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生在臺涉「共諜案」被羈押

2021-02-26 獅說新語

曾在臺灣政治大學就讀的中國大陸男子周泓旭被檢調單位指控受國臺辦之令於臺灣發展間諜組織,昨天被以違反《國家安全法》向法院聲請羈押獲準。這是首位曾在臺灣求學的陸生涉入共諜案。

臺灣總統府不願評論司法個案,臺陸委會和教育部都表示,尊重司法機關依法處理,但強調此為個案,不會影響兩岸交流與對陸招生事宜。

大陸國臺辦:純屬蓄意捏造

大陸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昨天回應媒體詢問時表示,臺灣有關部門指涉國臺辦,純屬蓄意捏造,製造事端,「在臺獨勢力大肆渲染大陸在臺情報透嚴重之際,發生此事,背後的動機令人懷疑」。

兩岸關係自去年民進黨執政以來便陷入停滯,近日大學校園才因「一中承諾書」掀起風波,調查局研擬的《國家保防工作法》草案(簡稱保防法)也引發「綠色恐怖」爭議,此時又爆出共諜案,兩岸局勢相信將加劇惡化。

臺法務部調查局研擬的保防法本月初曝光後引起各界批判,上周被行政院退回。

臺行政院副院長林錫耀周三(8日)在民進黨中常會表示,中共滲透臺灣的情況確實令人擔憂,有必要研修保防法。綠營立委紛紛附和。國安局長彭勝竹、調查局長蔡清祥等周四(9日)也在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備詢時,稱中共的滲透比過去更為嚴重。

不過,行政院長林全昨天說,保防法最近被行政院退回,他沒有看到內容,他了解這是法務部某個部門的草案,外界認為的「人二復闢」 (人事室的第二間辦公室,負責政治思想偵查)在草案中的確很明顯。

無黨籍的林全的看法顯然和綠營人士的主張有出入,藍營人士肯定林全有擔當,但也質疑調查局此時偵辦陸生間諜案是在為保防法鋪陳。

想吸收臺外交部資淺官員

此間媒體報導,調查局掌握情資,指周泓旭以念書名義來臺發展間諜組織,以每季一萬美元吸收軍警情治人員,近日想吸收外交部一名資淺官員,並以招待旅遊方式誘使該官員赴日本交付外交機密數據,調查局國家安全維護處前晚逮捕他,並移送臺北地檢署復訊,檢方以違反國安法向法院聲請羈押,法院昨天裁準。

政治大學昨天表示,周泓旭2012年就讀企業管理研究所,已於去年畢業,平時表現並無異狀。

林全昨天在立法院備詢時表示,他是看到媒體才了解此事,針對整體國安問題,政府正在持續檢討中,「我們注意到很多問題需要面對,政府正在有系統性的思考這個問題」。

法務部長邱太三表示,周泓旭是在上個月以詠銘國際公司董事的名義來臺。

周泓旭的面簿上曾寫下「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還有與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握手的照片。

認識周泓旭的新黨發言人王炳忠對周涉入共諜案直呼意外。他說,周會搜集一些蔣介石公仔,就是個民國範兒的「國粉」。

國民黨青年團團長呂謦煒對周有點印象,指陸生就是對國民黨在大陸的歷史比較好奇些,但此案爆發的時間點適值綠營在推保防法,似乎太過巧合。

臺教育部長潘文忠昨天表示,尚不清楚詳情,還得由檢調單位調查說明。但他強調,此乃個案,不影響兩岸交流。

臺灣大陸委員會也發表新聞稿表示,此案已進入司法程序,該會尊重司法機關依法處理。該會稱,政府開放陸生來臺就學,希望促進兩岸青年的相互認識與了解,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故對於陸生來臺求學之政策維持不變,陸生在臺就學期間應遵守臺灣法令,以學習為目的,也期盼兩岸共同珍惜並維護多年來交流的成果。

