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父母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自主學習,能夠自主地把學業生涯規劃好,自己也能夠省心。每次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那麼愛學習,愛看書就饞得很。希望要是自己家的孩子也能這麼懂事就好了。
可是我發現大多數的孩子都沒有閱讀的習慣,在課餘時間,孩子們更喜歡電子遊戲產品,漫畫書,逛街購物,追熱劇、看電視。
下面來談談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原因是什麼?想要幫助孩子養成個閱讀的習慣,我們家長要怎麼做呢?
圖片來源:ssyer
1、首先了解孩子的心態
孩子因為在學習上遇到很多困難,沒有取得成績,有一種很強的挫敗感,我們家長沒有跟著孩子一起坐在課堂上,感受不到孩子的壓力。但是孩子們每天上學會非常的失落,感覺自己比不過別人,怎麼努力都沒用,那何不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這個時候就更多的是學習方法的問題,多去詢問孩子,多和老師溝通,看看孩子最近在學校的表現。
學習方面,有哪些需要幫助的地方,是因為家庭的環境導致孩子靜不下心,還是孩子自身的問題。需要幫助的地方父母一定要全力支持,幫孩子找回在學習方面的信心,這樣孩子才會敢於面對枯燥的書本,去進行更進一步的學習。
有的家長只會在孩子考試分數不理想的時候發火,打罵孩子。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牴觸心理,對於家長的恐懼只會增加心裡的負擔。在學習方法方面沒有取得進步,是不能夠解決問題的。
圖片來源:ssyer
2、家長要協助孩子,挑選自己感興趣,對自己學習有幫助的讀物。
我以前上學的時候,父親帶我去書店,就只會帶我買教輔用書,還有就是習題冊。要是想買一些其他無關的東西,想都不要想。現在再去各大書店看一看,每到開學季,排隊結帳的都是手捧一摞教輔用書的家長,原來家長們在這麼些年觀念還是沒有多少轉變。我上學的時候,不知道做了多少習題,AB卷,課課通。同樣的內容要做個三四遍,還在上小學就十一二點睡覺,這能吃的消嘛?
讓我很羨慕的就是,同學們當時在傳閱的書籍是《淘氣包馬小跳》、《冒險小虎隊》……我基本沒怎麼看過。關於這一類的話題更是和同學們沒啥共同語言。相較之下,我的書籍都是些什麼呢?四大名著……這就是我的課外書籍,全是我父親給我選的。
就這四大名著,還不是兒童版,都是原版書籍,最後是什麼情況?小學的我耐著性子把紅樓第一章看完,那麼多的人物沒記得幾個,更崩潰的是查字典的時間比看書的時間還要長。這樣子你還怎麼提起閱讀的興趣嗎?
圖片來源:ssyer
就好像你打遊戲,研究遊戲攻略的時間比打遊戲的時間還要長,你這個遊戲還有什麼樂趣嗎?
自那以後對於看書我就覺得是一件很恐怖很痛苦的事情,我開始發自內心地排斥看課外書這一件事,可以說我的父親對於這個情況有主要的責任。更可氣的是他還買了成語詞典讓我每天開始積累和背誦,就是背一個成語,要把後面那個漢字的解釋也要背出來……這東西你不是只要記住一個大概,能夠應用就可以了嗎?為什麼要死記硬背呢?現在想想我之前的學習是多麼痛苦啊。
父母要學會幫助孩子選擇適合的,能夠養成閱讀習慣的課外書籍,能夠提升的興趣,才能養成閱讀的習慣。像我父親這樣上來就一棍子打死了,孩子怎麼可能說自己愛看書?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很簡單,因為我的父親不知道有《淘氣包馬小跳》這本書,就算知道了,他也很可能會問:這個對你學習有幫助嗎?看了能考更高的分數嗎?看了能對你人生有什麼幫助嗎?靈魂三問,無解。
圖片來源:ssyer
3、家長要給孩子營造良好閱讀氛圍
很多家長一下班到家就是麻將牌,看電視。家裡吵吵鬧鬧,親戚朋友不斷,孩子連一個寫作業的安靜的環境都沒有。怎麼可能有很好的學習習慣?你家長不上班,放假在家就是葛優躺,啥事不幹,整天渾渾噩噩。那孩子就更不能從家長身上學到優秀的品質。
如果家長在家沒事的時候也會拿來一本書品讀品讀,有的還會練練字。這樣就很好啊,有了這樣的氛圍,和孩子討論學習也會輕鬆很多。家長有這樣的文化底蘊,孩子在學校那點事情還搞不定嗎?
好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所有的品質個素質會越來越好;不健康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不僅僅是沒有養成閱讀的習慣,其餘的方面,更是有著千千萬萬的問題。
教育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父母們傾其全力。從自身如入手,從環境入手。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做的不對,孩子只是受到我們的影響,不要一味地責備孩子,給了他們太多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