寶寶飲食建議
    1-2歲寶寶飲食行為背景>邊吃邊玩、習慣吃爛粥爛面、喝奶多吃飯少等,是1~2歲期間寶寶容易出現的飲食行為。要知道一頓飯少吃點並不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但每頓飯都是邊吃邊玩才真正影響孩子的健康,也會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不同食物蘊含著不同的營養價值,只有搭配均衡了,營養才會被更好地吸收,很多寶寶會只喝奶不吃飯,飲食結構不合理,不僅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對寶寶的牙齒發育、口腔發育、語言發展都將不利。
  • 如何讓0-3歲寶寶好好吃飯(上)0-1歲寶寶飲食建議
    ,每次只吃一點點;喜歡喝奶,卻不愛吃飯;嘴裡含著飯菜邊吃邊玩,哄半天吃一口,把吃飯當遊戲;吃飯不專心,喜歡邊看電視邊吃飯,不看就不肯吃;吃飯時磨磨蹭蹭、挑三揀四,吃不香;0~3歲是飲食習慣培養的重要時期,寶寶的吃飯問題令很多爸爸媽媽頭疼不已,難道他們真的不愛吃飯嗎?
  • 如何讓0-3歲寶寶好好吃飯(下)2-3歲寶寶飲食建議
    ,每次只吃一點點;喜歡喝奶,卻不愛吃飯;嘴裡含著飯菜邊吃邊玩,哄半天吃一口,把吃飯當遊戲;吃飯不專心,喜歡邊看電視邊吃飯,不看就不肯吃;吃飯時磨磨蹭蹭、挑三揀四,吃不香;0~3歲是飲食習慣培養的重要時期,寶寶的吃飯問題令很多爸爸媽媽頭疼不已,難道他們真的不愛吃飯嗎?
  • 1~2歲的寶寶,吃奶好還是吃飯好?兒科醫生:這樣餵養更合理
    怎樣餵養13~24個月寶寶(1~2歲)《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指出:13-24月齡的幼兒約1/2-2/3的能量來自輔食,並且此階段的幼兒奶量約500毫升。兒科醫生建議,寶寶1歲以後可以將輔食變成主食。這個月齡寶寶的飲食結構應該是 :飯+奶的模式。為了寶寶的身體均衡發育,應通過一日三餐和零食來均勻、充分地攝取飯、菜、水果、肉、奶5類食物。而不是只吃飯就不喝奶了,每天還是需要保證400-500ml左右的奶量。白天吃三餐輔食加適當的零食,早晚各喝一次奶,每次在200~250ml左右。
  • 1歲寶寶可以「像大人一樣」吃飯了
    2、 智力發育:這一時期的寶寶希望能被理解,可以用手勢表達自己的意思;會稱呼爸爸媽媽之外的親人,聽名稱能夠指出身體上的五官;語言已可以讓人聽懂;記憶力和想像力也有所發展。1歲以後是寶寶語言能力飛速發育的階段,家長要抓住時機來促進他的語言發育。寶寶周歲後的營養需求1歲以後的寶寶雖然生長發育速度減慢了,但每年仍可以增加2~3千克體重。
  • 寶寶輔食課(維D篇)
    【寶寶輔食課:0~2歲營養關鍵期,給寶寶最好的成長】 (維D篇)當然,你也可以通過食物讓寶寶獲取維 D,但它的天然來源非常少,除非咱家寶寶每天能吃 1 大塊奶酪(大概 135 克左右)、或 1 整個沙丁魚罐頭(大概 200 克)、或 1 斤雞蛋或 3 斤奶油……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吃不下這麼多吧,更別說小寶寶了……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每天要給寶寶吃多少補充劑,才能保證維 D 充足呢?
  • 1-2歲寶寶飲食餵養注意要點,建議家長收藏
    每個年輕的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小寶寶聰明、健康地成長,為了如願達到這個目標,媽媽們一定要注意科學餵養寶寶,不讓寶寶產生營養性疾患。對於1-2歲的寶寶來說,飲食要特別注意,寶媽們一定要上心,對寶寶飲食方面一定要注意。那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 1-2歲寶寶飲食餵養注意要點,建議家長收藏!