馬曉光則指責臺灣方面,「先是幹擾兩岸正常的校際交流,現在又在赴臺就讀的大陸學生身上做文章,只會進一步傷害兩岸教育交流和同胞感情,惡化兩岸關係」。

相關焦點

  • 呵……蔡英文又說破獲「共諜」案了……
    專家批:目的性非常強,「通過共諜案等手段限制兩岸交流,讓深綠、淺綠歸隊,提高其支持度」。就在兩岸局勢日益陷入僵局之際,臺「調查局」又宣布破獲一起所謂的「共諜案」。據中時電子報4日報導,「調查局」長期監控發現,設立在新北市的一家工程公司的張姓負責人與林姓合伙人疑似被大陸吸收,利用承包、實施軍方工程的機會,刺探、洩露「國防秘密」交付大陸,甚至試圖吸收軍方人員成立「共諜組織」。6月,「調查局」進行搜查,並將兩人依「刑法」外患罪向「臺灣高等法院」申請羈押獲準。
  • 王炳忠涉「共諜案」遭臺當局起訴:反獨促統何罪之有
    因涉大陸學生「共諜案」,新黨青年軍發言人王炳忠等人被臺當局起訴,23日開庭但並未公開審理。
  • 臺當局宣布破「共諜」案當晚,涉案人反嗆:我是臺灣派到大陸的大特務!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民進黨當局昨日(20日)高調公布的「共諜」案出現反轉?據多家臺媒21日報導,涉案3名臺「軍情局」退役將校昨日被約談,其中涉案退役上校張超然昨日深夜向媒體否認自己被大陸國安人員吸收,他還稱,自己「赫赫有名」,「我有去大陸,我是臺灣第一個特務」。
  • 臺媒熱炒陸生「共青團員」身份校友:他是書呆子型
    【觀察者網 綜合/李泠】昨天(10日),臺媒熱炒一起陸生涉「共諜」案,。今天,這名陸生的臺灣同學告訴媒體,該生平時是「書呆子+好學生」類型。 國臺辦已對此事做出回應此外,還有臺媒熱炒其「共青團員」身份,對此,校方表示這是非常不實在,而且不應該有的想像跟理解。
  • 臺媒稱「五千共諜」滲透臺灣 臺「內政部」否認
    因為「恐共」,所以得加強「保防」,嫌「保防」力道不夠,13日有「立委」又拋出「反滲透法」。據親綠的《自由時報》13日報導,大陸在臺「共諜」約5000人,「滲透嚴重」,過去15年破獲的「共諜案」幾乎都集中在軍事機構,但「政府被滲透情況並不比軍方少」。報導稱,2002年至今破獲的所謂「共諜案」有60起,其中馬英九當局開放大三通前18起,之後有42起,為開放前兩倍還多。
  • 臺軍預警機部隊少校「共諜」被判20年 認定「薪金」僅100萬新臺幣
    這是臺灣最新的一起「共諜」案。據稱,被判刑的郝志雄少校曾在臺灣預警機部隊擔任重要職務,對於臺灣空軍戰術指揮控制體系、通訊系統等都非常熟悉。此外他還與另一名被控「共諜」的臺灣居民一起發展「間諜網」,搜集情報。臺「中央社」稱,被控「共諜」的兩人獲得100萬新臺幣的報酬,僅為了如此微薄的「薪酬」從事極度危險的地下工作,似乎與臺媒所稱:「郝志雄在飲酒作樂時被發展為共諜,為金錢工作」的說法不能相符。
  • 臺灣為防「共諜」又出新招 臺軍將領全面換手機號碼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21日報導,「共諜案」頻傳,加上近來傳出臺陸軍馬祖防衛部前副指揮官謝嘉康涉「共諜案」,臺軍將全面更換將領的公務手機號碼,預計7月底前完成。
  • 臺當局:咦,香港來的移民裡會不會有「共諜」?
    臺當局要為防「共諜」檢討接收香港移民政策?學者:找話題搞炒作有島內「立委」2日借香港赴臺居留申請數量上升一事稱,所謂「共諜」是不是可能通過在臺投資的方式「滲透來臺」,臺「內政部次長」陳宗彥回答稱,香港「情勢轉變」,會研究是否要對香港人赴臺移民條件「做適度的檢討」。
  • 藉口嚴懲「共諜」,臺當局將大陸港澳納入「外患罪」適用範圍
    雖然臺灣「高等法院」稱這是為了威嚇所謂「共諜」,但臺灣媒體卻直言,民進黨趕在2020選舉前倉促搞涉「獨」法案,實際上是對保住「執政權」失去信心。臺當局「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主持通過「憲法」修正案 圖自視頻據臺灣《中時電子報》5月8日報導,原本臺灣「刑法」的「外患罪」條文只針對「敵國」和「外國」,而依照「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這就使得「共諜罪」不會依照「外患罪」處罰。
  • 呵呵,蔡英文曬出「成績單」:每兩天逮捕一名「共諜」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餘潞】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每年都親自主持「調查局」結業典禮,但和過去強調毒品防治不同,10日特別曬出「調查局」抓「共諜」「成績單」:每周破一案、兩天逮一人。在兩岸對立升高之際,蔡英文此舉在島內引發強烈質疑。臺「調查局」10日舉行調查班55期結業典禮。
