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疼孩子也要幫他養成的閱讀習慣,一生受用不盡!

2021-02-19 教師E家

來源 | 教師E家(D:jiaoshiEjia)

有這麼一個故事:

3對父母有18年的時間教育孩子,18年後,他們不能再幹預孩子的生活。

第一對父母用錢給孩子擇校、買學位,勉強將孩子送上重點大學。

可孩子畢業後不工作,亂花錢,很快敗光了家業。

第二對父母選擇不管不顧,任由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孩子開始曠課、逃學,後來成了一個小混混。

第三對父母有下功夫輔導孩子,重點是讓孩子讀書,什麼都讀。

孩子愛上了讀書,也愛上了學習,成績越來越好,人也越來越聰明。

讀書和不讀書的孩子,他們的人生是不一樣的。

家長再疼孩子,也要幫助他們養成這5個閱讀習慣,孩子將受用一生。

1

讀書應趁早

還記得班裡一個尖子生的周記。

她說她小學時很討厭寫作文,直到班裡建了讀書角,她從班裡借了《紅樓夢》回去讀,才打開了新世界。

「我津津有味地看了一下午,默默學了其中的遣詞造句,覺得特別震撼。」

「自從愛上了讀書,就不怕寫作文了,腦子裡仿佛有源源不斷的字句湧現。」

如今上了中學的她既是語文課代表,還是班裡成績最好的那一個。

她說,現在的優秀,要歸功於小學四年級的讀書啟蒙。

讀書不是一種負擔,相反,讀書還是啟蒙工具。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就說過: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一個學習上潛在的差生。

不愛讀書的孩子,他不懂讀書與學習的樂趣,也不願意安靜下來好好讀書,玩野了之後,更加沒辦法好好學習了。

因此,讀書宜趁早。

當孩子對文字表現出興趣時,就應該給他們準備一些適齡讀物。

等到孩子積累了一定的識字量時,就可以讓孩子讀一些青少年讀物。

總而言之,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們也要不斷調整給孩子的讀書計劃,滿足他們的閱讀要求。

閱讀改變人生,讀書務必趁早。


2

從興趣出發

近年來,白巖松一直做著閱讀推廣的工作,可他認為,閱讀並不需要推廣。

「閱讀就像吃飯一樣平常,不用推廣。」

讀書確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拿起書就能讀,讀進去了,就學到知識了。

可為什麼到了孩子身上,就這麼難呢?

那是因為,我們沒有顧及到孩子的興趣。

每次到購書中心,看到家長一摞一摞地買書,都會覺得費解:

孩子真的能讀完這麼多書嗎?

孩子真的喜歡讀這些書嗎?

曾經就有學生告訴我,媽媽天天逼他讀《十萬個為什麼》,他快崩潰了。

讓孩子愛讀書,首先就要讓孩子愛上讀書。

不要給孩子定太多條條框框,讓孩子自己去選,只要是健康有益的讀物都可以用來啟蒙。

萬事開頭難,孩子從閱讀中首先收穫的應該是快樂,其次才是知識。

千萬不要讓孩子覺得讀書就是在做作業,就是一種負擔,只有讓他們願意讀書,才會真正愛上讀書。

從興趣出發,才是成功的真正源頭。

定時又定量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是有科學方法的,最典型的就是定時、定量。

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在《我的職業是小說家》裡說,自己每天一定要寫10頁稿紙。

美國作家史蒂芬·金哪怕沒什麼可寫,每天也會堅持寫5000字當做練習。

定時定量有利於培養良好的習慣。

定時,就是保證孩子在那個時間段要閱讀。

根據孩子的作息習慣,晚上寫完作業後到睡覺前的這段時間,比較適合用來讀書。

因此,與其讓孩子玩手機、看動畫片,不如讓孩子閱讀半小時,比做任何事情都有意義。

定量,就是保證孩子每天都有足夠的閱讀量。

之所以要求定量,是為了鍛鍊孩子的專注力。

在讀書時,孩子很容易分神,有時候眼睛看著字,心卻跑到電視機上了。

為了保證閱讀效果,應該給孩子一點點壓力,布置一些任務,如今天看完這一章,或說說今天都看了什麼內容等等。

定時與定量是規範行為的練習,也是經過不斷嘗試之後的優化選擇。


4

解讀要靈活

我們都知道要陪孩子閱讀,至於要怎麼陪,就「見仁見智」了。

有家長僅僅坐在孩子旁邊打遊戲,有家長命令孩子到一旁讀書,還有家長生硬地問孩子都讀了什麼。

陪伴要走心,給孩子解讀書籍內容也要靈活。

據我了解,很多尖子生的家長在陪孩子讀書時,都會做到以下三點:

