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的故事三則

2021-02-23 史事百傳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史事百傳」,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一、一鳴驚人的故事

戰國時期,秦國打敗晉國以後,一連十幾年兩國沒有發生戰事。可是南方的楚國卻一天比一天強大,大有要和中原的霸主晉國爭奪霸位的氣勢。

公元前613年,楚成王的孫子楚莊王新即位,做了國君。晉國趁這個機會,把幾個一向歸附楚國的國家拉了過去,訂立了盟約。楚國的大臣們很不服氣,都向楚莊王提出要他出兵爭奪霸位。

但是楚莊王似乎對霸位不感興趣,他白天打獵,晚上喝酒,聽音樂,什麼國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就這樣昏昏噩噩的過了三年。他知道大臣們對他的作為很不滿意,於是下詔:誰要是敢勸諫,就判誰的死罪。

有個名叫伍舉的大臣,實在看不過去,決心去勸諫楚莊王。楚莊王正在那裡尋歡作樂,聽到伍舉要見他,就把伍舉召到面前,問:「你來幹什麼?」

伍舉說:「有人讓我猜個謎兒,我猜不透。大王您是聰明人,請您猜猜!」

楚莊王聽說要他猜謎兒,覺得挺有意思,笑著說:「你說出來聽聽。」

伍舉說:「楚國山上有一隻大鳥,身披五彩,樣子很神氣。可是一停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麼鳥?」

楚莊王心裡明白伍舉所指。他說:「這可不是普通的鳥。這種鳥,不飛則已,一飛將要衝天;不鳴則已,一鳴將要驚人。你去吧,我已經明白了。」

過了一段時期,另一個大臣蘇從看看楚莊王沒有動靜,又去勸說楚莊王。

楚莊王問他:「你難道不知道我下的禁令嗎?」

蘇從說:「我知道。只要大王能夠聽我的意見,我就是觸犯了禁令,被判了死罪,也是心甘情願的。」

楚莊王高興的說:「你們都是真心為了國家好,我哪會不明白呢?」

從此以後,楚莊王決心整頓朝政,他把一批奉承拍馬的人撤了職,把敢於進諫的伍舉、蘇從提拔起來,幫助他治理國家;楚國開始製造武器,操練兵馬,當年,就收服了南方許多部落。第六年,打敗了宋國。第八年,又打敗了陸渾(在今河南嵩縣東北)的戎族,一直打到周都洛邑附近。

為了顯示楚國的軍威,楚莊王在洛邑的郊外舉行一次大檢閱。

這一來,可把周天子嚇壞了。他派大臣王孫滿到郊外去慰勞楚軍。

楚莊王和王孫滿交談的時候,楚莊王問起周王宮裡藏著的九鼎大小輕重怎麼樣。九鼎是象徵周王室權威的禮器。楚莊王問起九鼎,就是表示他有奪取天下的野心。

王孫滿勸說楚莊王:國家的強盛,主要靠德行服人,不必去打聽鼎的輕重。楚莊王深以為然,於是班師回朝。

此後,楚莊王請來楚國有名的隱士孫叔敖當令尹(楚國的國相)。孫叔敖當了令尹以後,開墾荒地,挖掘河道,獎勵生產。為了免除水災、旱災,他還組織楚國人開闢河道,能灌溉成百萬畝莊稼,每年多打了不少糧食。沒幾年工夫,楚國更加強大起來,先後平定了鄭國和陳國的兩次內亂,終於和中原霸主晉國有了正面衝突。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率領大軍攻打鄭國,晉國派兵救鄭。在邲地(今河南鄭州市東)和楚國發生了一次大戰。晉國從來沒有打過這麼慘的敗仗,人馬死了一半,另一半逃到黃河邊。船少人多,兵士爭著渡河,許多人被擠到水裡去了。掉到水裡的人往船上爬,船上的兵士怕翻船,拿刀把往船上爬的兵士手指頭都砍掉了。

有人勸楚莊王追上去,把晉軍趕盡殺絕。楚莊王說:「楚國自從城濮失敗以來,一直一蹶不振。這回打了這麼大的勝仗,總算洗刷了以前的恥辱,何必多殺人呢?」

說著,立即下令收兵,讓晉國的殘兵逃了回去。這一仗,奠定了楚莊王中原霸主的地位,也留下了一鳴驚人的典故。

二、楚莊王的寬容

一次,楚莊王因為打了大勝仗,十分高興,便在宮中設盛大晚宴,招待群臣,宮中一片熱火朝天。楚王也興致高昂,叫出自己最寵愛的妃子許姬,輪流著替群臣斟酒助興。

忽然一陣大風吹進宮中,蠟燭被風吹滅,宮中漆黑一片。黑暗中,有人扯住許姬的衣袖想要親近她。許姬便順手拔下那人的帽纓並掙脫離開。之後,許姬來到莊王身邊告訴莊王說:「有人想趁黑暗調戲我,我已拔下了他的帽纓,請大王快吩咐點燈,看誰沒有帽纓就把他抓起來處置。」

