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歡生動活潑的課堂
劉歡的弟弟劉欣正在用英語與學生進行情景教學
這就是劉歡節假日免費輔導留守兒童的地方
劉歡說,她在美國學習期間,感受到了學習應當在快樂中進行
中國日報網河南頻道8月12日電 五年前,高中畢業的她遠赴美國留學,期間她成為一名漢語教師志願者,向當地的中小學生傳遞中國文化;一年前學成歸來的她,這幾個月在家人的幫助下,籌措近20萬元創辦了一個免費英語輔導班,專門用美國式教育方法教農民工子女學習英語和美國文化。
這個女孩兒名叫劉欣,河南開封人,今年25歲,目前是開封市成龍外語中學的英語教師。
自費近20萬用美式教學方式免費教留守兒童
「A B C D E F G H I J ……」暑假期間周末的一個下午,開封市西郊商場附近的一個小院裡,傳出來的一曲孩子們奶聲奶氣又帶有歡快力量的《ABCD》歌聲,再次用國際英語標準字母歌扣動著人們的心靈。
90後「海歸」女孩兒劉歡,正通過多媒體投影儀,和孩子們一起以唱歌跳舞的熱身形式開始下午的課程。在這個課堂裡,看不到孩子們愁眉苦臉記單詞的模樣,一堂英語課看起來就像是音樂課、舞蹈課、體育課的結合。
通過動畫短片,孩子們學習了「boy、girl、mom、dad、baby、house」六個新單詞。劉歡帶著孩子們唱歌跳舞,拿著卡紙變著花樣猜單詞。孩子們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有時候,她只露出卡紙圖片的一小部分,孩子們就能準確地說出單詞。
「這一批是剛招的學生,他們都是第二次來,就已經學會了26個字母。通過邊做遊戲邊記憶單詞的方式,我發現這些小朋友不僅記得快,而且記得牢。」
作為一名家庭富裕的90後「海歸」,劉歡並沒有滿足於舒適的生活,而是自費近20萬元開辦了一家免費英語班,義務教工薪家庭子女和留守兒童趣味英語。她的目標只有一個:為家鄉做點事。
「輔導班開辦之初,很多家長都很懷疑,哪有這麼『傻'的人啊!天上咋可能會掉餡餅呢?很多家長都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幫孩子報的名。幾個月下來,我的努力換來家長的信任和認同。」劉歡說,大半年過去了,大家一傳十、十傳百,學樂英語輔導班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有越來越多的家長來給孩子報名。
學生侯炎升的媽媽激動地說:「雖然說我是城市戶口,但是就只有孩子爸爸一個人上班,上有老下有小,根本就沒有能力把孩子送輔導班。剛開始聽說這免費的輔導班,我都不相信。也不知道在哪,我就騎著車子,跑遍了成龍外語學校三個校區,最後在好心人的指點下,才找到。沒想到,劉老師很快就接收了俺孩子。」
「侯炎升還是第一批呢!以前不喜歡學習英語,現在上學期間每逢周六,早早起床,裝好書,就讓我趕快送到培訓班。」侯炎升的媽媽高興地說,「以前孩子很沉悶,不愛說話,現在回到家也懂禮貌了。現在孩子最喜歡學習的就是英語。有一天晚上睡覺之前,突然他和我們說『good night',讓我高興了一晚上!」
侯炎升笑著說:「我喜歡上劉歡老師的課。她不僅教我們很純正的美式英語發音,還讓我們在玩中學習英語,很快樂!」
「劉老師的教學方法很好,一邊比劃著一邊教孩子。那天來的時侯在門外看劉老師一邊比劃一邊教cook,就是炒菜做飯的意思,現在我都還記的」,侯炎升的媽媽激動地比劃著說,「小孩兒在這兒學習沒有壓力,很輕鬆!我想這對他其他功課的學習也有幫助。」
「想像、質疑、創新,這個是我眼中的中美教育差異的三個關鍵詞。」劉歡談起她在美國的第一次實習經歷說,「實習前一天晚上,我很焦慮,準備了很多材料,按照國內的授課模式很精心做了準備。但是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教師直接邀請我席地而坐,對孩子說可以問問題了。孩子的問題五花八門,比如,他們問我『中國人都喜歡紅色嗎?'『我可以在地圖上看到你在中國的房子嗎?』……整堂課被小傢伙問的招架不住,事先準備的東西根本沒用。當時我就在思考:課堂怎麼會是這樣的?他們怎麼有這麼多問題呢?怎麼可以這樣上課呢?」
劉歡通過比較發現,作為美國的家長,通常會問自己的孩子:「今天想出了幾個問題?老師是怎麼回答的?」等等。而對於中國的家長只會問:「這次考試你考了多少分?在班級排名多少?」等問題。「中國孩子,特別是農村孩子,學習特別受成績束縛,這是激發我回國後創辦免費輔導班教留守兒童學英語的源動力。」
