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如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2020-12-15 說語文

中華民族有著尊老孝親的優良傳統。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王祥臥冰等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人之常情。其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三點做起。

首先,要有一顆孝敬之心。父母養育我們很不容易,省吃儉用,受苦受累,我們心中要常存感恩之意、報答之情,胸中經常裝著父母,時刻牽掛著父母的衣食冷暖和安危!常言道: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孝心是至為重要的。

其次,言為心聲,孝心表現在言語上。前人每天都要早晚兩次向父母請安,現在也有人踐行著這個良好的傳統習慣。如果你和父母一起生活,上下班都應該稟報一聲;如果遠在異地,早晚常打電話,噓寒問暖。

再次,孝心要表現在行動上。經常為父母添置些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用品;父母有不舒服時,及時求醫抓藥;朋友在家聚會時,先給父母夾點菜餚;出外就餐或旅遊開會,給父母捎帶些好吃的;陪父母說說話,給父母捶捶背、洗洗腳、梳梳頭、洗洗澡、剪剪指甲等等:把對父母的孝心落實在日常小事的行動上。

母親節只是提醒我們別忘了孝敬母親。千萬不能買些禮物一過了之,然後又把母親拋到了九霄雲外。這樣就失去了母親節的意義。孝敬父母應該常態化,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我們即使天天盡孝,也報答不了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天高不能遮太陽,樹高不能遮蔭涼,孩大不能遮爹娘。我們對父母必須心存敬畏,無論言行,都不能惹父母生氣,更不能目無父母。樹高千尺離不開根,父母是我們的根本。趁父母健在時抓緊盡孝,以免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

