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電商行業中,淘寶和京東一直以來都是兩大「翹楚」,雖然期間包括聚美優品、唯品會等在內的其他電商平臺也在不斷侵佔市場,不過從用戶基數和黏著度上來看,淘寶和京東始終佔據了電商行業的大半個江山。
但是從2015年開始,電商行業又冒出了一個新的平臺,那就是拼多多,不同於包括蘇寧、唯品會等在內的其他平臺,拼多多和淘寶、京東一樣,做的是全品類電商。
只不過,在拼多多走進電商業的前幾年,雖然其商品價格普遍要比淘寶、京東便宜,但是口碑一度都很差,消費者給出的評價不盡相同:拼多多賣假貨、拼多多商品質量差。
在那個階段,拼多多一度被當成「便宜沒好貨」的代表,甚至還被戲稱為「拼夕夕」。
但是到了近兩年,很多人都發現,消費者對拼多多的負面評價逐漸變少了,越來越多的人在手機上下載了拼多多APP,這個平臺似乎一下子火了起來。
根據拼多多發布的年報顯示,2019年拼多多實現營收301.4億 活躍買家約為5.8億人。今年5月份,拼多多股價漲幅超過4%,市值超過722億美元。
似乎就是在這2年的時間裡,拼多多一下子火了,用戶越來越多,市值越來越高,甚至現在已經成為了和淘寶、京東並列的國內第三大電商平臺了。
那麼一直被質疑賣假貨、商品質量差的拼多多為什麼會在近兩年突然大火呢?
事實上,隨著電商環境的不斷變化,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賣假貨、商品質量差並不是拼多多的「真相」,其商品之所以會那麼便宜,主要有三大因素:
首先,拼多多的商品比較便宜的一個主要原因在於其貨源有很多是尾貨和需要清理的庫存。一般來說,每一個商品都有銷售的生命周期,一旦周期過了,就需要清理庫存。
而拼多多就是會瞄準這類尾貨出手,以較低的價格買入,再以較低的價格賣出。這些庫存並不是低劣產品,也不是假貨,之所以賣得便宜,主要是因為其貨源價格便宜。
其次,拼多多的商品運輸費用比較便宜。這是拼多多廉價戰術中的一環,那就是控制物流成本,和郵政以及一些小型物流公司合作,這些公司的物流也不慢,只不過一直沒有被注意到,而拼多多就注意到了,與這些物流企業實現了互惠共利。
最後,拼多多採用了「虧損戰略」,通過各種方式加上各種補貼把商品價格壓下來,然後通過「走量」的方式來獲得營銷額,並且增加用戶黏著度。
至於拼多多此前出現的商品質量差問題,那也是其一開始的貨源機制不完善,隨著拼多多各項機制的優化,現在的貨源問題基本上已經得到解決。然後再加上現金補貼和各種「拼團」營銷,這才讓拼多多在國內變得愈發火熱。
本文由聚富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