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轉移可通過巨噬細胞介導的T細胞消除來抑制免疫療法

2021-01-07 科學網

肝轉移可通過巨噬細胞介導的T細胞消除來抑制免疫療法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6 17:19:37

美國密西根大學Weiping Zou、Michael D. Green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肝轉移通過巨噬細胞介導的T細胞消除來抑制免疫療法。相關論文於2021年1月4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發現,肝轉移系統地降低了患者和臨床前模型的免疫治療效果。肝轉移患者從免疫治療中獲得的獲益有限,而與其他已建立的反應生物標誌物無關。在多個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員顯示肝轉移灶從系統循環中吸出激活的CD8+T細胞。在肝臟中,活化的抗原特異性Fas+CD8+T細胞在與FasL+CD11b+F4/80+單核細胞衍生的巨噬細胞相互作用後經歷凋亡。因此,在臨床前模型中,肝轉移會形成全身性免疫荒漠。同樣,患有肝轉移的患者外周血T細胞數量減少,腫瘤T細胞多樣性和功能降低。

在臨床前模型中,肝定向放射治療消除了免疫抑制性肝巨噬細胞,增加了肝T細胞存活率並減少了肝對T細胞的虹吸。因此,肝轉移選擇宿主外周耐受機制,通過CD8+T細胞缺失引起獲得性免疫治療抗性,並且肝定向放療和免疫治療的結合可以促進全身性抗腫瘤免疫。

據悉,轉移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並且癌症經常轉移到肝臟。尚不清楚肝臟免疫耐受機制是否有助於癌癥結果。

附:英文原文

Title: Liver metastasis restrains immunotherapy efficacy via macrophage-mediated T cell elimination

Author: Jiali Yu, Michael D. Green, Shasha Li, Yilun Sun, Sara N. Journey, Jae Eun Choi, Syed Monem Rizvi, Angel Qin, Jessica J. Waninger, Xueting Lang, Zoey Chopra, Issam El Naqa, Jiajia Zhou, Yingjie Bian, Long Jiang, Alangoya Tezel, Jeremy Skvarce, Rohan K. Achar, Merna Sitto, Benjamin S. Rosen, Fengyun Su, Sathiya P. Narayanan, Xuhong Cao, Shuang Wei, Wojciech Szeliga, Linda Vatan, Charles Mayo, Meredith A. Morgan, Caitlin A. Schonewolf, Kyle Cuneo, Ilona Kryczek, Vincent T. Ma, Christopher D. Lao, Theodore S. Lawrence, Nithya Ramnath, Fei Wen, Arul M. Chinnaiyan, Marcin Cieslik, Ajjai Alva, Weiping Zou

Issue&Volume: 2021-01-04

Abstract: Metastasis is the primary cause of cancer mortality, and cancer frequently metastasizes to the liver. It is not clear whether liver immune tolerance mechanisms contribute to cancer outcomes. We report that liver metastases diminish immunotherapy efficacy systemically in patients and preclinical models. Patients with liver metastases derive limited benefit from immunotherapy independent of other established biomarkers of response. In multiple mouse models, we show that liver metastases siphon activated CD8+ T cells from systemic circulation. Within the liver, activated antigen-specific Fas+CD8+ T cells undergo apoptosis following their interaction with FasL+CD11b+F4/80+ monocyte-derived macrophages. Consequently, liver metastases create a systemic immune desert in preclinical models. Similarly, patients with liver metastases have reduced peripheral T cell numbers and diminished tumoral T cell diversity and function. In preclinical models, liver-directed radiotherapy eliminates immunosuppressive hepatic macrophages, increases hepatic T cell survival and reduces hepatic siphoning of T cells. Thus, liver metastases co-opt host peripheral tolerance mechanisms to cause acquired immunotherapy resistance through CD8+ T cell dele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liver-directed radio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 could promote systemic antitumor immunity. Liver metastases reduce clinical and preclinical 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 efficacy through hepatic siphoning of circulating activated CD8+ T cells, but therapeutic benefit can be improved by combining immunotherapy with liver-directed radiotherapy.

