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新建區石埠鎮有一位七旬老人,年收入不過幾千元,卻自己貼錢,為留守兒童開免費輔導班,這個輔導班一開就是9年,帶出3000多個學生。這位老師叫繆延相,今年77歲。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近日走進這個免費輔導班,一位身材清瘦但雙眼有神的老人出門相迎,他就是繆延相。
繆延相老人正在給孩子們上課
繆老正給孩子批改作業
關心留守兒童 給他們輔導課外知識
輔導班設在繆延相與老伴的三間住房裡。在繆延相家飯廳的碗櫥上,一張紅紙上寫著「莫思身外無益事,須讀人間有用書」。打開碗櫥發現,裡面放著的不是碗筷,而是書,這是繆老專門為學生準備的圖書室,裡面放著各類課外讀物。
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3時45分到4時30分,學生們會來學習課外知識。現在繆延相的輔導班有22~25名孩子,剛開班的時候人數最多,一次就來了40個學生。學習課程包括思想品德、講故事、唱紅歌等。2009年至今,繆老已經教了3000多名學生。他說,「也可以讓孩子們互相學習,給他們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
「下午放學,孩子們在路上三三兩兩地玩耍,還有不少孩子往網吧裡鑽,就是不肯回家做作業,我感到痛心,可他們的爸爸媽媽又忙於生計,沒空教育。」繆延相回憶起開設補習班的初衷,在他老家繆家老屋村,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兒童,放學後沒有合適的去處,爺爺奶奶文化水平低,沒法給他們補習功課。於是,繆延相決定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學習的地方,給孩子們輔導課外知識。
年收入才幾千元 自掏腰包開輔導班
交談中記者得知,繆老開設這個輔導班不但不賺錢,反而貼錢,水電費、桌椅費、書本費都是老人自己出的。經濟拮据,他就用飯廳當教室,房門當黑板,碗櫥當書櫃,餐桌當書桌,沒有紙張就讓孩子們用粉筆頭在地上練字,寫滿後擦掉繼續寫。另外,他還自掏腰包,買了一臺彩電、一臺DVD播放機和40餘張光碟,讓孩子們觀看革命歷史故事片;他還自掏腰包買了2000多元的書。
老兩口沒有退休工資,僅靠低保金和賣菜的錢維持生計,他們在兒子家的後院開闢了一塊菜地,種菜、賣菜,年收入也不過幾千元。「有時候,子女會給點錢,我就拿來給孩子買書。」繆延相併不覺得自己在做賠本生意,孩子們放學有了好去處,而他的晚年生活也因這些孩子更豐富。這個校外輔導站距離石埠小學只有三四百米,因為不收錢又能學東西,方便了父母不在家的孩子們。
補課1小時 路上來回要花3小時
「一開始爸媽住在繆家老屋村裡,現在搬來南昌,每天來回3個小時,只為給孩子們補課1小時。」繆老最小的兒子說,現在,母親又生病了,住在南昌城區方便治療。繆延相為了照顧老伴,每周一至周五要在南昌城區與新建區石埠鎮之間來回跑,非常辛苦,「他就是放心不下那幫孩子」。
繆老不愛談及付出和辛苦,他更喜歡說說孩子們的進步,提到孩子一臉滿足。他說,第一批在他家補課的孩子已經考上大學了。就讀於華東交大的繆俊豪每年過年都來看望繆老,跟他講在學校裡發生的故事,參加了什麼社團活動,考試考了第幾名,認識了什麼新朋友……
「我會一直堅持下去,做孩子們的老師。當然,有年輕人過來接手,就更好不過了。」繆延相坦言,自己身體還算硬朗,能夠為孩子做些什麼,感到很有意義。他堅信知識能改變命運,有些孩子家境並不是很好,父母在外打工,他希望這些孩子都能學有所成,都能成為棟梁之材。
(來源:中國江西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