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了閱讀的重要性,就有留言:
確實,好習慣很難養成。
我們家長對孩子的影響也真的很大。
簡單計算一下:
孩子發展的黃金時間——學齡前,基本和家長在一起。
上學後,去掉寒暑假、休息節假日,孩子一年的在校時間約為30%。
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最大。
外婆觀察過我小女兒,她玩過家家時做菜的舉動和我如出一轍:一邊放個小盒子,時不時點點頭裝作在聽音頻;一邊洗菜、切菜。如果我沒這麼做過,她是無法憑空做出來的。
孩子就像幹海綿,吸收周圍人的行為,特別是模仿家長的樣子。
這是一個對幼兒園孩子的閱讀興趣調查表:
資料來源:萊斯利.曼德爾-莫羅(Lesley Mandel Morrow), 《家庭和學校對孩子早期間讀興趣的影響》(Home and School Correlates of Early Interest in Literature),《教育研究日報》(our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3年4月
從圖表中可以看出:在家裡,熱愛閱讀的種子就能撒播到幼小的孩子心中。
父母常讀書,孩子更有閱讀的興趣。而且閱讀興趣不需要老師培養。
還沒上學時,孩子越小,我們越容易培養他的興趣。
我每次看完這些後,就忍不住立馬跑到寶寶面前,攤開書本和她一起讀。真是三分鐘熱度的心血來潮。
這回,我在嘗試了一些方法後,把幾個有成效的方法分享給大家。
和孩子一起制定閱讀計劃,這不僅僅是畫張大表格,還包括引導孩子選擇自己要讀的書,確定一個精準的閱讀時間,在哪兒讀。
計劃得越詳細,越容易堅持。
我和孩子一起搬小沙發,兩個娃來選地毯、落地燈,小書架、小椅子,這個讀書角別提他們有多喜歡了。
布置的時候不僅有儀式感,之後還會時不時看到閱讀角,聯想到閱讀計劃,附有堅持的效果。
在家裡,書本也像玩具一樣隨處可見。在外面,偶爾會有排隊等餐、候車這種時候,我也會拿出平板或者手機哄孩子。
不過不需要放刺激的動畫,我會給孩子看手機上的電子繪本。不吵不鬧還在閱讀,準備好隨時隨處,可取可看的書,真是事半功倍呀。
給孩子一盞床頭閱讀燈,這個小方法很有意思。因為我們現在睡前總習慣玩手機,當我想早睡早起時,我決定改掉這個習慣,用睡前讀書代替玩手機。
我對自己測過有效後,對大兒子說:
「爸爸媽媽看你長大了,給你一個妹妹沒有的特權——你可以晚一點睡覺。睡覺前呢,可以像爸爸媽媽一樣,在床上看會兒書。
如果你不想看書也沒事,我們就按以前一樣關燈睡覺。」
大兒子為了能晚點睡覺,真的願意做任何事。小女兒知道後也眼饞,想睡前看書,晚點睡覺。
所以睡前一家人都捧著書,只是有的時間長、有的要早早睡。
這幾個方法就像組合拳,一套連續操作下來,我和孩子都養成了閱讀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