DOI: 10.1038/s41591-020-1131-x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0-1131-x

相關焦點

  • 揭示氧氣抑制癌症免疫療法機制
    2016年9月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和國家過敏症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小鼠肺內,鑑定出一種抗癌免疫反應受到抑制的機制,其中肺部是很多癌症的一種常見的轉移位點。通過基因或藥物手段抑制免疫細胞的這種氧氣檢測能力就會阻止肺轉移。
  • 氫氣抑制乳腺癌細胞生長和巨噬細胞相關
    結果:氫氣聯合巨噬細胞使乳腺癌細胞活力降低,凋亡增加;機制方面,氫氣聯合巨噬細胞增加了細胞因子TNF-α,IFN-γ的分泌,上調了凋亡通路中FADD、caspase3的表達,並且促進巨噬細胞向M1極化,抑制其向M2極化。結論:氫氣聯合巨噬細胞能抑制乳腺癌細胞生長。
  • 新型免疫療法可激活癌細胞焦亡,抑制多種腫瘤生長
    Gasdermin蛋白的裂解可引起炎性細胞死亡,即細胞焦亡。已有研究表明,Gasdermin E基因(GSDME)的表達在許多癌症中均被抑制,許多癌症可通過啟動子DNA甲基化使GSDME失活;GSDME可抑制胃癌、黑素瘤和結腸直腸癌的集落形成和細胞增殖以及乳腺癌的侵襲性;GSDME的水平降低與乳腺癌的低存活率有關。
  • BMI1抑制可消除PD1阻斷後殘留的腫瘤幹細胞
    BMI1抑制可消除PD1阻斷後殘留的腫瘤幹細胞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2 23:41:49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析Cun-Yu Wang研究團隊發現,BMI1抑制可消除
  • 通過改造光敏劑受體優化活性氧生成促進巨噬細胞向M1表型重編程
    通過改造光敏劑受體優化活性氧生成促進巨噬細胞向M1表型重編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4:44:19 南方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李凱研究小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他們發現可以通過改造光敏劑受體影響活性氧
  • 研究發現新的膀胱癌腫瘤免疫療法
    研究發現新的膀胱癌腫瘤免疫療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28 19:00:38 近日,來自西班牙的多個研究組合作揭示了抑制G9a/DNMT通路可激活免疫介導的膀胱癌清除。
  • Science:癌症免疫療法的「七大關鍵因素」
    免疫療法對臨床癌症治療的影響正在迅速攀升。然而,不同的免疫療法解決的是癌症-免疫系統交互作用中的不同問題。那麼,對每個病人而言,究竟哪種療法最有效呢?5月6日,在線發表於Science上的題為「The cancer immunogram」的文章中,作者們提出了個體中癌症與免疫系統不同互相作用的框架。
  • 多篇重磅研究揭示巨噬細胞不為人知的新功能!
    隨後研究人員又從機制上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巨噬細胞通過外泌體將miR-21-5p和miR-155-5p轉移到結直腸癌細胞內,然後這兩個分子與BRG1編碼序列結合,下調BRG1的表達水平,之前研究已經證實BRG1是促進結直腸癌轉移的關鍵分子,該分子在發生轉移的結直腸癌細胞內會發生表達下調。
  • Cell突破成果:癌症免疫療法「新武器」——β-葡聚糖
    在動物模型中,這些被激發的細胞可預防或攻擊腫瘤。2018年,共同領導該研究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George Hajishengallis教授及其合作者在Cell上發表的1篇論文是這項新研究的基礎。在先前的研究中,他們揭示,在小鼠模型中,通過暴露於β-葡聚糖(β-glucan)誘導出的訓練免疫(trained immunity)能夠改善化療後的免疫恢復。
  • 胰高血糖素通過INSP3R1介導的肝脂解刺激糖異生
    胰高血糖素通過INSP3R1介導的肝脂解刺激糖異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7 16:24:41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Gerald I.
