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一個城、一條街、一所學校、一群大山貧困的孩子,為實現教師的初心,學習、工作、累並快樂著……」 這是上海市現代職業技術學校支教老師周軍偉在雲南大山深處寫下的日記。在雲南紅河州綠春縣,這位來自上海的中職教師創造了一個奇蹟:不到半年,撐起了當地一所職校的汽修專業。
今年2月,周軍偉等長寧區對口支援雲南紅河州三縣的第二批8位支教老師從上海到昆明,然後由昆明到蒙自,再從蒙自到紅河縣、金平縣、綠春縣,途經山路十八彎,整整2天滿滿的行程,終於平安到達目的地並被安排到各中、小學和職校。周軍偉老師所在的綠春民族職業高級中學,創辦於1983年,學校佔地面積100畝,建築面積5400平方米。學校開設電子電器維修、汽車運用與維修及民族音樂與舞蹈專業,全校240名學生。
可是,當周老師踏進學校的第一步,便傻了眼:一所號稱以汽修專業為主的職校竟然沒有一個專業老師。當地的老師和同學告訴他,以前,這裡的汽修專業主要是上數學課,幾個任課老師對車輛比較感興趣,偶爾讓學生們摸摸汽車,便是全部的「課程」了。於是,學生因為學不到真本事紛紛逃課,汽修專業最終辦不下去,甚至停止招生。
周軍偉一到,馬上便在綠春職校構建專業的汽車修理課程體系。來到綠春職中的兩個多月,根據學校專業特點,周老師編寫並修改完善了該校《汽車美容》實施方案、課程及考核標準;完成了《汽車使用與維護》課件、視頻、多媒體教學資源庫開發;聯合專業老師開發體現綠春職高汽修專業特色的兩本校本教材:《汽車美容》和《汽車使用與維護》;完成了《綠春職業高中汽車實訓中心建設規劃》方案制定;完成了《綠春職業高中——綠春未來之星技能節實施方案》制定;完成了上海市雙證融通汽修專業四門課程網際網路+課程,以及網絡資源庫共享的實施方案。同時,周老師還積極爭取上海市教育局的支持,為綠春縣爭取到了10個到上海學習的學生名額,他的目標很明確:「支教一校、造福一方」。
職業教育的特點是不僅課堂上要學理論,更重要的是實踐,在一線上手。綠春職高教學經費緊張是出了名的,為了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周軍偉自己出錢購買汽車美容和汽車保養所需工具、材料,手把手指導,清洗、貼膜、打蠟、保養、檢修……,漸漸的,學生開始學到真本領。
今年5月的一天,一陣陣清脆的比賽哨子操場上空響起——在綠春民族職業高級中學,沉睡了四年的職業技能節重新拉開序幕。主裁判就是來自上海的支教老師周軍偉。與往年不同的是,此次技能比賽新增了「汽車美容」和「汽車保養」,共計6個項目。比賽按照全國技能大賽的要求,選手先通過理論應知考試,再進行操作應會比賽。在周老師細心指導下,參賽學生個個精神飽滿、操作規範,整個比賽有條不紊,得到了學校領導和家長們的認可。
在日常的教學和生活中,周軍偉視學生為己出。他為所任教的班級汽修1801和汽修1802班開設兩個微信群,在群裡,他和班級學生探討學業、分享汽車教學資源、進行線上線下學習交流。周老師常說,要讓學生知道。他時常用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教育學生,「當我們把規範或目標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你會用心投入,這樣你一定會成功和收穫。」
同樣來自上海現代職業技術學校的王景龍老師也是這支支教團隊的一員,他對接的學校是紅河縣紅河哈尼梯田文化傳承學校。該校成立於2015年6月,圍繞全力保護和傳承哈尼傳統習俗、哈尼歌舞、哈尼民間工藝等哈尼梯田文化的精髓,力爭通過數年的精心培育,將哈尼梯田文化打造成為紅河縣 「歌舞之鄉」的名片。
然而,王景龍到達學校時,也面臨著困境。原來此地十分貧困,學生的基礎教材都嚴重不夠。而且,學生全部來自本縣偏遠山區,文化基礎薄弱,漢語表達能力較差。王老師針對問題,牽線上海現代職校,資助紅河哈尼梯田文化傳承校教材50套(價格7500元);牽線上海現代職校,為紅河哈尼梯田文化傳承校提供學科建設、教學管理等方面書面資料。王老師還與同學們一起實地採風,深入村寨,走進梯田,感同身受哈尼文化。在此基礎上,王老師開始給學生們上語文課,漢語教學與當地文化結合,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兩位來自上海現代職校的老師都有同樣的經歷,當他們在紅河當地招生,需要回上海一次的時候,當地學校的同學們以為他們要離開了,紛紛圍住了他們,「老師,你們不要走啊,我們這裡需要你們,我們需要你們。」
周軍偉當時告訴同學們:「不會走了,我還沒完成自己的工作。」此刻,每一個前往雲南紅河支教的上海老師們都有同一個任務、同一個理念——「助力紅河教育,推進精準扶貧」。
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