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析高考文言文閱讀中的虛詞?記住下邊十招,虛詞輕鬆拿下

2020-12-12 立恆語文

文言虛詞是高考文言文複習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文言虛詞複習之難就難在其功能複雜,用法靈活。 一個「之」字既可以作代詞,也可以作助詞,還可以作動詞,等等。在一個具體的語境中「之」究竟作什麼詞,作為考生必須學會辨析,只有這樣,才能較好地應對高考文言文閱讀題中的虛詞題。

下邊結合實例介紹十種辨析方法,供參考。

一、語境辨析法

文言虛詞的用法比較靈活,要確定一個虛詞的用法就必須聯繫語境作具體分析,做到「字不離句,句不離篇」。如下列四個句子中的「焉」:

①針針叢棘,青麻頭伏焉(蒲松齡《促織》)

語境是一隻「青麻頭」(蟋蟀)藏匿在「針針叢棘」之中。由此可推斷「焉」是兼詞「於此」。「伏焉」即「伏在那裡」。

②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說》)

語境是交代寫文章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夠看到這篇文章。由此可推斷「焉」是代詞,代文章。「得焉」即「能夠看到它」。

③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焉」用在疑問句中,表示責備的語氣,由此可推斷「焉」是疑問代詞,可譯為「何、哪裡」。

④聖心備焉(荀子《勸學》)

「焉」用在陳述的語境裡,是語氣助詞。

根據語境辨析虛詞是虛詞辨析常用的方法之一。考生如能於此用心體會,自會獲益良多。

二、詞性界定法

文言虛詞往往兼有多種詞性,根據上下文的語境,只要能推斷出其詞性不一樣,那麼,其意義和用法肯定也不同。

【例】(2007重慶卷)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荷鋤者有菜色/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  

B.國家建都於北/徘徊於鬥牛之間

C.伏聞陛下以災異屢見,敕群臣盡言無諱/蟬蛻於濁穢,以浮遊塵埃之外

D.誠恐今日所言,又為虛文/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

此題答案為C。根據語境,「敕群臣盡言無諱」的原因是「災異屢見」,故C組第一個「以」可譯為「因為」,是個介詞;「蟬蛻於濁穢」的目的就是「浮遊塵埃之外」,故第二個「以」可譯為「來」,是個連詞。其餘三個答案中的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依次為:者,助詞,可譯為「……的人」;於,介詞,可譯為「在」;所,助詞,和後邊的動詞共同組成一個所字短語,無實在意義,不譯。

三、課文遷移法

近幾年高考文言虛詞題在設題上有一個顯著特點:試題提供的用於比較的文言句子大都有一句出自中學課文,這樣我們就可以利用熟悉課內文句的優勢來進行辨析,用所知道的課內例句中虛詞的用法,推斷所給文言語段中句子中的虛詞的用法。如:

【例】(2007山東卷)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樹在道邊而多子,必苦李也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C.戎每與籍為竹林之遊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此題每組句子中用於比較的一個句子均出自課文,因此,答題時我們可以利用熟悉的課內文句的優勢來進行辨析。A組「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出自荀子的《勸學》,「而」在這裡可解釋為「並且」或「而且」,是個遞進連詞;「樹在道邊而多子,必苦李也」中的「而」 所在句子結構、放置位置同「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中「而」基本相似,因此可判定其必定也是一個連詞。

那麼,是一個什麼連詞呢?運用語境辨析法可確定其為轉折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卻」。B組「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中的「與」放在兩個動詞性的短語中間,是連詞;「戎嘗與阮籍飲」的中「與」的後邊是名詞「阮籍」,前邊是副詞「嘗」,前後詞語的性質與「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中的「與」的前後詞語截然不同,根據語境判斷法,可確定其為介詞。根據同樣的方法,可確定C組第一個「之」為結構助詞,可譯為「的」,第二個「之」為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D組兩個「以」均為介詞「因為」。此題答案為D。

四.句位分析法

有些虛詞在句中位置不同,其詞性、作用也不相同。 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語氣副詞,如「其李廣將軍之謂乎」,因為「其」不能作主語;在句中,動詞後一般是代詞,如「秦王恐其(代荊軻)破璧」;在名(代)詞後一般是語氣副詞,如「爾其(語氣副詞,一定)無忘乃父之志」/「吾其(語氣副詞,還是)還也」。「焉」在句末動詞後面,一般是兼詞,如「風雨興焉」。「也」,句末助陳述、疑問、感嘆等語氣,在句中一般起舒緩語氣的作用。