「農村的孩子沒有好的英語教師,家長又沒有能力輔導他們,但是他們並不差,也很願意學。看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教出來的學生只會死記硬背,只會考試,但是在我這裡,我教會他們快樂地學習英語的方式,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而不僅僅是應試。」劉歡笑著說,「現在這些孩子會在我擺課桌的時候幫助我,會在課程結束後主動留下來幫我擺課桌、擦黑板、拖地等,還會有小孩子跑來抱抱我,誇誇我。」
劉歡說:「現在我不得不分批次招生。一是由於除寒暑假以外,周一至周五我得在學校教課,輔導班的課只能安排在周六。二是由於家的客廳容納不了太多人。」
得知劉歡的公益之舉後,開封教育學院英語教育專業的學生也主動加入到劉歡的愛心行動中來——每周六有3名學生來給劉歡幫忙。
免費輔導班會一直辦下去,希望志同道合者參與
劉歡回憶說:「我小時候,父母工作很忙,常把我一個人門反在家,沒人陪我沒人管我。有次下暴雨,電閃雷鳴,父母很晚都沒有回來,我一個人在家,很害怕,就一邊哭,一邊拍家裡的防盜門。鄰居聽到了,就敲門陪我說話,給我送吃的。還有鄰居家的姐姐很照顧我,會經常陪我玩。他們搬家的時候,一把小提琴她們連親戚都沒有捨得送,卻送給我了。從那時候起,我心裡就感覺,自己有好的東西,就一定要和別人一起分享。」
國外的留學經歷,更讓回國後的劉歡決定要利用閒暇時間做公益活動。「當時我初到美國,人生地不熟,還沒有安置妥當,我就收到了一封郵件,說會免費提供給我一些必要的家具、生活用品,甚至鍋碗瓢盆都有,體貼細緻得另我感動。」
劉歡說,後來她才知道,這些生活必需品其實是上屆的留學生留下的。這些東西她們也只用一兩年,但如果新留學生一一購買,就得花不少錢。所以,不少留學生在臨走時就會把這些東西捐出來,留給下屆的留學生。而接受了這些捐贈物品的留學生,在要離開時也會把自己的一些帶不走的家具用品也捐出來,形成一種愛心地接力,去幫助後來留學的學生。
劉歡說:「我認識的一位美國朋友在中國做公益,在離開中國的時候,她把自己的書都留給了我!」
在美國的一次教育實踐探索項目,讓劉歡記憶深刻。「在探索中,我發現孩子們最安靜、最投入的時候,是自己翻看繪圖本或是聆聽老師講繪圖本上故事的時候。孩子們會靜靜的坐在地上,眼睛瞪的大大的,跟著了魔似得。當時我就想,既然孩子們對繪圖本這麼有興趣,閱讀也能幫助學生學習英語,一定要把這些教材帶回中國,幫助孩子們提高英語水平。」
最近幾個月,劉歡都在籌備創辦農民工子女愛心書屋,為農民工子女和貧困家庭的孩子提供可以免費閱讀的地方。同時,她也希望愛心人士能為這些孩子捐些有營養的兒童讀物。「中文讀物和英文讀物都可以,只要是能讓這些孩子讀後受益、有感悟、有收穫就行。」
籌建農民工愛心書屋的行動,也得到了正在美國留學的劉歡的弟弟劉欣的大力支持。在姐姐的影響下,劉欣不遺餘力地幫助姐姐實現她的愛心願望。今年3月,劉欣的學校專門安排劉欣在學校進行了一次演講,講述中國農民工子女學習的現狀。
中國農民工子女強烈的求知慾和堅強的學習態度,打動了不少美國師生。短短一周,他們就捐贈了1000多本英語兒童讀物。目前,這些書籍正在想辦法運到國內。
「中國學生學習英語沒有樂趣,缺少課外讀物,即使有,造價也非常貴。美國學生募捐的書,都是他們看過的圖書,我當時就想著運回國內,充實我姐姐的愛心書屋,雖然運費800多美元,比書都貴,但是有一種情感在裡面,是一種精神鼓勵,感情交流,更是中美學生之間的一種文化傳播與交流。」劉欣說。
公益愛心活動的道路也並不完全順利,困難頗多,但是姐弟倆沒有放棄。劉歡說:「希望更多與我志同道合的英語教師來當志願者,這樣就可以教更多的孩子了。如果我有急事上不了課,輔導班的課還可以正常進行。」
對於未來輔導班的發展,劉歡堅定地說:「我會一直繼續做下去,現在不收費將來也不收費!把它辦成中國最好的農民工子女免費英語口語培訓班!」
上課時間到了,劉歡走到黑板前,對上課的孩子們說:「我們的培訓班是不收費的,但是我對你們只有一個小小的要求:就是當有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們也要伸出手無條件地去幫助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