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梅姨案:找到被拐賣15年申某,之不同發聲,報答養育之恩

2021-01-08 萱萱媽xxm

隨著梅姨案進入大眾視野,尋子15年的申軍良也被我們熟知。15年的艱辛,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折磨,對於花15年尋找,緊與自己相處一年半的,有血緣關係的兒子,申軍良是個偉大、負責的好父親。

3月6日傳來好消息,兒子申聰找到了。

申軍良在朋友圈寫道:

(一個堅強的父親)

「雖然每一次在媒體前,我都堅強地說:我相信兒子一定能回來,但沒心的絕望沒人能體會」。

(一個有愛的父親)

「兒子,爸爸欠你15年的父愛,請讓爸爸用餘生的時間來好好補償你」

(一個脆弱的父親)

「我幻想著能跟你見面的那一天,我應該穿什麼樣的衣服、邁什麼樣的步伐,不知道你會不會嫌棄爸爸」。

看著申軍良開車前往廣州的圖片,內心由衷地欣慰,但隨著時間的發酵,越來越多的網友評論,不同的發聲說:「申聰應該報答養育之恩」。看到這,我只想說,簡直就是天大的笑話。

一、究竟什麼才能稱之為「養育之恩」

自古以來就有「父母養育十重恩,孝敬父母是中華的傳統美德」一說:

1、懷胎守護恩2、臨產受苦恩3、生子忘憂恩孩子出生,得知孩子平安,忘卻了自己的痛,臉上露出笑容。4、咽苦吐甘恩寧願自己挨餓,也讓孩子吃飽。比喻照顧不分晝夜、對子女愛重情深。5、回幹就溼恩孩子尿床,父母睡在溼的地方。比喻父母毫無怨言,把好的東西留給兒女。6、哺乳養育恩父母對孩子的精心照顧,點點滴滴、日日夜夜。7、洗濯不淨恩過渡洗滌,雙手變的粗糙,只為愛子女,慈母改容顏。8、遠行憶念恩「慈母手中線、臨行密密縫」孩子遠出時的牽掛。9、深加體恤恩孩子生病,父母心裡恨不得替孩子生病,父母對孩子的體恤達到忘我境界。10、究竟憐憫恩即使100歲高齡,還時常掛憂80歲的女兒,意為,父母對子女的愛為永恆。

對於養父母來說,前3點做不到,能做到後7點更讓人敬佩的。而消息報導:申聰強烈要求和父親回家。

這讓我想起黃渤出演的《親愛的》,當孩子被找到時,已經物是人非,讓警察叔叔把自己的親生父母抓起來,他要回家和妹妹在一起。大概在孩子心裡,那個所謂的養父母家才是應該是自己真正的家吧。

對於申聰強烈要求和父親回家,和收養申聰的手段並不光明磊落,申聰所謂的養父母,並不值得孩子去報答什麼養育之恩。

二、即便是親生父母,就值得孩子報答養育之恩嗎?

萱媽每天收收到家長的各種私信,有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想跟我商量解決的,也有在養育孩子過程中,一些糟心事跟我傾訴的,但無不透露著對孩子的愛、對孩子的期盼。

我相信每一個父母都是愛孩子的,而且是無私的愛,但親生父母就值得孩子報答養育之恩嗎?

1、不負責任的父母,不值得

就在昨天晚上,我和萱爸以此話題,展開了一場激烈討論。

是「百善孝為先」,「孝是中國的傳統美德」,但不負責任的父母,帶給孩子只有無盡的傷害。

父親酗酒、家暴,老年了卻找到兒子,要求兒子贍養,有句話說:養你是情分,不養你是本分。再說句難聽點的,當初一時衝動生了孩子,最終卻只顧自己貪圖享樂,對孩子不負半點責任,憑什麼要求孩子為你養老。這跟上公交車就必須給老人讓座一個道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是隨便拿來站在制高點道德綁架用的。