相關焦點

  • 九九重陽節 佛弟子如何報答父母恩?
    佛陀為報答母親恩,上升到忉利天宮,為摩耶夫人宣講《地藏菩薩本願經》,共九十日,佛門中也把此經稱為佛教中的孝經。 目犍連尊者孝親報恩 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目犍連得到神通後,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 養育之恩,你打算怎麼報答?
    對待父母,我想所有人第一想法一定是「孝順」。那麼什麼是孝順呢?這時候每個人心裡就會有不同的排序,有些認為常陪伴是第一,有些認為給父母更好的生活最重要。我是認為把父母接到身邊在一起生活陪伴就是孝順了那一種。我來自小縣城,在省城工作。
  • 我們知道什麼是父母恩嗎?(養育之恩 天高地厚)
    養育之恩 天高地厚中國有句老話說:「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只有當了父母的人,對生兒的痛苦和養兒的艱辛有了切身體會之後,才會更加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世間最辛苦的人是父母。最不好做的人還是父母。從古到今,時代在變;從夏到秋,時令在變;人世間永恆不變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愛,可謂:似春蠶為兒女吐絲不盡,像蠟燭為兒女長燃不息。我們知道什麼是父母恩嗎?我們知道怎樣報答父母的恩嗎?
  • 如何看待梅姨案:找到被拐賣15年申某,之不同發聲,報答養育之恩
    看著申軍良開車前往廣州的圖片,內心由衷地欣慰,但隨著時間的發酵,越來越多的網友評論,不同的發聲說:「申聰應該報答養育之恩」。看到這,我只想說,簡直就是天大的笑話。一、究竟什麼才能稱之為「養育之恩」自古以來就有「父母養育十重恩,孝敬父母是中華的傳統美德」一說:1、懷胎守護恩2、臨產受苦恩3、生子忘憂恩孩子出生,得知孩子平安,忘卻了自己的痛,臉上露出笑容。4、咽苦吐甘恩寧願自己挨餓,也讓孩子吃飽。比喻照顧不分晝夜、對子女愛重情深。5、回幹就溼恩孩子尿床,父母睡在溼的地方。比喻父母毫無怨言,把好的東西留給兒女。
  • 女方父母說,彩禮是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怎麼理解
    這提問稍微強點,有個由頭「養育之恩」,以下所說之事,碰到過比這更奇葩離譜的嗎?養育之恩前奏曲:認識一個女孩子,不是父母身邊長大,可以說是隨其爺爺和姑媽一家長大(姑媽一家常住爺爺處),可以說女孩子是有父母生,沒有待在父母身邊養育。
  • 房祖名舉辦道歉會 誓言報答父母養育恩(組圖)
    整個發布會進行大約30分鐘,在記者提問環節房祖名就「服刑期間的情況」、「如何面對與父母」等問題做出回答,說到「未來計劃」時,房祖名表示自己未來想要導戲,並做更多的音樂,同時決心好好珍惜父母,「報答我父母的養育之恩」。
  • 感恩父母,感恩父母養育之恩
    前一段時間看到一些視頻,感覺挺感動,認為這些視頻可以表達出深深熱愛父母之心,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視頻1主要描述是一位約90歲的媽媽,拿起掃把大約60歲的兒子,兒子的笑呵呵的樣子被母親打,不願意躲避。網友留言,到這個年紀被打是幸福。
  • 往後餘生唯有父母的養育之恩最難回報!
    相信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父母的養育之恩。父母為子女付出了一輩子的心血,卻不求回報。當父母年老體衰時,子女又應該用什麼樣的情感來回報父母呢?蘭蘭年紀不大心思卻很細膩談起父母的養育之恩這個問題時,蘭蘭有些激動的跟我說小狼你知道嗎?我的父母對我真的很好,讓我不知道用什麼樣的方式才能報答他們對我的關心和愛護。
  • 百善孝為先,感恩父母的養育之恩
    我們在一天天長大,可是我們的父母在一天天變老,拿什麼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我們的爸爸媽媽不需要太多的錢財,他們的要求特別簡單,就像生命之初我們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就是希望他們能健康平安快樂的長大,僅此而已,有可能是一個暖心的電話,一個閒談的下午茶,一餐共同做的飯菜,總之,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是父母最大的安慰和補品。
  • 生育之恩大還是養育之恩大
    養育之恩大還是生育之恩大?俗話說得好生身之恩大於人,養育之恩大於天,百善孝為先!讀懂這句古訓的人都明白了肯定是養育之恩比生育之恩大。我就是生長在這麼樣的一個家庭。我父親出生的第二天開始就被送人了。不過我父親非常的幸運,他被送到了一家家裡生了6個女兒的家庭裡面。
  • 感恩節活動:感激父母養育之恩
    >感恩節活動:感激父母養育之恩2017-11-07 22:10:30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要對自己的父母感恩。因為他們不僅賜予我們生命,更把我們養育成人。感激父母是最起碼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線,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父母都不愛,又怎麼可能愛同學、愛社會。  ①一、二年級學生開展「護雞蛋」活動。以個人或小組形式保護一個生雞蛋一天,使它毫無破損,以此感受媽媽對自己的呵護與養育之恩。結束後讓學生說一說或者寫一寫活動的體會,回家做一件令父母高興的事。
  • 李展飛:《今生難報父母恩》
    在《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裡,釋迦牟尼把母親的恩情歸於十種:第一.懷胎守護恩 第二.臨產受苦恩 第三.生子忘憂恩 第四.咽苦吐甘恩 第五.回乾就溼恩 第六.哺乳養育恩 笫七.洗濯不淨恩 笫八.遠行憶念恩 第九.深加體恤恩 第十.究竟憐愍恩 做母親的懷孕生子,十月懷胎,坐立不安,如負重擔,三餐難下,就像患病之人,懷孕期間,母親的形象大變,身材臃腫,不事妝飾,以至於梳妝檯都沾滿了灰塵
  • 孝敬長輩名言警句: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也是對人類勞動尊重!
    孝順父母,尊敬老人,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值得我們發揚的美德。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孝親敬老名言,歡迎閱讀。——袁採4、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5、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動報親恩篇》6、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 「養育之恩」不應只視「報答」,更應重視「施予」!
    你是否曾有過被「養育之恩」的大山壓得透不過氣來的時候?你是否曾有過被「養育之恩」的名聲問題所責備過?養育之恩真的就是這樣的嗎?我覺得不止是這樣…養:以良食供給使其生命得以健康延續育:用語言文字,行動等方法,讓其生命在各領域的成就皆比自己更加輝煌無論是對父母
  • 生育與養育之恩,該怎麼抉擇
    人生來有父母,人生在世,也是為了生命的傳承。生命的傳承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正常人一生應該經歷的階段。生育子嗣,胎母十月煎熬。養兒育女,把最好的都給他。為自己的兒女流血流汗,在所不辭。那麼生育之恩跟養育之恩之間是否存在著矛盾呢?看《扶搖》,為你演繹一段愛恨情仇引起的情感糾葛。
  •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該如何報答?
    父母,是我們的老師,也是我們最好的朋友,是他們給了我們生命,讓我們來到了這個五彩的世界,去感受新鮮的生命。他們是我們的父母,也永遠有著這樣的身份。父母從小悉心呵護著我們,把我們培養長大,在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會有一種逆反心理,不願意父母去幹涉太多,不聽父母的話,硬是要跟父母對著幹,這其實是在傷他們的心,辛苦的養育著你,你卻不懂事,你可以不承認他們,但是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他們永遠是站在你的身後支持你的人,是你唯一可以相信並且依賴的人。
  • 孝親學子高瑩:勤儉持家 逆境成長 不忘父母養育之恩
    天津北方網訊:父母學歷都不很高,每天在外面奔波忙碌,父親左眼還失明。18歲的高瑩為了緩解父母的壓力,經常幫助分擔家務,而且從不亂花錢,用她自己的話說,是父母的實際行動讓她懂得感恩。
  • 一首唱給母親的歌:《一生報答》獻給全天下所有的媽媽!
    感恩您把我帶到人間給我溫暖的家您用心血哺育我成長 含辛茹苦生育 養育教育的深恩我該如何報答今天是感恩的日子 親愛的媽媽感恩您天使般的護佑一個個冬夏父母的深恩厚愛 天高海深兒發願 要盡心行孝 一生報答父母是恩田,孝悌傳家遠。一分孝敬能得百分利益,孝敬父母,我們是最大的受益者。泱泱中華乃禮儀之邦,知恩報恩是炎黃子孫的傳統美德。孝敬父母是人倫之始,是為人子女的本分。兒女的生日是母親受難的日子,是感念母恩的感恩日。
  • 生育之恩大於人,養育之恩大於天
    古話說:「生身之恩大於人,養育之恩大於天,百善孝為先」。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由親生父母生育和養育的,所以對父母孝順是沒有問題的。但也有很多孩子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從小不是由自己的親生爸爸媽媽撫養長大的。他們在面對生育之恩和養育之恩的時候,因該如何選擇呢?現在的組合家庭有很多,組合家庭是指由兩個單親家庭組成的新家庭。往往這種家庭關係都會比較複雜。
  • 如何報父母的養育之恩?一位商王這樣做:守一種禮,三年不說話!
    在視孝道為齊家、立國之本的古代,對其中的喪禮尤為注重,因而,守喪,也叫守孝,也是子女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一種主要方式。在古代,父母死後,通常要守孝三年。之所以要守孝三年,是因一個從出生到離開父母懷抱,通常需要三年的時間,守孝三年其實就是為報父母的養育之恩。《論語·陽貨篇》這樣記述:「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