【例】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06年福建卷)

A.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B.若至近世,操行不軌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且七十子之徒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

D.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其孰能譏之乎

此題答案為A。按照句位分析法,A組兩個「之」均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為助詞。B組第一個「若」放在句首,為連詞,可譯為「至於」;第二個「若」放在句中,且處在謂語的位置上,可譯為「比得上」,是個動詞。C組第一個「且」放在句首,可譯為「再說」,是個連詞;第二個「且」放在句中,可譯為「尚且」,是個表讓步關係的連詞。D組第一個「其」放在句中,且處在謂語動詞「知」的後邊,可譯為「哪一個」,是指示代詞;第二個「其」放在句首,且與句末的「乎」構成「其……乎」的固定格式,「其」為表反問的語氣副詞,可譯為「難道」。

五.功能認定法

很多文言虛詞在句子結構中有著特殊的語法功能,根據語境認定這些虛詞特殊的語法功能,也就可以推斷出虛詞的用法。如 「之」在主謂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是個助詞;「見」和「於」組合可表被動「見」是助詞,「於」是介詞;「是」和「之」可作提賓的標誌,均為助詞;判斷句的標誌通常為「者」「也」「乃」等。

【例】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

①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燭之武退秦師》)

②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師說》)

③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秋水》)

⑤陳勝者,陽城人也。(《陳涉世家》)

⑥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藺相如列傳》)

⑦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⑧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

句①中的「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為結構助詞;句②中的「之」為賓語前置的標誌,亦為結構助詞;句③中的「之」為定語後置的標誌,也是個助詞;句④中的「見」「於」組合起來構成「見……於」式被動句,其中「見」是助詞,「於」是介詞;句⑤中的「者」「也」用在判斷句,構成「者……也」式判斷句,「者」錶停頓,「也」表判斷,二者均為語氣助詞;句⑥中的「以」用在表目的的分句前,為目的連詞;句⑦中的「而」用在主謂之間,連接主語與謂語,相當於假設連詞「如果」;句⑧中的「而」用在狀語與謂語之間,連接狀語與謂語,為修飾連詞。

六、結構推斷法

顧名思義,就是依據句子結構推斷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的一種方法。可分兩種情況:

(一)語言結構相同或相似的詞句構成的對文,其對應位置上的詞語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從句中熟悉的虛詞的用法,推斷對應位置的疑難虛詞的用法。如以下幾例:

①舟遙遙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陶潛《歸去來兮辭》)

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賈誼《過秦論》)

③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東山》

「而」在文言文中的最常見的用法是做連詞,在句①中「而」是一個連接狀語和謂語的修飾連詞,由於「風飄飄而吹衣」的結構同「舟遙遙以輕揚」的結構完全一樣,所以可斷定「舟遙遙以輕揚」中的「以」也應該是修飾連詞。句②中「因利」與「乘便」的結構方式完全一致,據此可推知加點的詞「因」與「乘」的意義與用法也應該是相同的。那麼,「因」「乘」究竟作何解釋呢?我們先看「乘便」。「乘便」就是「趁著便利的條件」或「憑藉著便利的條件」的意思。在這裡,「乘」是「趁著」「憑藉」,是介詞,「便」是「便利的條件」,是名詞,「乘便」便是一個典型的介詞結構。這樣,我們便可判定「因利」也是一個介詞結構,「因」是介詞,「利」是名詞。句③中的「思」的意義和用法較難判斷,但根據常識, 「矣」是語氣助詞,「思」所在的句子結構又同「矣」所在句子結構完全一樣,因此,可推知「思」也應是語氣助詞。

(二)根據詞語在句子中所作的成份來推斷。不同的句子成份就決定了詞語的詞性和用法。如下列幾例:

①先妣撫之甚厚(歸有光《項脊軒志》)

「撫之」是動賓短語,「之」是動詞「撫」的賓語,代詞,代「嫗」,可譯為「她」。

②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莊子秋水》)

「仲尼之聞」是偏正短語,「之」用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是結構助詞,可譯為「的」。

③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韓愈《師說》)

「師道之不傳」是主謂短語,作「久矣」的主語,「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是結構助詞,可不譯。

④輟耕之壟上(司馬遷《陳涉世家》)

「之壟上」是動補短語,「之」是動詞,「去」「往」的意思,「壟上」是補充說明「之」的處所。因此「之」是一個實詞,而不是虛詞。

七、句式推斷法

有些文言虛詞的用法,可以藉助句式來推斷。如下邊5例中加點的虛詞:

①多於南畝之農夫(杜牧《阿房宮賦》)

②石之鏗然有聲者(蘇軾《石鐘山記》)

③何以戰(《左傳曹劌論戰》)

④豎子不足與謀(司馬遷《鴻門宴》)

⑤遂為猾胥報充裡正役(蒲松齡《促織》)

①句是介詞結構後置句,「於南畝之農夫」為後置的介詞結構,因此「於」可解釋為「比」,介詞。②句為定語後置句,後置定語是「鏗然有聲者」,因此「之」可解釋為結構助詞,定語後置的標誌,不譯。③句是個賓語前置句,前置賓語是「何」,因此可判定「以」是介詞,可解釋為「憑藉」。④句是個省略句,補全應為「豎子不足與(之)謀」,把「與」的賓語「之」省略掉了,因此可判定「與」是介詞,可解釋為「同」「跟」等。⑤句是個被動句,其中「為」表被動,相當於被動詞「被」,為介詞。

八、語氣分析法

有些文言虛詞的用法可以藉助其所表達的語氣來推斷。如以下三例中的「其」:

①以餘之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②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③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上述三例中的「其」均為語氣副詞,但所表達的語氣各不相同。句①中的「其」表反問語氣,可譯為「難道」;句②中「其」表商量語氣,可譯為「還是」;句③中「其」表祈使語氣,可譯為「一定」。

再如下面「也」字的用法也可從其所表達的語氣中推知:

①項脊軒,舊南閣子也。

②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③吾真真不能忘汝也!

上述三例中「也」均為語氣助詞,但具體用法又有不同。句①是判斷句,「也」表判斷語氣,不譯;句②是疑問句,「也」表疑問語氣,可譯為「呢」;句③是感嘆句,「也」表感嘆語氣,可譯為「啊」。

九、固定搭配推斷法

有的虛詞經常與別的虛詞或詞語搭配使用,用法較為固定,意思也比較固定,我們可以根據這種情況來推斷它們的用法。

1、「其」與語氣詞「何」或「乎」連用,表反問語氣,「其」為語氣副詞,「乎」或「何」為語氣助詞。如:

【例1】其孰能飢之乎?(《遊褒禪山記》)

【例2】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2、「……者……也」連用,表判斷語氣,「者」「也」均為語氣助詞。如:

【例3】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3、「為……所……」連用,「見……於……」連用,均表被動,「為」「於」可譯為「被」,是介詞;「所」「見」是助詞,不譯。如:

【例4】若屬皆且為所虜。(《鴻門宴》)

【例5】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廉頗藺相如列傳》)

4、「何……為」連用,表反問,「何」為疑問代詞,「為」是表反問的語氣助詞。如:

【例6】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5、「以……為……」連用,表意動,「以」是介詞,「為」是動詞。如:

【例7】匈奴以為神。(《蘇武傳》)

十、前後詞語詞性推斷法

虛詞前後放置的詞語的詞性不同,這個虛詞用法就不相同。這條規律是我們推斷虛詞用法的又一條重要途徑。如:

1、「而」「且」作並列連詞時,它們前後詞語的詞性、結構都相同,前後詞語的位置可以對調,意思不改變。

【例1】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土。(《過秦論》)

第一個「而」前後是兩個形容詞,前後詞語位置對調,意思不改變。第三個「而」前後是兩個動賓結構,前後位置可以對調,意思不改變。

【例2】又若老人咳且笑於山谷中者。(《石鐘山記》)

「且」前後是兩個動詞,表並列,可譯為」一邊……一邊……「。

【例3】示趙弱且怯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且」前後是兩個形容詞,表並列,可譯為」又……又……「

2、「於」用在形容詞後表比較,可譯為「比」,介詞。

【例4】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勸學》)

「青於藍」「寒於水」兩個「於」都用在形容詞之後表比較,可譯為「比 」。

3、「之」用在表時間的副詞後作音節助詞,無實義,不譯;用在表處所的名詞之前,一般作動詞,可譯為「到」「往」「去」等;用在動詞之後,一般作代詞,可譯為「他(們)」「她」「它(們)」。如下邊三例:

【例5】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赤壁之戰》)

【例6】驅而之薛。(《國策齊策四》)

【例7】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諫太宗十思書》)

