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俠五義》和《七俠五義》二者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2020-12-17 覃仕勇講史

要了解《三俠五義》和《七俠五義》的關係,必須從兩個人說起。

一個是清代小說家、著名評話家石玉昆;另一個是現代詩人俞平伯的曾祖父、清末著名學者、文學家、經學家俞樾。

石玉昆別名石振之,號「問竹主人」,人物「石

先生」、「石三爺」,大約出生於清代乾隆末期,死於同治十年,

石玉昆說書技藝之高超,時人稱讚說:「石生玉昆,工柳敬亭之技,有盛名者近二十年。」

石玉昆不但書說得好,還能別出心裁、自成機杼,開創出新的題材類型。

石玉昆早期以講包公案為主,與之同時代的說書藝人總是說,「玉昆三爺說了一輩子的包公案」,「他是跟了文正公一輩子的」。

但是,隨著講書技藝成熟,創作思維出開始活躍起來了。

在後期的說書活動中,石玉昆開始有意無意地把包公審案的故事與江湖俠義題材結合起來,別開生面,開創出了一種公案俠義小說體裁來。

故子弟書《石玉昆》中有說:「編來宋代包公案, 成就當時石玉昆。」

考證大師胡適通過對石玉昆代表作《三俠五義》的考證,結論是:「有因襲的部分,有創造的部分。大概寫包公的部分是因襲的居多, 寫各位俠客義士的部分差不多全是創造的」。

石玉昆早年演出,乃是有說有唱的,現存有以《包公案》、《龍圖公案》為名的說唱本多種,分藏於北京首都圖書館、臺灣「中央研究院」、日本東京大學等地。

特別值得說明的是,石玉昆後來在《龍圖公案》的基礎上加入的大量江湖俠義元素,基本上是隨編、隨演、隨說。

弟子聽得有趣,耳提面命,複述筆錄,另成《龍圖耳錄》。

《龍圖耳錄》編成後,卷首說得分明:「《龍圖公案》一書,原有成稿,說部中演了三十餘回,野史內讀了六十多本;雖則傳奇誌異, 難免鬼怪妖邪,今將此書翻舊出新,不但刪去異端邪說之事,另具一番慧妙,卻又攢出驚天動地之文。」

這「攢出的驚天動地之文」,初名《忠烈俠義傳》,後改名《三俠五義》,共一百二十回,於光緒五年由北京聚珍堂出版。

《三俠五義》前六十回,講的是北宋仁宗年間,河南陳州大旱,包拯奉命到陳州放糧,在俠客、義士的幫助下,審奇案、平冤獄的故事。後六十回,寫眾俠客義士協助大學士顏查散剪除襄陽王、誅強鋤暴的故事。

《三俠五義》書中出現的點穴、暗器、劍訣、刀法、輕功提縱術等武功技擊,以及悶香、百寶囊、千裡火、夜行衣、人皮面具等江湖勾當,對以後武俠小說之內容素材影響巨大,被稱為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

清末學者俞樾在蘇州讀到《三俠五義》,大加讚賞,稱:「閒中著色,精神百倍。如此筆墨,方許作平話小說,如此平話小說,方算得天地間另是一種筆墨!」

但他認為「惟其第一回,敘狸貓換太子事,殊涉不經。白家老嫗之談,未足入黃車使者之錄。餘因為別撰一回,援據史傳,訂正俗說,改頭換面,耳目一新」。

另外,又認為原書中的三俠為南俠展昭、北俠歐陽春、雙俠丁兆蘭和丁兆蕙兄弟,其實是四位,於是又增加上小俠艾虎、黑妖狐智化、小諸葛沈仲元,共稱七俠;原五鼠即鑽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仍為五義士,改書名為《七俠五義》,於光緒十五年作序刊行。

俞樾的改本並未得到內行人的認可。

以魯迅為例。

魯迅稱《三俠五義》「而獨於寫草野豪傑,輒奕奕有神,間或襯以世態,雜以詼諧,亦每令莽夫分外生色」,對於俞樾的改本,他於1923年12月28日魯迅致信胡適說:「我以為可重印者尚有數書。一是《三俠五義》,須用原本,而以俞曲園所改首回作附。」

