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謹記:小孩不要太痛快

2020-08-13 何捷老師的生動語文課

兒子看書時身體歪斜,我會提醒他坐端正;吃飯時有米粒剩餘,妻子會要求他吃乾淨;走路時腳步過重,我們會一起讓他輕聲慢步……做了父親後,我成了自己小時候最不喜歡的那一種——嘮叨的爸爸。

記得小時,特別是長至五六年級後,在家的時間最不自在。稍微有一些不如爸媽的意,就會當場被提醒,在現場被糾正。那個時候恰逢將入特別要強的「叛逆期」,每當因為小事被嘮叨時,總少不了爭辯幾句。有爭辯,必有爸爸出馬來「擺平」。所以有一段時間恨爸爸的心思藏深,藏得久。媽媽是溫和派,常跟在我的身後提醒我:走路小聲一些,吃飯時不要再桌子下餵養小雞,躺著不能看書……即便是軟軟的語言,我心裡也沒留下溫暖,只有一個「煩」。但遙望父親虎著臉不說話,知道人單勢孤反抗無效,被迫無奈照著做了。

不自在地長大,長大後也不讓自己太自在。我的成長曆程,在自我約束中變得安全。

一晃眼四十年過去,和我同齡的不少人闖出名堂,也有走了彎路,更多人在消磨人生。我在自己熱愛的教師崗位上做得有滋有味,體驗著平淡而安寧的生命本色。我在課堂上也給小孩立下許多規矩,大家熟知的就是:上課不準扣鼻屎,不能趴在桌子上,讀書要雙手捧起……有人說這是吹毛求疵,特別是在弘揚個性的年代,崇尚課堂開放的今天,這樣的要求簡直不應該出現在一個男教師的課堂上,但我在疑惑和搖擺中堅持了。直至看到美國明星班主任克拉克的「50條軍規」,才知道自由國度裡也講究次序,次序成全了道德與生命相伴成長。

不自在地長大也帶來許多遺憾。我曾經羨慕同齡夥伴中,能在商海裡乘風破浪昂首闊步的嬌子。和他們相談,發現他們更羨慕我學有專長,術業專攻的「密室生活」。原來,不自在地長大,讓我的人生在平穩進步中多了一份欣賞風景的姿態。

我想,兒子不是天賦異稟,他的人生是福是禍,自有自己經營。作為父親,我還是多嘮叨,小事、小時多讓他有些不自在,是父親能做到的。我比不了其他父親,但至少我更多時間在家,在家時更多提醒。

寫這些幹嘛呢?源於一次家庭聚會——

到媽媽家吃飯,我和媽媽在廚房裡飲茶,客廳裡有朋友的孩子。一個厚重的拖鞋聲音從耳邊傳來。我和媽幾乎同時喊出一句:走路輕一點。之後立刻反應過來,相視一笑。別家的孩子,又是來做客,我們不宜這麼直接。私下,媽媽壓低聲和我說:那個小孩的媽媽一定沒有提醒過孩子走路要輕,不要驚擾別人。我點頭,心裡想得完全一樣。其實,說這話時,我和媽都不希望這麼走路拖地的是自家兒子,我們都在慶幸時常提醒他,我們都期待朋友的媽媽也能告訴小孩生活的細節。


有父母在身邊,兒女的生活不是需要多一份照顧,而是需要多一份兼顧。顧這顧那,兼管多方,每一個細節構成生活,小孩成長是天然的,而細節的打磨是人工的,父母不做就沒有人做。小孩時,真的不要太痛快,這樣成年後可能就能少一分痛,少一分急功近利的快。慢下來,才能安下心來,生命在態度中得到延長。也聽不少家教專家說:什麼都不管才好。放養的孩子有野性,有闖勁,有個性。我想,如果小孩能自我調整,放養是最佳途徑,今後的成就一定更大。但我和妻子感覺自家的小孩還是穩妥些好,成就不是關鍵,安穩體驗人生是我們帶他來到這個世界的初衷。

我就是媽媽的生命延續,我以媽媽的人生信條來面對當下。我也將這樣的信條傳給我的兒子。怎麼傳,不斷在每一個現場,每一個當下,給他提醒。這不就是中國人講的家風麼?傳統,原來是這樣的美妙。我預期自己要忍受兒子成長中某一階段的誤解,我也相信誤解遲早會消亡的。比如我吧,現在對爸爸,對媽媽,只有深深的愛。即便爸爸不在近二十年了,在我的文字中依然活得那樣鮮明歡快。