· 陪著孩子讀書,遇到精彩的地方還會大聲朗讀出來。

· 孩子讀不懂的,一步步引導孩子思考,直到孩子理解。

· 孩子表現好,就會得到家長的表揚,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親子閱讀的正確交流,不是置之不理,也不是生硬提問,而是循序漸進地溝通:

「你喜歡這個故事嗎?」

「你覺得這個故事哪裡最精彩?」

「如果你是故事裡的主人公,你會怎麼做?」

為了讓孩子享受閱讀,家長應該多關注孩子的感受,多了解孩子的想法。

5

有書一起讀

孩子成長中的很多行為,都是通過模仿父母形成的。

因此,孩子愛不愛讀書,歸根到底要看父母愛不愛讀書。

中科博愛心理研究院院長傅春勝說過:

孩子人格的塑造及行為習慣的培養,都是在模仿認同和遊戲中完成的。

為了讓孩子成為閱讀的寵兒,家長應該以身作則,做一個愛讀書的好家長,營造一個愛讀書的好家庭。

最簡單的,家裡要多放書,讓孩子經常接觸到書,拿起書就能讀。

平時也要多抽時間陪孩子讀書,因為孩子會模仿家長的行為,從而養成一定的閱讀習慣。

把讀書變成一件尋常事,最好是讓孩子感受到,讀書和吃飯、玩遊戲一樣,都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當前,語文教育不斷改革,甚至有專家揚言「語文高考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為了應對語文改革,也是為了孩子的未來發展,家長一定要警醒:

懶得讓孩子讀書,你的孩子就會被時代狠狠拋棄。

— END —

版權說明:本文經「教師E家」(ID:jiaoshiEjia)授權轉載。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裡是老師、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士的教育交流平臺!教師E家 為用戶提供教育資訊,教學心得,教育時事分析,願您在教育路上不再憂心~