對於魯迅的提議,胡適完全贊同。

1925年,亞東圖書館聽從了胡適的建議,重印《三俠五義》時選用原本。

胡適在「序」中補充說明:「《三俠五義》原本確有勝過曲園先生改本之處。就是曲園先生最不滿意的第一回也遠勝於改本。」

不過,說了這麼多,我們也應該了解,從故事情節來說,《三俠五義》和《七俠五義》的差異,也只有第一回不同而已。

至於文字上有些加工潤色之處,自然是俞樾的改本要雅致得多了。

相關焦點

  • 《三俠五義》中,七傑小五義最終究竟是怎麼死的?
    七傑小五義出自《三俠五義》的延伸作品,單老獨創的評書《白眉大俠》中,交代了他們的結局。七傑小五義《三俠五義》中的五鼠,又稱五義,他們是鑽天鼠盧方、徹地鼠韓彰、穿山鼠徐慶、翻江鼠蔣平、錦毛鼠白玉堂。奸妃毒計《白眉大俠》說是《三俠五義》的續書,其實不過用了裡面的人物名稱,它是一部獨立作品。由於江湖體系被擴大了數倍,加上突出主角徐良與白雲瑞,所以,南俠展昭、小五義等都變成了龍套,也就是單老常說的「飯桶」。而說起他們的結局,還要從天竺謀奪大宋說起。
  • 《包青天之七俠五義》,你可知「七俠」「五義」都是何人?
    對於「七俠五義」都是何人,眾說紛壇,有很多種版本。只是通過電視劇和查閱資料,為大家簡單整理了一下。興仔認為,所謂「七俠」,實則是八個人,其中有一個組合,就應該算是一個名額。接下來的介紹,大家有不同意見可以提出來。
  • 《三俠五義》人物武功排行
    說起長篇武俠小說《三俠五義》,大家耳熟能詳。這是石玉昆前輩的經典之作,堪稱中國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流傳廣泛,膾炙人口。丁月華其中的「三俠」和「五義」是由九個人組成。三俠包括:南俠「御貓」展昭、北俠「紫髯伯」歐陽春、雙俠丁兆蘭、丁兆蕙。
  • 福利大放送 《七俠五義》高清壁紙等你來
    武俠頁遊巔峰之作《七俠五義Online》(簡稱《七俠五義》)以快速的升級,爽快的PK帶給玩家全新的頁遊體驗。歐美大片般的龐大3D製作,超乎想像的視覺衝擊力如同親臨戰場般震撼。為了感謝玩家的熱情支持,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七俠五義》精美壁紙。
  • 影視劇中的「七俠五義」具體是誰?按武力怎麼排名?
    說七俠五義就不能不說三俠五義。說三俠五義就不得不說晚清說唱藝人石玉昆的單弦說唱本《忠烈俠義傳》。話說,石玉昆早期喜講公案故事,尤其愛講與包公有關的公案故事。《忠烈俠義傳》裡講述的南俠、北俠、雙俠與陷空島五義士的故事深入人心,這幾個人的形象讓人揮之不去。人們談論《忠烈俠義傳》,不說《忠烈俠義傳》之名,開口閉口都說「三俠五義」。石玉昆受到啟發,第二次印刷發行,毅然斷然改名為《三俠五義》。
  • 三俠五義、白眉大俠,這些人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嗎?
    導語:相信有很多人都看過《包青天》 、《七俠五義》這些影視作品及小說,也許大家對裡面的一些人物都再熟悉不過了,比如鐵面無私的包拯包青天,展昭展南俠,武功蓋世的白眉大俠徐良等人。那麼在中國歷史中,這些人物到底存不存在呢?
  • 京劇連臺本戲《七俠五義》緣何臺上臺下都火爆?