莊王說:「且慢!今天我請大家來喝酒,酒後失禮是常有的事,不宜怪罪。再說,眾位將士為國效力,我怎麼能為了顯示你的貞潔而辱沒我的將士呢?」說,,莊王不動聲色的對眾人喊道:「各位,今天寡人請大家喝酒,大家一定要盡興,請大家都把帽纓拔掉,不拔掉帽纓不足以盡歡!」

於是群臣紛紛拔掉了自己的帽纓,莊王再命人重新點亮蠟燭,宮中一片歡笑,眾人盡歡而散。

三年後,晉國侵犯楚國,楚莊王親自帶兵迎戰。交戰中,莊王發現自己軍中有一員大將總是奮不顧身,衝殺在前,所向無敵。眾將士也在他的帶動下,奮勇殺敵,鬥志高昂。在這次戰役中,晉軍大敗,楚軍大勝回朝。

戰後,楚莊王把那位大將找來詢問:「寡人見你此次戰鬥奮勇異常,寡人平日好像並未對你有過什麼特殊的好,你為什麼如此冒死奮戰呢?」

那位大將跪拜在楚莊王階前,低著頭回答:「三年前,臣在大王宮中酒後失禮,本該處死,可是大王不僅沒有追究、問罪,反而還設法保全我的面子,臣深深感動,對大王的恩德牢記在心。從那時起,我就時刻準備用自己的生命來報答大王的恩德。這次上戰場,正是我立功報恩的機會,所以我才不惜生死,奮勇殺敵,就是戰死疆場也在所不辭。大王,臣就是三年前那個被王妃拔掉帽纓的罪人啊!」

一番話使楚莊王和在場將士大為感動。楚莊王走下臺階將那位大將扶起,那位大將已是泣不成聲。

三、楚莊王毀琴

「琴、棋、書、畫」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四藝,其中的「琴」,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彈拔樂器之一,被今人稱作「古琴」或「七弦琴」。

古琴的製作歷史悠久,許多名琴都有文字可考,而且具有美妙的琴名與神奇的傳說。其中最著名的是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梁」、司馬相如的「綠綺」和蔡邕的「焦尾」。這四張琴被人們譽為「四大名琴」。琴以「繞梁」命名,足見其琴音美妙,繞梁不絕。

據說「繞梁」是一位叫華元的人獻給楚莊王的禮物,其製作年代不詳。楚莊王自從得到「繞梁」以後,非常喜愛,整日彈奏,陶醉在美妙的琴樂之中。有一次,他竟然連續七日不理朝政,把國家大事都拋諸腦後。王妃樊姬異常焦慮,規勸楚莊王說:「君王,您過於沉淪在音樂中了! 過去,夏桀酷愛『妹喜』之瑟,而招致了殺身之禍;紂王誤聽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現在,君王如此喜愛『繞梁』之琴,七日不臨朝,難道也願意喪失國家和性命嗎?」楚莊王聞言陷入了沉思。他無法抗拒「繞梁」的美妙琴音,只得忍痛割愛,命人用鐵如意去捶琴,琴身碎為數段。從此,萬人欽慕的名琴「繞梁」絕響了。

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到楚莊王,前前後後有五位霸主先後稱霸,被稱作「春秋五霸」。每位霸主成就霸業都有一些感人的事跡和故事留給後人,從楚莊王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他虛心聽取他人勸諫,從善如流的品格,只要他人說的有道理,即便可能是心儀、心愛之物,無論是九鼎還是古琴「繞梁」,抑或是舒適的生活,他都會斷然捨棄。他明白玩物喪志的道理,也擁有寬容的心胸,他不以殺戮為樂,重用忠臣,懲治奸佞,這一切成就了楚莊王霸主的地位,也正應驗了王孫滿對楚莊王的勸諫:國家的強盛,主要靠德行服人,不必去打聽九鼎的輕重。這些故事和至理名言即便在當今也是值得今人學習和思考的。