    每個年輕的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小寶寶聰明、健康地成長,為了如願達到這個目標,媽媽們一定要注意科學餵養寶寶,不讓寶寶產生營養性疾患。對於1-2歲的寶寶來說,飲食要特別注意,寶媽們一定要上心,對寶寶飲食方面一定要注意。那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 3~4歲寶寶飲食習慣培養和一日飲食安排(附食譜)
    「Terrible Two」(恐怖的2歲)階段已經徹底結束,「神奇的年齡段」即將開始。接下來的大概2年的時間裡(3-4歲),孩子的世界中將充滿著各種幻想和活靈活現的想像。孩子3歲左右的時候,應該有一個健康的飲食態度。Ta不應該將吃飯作為反抗的一種手段,這個年齡的孩子應該將吃飯作為飢餓時的自然反應,將進餐看作愉快的社交活動。
  • 4~5歲寶寶飲食習慣培養和一日飲食安排(附食譜)
    有沒有覺得時光飛逝,轉眼孩子已經4歲了。這段時間你可能發現,好不容易在3歲後變得稍微安靜的小傢伙又成了不知疲倦、跋扈好鬥、經常挑戰大人底線的「永動機」,似乎 「Terrible Two」(恐怖的2歲)階段又捲土重來。
  • 寶寶多大會自己吃飯?1歲,2歲,還是3歲?超過兩歲父母要重視
    一般1歲左右就會自己吃飯。有些孩子鍛鍊的早,手部精細動作發育較好,在10個月就會自己用手拿東西吃,而有些相對發育弱一些的,在1歲到1歲半之間會自己用手拿東西。我自己的孩子,9個月時,會自己用手拿東西放進嘴裡吃,勺子捏得不是很好,所以無法完全實現自己獨立吃飯,全程需要一半餵食,一半他自己用手拿著吃。
  • 1-2歲寶寶日常科學飲食大全
    1歲到2歲的寶寶將陸續長出十幾顆牙齒,主要食物也逐漸從以奶類為主轉向以混合食物為主,而此時寶寶的消化系統尚未成熟,因此還不能給寶寶吃大人的食物,要根據寶寶的生理特點和營養需求,為他製作可口的食物,保證獲得均衡營養。應該注意的是:一、寶寶的胃容量有限,宜少吃多餐。
  • 1歲多的寶寶,多吃飯還是多吃奶?這樣安排更合理避免「坑娃」
    1歲多寶寶吃飯吃奶各一半,「細節控」媽媽注意這幾點:《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1-2歲寶寶,一多半的能量補充來自輔食,每天還需要500毫升的奶。寶媽想讓一歲多的寶寶在飲食上營養均衡,健康成長,還需要在飲食上注意幾個細節:母乳和配方奶必不可少寶寶一歲之後,無論是母乳餵養,還是奶粉餵養,仍是寶寶不可缺少的重要營養來源。
  • 1-2歲寶寶營養飲食搭配推薦
    1-2歲寶寶每日每千克體重需要供應熱量110千卡,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礦物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纖維素的攝入量和比例也差不多。蛋白質的來源主要靠副食中的蛋、肉、魚蝦、豆製品和奶類。脂肪來源靠肉、奶、油。碳水化合物主要來源於糧食,維生素主要來源於蔬菜水果,纖維素來源於蔬菜,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來源於所有的食物,包括水。 ● 豆製品。
  • 1-2歲寶寶的飲食怎樣安排才科學?
    寶寶1-2歲時已經萌出好幾顆牙齒了(出牙數=寶寶月齡-4(或6)),寶爸寶媽們迫不及待的要給寶寶添加各種各樣的輔食。來豐富寶寶的餐飲生活,那麼怎樣添加寶寶的輔食才是科學合理的呢?-2歲期間得到了長足的發育,但是依然十分嬌嫩,不能飲食刺激、辛辣的食物,以免損傷脾胃。
  • 寶寶吃飯難,託育老師支招啦!(一)
    親子互動、感情交流,才能真正做到讓每個寶寶在生理上、心理上健康成長,養成健全的人格,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1. 家庭要達成共識餵養者應經常和家庭中的其他人員一起商討如何來餵養寶寶,科學的育兒知識是家庭在餵養寶寶方面達成共識的基礎,應避免不同的餵養主張來幹涉寶寶良好飲食習慣的建立,家庭的不一致意見,會使寶寶鑽空子,使好的建議無法實施。2.
  • 1歲寶寶是否可以吃乾飯?過分精細的飲食,並不利於寶寶成長
    另一方面,1歲大的寶寶已經不滿足於每天只喝奶、喝粥、吃米糊的生活了,他們需要更多種類和一定數量的食物來保證生長發育所需的各種營養。所以寶寶需要通過不斷擴大食物種類和數量來補充營養。1歲寶寶的營養需求對寶寶來說,攝取營養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吃飯。
  • 2歲前不戒掉,將成寶寶吃飯的最大絆腳石
    另外被卡住、噎住,也是小寶寶在飲食上比較容易出現的一個情況。建議爸爸媽媽們最好提前學習一下海姆立克急救法,以備不時之需,一歲以下的寶寶,建議使用拍背壓胸法。媽媽們可以點擊《又一例!家有孩子一定看,用時再學來不及!!!》了解更多。
  • 1歲寶寶能喝純牛奶嗎?
    ):當寶寶1歲以後,家長可以給他全脂牛奶或者低脂(2%)牛奶,同固體輔食(麥片、蔬菜、水果、肉)一起提供均衡的飲食。香港衛生署:1歲以後的寶寶可以飲用比配方奶便宜的純牛奶(包括鮮牛奶、冷藏或全脂奶粉),家長無須為幼兒轉用成長或助長配方奶攝取額外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