例5中「之」為音節助詞,無實義,不譯;例6中的「之」用在表處所的名詞前,為動詞,可譯為「到」等;例7中「之」放在動詞之後,為代詞,可根據語境靈活譯出。

上邊從不同角度分別介紹了文言虛詞辨析的十種方法。實際上,在具體辨析一個虛詞的過程中,往往要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才能確定這個虛詞在這個語境中的具體用法,因此,辨析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綜合的過程,要熟練的駕馭這個過程,考生只有勤實踐、多練習,方能在虛詞辨析上達到從容自如的境地。

相關焦點

  • 高中文言文虛詞總是讀不懂?看新東方在線如何破譯辨析
    在高中語文的學習過程中,虛詞一直是同學們攻克文言文問題的重難點。與實詞具有實質性區別,虛詞主要用來組詞成句或者在句子中起語法作用,因為沒有固定的釋義,虛詞經常會為同學們的文言文解析帶來閱讀障礙。此外,一個虛詞在不同語境中詞性也並不相同,既可用作代詞也可用作助詞和副詞,這無形中又增加了題目的難度。
  • 高考必考18個文言文虛詞思維導圖,太實用了,輕鬆記憶虛詞
    高考必考18個文言文虛詞思維導圖,太實用了,輕鬆記憶虛詞!文言文是高考必考題,也是中小學語文課程學習的重點,尤其文言文中的實詞、虛詞是考試的重點。由於文言文與現代漢語相差較大,學習文言詩詞的過程需要大量背誦記憶字詞的現代含義,更要懂得其用法、技巧,這都是考試的常考點,所以學習過程非常複雜,急需要大家有強烈的耐心。思維導圖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工具,可以通過繪圖形式把知識點及知識點之間的關係清晰、明確的羅列,對於知識點的背誦記憶非常有幫助。
  • 高考文言文18個虛詞思維導圖,太實用了,輕鬆記憶虛詞
    高考文言文18個虛詞思維導圖,太實用了,輕鬆記憶虛詞!文言文是語文學科中學習的重點,也是考試必考的題型。因為文言文與現代漢語差別較大,很多同學感覺文言文學習難度大,理解非常困難,所以很多同學不喜歡學習文言文,考試中這部分題目也會丟很多分。
  • 文言文虛詞研究:高考文言文虛詞於的用法
    文言文虛詞研究:高考文言文虛詞於的用法 2012-11-20 17:35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語文教師招聘考試——虛詞辨析
    文言文閱讀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常考題型,文言文簡潔凝練,且有不少生僻字,所以對很多考生來說文言文閱讀都是備考的重難點之一,這其中更讓考生頭疼的無疑是文言虛詞的辨析。中學階段要求識記18個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但考生在做題的過程中經常對同一虛詞的不同用法拿捏不定,這其中以「而」「以」「與」最為典型,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區分一下,幫助考生提高答題的正確率。1.
  • 文言文虛詞研究:高考文言文虛詞以的用法
    新東方網整理18個高中文言文虛詞用法,幫大家鎖定所有高考文言文虛詞,更多高考語文基礎知識在新東方網高考頻道。   高中文言文虛詞以的用法   (一)介詞   1.表示工具。譯為:拿,用,憑著。   ①願以十五城請易璧。(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璧之下。(蘇軾《石鐘山記》)   2.表示憑藉。
  • 文言文真不難丨文言虛詞的特點
    學習文言文的障礙,常常是因為不懂得其中一些詞語所表達的意思。因此,只有掌握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才能比較順利地閱讀文言文。同現代漢語一樣,文言文中除了數量較多的實詞,還有許多虛詞。大家讀不懂文言文的主要原因除了實詞的意思不知道之外,還有就是對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不清楚。文言虛詞包括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
  • 學習語文,經常搞不懂文言文中的虛詞?這6個虛詞技巧你會用到
    1.考查範圍無論學業水平考試還是高考,虛詞考查都有以下特點:①不超過18個常用虛詞範圍,即「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古人稱虛詞為「語助」,可見虛詞在表達語氣方面的重要。一段文言文,如果沒有虛詞連綴其中,就會丟掉「性情」,失去活力。例如,《燭之武退秦師》中燭之武的幾句託辭:「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若不用虛詞,就表達不出說話人在表面上的自謙中隱含的抱怨和得意之情。
  • 文言文虛詞研究:高中文言文虛詞乎的用法
    文言文虛詞研究:高中文言文虛詞乎的用法 2012-11-20 17:21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文言文虛詞研究:高中文言文虛詞為的用法
    文言文虛詞研究:高中文言文虛詞為的用法 2012-11-20 17:20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高考必考:高中語文十八個文言文虛詞用法匯總,輕鬆突破130+