2、愛孩子卻方法不得當,最終傷了孩子的心

前不久,北大碩士的一封「萬言書」引發熱議,該文中有這麼一段話:「記住,在世界一角,有一個傷痕累累的靈魂在恨著你們」,這名北大碩士,赴美留學,最後12年春節不回家,拉黑父母。

有人說孩子太不懂事,但只有自己知道,是怎樣的經歷才讓這個孩子傷痕累累。

紅星新聞在採訪了當事人後,報導的文章中大致給出了幾點:

父母的操控;情感得不到回應;呵呵,這理由簡單嗎?就是這麼一個簡單,而且大部分家庭每天都在上演的理由,卻造成了孩子終身的傷痛。

當這個可憐的孩子在,美國講述了6個小時的經歷後,諮詢師說他幾乎有了創傷性應激障礙的所有症狀,而這些問題也印證了自己對家庭教育出現問題的猜想。報告出來後,王猛給父母寄回一份,但父母依舊不以為然。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在沒有騰飛能力前,需要父母的庇護,我們要尊重孩子,愛如果方法不當,就會傷害孩子。

這種不報答養育之恩的結果,是悲哀的,為之付出一切的父母換不來孩子的感恩之心,是父母的悲哀、也是孩子的悲哀。

結語:前幾天有位媽媽私信我,因為繼子的教育而苦惱,身邊的人總會勸她別管那麼多,繼子對她挺孝順,但由於孩子在青春期,有些表現讓她覺得心寒,問我該不該繼續管下去。有句話說:「生育之恩斷指可還、養育之恩斷頭難還」大致這位後媽應該屬於後者,3個多少小時的聊天,無不透露著深深的母愛和對孩子的擔憂。這一切都基於跟你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為你無私的付出,顯然申聰所謂的養父母並不屬於這種情況,所以也談不上「養育之恩」。

而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北大碩士的結局是悲哀的,這種悲哀是無意識造成的,所以孩子的成長何不是父母的修行,傳統觀念下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已不足以支撐現在的理念。養育孩子首先需要提高父母的認知。

有一句話送給大家:

給孩子最牛的起跑線,是父母的足夠高大,能讓孩子站在肩頭看見未來。

你也許就像萱萱媽一樣,沒有「博士媽媽」等較高的名頭,但身為父母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格局,提升自己的眼界,父母的高度最終決定孩子的高度。

我是萱萱媽,一個普通的二胎媽媽,全職帶娃,喜歡寫一些親子成長、親子教育的小感悟,關注我,讓我們和孩子一同成長。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點擊「藍字」查看更多文章