往期熱文推薦

相關焦點

  •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3個好習慣,父母一定要幫他養成
    好習慣讓孩子一輩子都享受不盡它的利息;壞習慣讓一輩子都償還不盡它的債務。童年時期是一個人人生的起步階段,同時也是各種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因此,父母應該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和薰陶,包括生活習慣、待人習慣、學習習慣等。教育就是培養習慣,3個好習慣,父母一定要幫他養成!
  • 父母要幫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很多的父母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自主學習,能夠自主地把學業生涯規劃好,自己也能夠省心。每次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那麼愛學習,愛看書就饞得很。希望要是自己家的孩子也能這麼懂事就好了。可是我發現大多數的孩子都沒有閱讀的習慣,在課餘時間,孩子們更喜歡電子遊戲產品,漫畫書,逛街購物,追熱劇、看電視。下面來談談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原因是什麼?
  • 家庭教育的成敗,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家長能否幫孩子養成好習慣
    ,都非常重視孩子各方面的好習慣養成,這些好習慣,將會讓孩子受用終生。人的習慣有很多種,包括生活方面的習慣、學習方面的習慣、思維及行為方面的習慣,等等,養成一個習慣,像選擇了一條道路一樣,過不去可以加以改變,不會不自覺的沿著這條道路一直行進下去,這就是習慣的強大力量,他在潛移默化當中會影響到一個人的發展軌跡,從而主宰他的人生,幫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會成為他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而孩子的壞習慣,如果不去儘早加以糾正,都會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個又一個陷阱
  • 孩子3歲之前,父母要「狠心」幫他養成這3個習慣,娃將來少走彎路
    但是,如果超過了三歲,一些不好的壞習慣就很難改掉,好習慣也不好再培養。所以家裡有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狠心幫助他們養成好習慣,將來受用無窮。孩子3歲之前,父母要「狠心」幫他養成這3個習慣,娃將來少走彎路!0-3歲的孩子是他們大腦發育和性格形成的「黃金時期」。
  • 掌握四大定律,幫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養成一個好習慣的價值之高和養成一個壞習慣的代價之大,往往令人瞠目結舌。那麼,如果幫孩子養成好習慣呢?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了先解習慣養成的原理,並根據原理轉化成實用的方法,就能有效幫孩子養成好習慣。比如說,孩子喜歡看動畫片,你又想他養成認真做作業的習慣,那你可以規定他必須認真完成作業再看動畫片,完成得又對又快的可以多看,完成的質量差就少看,用看動畫片來增強認真完成作業這個習慣的吸引力,使孩子難以抗拒。2.杜絕壞習慣產生的根源。如果說養成好習慣的方法是讓它變得有吸引力,那麼要杜絕壞習慣就是要讓它失去吸引力。
  • 這一個字你要牢記,一生中​都受用不盡!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師父早課語」,再點擊
  • 幼兒園階段一定要幫孩子養成這10個習慣,受益終身
    人總要自己照顧自己。生活,總要自己經歷,才是人生。這樣,當有一天父母應該放手,不會過於擔心,孩子也不會充滿恐懼。二、凡事及早不及晚許多成年人有「拖延症」,事情要到最後關頭才匆匆忙忙去做,那是缺少了「及早」的習慣。培養孩子「凡事及早不及晚」,可以有充裕的時間應對可能的突發事件,從而養成從容的心態。比如,一定要讓孩子完成功課之後再去玩耍。
  • 這個習慣會影響孩子一生,一定要讓他儘早養成
    這就使孩子在學習中慢慢地養成了被動學習的習慣,而有良好閱讀習慣的孩子則會更加地主動。因為他們習慣了主動地去獲取知識,消化知識。這些孩子有著更加積極的心態,學習效率自然就要高些。我們回想一下周圍寫作能力較強的孩子,是不是都有讀書的習慣呢?可見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孩子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們不能指望著孩子自己去養成這樣的習慣。孩子需要我們的幫助和引導,同時也需要我們的把關。因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適合不同的書籍。孩子的自我分辨能力不比成人,我們需要幫助他們去分辨哪些書能看,哪些書暫時不能看。
  • 爸媽不用吼,1張表格搞定孩子的暑假生活,養成受用一生的好習慣
    這一次,我準備與女兒一起好好地規劃一下這個大長假,用時間管理法為女兒和自己養成良好的生活節奏,同時也為小學入學打好基礎。常說越自律越自由,養成自律的好習慣,我相信她會受用一生。表面看孩子在發呆,其實他的大腦在思考。)G.親子活動:陪伴孩子也是重要的部分,通過親子閱讀、打撲克、全家觀影等這樣的活動增加情感交流,同時在活動中獲得知識,通過遊戲的對抗學習如何面對失敗等等。