    在高中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文言文是一塊非常難啃的「骨頭」,文言文是高考語文必考的重點和必考點。尤其今年,在全國I卷上就連作文材料都是文言文。文言文是高考的必考點,逢考必出的就是文言文中虛詞的用法,多變的虛詞更是讓考生們頭疼不已。
  • 文言文閱讀——虛詞考情分析和備考建議
    客觀題一般考察詞語的意義或用法;主觀題一般會出句子翻譯題,句中實詞、虛詞的翻譯為採分點。二、考點分析及備考建議這一部分主要考察對於文言文知識的把握,考查角度有實詞、虛詞、特殊句式、斷句、篇章閱讀等。需要學習的知識點比較多,不易理解,考生普遍反映文言文學習難度較大,在此特提出一些考點分析和備考建議作為參考,考生後期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備考。
  • 文言文虛詞有哪些 文言文虛詞有什麼
    文言文虛詞是學習文言文的一個重要環節,文言文虛詞在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用來表示實在的意義的詞。 文言文虛詞主要的作用是組合語言單位。那你知道文言文虛詞有哪些嗎?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文言文虛詞研究:高中文言文虛詞何的用法
    新東方網整理18個高中文言文虛詞用法,幫大家鎖定所有高考文言文虛詞,更多高考語文基礎知識在新東方網高考頻道。   高中文言文虛詞何的用法   (一)用作疑問代詞   1.單獨作謂語,後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為「為什麼」、「什麼原因」。   ①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
  • 高考語文必考:十八個文言文虛詞的知識全總結(可列印)
    古代漢語中的文言虛詞數量較少,常見的約二百多個,但是它們在古代詩文中出現頻率很高。一般這些虛詞對表達語意、語氣、詞句間的內在聯繫,以及文章的情趣都有著重要作用,缺一不可。因此,同學們在學習古代詩文時,不僅僅要著重學習常用詩詞,同時要注意學習常用虛詞。
  • 文言文常用虛詞總結!一句話記住虛詞用法,趕緊收藏
    文言文是學習語文的一大重點,其中常有虛詞考點。學姐整理了文言文常見虛詞及記憶法,掌握好文言文基礎輕鬆拿分。當主謂短語在句中作為主語、賓語或一個分句時,「之」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可不譯。一時也可省去。例: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d.音節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整音節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例:頃之,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
  • 怎樣快速讀懂文言文?掌握好實詞、虛詞的用法才是關鍵!
    哈嘍大家好,我是專注於分享語文閱讀方法的辣辣。在前幾天的文章中,辣辣給大家講解了如何翻譯文言文,除了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在文言文能否正確的將實詞和虛詞理解準確,就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文言實詞和虛詞。如果你正好需要,就請接著往下看吧!
  • 語文班主任:中考重點實詞虛詞歸納,文言文翻譯「好幫手」
    文言文學習的重要性,相信大家心裡都有所了解,但就是因為文言文的難度較大,同學們學起來往往沒什麼信心。主要就體現在文言文的翻譯和賞析的問題,那麼如何克服這兩點呢,首先,我們需要做大量的積累,重點文言文需要加強記憶,重點文言文都是要求同學們全篇背誦的,其次翻譯的時候要根據前後句子來揣測大致含義,尤其是有實詞虛詞的句子,要根據老師上課時候所翻譯的注釋,做好筆記,最後一句一句來翻譯。賞析文言文一定要明白中心思想,品味字詞用法,體會句式作用,辨析修辭效果。
  • 2020高考(文言文部分)138個實詞+虛詞彙總,考試必考,提分幫手
    文言文是令很多小夥伴頭疼的題型,在考場中每逢文言文題型,都仿佛如臨大敵。我們學一門外語,經常會聽到老師說多讀多背,這樣就會培養出語感。其實文言文也一樣,多記憶,多背誦,掌握好實詞虛詞、通假字、古今異義詞、文言文如何斷句等,你也可以輕鬆應對文言文。
  • 文言文理解起來很困難?是因為你還不知道,文言文虛詞的推斷八法
    同學們經常覺得文言文理解起來很困難?是因為你還不知道,文言文虛詞的推斷八法。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1.句意分析法根據句子大意推斷虛詞的用法和意義。記住這些特殊的用法,對答題很有幫助。4.替換理解法如果給出兩個句子,讓我們判斷句中某個虛詞的用法是否相同,我們可以將其中能確定的一句中的虛詞用法和意義代入另一句來理解,看句子是否講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