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春城訊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日前聯合發布的《老年健康藍皮書:中國老年健康研究報告(2018)》(以下簡稱藍皮書)顯示,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超前於經濟發展進程,這意味著未來健康養老產業GDP佔比將大幅提升。作為步入人口老齡化的城市,昆明早已意識到這一點並有所行動。《昆明市大健康發展規劃(2016—2025年)》中明確,昆明要打造的一條特色產業鏈就是「候鳥式養生」,近年來更是通過多方面的探索和創新,進行城市軟體、硬體提升,打造「高配版」養老勝地。
越來越多高品質的休閒、醫療服務出現在昆明的養老機構中。
發展「候鳥式養生」產業鏈
藍皮書指出,與「邊富邊老」和「先富後老」的發達國家不同,我國在剛邁入老齡化社會時處於「未富先老」狀態,而在2026年老齡社會到來之際,我國憑藉現有的經濟發展趨勢也難以達到「富有」的水平,即人口老齡化進程超前於經濟發展進程,這使我國面臨的風險、挑戰更為嚴峻。
藍皮書預計,從2015年到2050年,全社會用於養老、醫療、照料、福利與設施方面的費用佔GDP的比例,將由7.33%增長到26.24%。面對如此嚴峻的老齡化挑戰,我國亟須開拓一條中國特色健康老齡化路徑,進一步完善我國老年健康政策。
全國許多大城市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昆明也不例外,並結合昆明的氣候、地理優勢,在《昆明市大健康發展規劃(2016—2025年)》中明確,昆明要大力發展的一條特色產業鏈就是「候鳥式養生」。近年來,昆明已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創新,在老年社會保障體系、健康保障體系、養老服務保障水平、老年宜居環境建設、老齡產業培育發展、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引導老年人社會參與、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在此基礎上,昆明市2019年10件惠民實事中明確:做好符合條件的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免費接種23價肺炎疫苗工作,完成40%的目標人群接種。做好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保健補助發放工作。建設城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30個,新增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床位400張;新增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4個,新增各類養老機構床位2000張。
產業發展環境吸引資本
十多年前,昆明就開始對6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費乘車免費逛公園等公共服務。《老年優待證》除了雲南籍的老人可以申領,符合條件的外埠老年人,臺、港、澳籍老年人和外國籍老年人也都能申領。
這是昆明加大投入,多措並舉為居民創造良好的養老環境,出臺多項措施,鼓勵企業加入養老市場,打造「養老」金字品牌的一個縮影。
打造養老品牌,休閒養老產業是重要支撐。
2018年3月,全省民政工作會議提出:打造昆明特色的候鳥式休閒養老產業。其實早在2017年前,昆明市就一直全力推進候鳥式休閒養老產業,一個個產業項目落地昆明,一撥又一撥遊客湧入昆明,親近昆明青山綠水、呼吸昆明的新鮮空氣,體驗感受「昆明藍」下候鳥式養老。
入住老人健康檔案。
七彩雲南·滇池國際養生養老度假區,這裡一年體驗客戶達到3萬餘人,在高峰期,「候鳥式」旅居老人一個月最多可達1萬人次。這個喜人的數字,折射的是昆明優越的自然環境,也是昆明大健康產業發展環境的對外部資本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還有一大批重頭項目已經籤約:綠地香港集團與昆明市籤約306億元的綠地春城·滇池國際健康示範城項目;鵬瑞利置地集團有限公司與昆明市政府籤約200億元的國際大健康城項目;健康智能產業與健康金融產業於一體的「康美昆明健康城」項目在昆明啟動……
一個個產業的落地,讓昆明在提升城市吸引力和影響力上更進一步,對於昆明在大健康發展戰略規劃中提出的「打造候鳥式養老勝地」,更是具有現實意義:這些項目是國際流行的旅居養老產業的具體落地,其新增的數千張中高端旅居養老床位,將填補這一領域的空白。
之所以如此鍾情於昆明,是因為對投資者而言,昆明的區位、氣候、資源等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特別是隨著昆曼大通道建設、「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加上昆明市委、市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昆明「候鳥式」養老產業將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養老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
