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上心臟起搏器≠進了「保險箱」

2020-12-20 杭州日報

  通訊員 詹祥 記者 葛婷婷

  

  「爸爸一年多前才裝了心臟起搏器,怎麼還會心臟病發作去世了?」董大伯的兒女怎麼也想不通。

  前天,年過七旬的董大伯在與兒女吃完晚飯後,突發心臟病。雖經杭州第四醫院搶救,但由於呼吸心跳停止時間過長,最終還是離家人而去。

  翻開董大伯的門診就診病歷,上面記滿了他看病的經歷。最初的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和活動引起暈厥,隨後時不時的心律失常,董大爺被確診為肥厚性心肌病。儘管藥物一直都在服用,但病情仍給他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生活質量大打折扣。一年多以前,在醫生的建議下,孝順的兒女勸說董大伯安裝了一個心臟起搏器,董大伯的症狀得到了明顯好轉。

  「可能是與兒女見面比較高興,情緒比較激動,誘發致命性心律失常,引起猝死。」在分析死亡原因時,市四醫院的急診醫生說,「還有一個原因是,從發病到送到醫院,已經接近半個小時,耽誤的時間較長。」

  

  聽說這件事情後,我和董大伯的兒女一樣,心裡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裝了心臟起搏器的病人,還會因為心臟病發作死亡?

  記得曾經看過一則材料,內容說是安裝心臟起搏器是治療某些心臟疾病的最好措施之一。我國約有30萬-40萬的心跳減慢或停跳的病人,與美國相近,但死亡率卻大大高於美國。主要原因在於心臟起搏器安裝率太低,僅是美國的1.5%。現在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和健康意識的增強,安裝心臟起搏器的病人多起來了。可對於心臟起搏器,真正了解的病人卻不多。

  於是,我專門找到了市四醫院心血管專家陳曉亮主任醫師。陳醫生說:「首先要糾正你兩個誤解。」

  第一個誤解是:所有心臟病都可以安裝心臟起搏器治療。

  「目前常用的植入起搏器分別有單腔起搏器、雙腔起搏器、三腔起搏器等多種類型。單腔或雙腔人工起搏器治療緩慢型心律失常,效果很好。三腔起搏器主要用於治療重症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等疾病。」

  第二個誤解是:裝了心臟起搏器,心臟就進了「保險箱」。

  「安裝心臟起搏器後,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生活。但這並不意味著治療就完成了,另一半治療需要通過病人對起搏器的保護、定期隨訪及程控來完成。」

  我從陳醫生那裡討教了一些維護起搏器的小方法,讀者朋友可以看一下。

  起搏器不能與硬物碰撞,否則會損壞起搏器而失去正常功能,造成險情出現。起搏器是一個高精密度的儀器,受很多因素影響,如高壓線、強的電磁場、發動機都會對它產生影響,因此帶起搏器的人不要在這些場合下工作或生活。

  千萬記得起搏器的電池都有一定壽命,當電池將要耗盡時,要立即更換起搏器,否則會因起搏器失去功能而出現危險。另外,還要定期到醫院複查心電圖,觀察起搏器的工作情況。

  另外要避免過度勞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有規律的生活節奏,按醫囑定時定量服藥。

  

  杭報小課堂 ——

  世界上第一臺用於臨床的心臟起搏器,是1932年美國心臟病專家研製成功的。目前,世界上每年植入人體的起搏器超過60萬隻。

  心臟起搏器實際上是人工製成的一種精密儀器,如一個火柴盒般大小,由一個慢脈衝發生器和與之相連的金屬導線組成。它能按一定形式的人工脈衝電流刺激心臟,使心臟產生有節律地收縮,不斷泵出血液以供應人體的需要。

  心臟起搏器安裝時,醫生在患者的上胸部切一條4-6釐米的切口,將心臟起搏器埋入皮下。起搏器連接一金屬導線,醫生會選定一條靜脈血管,通過靜脈血管將金屬導線插入患者的心臟。這樣,當心臟停止跳動或跳動太慢時,起搏器就啟動使心臟跳動。

  相關新聞——

  國內首例運用全機器人系統

  做不開胸心臟手術獲得成功

  解放軍總醫院心血管外科近日運用全機器人系統,在國內首次成功地為一名先天性心臟病女患者實施了不開胸的心臟手術。

  實施這項手術的「達文西S」系統機器人,可開展先天性心臟病、瓣膜病、房顫、冠心病、心包疾病、縱隔腫瘤等疾病的外科治療。在醫生遙控下通過機械臂運動,可在比人體肉眼放大10倍以上的視野條件下進行操作,機械臂穩定性強,操作更加精細和準確,手術時間可比傳統手術減少近一半。

  傳統的先天性心臟病手術需要劈開胸骨顯露出心臟,創傷面積大、出血多,術後痛感較強,切口癒合瘢痕明顯,還會破壞人體胸廓的穩定性。運用全機器人系統,只需在患者胸部開幾個小孔就可展開治療,並有創傷小、出血少、痛感輕微、併發症少等優點,患者術後1天就能正常生活。