【免責聲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END-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好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四大名琴之一:楚莊王的繞梁
    據說"繞梁"是一位叫華元的人獻給楚莊王的禮物,其製作年代不詳。楚莊王自從得到"繞梁"以後,整天彈琴作樂,陶醉在琴樂之中。有一次,他竟然連續七天不上朝,把國家大事都拋在腦後。王妃樊姬異常焦慮,規勸楚莊王說:"君王,您過於沉淪在音樂中了! 過去,夏桀酷愛'妹喜'之瑟,而招致了殺身之禍;紂王誤聽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在《琴史》中還記載了另一則楚莊王的故事。相傳有一次莊王出遊,聲勢十分浩大。
  • 【名人歷史百科】王中之王——楚莊王
    伍舉明白了楚莊王的意思,便高興地退了出來。過了幾個月,楚莊王這隻大鳥依然故我,既不「鳴」,也不「飛」,照舊打獵。喝酒欣賞歌舞。大夫蘇從忍受不住了,便來見莊王。他才進宮門,便大哭起來。楚莊王說:「先生。為什麼事這麼傷心啊?」蘇從回答道:「我為自己就要死了傷心。還為楚國即將滅亡傷心。」楚莊王很吃驚,便問:「你怎麼能死呢?楚國又怎麼能滅亡呢?」
  • 楚莊王即位後,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殊不知這只是他的計謀
    如果臥薪嘗膽兩年的勾踐是忍辱負重的高手,那麼背負三年罵名與嘲諷的楚莊王就是最佳演員,看似荒謬且沒有殺傷力,可令人意外的是,摘掉面具之後的他,卻猶如兇猛的野獸。萬事開頭難,楚莊王在繼任國君時,楚國就像一個爛攤子。政治腐敗、內部鬥爭激烈,部分大臣勾結皇子企圖謀反;周邊地區的附屬國望風而動,欲趁亂來犯。就在楚莊王登基前夕,甚至遭到了兄弟的劫持,幸而有人前來相助,才得以逃回楚國都城。
  • 【成語故事】這三則成語都和孔聖人有關係
    【成語故事】這三則成語都和孔聖人有關係 2020-01-02 1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楚莊王的一鳴驚人
    之後,楚莊王打敗晉國,飲馬黃河,問鼎中原,位列五霸。就是他為我們留下了「問鼎中原」這個成語。       但是嚴格來說,司馬遷並未在楚莊王這寫下了「一鳴驚人」四個字,而是把這四個字,留在了戰國時代的齊威王身上。那齊威王又發生了什麼事情呢?我們下一篇再見。為督促懶惰的自己看看書,不要懈怠的學點東西。一段時間我便把我的所得匯成文章,如果你喜歡,點個「在看」,我借點力,我們一起加油。
  • 傳統文化:父母恩大過天,給大家講述三則古代孝親的故事
    今天,我們就來看幾則古代的孝親故事,看看他們是如何感恩父母的吧。朱壽命贖母這是出自於《清稗類鈔》的一個小故事。講述的是清朝康熙年間,名為朱壽命的少年在一次不留意之中與母親失去聯繫!他終日茶飯不思、痛哭流涕,感覺生活沒有盼頭。
  • 《聊齋志異》—狼三則
    《狼三則》 第一則有個屠夫趕集買肉,到了傍晚,肉還剩了兩塊沒有賣完,屠夫只好收攤回家,他挑著擔子,沿小路行走。這時,突然身後出現了一匹狼,緊緊跟隨,眼睛盯著他籮筐裡的肉,嘴裡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來了,屠夫加快腳步,可狼卻尾隨在後面,跟著屠戶跑了好幾裡路。
  • 三則小故事,蘊含著大道理,讀懂會對你的人生很有幫助
    從而也留下了許多關於傳統美德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有的清廉正直,有的智慧過人,有的尊老愛幼。每一個故事都會讓你從中領悟到人生的哲理,不看,你一定會後悔的。第一則故事在春秋末年,有一個叫子路的人,小時候他的家裡很窮,經常吃野菜為生。這一天,他年邁的父母想要吃米飯了,可是家裡沒有,怎麼辦呢?
  • 揚州三怪之一,有趣生活的鄭板橋,關於他的三則小故事
    下面我給大家帶來鄭板橋的三則有趣的小故事,讓我們從其他方面來了解這個特別厲害的文人。鄭板橋中「狗肉計」鄭板橋特別喜歡吃狗肉,他的鄉鄰親朋每次將狗肉送給他,他就忍不住揮毫作一幅畫送給他們。有一些富商用千金去求鄭板橋的畫,但是鄭板橋都不願為他們作畫,那些富商都特別的苦惱。
  • 演說《論語》:從學而實習之開始,到《二十四孝》中的三則故事
    在《二十四孝》的故事中,其中有三則是孔子弟子的故事,分別是:1)子路的「百裡負米」:子路小時候家裡非常貧窮,只能吃粗糧。他為了父母能夠吃得上大米,常常到百裡之外為父母背送大米。2)曾子的「齧指痛心」:曾子是有名的孝子,有一次他上山砍柴,朋友來到曾家,曾母望子不歸,就用力咬自己的手指,曾子在山上忽感心痛,然後就回家了。
