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父母恩大過天,給大家講述三則古代孝親的故事

2020-12-18 晨說文化

從出生到學習、工作,從嗷嗷待哺的嬰兒到步入社會的長大成人,父母的付出只有在結了婚生了孩子之後的我們才能體會到這份艱辛!老話常說:「父母在,不遠遊。」便是告訴我們要懂得珍惜父母的養育教導之恩。今天,我們就來看幾則古代的孝親故事,看看他們是如何感恩父母的吧。

朱壽命贖母

這是出自於《清稗類鈔》的一個小故事。講述的是清朝康熙年間,名為朱壽命的少年在一次不留意之中與母親失去聯繫!他終日茶飯不思、痛哭流涕,感覺生活沒有盼頭。但是他始終相信母親就在身邊,幾年碌碌無為而又難熬的時光過去了,他找到了他母親的線索。是神靈給他託的夢,告訴他母親健在,在一個大戶人家為奴!他與眾親戚辭別離家去尋找失散的母親,並且發誓,找不回母親,他便不苟活。於是衣衫不整,生活困難的他踏上了沿途乞討尋母之路。他要找到母親並且湊夠錢用來贖來母親。有飯就吃,沒飯就餓肚子,有錢從不花,縫在衣服上。

終於,他找到了這個大戶人家,但是天價讓他望而卻步。他便日日跪在門口哀求,雙腿已經腫痛不堪,還是無濟於事。在母親誕日那天,為母親準備湯肉麵,跪著伺候母親吃完!一個學士被他的精神感動,幫他贖回母親,並讓他們寄居家中。而他的母親性子特不好,對他打罵不斷!而他從不生氣,還怕打疼他母親的手!他們在學士家中生活不便,有機會便帶母親回到家中侍奉。

崔沔孝順瞎母

這是出自於《集福消災之道》的一則小故事,他名為崔沔,天生孝順,他的母親卻在他小時候便雙目失明,他為母親四處奔波尋找郎中來治眼睛,但郎中都無能無力!他便常伴母親身邊,侍奉她三十餘年,非常的認真小心,晚上睡覺入睡很淺,還不脫隨身衣物,為的是母親有動靜之後他能做到及時起身!每到傳統節日、遇到美麗風景或是吉時良辰,他都會帶著母親出外探親訪友或是觀賞風景,所說是母親看不到這一切,但是在與人交流快樂的同時,能讓母親忘卻失明的悲傷!

但不幸的是,好景不長,母親便離開人世,他悲傷到吐出心血。他牢記母親的言語,愛他的兄弟姐妹,就像愛自己母親一樣。對他們的孩子也關愛有加,比對自己的孩子都好!他將他的薪資俸祿全都分給家裡至親,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母親在天安息。他考取功名,做得大官,兒子也成為當朝的宰相!功成名就的他很大願意是因為他的孝順感動天地,讓他得到了福報。對比現在很多在身居高位或是錢財富餘,卻對待父母及兄弟姐妹之間如若陌路人的這些人,看了此篇故事,會不會感到有點羞愧呢?

孝子堂前生芝草

這也是出自於《集福消災之道》的一則至孝的小故事。唐朝盛世,天下太平,一個少年名為李迥秀,從小便孝順父母,但因為出身貧賤遭到富貴人家的妻子的嫌棄!她的妻子脾氣古怪,不孝順母親,還常罵侍女,讓他的母親很是難過!他再三的勸說妻子,要孝敬父母,賢良淑德,但是妻子從來不聽他的話。他一紙休書將妻子給休了,路人不解,問他緣故,他說我娶妻便是為了孝順自己的母親的。

他的妻子不能善待家中侍女,對母親大人態度極差!所以,他認為這樣的妻子是不適合過以後的日子的。他的妻子也得到了她應有的報應!他的侍奉母親的孝舉感動了上蒼,讓他家堂前生長出了治癒萬症的名貴芝草。從此,他的生活變得富裕,他的孝舉也在唐朝廣為流傳!皇帝還親自下詔書表彰他的孝行!

