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在重慶市工藝美術學校張俊德雕塑工作室裡,15歲的劉俊勇和皮東瑋在張俊德老師的指導下,正在進行方艙醫院抗疫雕塑創作。
「張老師是全國知名雕塑家,聽他的課收穫頗多。」巴福中學初三學生皮東瑋說,「雖然我文化成績一般,但從小就非常喜歡畫畫,職業理想是當一名設計師。」他認為,人生不是過獨木橋,實現理想的途徑很多。因此,他參加了今年的中職學校春招考試,提前進入到工美學校工藝美術專業體驗學習。
日前,記者從教育部門了解到,針對文化成績一般的孩子,中職學校採取升學與就業兩不誤的方式,確保了孩子們實現夢想的渠道。
張俊德(左一)正在輔導學生做雕塑
瞄準市場深入推進產教融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人才專業知識的要求越來越高。產教對接,在企業需求和學生就業之間打開了一扇便捷之門。
「從武漢剛來重慶的前幾年,常常為難以招聘到合適的員工發愁。」在楊家坪開造型店的一家企業負責人坦言,美容美髮行業非常注重實際操作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對一些沒有太多專業背景的學徒來說,剛開始很難跟上公司的節奏;對一些大專學生來說,他們雖然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又存在眼高手低的情況;通過傳統模式招聘來的員工需要花很長的時間熟悉公司的流程和文化。隨著公司的發展,迫切希望能找到既有一定專業背景,又能快速適應公司文化的員工。
最終,企業將目光瞄準了開設有美發與形象設計專業的重慶市工藝美術學校,希望通過學校培養一批合適的學員。
對學校而言,美發與形象設計是一個時尚行業,技術更新快,學校也希望經驗豐富的行業能手走進課堂,為學生傳授更多更新的操作性強的知識。
三年分段學習確保未來就業
2015年,重慶市工藝美術學校與這家造型開始合作開辦美發與形象設計專業。該專業學生第一年由造型店的老師講授燙染、洗髮、造型等理論知識。第二年,學生進入企業實操練習。第三年,學生在造型店上班。
「產教融合,無縫對接企業需求訂單培養,讓我畢業後能快速適應職場,非常感謝三年的中職生活。」2017年畢業後正式入職造型店的張礪寒說。憑藉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紮實的專業技能,兩年後他就晉升為該造型店重慶地區最年輕的分店店長,年薪達到15萬元。
而對企業來講,餘寅力表示,與重慶市工藝美術學校合作辦學以來,已有60多名學生在該造型店工作,大大緩解了企業招工難問題。
學校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學校根據自身特色和市場需求,對專業設置和課程結構不斷進行優化調整,先後淘汰了汽修、數控、房地產等專業,開辦了數字動漫設計、電腦藝術設計、民間傳統工藝、服裝設計與工藝、網絡與新媒體、VR製作與運用、美容美髮與形象設計等新專業,深入推進校企合作。目前學校與近40家企業有長期合作關係。
校校合作建中高職直通立交橋
對部分想繼續深造的學生來說,中高職銜接對口升學機制的建立,打通了中職學生的升學通道,圓了大學夢。
目前,重慶市工藝美術學校已與電子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青年職業技術學院和航天職業技術學院四所高校合作,開設「3+ 2」中高職直通大專班,校校合作搭建起中高職教育立交橋,創新了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據統計,近年來重慶市工藝美術學校80%的學生選擇參加高考,其中的95%能進入大學繼續深造。
「十年前職業教育最難的就是招生問題,每年招三四百人還要費很多力氣,家長對職業教育的認知度、認可度低。」王曦川說。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完善了相關體制機制,職高學生可通過高考進入高校深造,也可畢業後選擇就業。選擇的廣泛性,讓職業教育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今年學校招生指標僅700個,卻有900多人報讀。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通訊員 周芮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