  • 大陸再次披露「捷克臺諜案」,民進黨當局揣著明白裝糊塗
    12日,央視再次披露一起「捷克臺諜案」,引發廣泛關注。 從2005年到2019年,鄭宇欽共收取了276萬臺幣的間諜經費。 福建漳州市國家安全局幹警介紹,臺灣間諜人員要求鄭宇欽今後要多參與歐盟或北約組織的這類大型會議,通過這些會議,了解歐美對於祖國大陸國防、科技、軍工、政治領域重大事項的看法。同時要求鄭宇欽在參會過程中,與一些與會的學者建立聯繫,從中套取涉及祖國大陸的情報。
  • 臺彰化縣環保袋採購弊案 縣長卓伯源弟涉貪收押
    臺彰化縣環保袋採購弊案 縣長卓伯源弟涉貪收押 2013年01月13日 12:23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鐵松山火車站爆炸案移審,嫌犯林英昌被裁定羈押
    臺鐵松山火車站爆炸案移審,嫌犯林英昌被裁定羈押 中國新聞網 2016-11-17 17:40 來源:澎湃新聞
  • 蔡英文借「假共諜案」「抹紅」韓國瑜,被斥:漏洞百出、疑點重重的...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一名逃到澳大利亞、自稱是「共諜」的人接受外媒採訪時聲稱,北京正在暗中「幹擾」臺灣2020年「總統大選」,策劃推翻蔡英文、資助國民黨參選人韓國瑜。但大陸方面隨即通報稱,所謂的「中國特工」王立強目前涉案在逃。
  • 陸生人數暴跌 臺灣高校無語問蒼天
    臺灣今年大學部榜單揭曉,陸生名額減半,只有不足千人被錄取,而報名人數連續3年下降,只剩下1906人,比起兩年前的3572人幾乎腰斬。臺灣媒體稱,蔡當局執政以來外界一直擔憂陸生赴臺數量會大幅下降,這種擔憂絕非杞人憂天。
  • 臺灣科教館曝弊案 前館長徐國士遭羈押禁見
    中國臺灣網6月2日消息 臺灣士林地檢署偵辦臺灣科學教育館舊館搬遷新館案,昨天約談前館長徐國士在內的10名證人和被告到案。檢方訊問後,依圖利、違反臺當局採購法等罪將徐國士聲請羈押禁見獲準。報導稱,臺灣士林地檢署檢調日前接獲檢舉,指稱臺灣科學教育館從舊館搬遷到新館過程中,徐國士疑違法將具有打造科學館能力的得標廠商解約,再以重新招標等方式,將總價約新臺幣5.5億元標案交由專業能力不足的廠商承造,圖利特定廠商,再以不實驗收讓施工質量不佳的工程過關。
  • 臺諜重案接連公布,套路讓人心驚!
    郭佳瑛打好了如意算盤,沒成想2016年蔡英文上臺,兩岸關係趨冷,到臺交流的大陸學者寥寥無幾。錢花了卻看不到效果,郭佳瑛不甘心,她和蔡金樹商量,想成立一個電子媒體,這樣大陸的學者過不來可以約稿。蔡金樹覺得這個想法不錯,於是一個叫「鷹傳媒」的電子媒體成立了,郭佳瑛在這成了執行總監。
  • 首屆大學陸生 近半留臺讀研所
    陸生來臺就讀研究所今發榜,錄取1087人創新高,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指出,新科碩士班陸生約900人,逾1/3是原本就在臺念大學者,顯見臺灣教育及環境吸引力。教育部國際及兩岸司專門委員劉智敏指出,首屆大學陸生今年應畢業者共684人。陸聯會統計今年大學部陸生共349人報名研究所、錄取312人計算,51%大學陸生爭取繼續在臺深造,最後有45%如願。
  • 首屆在臺陸生:畢業啦!去哪了?
    近半陸生留臺讀研  2011年被稱為「陸生赴臺元年」,那一年,臺灣教育主管部門公布《2011年招收大陸學生規定及簡章》,開放陸生赴臺就讀大學、碩士及博士班,而在此之前,大陸學生只能以「交換生」的身份赴臺灣高校短期學習。2011年陸生報考臺灣大專院校者共1904人,錄取1265人,最終實際註冊人數為928人,其中有700餘位為大學生。
  • 臺商招聘會 在臺陸生求職有優勢
    原標題:臺商招聘會 在臺陸生求職有優勢,因觀念、想法接近,在臺企求職上較具優勢。   共媒合438位求職者   首場由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與海基會合辦的「2015大陸臺商菁英招聘會」共有29家臺商、臺協參與,吸引數百位陸生與臺生參加。今年參展單位包括上海旺旺食品集團、臺塑集團、可成科技、昶輝集團、臻鼎科技、天津臺商協會、蘇州臺商協會等,預計釋出數百名職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