    京劇《七俠五義》(頭本)從包拯舉薦南俠展昭,展昭當場演練輕功、袖箭和劍法被宋仁宗欽賜封號「御貓」開始,近三個小時的戲中以宮廷朝堂上的忠奸之爭為背景,江湖豪傑的爭強好勝為主線,還有賈飛熊強搶潘小翠引出的一系列故事起到推動、串聯作用,出場的角色僅有名有姓的就有二十多個,大部分角色都還要「露一手」,因而故事的編排的確稱得上是環環相扣,十幾場戲一氣呵成,容量之大、節奏之快讓一些年輕觀眾驚嘆「原來京劇也可以快節奏
  • 《七俠五義》的故事裡最初只有四位俠客的身影
    《三俠五義》原名《忠烈俠義傳》,首刊於光緒五年(1879),署石玉昆述。卷首有問竹主人序及退思主人、入迷道人二序。石玉昆(約1810~1871),字振之,天津人,鹹豐、同治間著名說書藝人。其說唱之《龍圖公案》,今猶有傳抄本,唱詞甚多。後有人在此基礎上,刪去唱詞,增飾為小說,題《龍圖耳錄》。
  • 他們是開封府兩大飯桶,但沒他倆,三俠五義小五義有多少死多少!
    房書安:從前是賊頭,後改邪歸正兩人都不是根正苗紅的三俠五義接班人,不像小五義他們一樣,接了大五義的班兒,理所當然就能在開封府效力當差。馮淵和房書安以前畢竟是賊,就像三俠五義小五義口裡罵的那樣:你小名是賊,你上為賊父賊母,下為賊子賊孫,祖祖輩輩都是殺不盡的賊寇。所以,像房書安和馮淵這種曾經在茅房上蓋樓,都臭了頂的汙點人物來說,想要乾乾淨淨的吃飯,真的是太難了。
  • 「口頭武俠」的四大IP:《七俠五義》等書,都是通過評書傳播的
    連環畫《七俠五義》 趙宏本繪 致謝 本文經作者授權發布 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公號立場 去年去世的人物中 二、七俠五義在人間 「三俠五義」的名字比較常用,「七俠五義」是俞樾修訂之後改的名字。這個IP算是家喻戶曉了,是最經典的清官加俠客加反王的模板,很多短打書走的都是這個路數,不過是將清官、俠客、反王換個名字。
  • 包青天之七俠五義 - 台州在線 台州網絡電視臺 台州視音頻門戶網站
    包青天之七俠五義分集介紹 第二集[page]  張老漢被烏盆冤魂逼迫,前去求包拯為其申冤,豈料一連三次,烏盆來到縣衙中卻不開口,包拯查覺有異,果然查出濠州商人劉世昌遭趙大夫妻謀財害命,乃以確鑿罪證與攻心之策令趙大夫妻啞口無言、坦承罪行終為枉死者討回公道。包拯毋枉毋縱的德政,令定遠縣百姓感念在心,在他卸任之日夾道相送,口稱青天,場面令人動容。
  • 小說評書中的「七俠五義」具體是誰?按武力排名如何?一一細數!
    武力應該不單純說的是武功,它應該是指一個人的基本功,使用的兵器,自己的心理素質、判斷力和臨場發揮能力,也就是一個人的技能和綜合素質相結合而產生的戰鬥力,簡而言之就是有勇有謀。由於七俠五義的熱門題材,出現過不少版本,裡面人物眾多,關係複雜。
  • 三俠五義裏白玉堂是怎麼死的?為何他武功最高,死得最早?
    現如今四大名著已經是人人必讀的經典作品了,不過與四大名著相比,三俠五義這部古代的小說也是盡人皆知的。不過大部分人只聽過它的名字,沒有看過裡面的內容。三俠五義可以說是歷史上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同時也是第一部具有真正意義的武俠小說。
  • 七俠五義:五俠聚首卻出意外,北俠歐陽春被誣,東俠小俠巧計救人
    《七俠五義》可以說是我們武俠傳統小說的代表之作,除了故事本身精彩的內容之外,書中的人物關係也是大家經常在茶餘飯後討論的環節,其中其中還有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就是所謂的「七俠五義」到底是幾個人,為什麼還有「三俠五義」這一說?其實,這個問題也不難解釋。
