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有著尊老孝親的優良傳統。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王祥臥冰等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人之常情。其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三點做起。
首先,要有一顆孝敬之心。父母養育我們很不容易,省吃儉用,受苦受累,我們心中要常存感恩之意、報答之情,胸中經常裝著父母,時刻牽掛著父母的衣食冷暖和安危!常言道: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孝心是至為重要的。
其次,言為心聲,孝心表現在言語上。前人每天都要早晚兩次向父母請安,現在也有人踐行著這個良好的傳統習慣。如果你和父母一起生活,上下班都應該稟報一聲;如果遠在異地,早晚常打電話,噓寒問暖。
再次,孝心要表現在行動上。經常為父母添置些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用品;父母有不舒服時,及時求醫抓藥;朋友在家聚會時,先給父母夾點菜餚;出外就餐或旅遊開會,給父母捎帶些好吃的;陪父母說說話,給父母捶捶背、洗洗腳、梳梳頭、洗洗澡、剪剪指甲等等:把對父母的孝心落實在日常小事的行動上。
母親節只是提醒我們別忘了孝敬母親。千萬不能買些禮物一過了之,然後又把母親拋到了九霄雲外。這樣就失去了母親節的意義。孝敬父母應該常態化,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我們即使天天盡孝,也報答不了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天高不能遮太陽,樹高不能遮蔭涼,孩大不能遮爹娘。我們對父母必須心存敬畏,無論言行,都不能惹父母生氣,更不能目無父母。樹高千尺離不開根,父母是我們的根本。趁父母健在時抓緊盡孝,以免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