  (據新華社)

相關焦點

  • 心臟跳不起來了?吃藥還是裝起搏器?
    就像上回故事裡那個二十多歲的小夥子,以「益氣溫陽」的中藥治療為主,西藥治療為輔,停搏時間明顯減少了。但是!如果老年病人是傳導系統的退行性疾病,也就是電路老化了,那藥物可能只能延緩退化的進程,老化到電路斷了、發不出電了,那就只能裝起搏器了。
  • 裝了心臟起搏器不能做磁共振檢查?·都市快報
    浙醫二院項美香教授: 看看你植入的是不是磁共振兼容起搏器 記者 王真 通訊員 魯青 本報訊 前兩天,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收治了一位68歲的骨折患者,骨科醫生很為難:要做磁共振檢查,可患者3年前裝了心臟起搏器。
  • 患者裝了心臟起搏器,能不能做磁共振
    可一聽說周阿姨3年前安裝了心臟起搏器,醫生有些犯難了。接診的骨科專家打電話諮詢心內科的項美香教授,她是專門做心臟起搏器的。了解情況後,她告訴骨科醫生,周阿姨的情況不能做磁共振。「病人植入了起搏器,把做磁共振的權利剝奪了。」
  • 感冒引發心肌炎 男孩裝上心臟起搏器
    &nbsp&nbsp&nbsp&nbsp感冒引發心肌炎 男孩裝上心臟起搏器&nbsp&nbsp&nbsp&nbsp華聲在線1月10日訊 近期,患感冒的患者特別多,尤其是抵抗力弱的孩子,更是容易被「侵襲」。
  • 本以為是場普通「感冒」,沒想到竟讓3歲女孩裝上心臟起搏器
    1997年Auricchio和Blane完成了世界上首例CRT植入。永久、臨時起搏器?兩者有什麼不同?心臟起搏器我們都聽說過,但是臨時的起搏器卻很少聽到過,這兩者又有什麼區別呢?在臨床上,心臟起搏器分為永久和臨時兩種,永久起搏器適用於嚴重心跳慢、心臟收縮無力或者出現過心臟驟停等疾病,是目前為止治療心動過緩十分有效的措施,它能夠讓患者像正常人一樣生活。永久起搏器由起搏器、起搏電極導線和程控儀組成,其中起搏器和起搏電極導線需要植入人體內,但是永久起搏器也不終生可用,一般壽命為5-10年。
  • 心臟起搏器被電磁波幹擾怎麼辦?
    如果是裝單腔起搏器,就通過這個通道把一根電極順著血管直接放到右心室裡固定好;如果是裝雙腔起搏器,就再建立一個通道,然後再放一根電極到右心房。這樣,心房和心室都有電極,我們就可以通過電極感受到心臟自己有沒有跳動,並且根據需要發出衝動來刺激心臟,引起收縮。第三步,連接電脈衝發生器。
  • 進博會上走紅的全球最小心臟起搏器,今天完成上海首例手術
    但凌先生對傳統的心臟起搏器有些顧慮,因為傳統的心臟起搏器會將兩根導線通過靜脈植入心臟,再在前胸開口置入起搏器。而Micra無導線起搏器無需植入心內膜導線,也無需再在胸前切開製作囊袋。凌先生通過進博會的報導了解到了這款微型起搏器後,便「一見鍾情」,認定了這便是最適合自己的「救命良藥」。
  • 107歲壽星裝心臟起搏器
    記者楊小明攝  本報訊(記者楊小明實習生張雷)近日,西安市第一醫院成功為我市一名107歲的老人實施了心臟永久性起搏起器植入手術,目前,起搏器工作狀況良好,老人身體正在恢復。據了解,這位老人是目前國內已知的起搏器植入者中年齡最大的老人。  這位老人名叫翟秀英,原籍河南,現居住在西安市西一路教育局家屬院。
  • 心臟起搏器的醫保現實
    醫學研究認為,對心律失常患者而言,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就是植入心臟起搏器。  像錢德敏這樣的心律失常患者,中國每年新增30萬~50萬人,其中僅有3萬~5萬人能夠接受植入心臟起搏器治療。  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主任委員、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張澍說:「中國的心臟起搏器治療嚴重不足。」
  • 心臟起搏器會不會失效
    很多人對心臟起搏器不太了解,廣東的劉先生最近一直覺得胸悶,五年前做了心臟起搏器手術他一直擔心這個問題,是不是起搏器出問題了?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鄭德仲解答:是否起搏器出現異常,還需要進行檢查後才能確認。一般來說,在第1年或者第10年需要密切留意,但有些患者在使用期間也會因各種情況導致起搏器出現異常。
  • 頭暈、乏力或是心跳過慢所致 植入心臟起搏器助心臟恢復「活力」
    □記者 喜月霞電影中的鋼鐵俠裝了「機械心臟」後,可以隨意翱翔天際,拯救人類。現實中,雖然沒有「機械心臟」,但心臟起搏器能有效改善心率,幫助患者「滿血復活」。很多患者對心臟起搏器持觀望或懷疑的態度,總想著吃點藥就行,而不選擇做手術,反而延誤了病情。
  • 裝了起搏器,能不能讓死亡的心肌跳動?
    如果是裝單腔起搏器,就通過這個通道把一根電極順著血管直接放到右心室裡固定好;如果是裝雙腔起搏器,就再建立一個通道,然後再放一根電極到右心房。這樣,心房和心室都有電極,我們就可以通過電極感受到心臟自己有沒有跳動,並且根據需要發出衝動來刺激心臟,引起收縮。第三步,連接電脈衝發生器。