  • 以一己之力誘發飲食引起的肥胖、胰島素抵抗和肝脂肪變性
    脂肪組織是營養的沉積物,但它也通過分泌細胞因子來主動調節新陳代謝,這些細胞因子通過浸潤的免疫細胞促進炎症來改變組織的微環境。確實,炎症是維持肥胖症、促進胰島素抵抗和代謝症候群的主要驅動力。促炎性巨噬細胞是肥胖症發展的關鍵。此外,激活Fgr酪氨酸激酶的活性氧(ROS)也有助於肥胖。
  • 腫瘤產生的維甲酸調節腫瘤內單核細胞分化進而抑制免疫
    腫瘤產生的維甲酸調節腫瘤內單核細胞分化進而抑制免疫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3 19:51:20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Malay Haldar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他們揭示了腫瘤產生的維甲酸調節腫瘤內單核細胞分化來促進免疫抑制
  • 益生菌「跑腿」,把免疫療法安全送到體內抗癌「一線」
    這項研究有望減少免疫療法的不良反應(圖片來源:《科學轉化醫學》)免疫療法通過激活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攻擊腫瘤,讓癌症治療有了變革性的進步其中,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是免疫療法的關鍵,可以幫助免疫T細胞解除抑制,更好地識別和消滅腫瘤細胞。儘管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在多種類型的癌症中產生了令人欣喜的療效,然而我們必須知道,這種療法還不完美。研究者介紹,在多達70%的患者身上出現了免疫介導的不良反應,包括疲勞、皮疹、內分泌紊亂和肝毒性等。
  • 科學家發現抑制癌細胞發展擴散的新辦法——「聰明」療法
    參考消息網6月29日報導 英媒稱,對人類癌症患者的分析顯示,Clever-1陽性巨噬細胞的數量與患者的療效之間存在顯著關聯。據英國《自然》周刊網站6月29日報導,Clever-1(也叫Stabilin-1和FEEL-1)是一種在淋巴內皮細胞、竇內皮細胞以及免疫抑制單核細胞和巨噬細胞上表達的清道夫受體。
  • MCB:RNA聚合酶III調控巨噬細胞功能促進腫瘤存活
    2015年3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英國的科學家在生物學期刊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在線發表了他們關於RNA聚合酶III調控巨噬細胞功能的最新研究進展。 研究人員指出,腫瘤微環境中的炎症具有許多促癌症發展效應。
  • Nature communication:非經典WNT受體相互作用 抑制腫瘤轉移
    近日,來自同濟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在線發表了他們關於LRP5/6 在frizzled介導的腫瘤轉移中發揮抑制作用的最新研究進展。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wnt受體frizzled及其共受體LRP5/6能夠發生直接相互作用,並且這種相互作用受到LRP6胞外結構域的調節作用。
  • Genes & Development:IL-4可增強癌細胞生長轉移能力
    癌細胞的轉移是腫瘤的一種特殊本領,癌細胞能從原發部位沿著各種渠道到達身體的其他部位後繼續生長,形成新的癌塊,這種現象稱為癌轉移也叫癌擴散。要想治癒癌症,首先就要防止癌細胞的擴散。來自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的研究人員獲得了腫瘤相關巨噬細胞在促進惡性腫瘤擴增方面的新機制。
  • 【盤點】cell report:交叉呈遞—腫瘤免疫療法潛在藥物靶點
    目前較為成熟的有兩種理論:1,DC通過內吞作用將抗原物質吞噬進入胞內體中,之後通過"某種方式"流出到胞漿內,在這裡與經典的MHC-I抗原複合體形成路徑合流;2,DC通過內吞將抗原物質吞噬進入胞內體中,之後通過膜泡融合的方式與攜帶空載MHC-I的胞內體融合進行直接的組裝與上膜。而不論採用哪種方式,內吞作用都是DC完成交叉呈遞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