  • 家長用好3招,培養孩子一生受用的閱讀寫作素養
    對於幼兒,繪本是再合適不過的了。繪本將豐富細膩的情感和美妙的文字通過藝術性圖片傳達給孩子,為他們打開了圖書世界的大門。到了學齡期,孩子們自然就學會自主閱讀,可以閱讀文字書,為小學階段的閱讀寫作打好基礎了。
  • 三年級前,一定要讓孩子養成這3個學習習慣,再晚就遲了
    獨立學習我們常跟孩子說「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在學習上也應該如此。特別剛上小學的孩子,家長剛經歷完幫孩子做任務的幼兒園階段,一下子還沒有改變「幫孩子」的習慣。上小學後,很多家長為了省事,做作業的時候會直接把答案告訴孩子,甚至幫孩子寫。這就會讓孩子錯過獨立思考的過程,也會讓孩子養成依賴家長的不好習慣。一旦變成了這種情況,那就會愈演愈劣。
  • 一定要讓孩子養成的六個習慣
    習慣,讀音為xí guàn,漢語詞語,意思是指積久養成的生活方式。今泛指一地方的風俗、社會習俗、道德傳統等通過實踐或經驗而適應習慣於做艱苦工作。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會影響小孩的一生,讓他受益匪淺。3.養成閱讀習慣
  • 好習慣要從小養成,適合3-6歲的孩子,寶媽看過來
    老人常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指從小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秉性,所以說好的習慣、性格可以決定人的一生,3-6歲正是習慣養成的最佳年齡。父母陪孩子每天睡前聽10-20首古詩詞,內容會化為孩子最深層的記憶;讀一本書書是人類一生的朋友。
  • 語文老師的忠告:四年級前沒有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將影響孩子一生
    沒有養成習慣的同學,可能他的一生,都無法和文字建立緊密聯繫,在閱讀理解上是非常弱的,也很難在學習過程中去形成專注度和耐心。小島老師想和家長朋友們分享:四年級以前必須培養好閱讀習慣,四年級以後建立語文思維,否則你疏忽的,就是影響孩子一生閱讀能力的原因。
  •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父母要做好這3件事,這是給孩子一生的財富
    孩子從出生開始到10歲,是大腦發育的關鍵期,也是孩子養成閱讀習慣的黃金十年,父母要做好這3件事,這是給孩子一生的財富。一、為孩子營造一個讀書的氛圍1、給孩子獨立的閱讀空間。二、為孩子選擇合適的書籍每個孩子的一個閱讀能力不一樣,不同的孩子一定是不一樣的,這個需要父母多花心思去觀察,去引導,不要覺得這是一個書單,或者老師的幾句話就能解決問題。書籍的選擇對孩子閱讀興趣的養成非常重要,選擇書籍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選擇正版的書。
  • Kiddo日程表,幫孩子養成好習慣的APP
    Kiddo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管理孩子的教育和生活,幫孩子增強時間觀念、目標意識。Kiddo裡還有配套的兒童閱讀俱樂部、孩子作品和興趣分享社區。如果你希望:1、讓孩子堅持去做一件事,完成每周任務,達到目標2、幫孩子養成一個習慣,尤其是閱讀習慣 - Kiddo閱讀俱樂部裡有50多個主題兒童閱讀書單,而且每周都有更新,可供使用3
  • 在孩子5歲前,「逼」他養成這3個習慣,將來才會更優秀
    鄰居是一位北大退休的老教授,這位老教授對育兒方面非常重視,而正巧我也是一位育兒師,所以我經常會和這位老教授一起聊一些關於育兒方面的知識,有一次我們交談的時候,談到孩子習慣方面的問題,而這位老教授告訴我:5歲前「逼」孩子養成這3個習慣,將來才會更優秀!
  • 21天幫孩子養成閱讀好習慣,荷小魚大語文「萌寶打卡計劃」招募中
    21天幫孩子養成閱讀好習慣,荷小魚大語文「萌寶打卡計劃」招募中 好習慣讓孩子受益終生。早睡早起、好好吃飯是日常生活的好習慣;堅持閱讀、勤學愛思是學習的好習慣。
  • 這10個習慣,父母一定要「逼」孩子養成,終身受益!
    培養孩子「凡事及早不及晚」,可以有充裕的時間應對可能的突發事件,從而養成從容的心態。比如,一定要讓孩子完成功課之後再去玩耍。讓孩子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務活,主要是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讓他明白他是家庭中的一員,有義務幫家裡分擔一些事情。孩子養成做家務的習慣,對他成年後建立新的家庭也大有好處。女人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男人能燒一手好菜,這些有助於家庭和諧。
  • 孩子3歲前,家長要「狠心」助娃養成三個好習慣,將來省心又省力
    所以說三歲的時候是孩子的分水嶺,0到3歲是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黃金期,所以我們要在孩子三歲之前,幫助孩子養成一些好習慣,即使孩子拒絕,我們要狠下心來,如果一個孩子越早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讓這些習慣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對之後的成長就越有幫助,甚至能讓孩子一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