  • 電子設備會干擾心臟起搏器?
    心臟起搏器深植於心腦血管病患者體內,能在關鍵時刻挽救生命。 心臟起搏器如何工作? 由於心臟起搏器是一種精細的電子設備,裝上後即可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安裝起搏器後,患者原有的頭暈乏力等症狀會隨之改善。但因其工作性能可受強磁場或電流的幹擾而影響正常功能,有些情況下必須提高警惕,絕不能掉以輕心。
  • 心臟起搏器呼喚低價
    「如果全部實行國產化,估計每個 心臟起搏器的成本可控制在2000元人民幣以內,售價可在3000~4000元人民幣。」業內專家預計這樣價位的起搏器產品將會在市場上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據有關部門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每年新增房顫病人或心衰病人約54萬人,其中至少有一小半人需要安裝心臟起搏器。 但實際上我國平均每年只有不到3萬心臟病患者安裝了心臟起搏器,僅為需要安裝起搏器人數總量的1/9。 專家認為,經濟因素和醫療保險覆蓋率低是我國心臟起搏器安裝率如此之低的主要原因。
  • 不用電池的心臟起搏器
    心臟起搏器科學家已經成功地在豬的身上測試了一種自驅動心臟起搏器。豬的心臟與人類的心臟大小相似,這也意味著為開發人用設備邁出了重要一步。傳統起搏器的電池壽命只有7到10年,更換一次需要付出高昂的手術費。這種新型的「共生起搏器」由三個部分組成:一個附著在心臟上的貼片發電機,一個儲存能量的電容,以及心臟起搏器本身。貼片發動機只有郵票大小,能將心臟跳動時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心臟起搏器則用收集到的電能刺激和調節心肌。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納米系統研究所的科學家李周和王中林合作,在兩頭健康的雄性成年豬上做了測試。
  • 心臟的「司令部」——起搏器,三類人必須安裝
    跳動不止的心臟乃是生命之源,然而心臟也像機器一樣,時間久了會磨損老化。隨著年齡和疾病的影響,心臟會發生故障,使人心慌、眼前發黑甚至暈厥,嚴重時會危及生命。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心內科主任陳維表示,這時往往需要靠心臟起搏器來幫助有故障的重新健康跳動起來。
  • 99歲大爺裝上國產心臟起搏器,上海企業打破進口主導局面
    近日,一位99歲的老大爺在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成功植入了上海企業研發、生產的心臟起搏器,刷新了植入國產起搏器患者的最高年齡紀錄。患者術後三天即出院回家,目前已恢復正常生活。醫院專家團隊經過會診,認為要通過植入永久起搏器,為患者進行起搏治療。手術順利完成後,起搏器隨即讓患者恢復至正常心跳。術後的各項監護指標均正常,困擾老大爺多年的心動過緩問題得以解決。植入心臟起搏器,是目前唯一能有效降低心動過緩患者死亡率、提高其生活質量的治療方法。過去30多年來,因為未完全掌握核心技術以及缺乏產業化經驗,我國心臟起搏器市場99%以上的產品是進口品牌。
  • 上海醫生為百歲老人裝心臟起搏器,刷新最高齡安置者世界紀錄
    上海醫生為百歲老人裝心臟起搏器,刷新最高齡安置者世界紀錄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2016-08-19 18:30 來源
  • 心率慢該裝起搏器嗎?
    問:心率慢該裝起搏器嗎?答:針對心率慢本身,是否需要治療主要看有沒有症狀,比如有沒有因為心率慢引起頭暈、乏力、黑朦、暈厥等不適,也要看是什麼類型的心率慢。2018年,美國心臟病學會、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心律學會發布的「心動過緩和心臟傳導延遲患者的評估和管理指南」,將心率低於50次/分定義為心動過緩,也就是說正常心率的範圍變為50~100次/分。心率在正常範圍內的健康人,其實心率慢一些代表身體更健康,因為心臟收縮有力,不需要收縮那麼快就可以滿足身體的需要。
  • 從亮相到上市,一個小小心臟起搏器見證進博會滿滿溢出效應
    從展品到商品,從亮相到上市,小小的心臟起搏器卻見證了進博會滿滿的溢出效應。在今天舉行的媒體訪談會上,前兩屆進博會明星展品Micra守護患者的故事被一一道來。據統計,我國心律失常患者人數超過1000多萬人。心動過緩,是心律失常的一個重要類型,通常指每分鐘心跳在60次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