  • 單老評書:「大五義」PK「小五義」的實力對比
    單田芳《三俠五義》系列評書中,很多聽眾喜歡把「大五義」與「小五義」中的人物進行實力對比;看看到底哪個組合才為實至名歸、值得敬重的CP!單田芳在播講《三俠五義》100回以後,小五義們紛紛亮相,他們風頭正勁、躍躍欲試樣子,大有唯我獨尊、掌霸天下之勢。小福就拿巔峰時期的大五義 PK 少年風發的小五義,看看到底哪個團隊在開封府與武林中,更有威望、更牛!
  • 《三俠五義》的作者玩梗,裡面藏著古典名著的影子,你知道哪些?
    由此可見作者在創作這部小說前,也是做了相當大量的準備工作,深諳明清小說的創作套路,才有了這部傳唱數百年的作品。小說的作者石玉昆是清朝嘉慶年前後的人,在歷史上被認為是評話家,而《三俠五義》便是其代表作。這部小說在原明朝的《包公案》基礎上再創作,跳出了公案類小說的套路,又融入了綠林小說中江湖俠義的情節,成為了武俠小說的開山鼻祖。
  • 《七俠五義》:不是所有包拯都是福爾摩斯
    《七俠五義》劇照。網易娛樂4月18日報導 首次以「禁閉人性」為主題展開的古裝懸疑探案單元劇《七俠五義之狸貓換太子》在河南衛視呈現於觀眾面前的短短兩天,得到不少好評。該劇製片方北京紫金長天傳媒文化有限公司稱,《七俠五義之狸貓換太子》把豐富複雜的在人物設計和人性表達上充分發揮,是古裝劇在題材上的一次創新和開拓,劇中的包公也從「清官神探」的神壇走入普通人群中,經歷了探索、疑惑、失策、慌張、無奈、忍淚的豐富人生歷程。《七俠五義之狸貓換太子》中的四方鎮像一座人性的孤島,無論是島上還是島外的人,無時無刻身心都備受煎熬和磨練。
  • 七傑小五義,小元霸魯士傑,他師傅是誰?在開封府小輩中排名第幾
    從《三俠五義》到小五義,之後又出現的小輩中還有個組合,那就是「七傑」。從現有的書籍和評書作品中,關於七傑人物的交待不是太多,經常的就是開封府集體捉賊拿髒、平山滅島時才出現。開封府戰隊·影視圖片作為《三俠五義》系列後續故事,畢竟「七傑」也算是正派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咱們介紹相關人物,是不能不介紹這些人的。之前已經梳理了七傑中前三位,今天我們接著介紹另一位——小元霸魯士傑。
  • 《三俠五義》:用動物 來刻畫武功「前十名」的形象特徵
    No3「南俠御貓」展昭展熊飛,戰史:天昌鎮捉獲項福;太師府殺邢吉;苗家集 、開封平白玉堂;鄭家樓發現丁兆蕙,開封府戰三鼠捉徐慶。No4「徹地鼠」韓彰韓澤敬,戰史:開封府戰展昭刀被削斷;觀音庵 、霸王莊戰敗花蝴蝶;鐵嶺觀不敵晏飛和吳道成;襄陽城按院衙鏢打鄧車。No5「神手大聖」鄧車,戰史:敗於前4位;自告奮勇去盜印,還能全身而退,說明了一切。
  • 《白眉大俠》大五義弟兄竟然是這麼死的!網友:被騙了這麼多年!
    眾所周知《白眉大俠》是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單老根據清代作家石玉昆的經典公案小說《三俠五義》改編而來,《三俠五義》中部分人物以及他們的後代都出現在了這本書中,還原創了不少的人物,江湖要宏大不少,武功境界也提升了極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