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縣於2018年8月實現「摘帽」,在這場邊探索、邊實踐的徵程中,我們始終堅持狠抓六大「關鍵」。
1.決勝脫貧攻堅,堅持精準方略是前提,關鍵要把好兩道關口,精準識貧、精準脫貧。在精準識貧方面,我們採用以貧困戶自願申報為主,其他識別途徑為輔的方法(入戶核查、信息比對等),對貧困戶作出初步認定後,再進入村(居)民主評議、公示、呈報等規定流程,有效避免了漏評或優親厚友等情況。同時,通過認真開展「大走訪、大排查、大整改」和「三走訪三籤字」、拉網式普查、四類對象清理等,進行「回頭看」「回頭查」,將真正貧困的對象納入建檔立卡系統,有效解決了「扶持誰」的問題。在精準脫貧方面,我們要求扶貧工作隊、幫扶責任人採取「十看幫扶法」,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大力推進產業扶貧、金融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危房改造、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就業扶貧、兜底扶貧、生態補償扶貧、社會扶貧等十大扶貧工程,有效解決了「怎麼扶」的問題。在貧困對象達到脫貧條件後,我們嚴格按照「統計摸底、民主評議、核實認可、公告公示、脫貧銷號」的原則,組織鄉鎮幹部、駐村工作隊幹部和結對幫扶責任人進村入戶進行脫貧驗收。
2.決勝脫貧攻堅,密切幹群聯繫是基礎,關鍵要建好兩大機制,結窮親、挖窮根。我們建立了全覆蓋的結對幫扶工作機制和常態化的一線走訪工作機制。一方面,累計下派縣直單位駐村幫扶工作隊168支,選派年富力強的縣直單位黨員幹部任貧困村第一支部書記122名,安排結對幫扶責任人10526人,實現了縣級領導包聯、駐村工作隊幫扶、黨員幹部結對幫聯「三個全覆蓋」。一方面,大力推行「一線工作法」,每月開展一次「空城行動」,要求所有幹部在一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扶貧工作隊、幫扶責任人開展「一卡兩講三會四活動」「四必訪」,做到貧困戶必訪、貧困村的非貧困戶必訪、弱勢群體必訪、被清退的貧困戶和低保戶必訪。
3.決勝脫貧攻堅,嚴格把握標準是準則,關鍵要拿好兩把尺子,不降檔、不提標。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始終堅持把「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和「三率一度」作為檢驗脫貧成果的兩把標尺。一方面,嚴格按照國家和上級扶貧政策,逐條逐項抓落實、不折不扣抓執行。一方面,堅持量力而行、實事求是,在具體工作中不隨意加碼、不盲目躍進。
4.決勝脫貧攻堅,拓展致富產業是核心,關鍵要緊盯兩大要素,能創收、可持續。一方面,大力發展「一果三葉(柑橘、茶葉、菸葉、蔬菜)」和蜜蜂、土雞、香豬養殖等,全縣產業扶貧資金投入8.13億元,實施項目3990個,122個貧困村共組建合作社199家,所有行政村都發展了1個以上主導產業。同時,我們在每個村都建立了20萬元產業發展扶持獎勵基金,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鼓勵家家戶戶發展生產,極大激發了群眾的生產積極性。一方面,全力做好銷售文章,積極開拓銷售市場。
5.決勝脫貧攻堅,激發內生動力是根本,關鍵要用好兩大武器,以法正人、以德育人。一方面是依法「懲」「教」。結合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對黑惡勢力嚴厲打擊,查處了一批為禍鄉鄰、染指基層政權的村匪村霸,形成了強大震懾。同時,對刑釋人員、社會閒散人員,嚴格教育,給予關愛和幫助,成功轉化並培育了一批脫貧典型。一方面是以德養德。我們將鄉風文明建設作為抓手,著力讓貧困群眾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
6.決勝脫貧攻堅,廣泛凝聚合力是支撐,關鍵要激活兩大群體,企業帶動、能人助力。一方面,我們鼓勵引導民營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帶動貧困群眾增收。一方面,我們廣泛動員社會各階層的能人志士通過愛心捐贈、志願服務等多種形式參與扶貧。近年來,共引進研究生100多名,從縣內外吸引101名優秀企業家擔任「名譽村主任」。河北石家莊市黨員王新法不遠千裡到南北鎮薛家村義務扶貧,自己卻倒在脫貧一線。他的事跡在全國廣為傳頌。(作者系石門縣委副書記、縣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