一起來看看這三則故事吧?看完這些故事你們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歡迎各位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24首孝親歌曲以及孝親三字經發布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媽媽和我的相片」、「孝敬父母」、「老寶貝」、「有你們的地方才是家」……今天下午,由旺旺集團舉辦的「孝親獎詞曲創作大賽」,發布了獲得「旺旺孝親獎金獎」的24首孝親歌曲以及孝親三字經,並舉行孝文化體驗,包含親子默契大考驗、愛的抱抱等活動,同時還展出了100
  • 央視到青瓦房拍攝孝親歌曲MTV
    《父母在哪我在哪》MTV拍攝現場為弘揚中華民族孝敬父母、珍視親情的傳統美德,3月21日,中央電視臺3套節目專程到南寧市青瓦房古村落拍攝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賈雙飛演唱的孝親歌曲《父母在哪我在哪》MTV。
  • 母親節:如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中華民族有著尊老孝親的優良傳統。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王祥臥冰等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人之常情。其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三點做起。父母養育我們很不容易,省吃儉用,受苦受累,我們心中要常存感恩之意、報答之情,胸中經常裝著父母,時刻牽掛著父母的衣食冷暖和安危!常言道: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孝心是至為重要的。其次,言為心聲,孝心表現在言語上。前人每天都要早晚兩次向父母請安,現在也有人踐行著這個良好的傳統習慣。如果你和父母一起生活,上下班都應該稟報一聲;如果遠在異地,早晚常打電話,噓寒問暖。
  • 九九重陽節 佛弟子如何報答父母恩?
    九月初九重陽節 二九相重,又稱「重九」 「九九」諧音 「久久」,有長久之意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中元節並稱 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祖的四大節日
  • 隆德法院開展以「寸草春暉感恩在心,孝親敬老弘揚美德」為主題的...
    隆德法院開展以「寸草春暉感恩在心,孝親敬老弘揚美德」為主題的道德講堂活動 2020-05-11 02: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孝順成為一種習慣 4首孝親歌曲以及孝親三字經發布
    ,發布了獲得「旺旺孝親獎金獎」的24首孝親歌曲以及孝親三字經,並舉行孝文化體驗,包含親子默契大考驗、愛的抱抱等活動,同時還展出了100多件公益廣告作品。每一首歌曲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發布會當天創作者蔣虎親情演唱了《媽媽的天空》,歌曲講述了律師傅媽媽,幫助一群受刑人的孩子,讓這些孩子們有一個家,得到溫暖的母愛,帶給社會正能量。
  • 倡導孝親何必設「父母節」
    在全國人大代表、農工黨湖南省委專職副主委蔣秋桃看來,孝親是中國家庭文化中最具凝結力的部分,為倡導孝親文化,本次大會期間,她聯合其他34位全國人大代表提交了關於設立「中華父母節」或者「中華母親節」、「中華父親節」的議案。(3月14日《中國青年報》) 提議設立「中華父母節」或者「中華母親節」等,想必是相對舶來的「母親節」、「父親節」而言的,似乎冠以「中華」二字就代表了傳統。
  • 農曆七月孝親報恩月:請每日念誦《報父母恩咒》四十九遍!【海濤法師教你念:報父母恩咒】
    nā mó mì lì duō duō pó yìsuō hē農曆七月,孝親報恩月,請每日念誦《報父母恩咒》四十九遍,回向現世父母增福增壽,七世父母往生淨土,可報答父母恩。七月是為人子女應廣行孝道的「報恩月」,引導父母修學佛法,是最能使雙親離苦得樂的真正孝道。因此報恩孝親的最佳方法,就是用父母給我們的身體,做對自己、眾生有利益的事:多放生、施食,以此功德回向累世父母及冤親債主,這才是真正的報恩。
  • 孝親敬老:文化建設深入人心愛老做法有章可循
    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老齡工作著力抓好的重要內容之一。煙臺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努力營造全社會關注老齡問題、關心老齡事業、支持老齡工作的良好氛圍。特別是在打造「孝行煙臺·愛傳港城」平臺,開展「四德工程」,「敬老文明號」創建,孝親敬老典型推選表彰,厚植「長壽之鄉」品牌,弘揚孝老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等方面狠下功夫,探索出了一條孝親敬老文化建設的新路子。
  • 重陽之意:孝親敬老,傳統禮俗倍增文化認同
    重陽登高  重陽節又被稱為「老人節」「重九節」「登高節」「菊花節」,在江蘇各地,流傳著很多與重陽節相關的民俗與故事,其中蘊含的孝親敬老傳統美德,讓人倍感親切,倍增文化認同與自覺。  文人墨客則喜歡在重陽節舉辦詩會,1934年,陳衍、太虛、葉楚傖、葉恭綽、夏承燾、柳詒徵、黃侃等文化名人在南京雞鳴寺豁蒙樓舉辦重陽詩會,一時傳為美談。  舊時,徐州人重陽節持酒登雲龍山,山間聚飲,山鳴谷應,熱鬧非凡;揚州人登梅花山、觀音山、平山堂遠眺,遊目騁懷;鎮江人登北固山、金山、焦山;蘇州人登虎丘、天平山;南通人登狼山……不一而足。