網際網路+養老、學樂型居家養老、互助養老……在公辦養老機構資源有限的現狀下,民辦養老服務機構不僅補足了數量上的不足,更以靈活的經營、創新的服務贏得了市場的認可,也得到政府部門的扶持。近年來,昆明市從用地、稅費、金融、財政等方面加大對民辦養老服務機構扶持力度。
寬敞明亮的養生養老公寓。
目前,昆明市對新建、擴建且通過依法登記投入運營的民辦養老機構,按每張床位給予10000元、5000元一次性建設補助。對民辦養老機構接收老年人住滿6個月以上且年檢合格的,給予每張床位每月50元的運營補助。對在民辦養老機構從事養老護理工作的人員,按不同等級,分別給予每人每月150元、100元、50元的護理補助。
政府與企業聯手,也進行了更多有益探索。位於龍泉街道的盤江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是盤龍區首家公建民營式居家養老中心,是社會化養老服務模式的新探索。這裡,理療、日照、洗浴等設施齊全,棋牌、書畫、食堂等功能完備。居民們可以來這裡解決一日三餐、休閒娛樂、檢查身體,如果有大病還可以及時轉診。據了解,這裡不僅能為有服務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居家養老服務,還能為社區60歲以上空巢、獨居、失能等特殊困難群體老人、中低收入老人提供「託底」式的公益性養老服務。
雲南省2019年的10件惠民實事中,明確提出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提升專項行動,新建和改造一批養老院」。今年1月雲南省民政廳召開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專題調研座談會上,對於如何加強和完善養老服務質量提升專項行動,如何加大對社會力量興辦的養老機構的支持和扶持,如何加快發展我省城鄉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等方面進行了座談,並提出在全省範圍內遴選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示範區(實驗區)。
醫養結合模式取得積極成效
養老,最受關注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就是醫療。2016年,昆明市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城市,大力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大力推廣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相結合模式,為老年人提供更優質快捷的醫療衛生服務。
2017年,《昆明市醫養結合工作試點實施方案》出臺。方案確定醫養結合模式為三體一式一型的「311」工作模式,即:醫療機構+養老機構共同體模式、醫療機構+養老機構協作體模式、基層醫療機構+社區養老機構+醫院1+1+X聯合體模式、家庭醫生團隊+居家養老嵌入式模式、醫療服務+休閒養生+健康養老候鳥式的複合型模式。
花園式養老環境。
這個模式看起來複雜,卻並不難理解。例如「醫療機構+養老機構」通俗地講,就是很多身體不好的老人希望在醫院養老,有個病痛隨時可以找到醫生,但醫院畢竟床位有限,這個模式就是讓醫院和養老機構形成聯動,或在具備條件的養老機構增設醫療板塊,如昆明最出名的昆明市社會福利院,就設有老年福利醫院。
絕大多數老人還是選擇在家養老,「家庭醫生團隊+居家養老嵌入式模式」就是專門服務這些老人,昆明市大力推進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家庭醫生團隊與街道、社區提供的居家養老服務更深入地互動融合,讓這部分老人在家也不用擔心突發疾病出現意外……
目前,昆明市正在加快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311」醫養結合工作模式取得了積極成效。
《昆明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自2011年頒布施行以來,市政府及相關部門把老齡事業納入了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加大資金投入,養老服務設施得到進一步完善。農村敬老院、公辦老年福利機構、社會養老機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共同構成了完善的養老網絡。2008年開始,昆明市還建立了高齡老年人保健補助制度,補助標準逐年提高。2008年,八旬、九旬和百歲老人每月補助10元、25元、200元,如今,補助已經提高到50元、100元、300元,個別經濟條件好的縣(市)區補助標準更高。
昆明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捷
圖片均為昆明日報資料圖
責編:王建宇 一審:秦聰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