相關焦點

  • 被梅姨拐賣15年的孩子找回來了,被拐時僅1歲,現在已讀初三
    廣州市公安局新聞辦公室今天(3月6日)晚上21時30分通報:3月4日,增城警方在上級公安機關的指揮和梅州警方的支持配合下,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尋找回15年前在增城被拐的少年申某。2005年1月4日,事主於某在增城沙莊街江龍大道出租屋內,被兩名男子搶走當時才1歲的兒子申某。案發後,增城警方高度重視,成立專案組開展偵查。十多年來,警方始終堅持不懈對嫌疑人的抓捕和被拐兒童的尋找工作。2016年3月,涉該案的張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被抓獲歸案。2019年11月2日,增城警方找回該案被拐的另外2名兒童。
  • 15年前被搶走的孩子找到了,首惡「梅姨」仍在逃亡中
    15年前在增城被拐的少年申某。十多年以來,專案組輾轉廣東、貴州、四川多個省份深入開展偵查工作,並於2016年3月抓獲張維平等5名犯罪嫌疑人,申軍良之子被搶拐案告破。經審查,2003年至2005年期間,張維平等人在廣州、惠州等地先後實施了數宗拐賣兒童案。在警方的審訊下,犯罪團夥浮出水面,張維平等人負責搶拐兒童,還有一個叫「梅姨」的女人,負責找買主。
  • 「梅姨案」被拐15年的孩子找到了!父親:為他準備了全套新衣服,想早點帶他回家
    3月6日晚,廣州市公安局發布通報,終於尋找回「梅姨案」中被拐15年的少年申某。
  • 母親節:如何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人之常情。其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三點做起。首先,要有一顆孝敬之心。父母養育我們很不容易,省吃儉用,受苦受累,我們心中要常存感恩之意、報答之情,胸中經常裝著父母,時刻牽掛著父母的衣食冷暖和安危!常言道: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孝心是至為重要的。
  • 養育之恩,你打算怎麼報答?
    這時候每個人心裡就會有不同的排序,有些認為常陪伴是第一,有些認為給父母更好的生活最重要。我是認為把父母接到身邊在一起生活陪伴就是孝順了那一種。我來自小縣城,在省城工作。為了把母親接到身邊,租了一套大一點的房子。我儘量帶她融入外面的生活,周末帶著她去商場逛街吃飯,力所能及買些小東西孝敬,帶著她看大城市的繁華。
  • 「梅姨案」申軍良尋子15年,國內尋子最長時間始末「申聰在哪裡」
    2018年12月28日上午,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被告人張維平、周容平、楊朝平、劉正洪、陳壽碧拐賣兒童一案進行一審公開宣判,以拐賣兒童罪判處張維平、周容平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判處楊朝平、劉正洪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判處陳壽碧有期徒刑十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三千元
  • 剛剛,警方通報:被拐15年少年申聰終於找回了!現在就差「梅姨」落網...
    3月6日21時30分,廣州市公安局新聞辦公室通報,3月4日,增城警方在上級公安機關的指揮和梅州警方的支持配合下,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尋找回15年前在增城被拐的少年申某。通報稱,2005年1月4日,事主於某在增城沙莊街江龍大道出租屋內,被兩名男子搶走當時才1歲的兒子申某。案發後,增城警方高度重視,成立專案組開展偵查。十多年來,警方始終堅持不懈對嫌疑人的抓捕和被拐兒童的尋找工作。2016年3月,涉該案的張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被抓獲歸案。2019年11月2日,增城警方找回該案被拐的另外2名兒童。
  • 「梅姨案」中被拐15年少年與父母在廣州見面
    廣州警方在增城區公安分局刑警大隊召開相關情況通報會 廣州警方 供圖中新網廣州3月7日電 (記者 程景偉)廣州市公安局新聞辦公室3月7日晚上22時通報:今晚19時許,在雙方意願下,廣州增城警方安排了申軍良夫婦與失散15年的兒子申某見面。
  • 「梅姨」案被拐兒童又找回2人!中國每年有多少兒童被人販子拐賣?
    來源:郎club來源:微信公眾號「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綜合整理自中國慈善家網、新浪微博@人民網、@廣州增城公安、@梨視頻、@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江寧公安在線等找了16年,孩子終於回家了!7月17日,微博@廣州公安 通報,成功找回張某平案中被拐的2名孩子,已安排與親生父母相認。