相關焦點

  • 入秋謹記「4要2不要」,孩子健康生病少
    其實只要謹記4要2不要,秋天也能輕鬆帶娃。要適當增減衣物家長觀察氣溫的變化,給小孩穿合適的衣服。有些家長一看到天氣變涼了,就給小朋友穿上了厚衣服,蓋上厚厚的被子,這樣其實對孩子的身體反而會不好,一冷一熱,小孩冒汗很快就會感冒。
  • 父母謹記:接受孩子的所有,才是真的愛孩子
    父母謹記:接受孩子的所有才是真的愛孩子很多父母看過無數育兒經,為什麼還是養不好孩子?鋪天蓋地的育兒錦囊基本都放在孩子身上用了,為什麼就是養不出書上的效果?其實這裡的父母都掉入了一個誤區,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僅聰明乖巧,還要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期望成長,巴不得孩子成為一個沒有任何缺點的人。可我們無法控制孩子的成長,也沒有辦法將孩子塑造成自己內心的理想型,所以家長們需要改正自己的想法,接受孩子的所有才是真的愛孩子。
  • 家有青春期孩子,父母必須時刻謹記「三顆心」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即使再關心孩子,也要適度降溫,陪伴孩子要時刻謹記「三顆心」──不要太關心,不要太有好奇心,不要太熱心。一定要給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間,不要侵入過多。「青春期」這個名詞很難解釋,但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深有體會:那個從小無比依戀你、圍著你轉的「跟屁蟲」,會在某天突然拒絕你再拉他的手;那個總是快樂、滿足、合作的小孩不見了,眼前的孩子悖逆、憤怒、沮喪……
  • 亂摸寶寶可能變傻,父母要注意親戚「黑手」,謹記「三摸五不摸」
    因此,父母們要注意親戚們的"黑手",謹記"三摸五不摸"。哪三摸?1、摸小手剛出生的小嬰兒,父母如果多摸他們的小手,能帶給小孩足夠的安全感。同時也可以使小孩擁有一個良好的睡眠,而多摸小手還有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促進小寶寶的大腦發育。
  • 4歲小孩拿著父母離婚協議被遺棄,母親對孩子說我不要你了
    昨天上午11點左右,九江一名4歲男童被拋棄在馬路上,手裡提著一個袋子,裡面裝著幾件衣服、消炎藥、還有父母擬定的一份離婚協議書。小孩的頭上還纏著打針用的紗布。民警帶著小孩找到他媽媽的店鋪民警找到小男孩和陪伴他的老奶奶後,在小男孩拿著的東西找到了他父母的身份信息,接著查到了小男孩父親的電話。
  • 在父母打罵中長大的小孩,長大後大多是這3種結局,父母不要忽視
    店裡的工作人員前來勸慰,奶奶卻說,這孩子早就跟他說了,到外邊老實點,不要亂動,可是就是記不住,該打。圍觀的人,紛紛議論,覺得孩子的奶奶太過分了,孩子那麼小,就那麼用力的打,孩子怎能承受得了。據相關研究機構表示,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一般逃不過這三種命運。一:經常被父母打罵的孩子智力會降低相關研究出發現,經常被打罵的小孩與其他正常的孩子相比,智商明顯降低。
  • 在父母打罵中長大的小孩,長大後大多是這3種結局,父母不要忽視
    圍觀的人,紛紛議論,覺得孩子的奶奶太過分了,孩子那麼小,就那麼用力的打,孩子怎能承受得了。經常被打罵的孩子,潛在影響不可忽視很多父母在日常也會採取打罵的方式,督促孩子更好的成長。尤其是在孩子犯了錯或者學習方面不如意的時候,免不了受到父母的打罵,美其名曰嚴厲的棍棒教育,孩子更能成才。
  • 父母讓小孩讀書,小孩可以要求父母買房嗎?
    要不要考研?……相信有很多人,從小都或多或少被自己的父母影響,做出了選擇。而這些選擇,往往改變了人生軌跡,讓我們每個人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父母督促孩子從小好好學習,考個好學校,將來找個好工作。為了滿足父母的想法,孩子有時候不得不做出妥協,比如讀文或讀理,大學讀省外or省內。
  • 小孩未滿3歲,有3種東西要少吃,影響孩子的發育,家長要謹記
    導讀:小孩未滿3歲,有3種東西要少吃,影響孩子的發育,家長要謹記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小孩未滿3歲,有3種東西要少吃,影響孩子的發育,家長要謹記!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不到三歲,這幾樣東西不要給孩子吃,家長要謹記
    導讀:寶寶不到三歲,這幾樣東西不要給孩子吃,家長要謹記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不到三歲,這幾樣東西不要給孩子吃,家長要謹記!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無論人生在低谷還是高處,謹記三句話,不要跌的太慘也別飄得太高