  • 試析傳統文化中的忠孝觀念及其現實意義
    在改革開放,建設有 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市場 經濟 的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弘揚中國孝親的傳統美德,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忠、孝道德規範的起源、發展   我國古代社會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般分為「君臣、父子、夫婦、長幼(兄長)朋友」五大類,即所謂「五倫」。
  • 旺旺集團發布24首孝親歌曲及孝親三字經
    上海市臺辦副主任李驍東說:旺旺集團舉辦的孝親獎,通過活動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實際行動回報父母、回饋社會,把愛與善的種子撒遍人間,成為傳遞社會正能量的兩岸交流活動。  酷狗音樂首席娛樂官高級副總裁季聲珊說:連續兩屆參與孝親獎歌曲評委工作,共同選出好聽又有意義的得獎作品。孝親獎24首得獎作品進入酷狗音樂曲庫,可以在TME音樂平臺上全面聽到唱到。
  • 鄭州106中舉行「孝親敬老」傳統美德教育活動 小小故事動人心
    工會主席齊建輝為同學們做了題為《做孝親模範》的專題講座段翔的孝親故事讓大家感動學生上臺發言談感悟   近日,鄭州106中學進行了「孝親敬老」為主題的傳統美德教育活動。此次活動旨在更好的推動尊重長輩,以感恩之心對待父母,進而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 農曆七月|孝親報恩月,大勢至菩薩為報父母深恩的言傳身教!
    農曆七月,被稱之為孝親報恩月,也是諸佛菩薩在向我們彰顯:「孝」實為至道之法。今天,值此菩薩聖誕殊勝日,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大勢至菩薩為報父母深恩的言傳身教。孝親報恩的典範大勢至菩薩頭頂的肉髻上,有一寶瓶,盛諸光明。 種種的佛事,都能在那光明中顯現出來。 例如念佛拜佛,或者講經說法,或是打齋供眾,都能在那寶瓶的光明裡面現出來。
  • 孝親敬老 零陵500名小學生爭做愛心小天使
    今年的10月是我國第七個「孝親敬老月」,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楊梓塘小學啟動「孝親敬老,感恩父母」活動月,學校500名小學生紛紛用實際行動爭做愛心小天使。   10月17日下午,楊梓塘小學組織9名小志願者,先後來到孤寡老人張爺爺、蔣奶奶家裡,幫忙打掃衛生,圍著爺爺奶奶噓寒問暖,陪老人聊天、講笑話,逗得兩位老人喜笑顏開,用暖暖的愛心驅散了兩位老人的寂寞。
  • 旺旺集團發布孝親三字經 冀「讓孝順成為一種習慣」
    24首孝親歌曲 繆璐 攝   中新網上海11月22日電 (記者 繆璐)「視父母,如知己;貼心話,掛耳際;父母願,當立行;父母意,應牢記……」22日著名臺企旺旺集團發布了孝親三字經以及24首孝親歌曲。
  • 講述池州女性自己的故事(第41期)|一起來聽聽最美孝親曹必娟、陳瑞...
    講述池州女性自己的故事(第41期)|一起來聽聽最美孝親曹必娟、陳瑞珍的的故事 2020-10-12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孝親文化浸潤「和善」社區(圖)
    建成天同日間照料智慧化平臺,實現網絡電視全覆蓋,持續提升社區養老智慧化水平。2020年6月,開辦鹹水沽鎮域內第一家一級老人家食堂,老年午餐配送範圍覆蓋鎮域內26個社區,讓社區老年人用餐「方便到家」。  推行項目化運作  增強孝親文化軟實力  社區黨支部積極引進第三方社會組織,分別開展了天同半失能老人醫養結合、獨居老人暖心陪伴、「鄉」味國學、「香」溢萬家青少年傳統文化公益項目,將傳統國學和傳統孝親文化禮儀納入社區青少年講堂,教育引導社區青少年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堅定樹立文化自信,營造「和善豐達」孝親文化良好的人文底蘊。
  • 【有人@你】穿越古代排兵布陣,南國小才子傳統文化拓展體驗營等你來
    寒假快到了,還不帶孩子去體驗一下傳統文化的魅力?春節越來越近了,怎能不讓孩子感受一下濃濃的民俗氛圍?那麼問題來了!寒假我要讓孩子去哪裡開闊視野?去哪裡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去哪裡感受一下濃濃的民俗氛圍?親近自然,體驗民俗風情,感受國學魅力,來一場開眼界、漲知識的傳統文化拓展之旅~ 排兵布陣打鐳戰、騎馬、射箭、畫糖畫、捏泥人……傳統文化拓展體驗營等你來
  • 把「孝親敬老」根植在心底
    作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和優秀傳統文化,今天,這個詞又有了新的活力,煥發了新的光彩。黨的十八大報告將「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作為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要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 孝道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也是民族的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