  • 梅姨案2名被拐兒童認親,卻對生母沒感情!同案家長尋子15年無果
    拐賣兒童,從古至今都是讓人痛恨的一件事情。然而「兒童被拐賣」這樣的悲慘,仍然在當今社會上時有發生。最近一位神秘人販「梅姨」,引起各方面關注,她的惡行也更多地被揭發了出來:據報導,神秘人販「梅姨」涉嫌拐賣9名兒童。
  • 生育與養育之恩,該怎麼抉擇
    那麼生育之恩跟養育之恩之間是否存在著矛盾呢?看《扶搖》,為你演繹一段愛恨情仇引起的情感糾葛。該部劇中,太淵國國公的義子云痕,正是醫聖宗越的弟弟,世子家的小公子。當年在背後一手操縱陰謀的國公齊震,下令屠殺了世子全家,得邱先生的假意投誠,保全了大公子宗越和二公子云痕的性命。因緣際會,雲痕被齊震收為義子,飽受齊震的養育,把他當作自己的親生兒子看待。
  • 生育之恩大於人,養育之恩大於天
    古話說:「生身之恩大於人,養育之恩大於天,百善孝為先」。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由親生父母生育和養育的,所以對父母孝順是沒有問題的。但也有很多孩子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從小不是由自己的親生爸爸媽媽撫養長大的。他們在面對生育之恩和養育之恩的時候,因該如何選擇呢?現在的組合家庭有很多,組合家庭是指由兩個單親家庭組成的新家庭。往往這種家庭關係都會比較複雜。
  • 女方父母說,彩禮是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怎麼理解
    這提問稍微強點,有個由頭「養育之恩」,以下所說之事,碰到過比這更奇葩離譜的嗎?養育之恩前奏曲:認識一個女孩子,不是父母身邊長大,可以說是隨其爺爺和姑媽一家長大(姑媽一家常住爺爺處),可以說女孩子是有父母生,沒有待在父母身邊養育。
  • 尋子15年!「梅姨案」被拐少年父親來穗與兒相認!
    廣州市公安局新聞辦公室3月6日晚上21時30分通報:3月4日,增城警方在上級公安機關的指揮和梅州警方的支持配合下,經過十幾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尋找回15年前在增城被拐的少年申某。、如何面對申聰養父母等問題。
  • 「梅姨」案受害者申軍良:28歲到43歲,我人生中最好的15年走在找...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7日訊 「我從28歲到43歲,我一生中最好的15年,走在了找孩子的路上。我從之前什麼都有,到今天的什麼都沒有。還好,我是不幸中的萬幸,我找到了孩子,我找回孩子。」「申聰被拐案」時間線2005年1月4日上午,申軍良剛滿周歲的兒子申聰在增城沙莊一間出租屋被人搶走,作案者中有兩個是他們的鄰居。
  • 被拐男孩十五年後被找到,陽光健康,但「梅姨」在哪兒無人知曉!
    對於申軍良來說,他心中有了另一份期待。2004年申聰帶著妻子和孩子來到廣州打工,勤勞能幹的他一個月可以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這個時候的申軍良一心為了家庭而奔波,生活也算幸福。但是這片寧靜卻在半年後被打破。2005年1月4日上午,申軍良正在上班,周榮平闖進他的家中,他年僅一歲的孩子申聰被搶走,轉手給了「梅姨」,最後以13000元的價格賣出。
  • 房祖名舉辦道歉會 誓言報答父母養育恩(組圖)
    整個發布會進行大約30分鐘,在記者提問環節房祖名就「服刑期間的情況」、「如何面對與父母」等問題做出回答,說到「未來計劃」時,房祖名表示自己未來想要導戲,並做更多的音樂,同時決心好好珍惜父母,「報答我父母的養育之恩」。
  • 神秘人販子「梅姨」:同居過兩三年,同居對象從沒見過其身份證
    經人販子張維平、梅姨之手賣出,賣了13000元。2016年3月,人販子張維平落網。據他交代,除了申聰,他還拐賣了另外八個孩子。這些孩子都是通過「梅姨」銷贓。11月初,「梅姨」涉嫌拐賣的兩名兒童被增城警方尋回。「梅姨」案再次引發關注。「人販子」、「拐賣」,這些關鍵詞不斷挑動著網友的神經,全民尋找「梅姨」。
  • 生育之恩VS養育之恩,到底哪一個恩情更大?網友們的回答很暖心!
    甚至很多人都說養育之恩要大於生育之恩。儘管這句話有一點極端,不過,我覺得至少在這個小女孩身上是如此的。那麼,生育之恩和養育之恩,到底哪一個恩情更大呢?我們先來看看網友們怎麼說。@如果兒:當自己成為一個母親的那一刻,看到被遺棄又或者被拐賣的孩子特別的難受,願小姑娘幸福快樂的長大,記住養大你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 「養育之恩」不應只視「報答」,更應重視「施予」!
    你是否曾有過被「養育之恩」的大山壓得透不過氣來的時候?你是否曾有過被「養育之恩」的名聲問題所責備過?養育之恩真的就是這樣的嗎?養:以良食供給使其生命得以健康延續育:用語言文字,行動等方法,讓其生命在各領域的成就皆比自己更加輝煌無論是對父母,還是對孩子如若只對其施之「養」而不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