    文/無極無論人生在低谷還是高處,謹記三句話,不要跌的太慘也別飄得太高一個過於平緩的人生算不上是幸福的人生,我們的幸福其實是來源於欲望的,因為欲望,我們會產生痛苦和快樂兩種情緒所以,不要害怕挫折,要勇敢地面對多變的人生。而今天,小編就要和大家分享一下面對挫折、面對失意的時候,我們可以怎麼做,或者說應該怎麼做。小編將通過由古人所說的話引入的方式給大家講解。對失意人,莫談得意事;處得意日,莫忘失意時。
  • 寶寶到了6個月,進入生長發育的分水嶺,新手父母謹記4大要點
    寶寶到了6個月,進入生長發育的分水嶺,新手父母謹記4大要點家裡有一個小寶寶,看著他日新月異的變化,家人都開心不已,從襁褓中的小嬰兒到3個月會抬頭,到6個月會自己坐著,吃輔食,每一步都會讓父母欣喜又感動。
  • 小孩吃得不好,乳牙可能會出問題,乳牙保護很重要,父母不要輕視
    許多父母在寶寶乳牙長出來後,並沒有特別的在意,因為他們覺得,孩子的乳牙只會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換牙,所以不管是齲齒的問題,還是乳牙長的參差不齊,大多數父母都不會在意。合作者小齊就是持這種觀點的父母,她在孩子長了乳牙之後,並不太上心,即使孩子早晚都不想刷牙,小齊也不會太強迫。
  • 立冬後,寶寶睡覺父母謹記三個「原則」,孩子少遭罪自己更省心
    孩子冬季睡覺父母要謹記三個原則一:不要給孩子蓋太厚的被子有些事情,孩子與大人是不同的,父母要注意區分。二:不要在孩子睡前讓孩子太興奮早睡早起對於孩子而言也是很重要的,但是很多孩子在入睡方面陷入了艱難的境地。其實父母可以給孩子講講故事,一起讀讀繪本什麼的,不要讓孩子太興奮,如果睡前過於興奮的話,這樣大腦就會比較活躍,反而不容易入睡了。
  • 預防紅眼病謹記3個方面
    唱K的唱K,玩遊戲的玩遊戲,看電視更是把全部電視劇都看了個遍;有時候跟朋友玩的太嗨,忘了時間,直接通宵了,那感覺別提多開心;可在你痛快的同時,眼睛可也跟著「痛」了,這些「自由自在」的背後,很容易引發眼部疾病,比如紅眼病就是其中一種。
  • 小孩要不要接受提前教育?
    今天收到過一個悟空問答問《小孩子到底要不要接受提前教育》?我記得我看過一篇文章與報導教育部發布過一個,禁止幼兒園提前教拼音等課程。就是很多小孩還沒上幼兒園就學拼音,古詩,上小學就要學初中知識。很多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惜花高昂費用,上各種興趣班,培訓班,就是超前教育。
  • 面試官為什麼要問你父母的工作?謹記這3點原因,不懂別亂回答
    面試官為什麼要問你父母的工作?謹記這3點原因,不懂別亂回答我們都知道,面試是進入職場的第一關,如果連這裡都過不去,那麼其他的就更不用談了。在面試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細節,很多話不該說的就不要說。首先心態很重要,一定要冷靜,不要緊張,更重要是必須沉著穩重。其次,注意對方所提的問題,儘可能運用自己的高情商,以此來佔據優勢,獲得主動,規避危機。很多人都知道,面試官不僅會了解你的工作和學習經歷的情況,甚至還會問到其他的很多方面。特別是一些尖銳的問題,十分難以回答,這個時候就要懂得隨機應變了。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面試官為什麼要問你父母的工作?
  • 怪不得別人都說中國人在父母眼裡永遠是小孩
    開學了,孩子們要去上學了,父母們則是各種「放心不下」!因此,各路父母們的各種花樣齊出,就是為了多看孩子幾眼!但是,這不一定是好事!有的父母們把孩子送入學校之後,仍然不放心!怪不得別人都說中國人在他的父母眼裡永遠是小孩!從這麼小就「這麼掛念」,孩子長大了之後,父母也會「習慣掛念」了!甭管孩子長得多大,父母仿佛都要「督察」!仿佛「永遠是小孩」!這也是中國特色家長了!
  • 大一新生注意了,在外地上大學一定要謹記的5件事,避免父母擔憂
    大一新生注意了,在外地上大學一定要謹記的5件事,避免父母擔憂!如今高考的工作快要收官了,而各位高考學子也收到了錄取通知書成為了一名準大學生,現在隨著時間來到了八月的尾巴,很快你們就要前往外地上大學了,然而這時,大一新生們就要注意了,在外地上大學一定要謹記以下的5件事,避免父母擔憂。1、提前做好學習規劃。
  • 孕晚期的孕婦上廁所時謹記「三不要」,避免胎兒缺氧
    就是因為嬌嬌每次上廁所時間太長,加上在廁所蹲太久了導致的。嬌嬌這時才意識到,但也沒辦法,到了孕晚期,便秘越來越嚴重,導致嬌嬌經常每次上廁所都要蹲很久。然後醫生就跟嬌嬌說:孕晚期的孕婦上廁所時謹記「三不要」,避免胎兒缺氧。1.上廁所時間不能太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