  • 三則小故事的啟示:堅持辯證思維、增強必勝信心
    以下發生在中國經濟生活中的三則小故事,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這方面的理解和認識。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應對2008年底,隨著雷曼公司倒閉、房地美和房利美被接管,美國次貸危機演變成全球金融海嘯,中國政府果斷從年初「防通貨膨脹、防經濟過熱」(即「兩防」)的宏觀調控中,轉而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實施「四萬億投資」刺激計劃。
  • 佛教寓言故事(三則)
    故事1 越俎代庖有個王子七歲就入山學道,從來不知朝廷中的文武百官各自的任務和分工。後來國王去世,大臣不知找何人繼位,便想起山中的王子,他們商議著說:「山中仙人本來就是王子,況且修煉多年也有道行,立他為王再好不過了!」
  • 世說新語三則:王長豫、桓常侍、庾公
    這裡有三則故事,一則介紹孝的問題,一則介紹不要談論是非,再者是關於一匹馬的故事。 的盧,馬名,在歷史上很著名,辛棄疾的詞: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讓的盧馬美名流傳古今,但在這則故事中的盧馬成了災禍的代名詞。
  • 教程貴有「趣」 --用快樂教學法教《寓言三則》
    安排《離言三則》教程,如何做到趣味盎然,引人入勝呢?(一)抓關鍵詞,掌握內容。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設計問題,進行討論。《濫等充效》抓住「充」字,①「充」是什麼意思?②齊宣王時候,南郭先生為什麼「充』 得了?
  • 魑魅魍魎 | 每日成語故事 NO.3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成語是其精粹之一,我們每天用三分鐘講解一個成語,以及一個相關的歷史故事。讓孩子在家輕輕鬆鬆每天學會一個成語,豐富其文化知識,出口成章,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漢字】魑魅魍魎【拼音】chī mèi wǎng liǎng【基本釋義】原為古代傳說中的鬼怪。指各種各樣的壞人。
  • 成語故事:鞭長莫及
    【成語故事】:  「鞭長莫及」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原意是說,馬鞭子雖然長,但是不能打馬肚子,即便有力量,也不能用在不應該用的地方。後來比喻雖然願意去做,但是力量達不到。  這個成語來源於《左傳.宣公十五年》,宋人使樂嬰齊告急於晉。晉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天方授楚,未可與爭,雖晉之強,能違天乎!」
  • 成語故事:問鼎中原
    故事 春秋時期,周天子衰而諸侯興 其中楚莊王就是各史籍當中高度認可的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開始成為中原霸主。在與晉國爭霸的過程中,楚莊王曾經率領楚軍北上,徵討小國陸渾。路過洛陽郊區時,為了顯示楚國的兵威,竟在周朝境內舉行一次大檢閱。 當時,可把當年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嚇壞了,急忙派巧言善變的王孫滿帶上許多禮品到郊外去慰勞楚軍。
  • 歷史上那些英勇的小人物,他們的故事同樣精彩
    人們更鍾愛於這樣的故事,往往忽略了這些人的名字。 於是,小人物永遠都是小人物,有些人甚至連名字也沒有流傳下來。 我們講幾個故事,來看看小人物的英勇。
  • 「農曆六月十九日」恭迎觀世音菩薩成道日,恭錄感應故事三則!
    蔡京楷書《香山大悲菩薩傳碑》恭錄觀世音菩薩感應故事三則:【知州夫人石氏,發心修補破損觀世音菩薩像,自己臂痛頓時消除】
  • 馬未都:為什麼做人不能太絕,看完這個故事,或許你就明白了!
    馬未都:為什麼做人不能太絕,看完這個故事,或許你就明白了!而權威那就必須要心狠,但是有時候做事情也不能太絕,馬未都:為什麼做人不能太絕,看完這個故事,或許你就明白了!著名的收藏家馬未都就曾經就說過這樣一句話,那就是:一個人進入社會裡面,行走在江湖上,江湖上是有很多是非的,那只有讓比人方便,那自己才可以方便,為什麼會這樣說呢?看完這個故事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