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新年,由於中國人的禮節,讓我們每一個大人都覺得很累很累,給多的話,自己的壓力大,給少的話,又怕失去自己的面子,面對這樣的矛盾真是左右為難。
我是家中的老小,兄弟姐妹七八個,好幾年沒有回家過春節了,每年春節回老家都是在嶽父嶽母家過的,反正父母不缺我一個,每年初一回去一趟即可,這幾年不行了,因為大家都很很少回去。
僅僅去年有兩個親侄子結婚,三個侄子有孩子(我也當爺的人了),還有外甥女、侄女出嫁,我一直是一個大大列列的人,對他們結婚這樣的大事會出力,其他的我裝作不知道。
記得去年回老家一次,順便給了大哥和二嫂一點小錢,回到單位又接到大哥說他家三兒子又生孩子了,問我回去不,那潛臺詞我們要送一份禮的,我說沒有時間,他問我送隨禮多少,我對大哥說,上次回去不是給你錢了,你自己的孫子,想送多少都可以,我不管的!
其實,人生都不容易,只要是親近的人,來不來往,只要有事相幫一把即可,有些事未必太細心。
對於今年春節的紅包,老婆家親侄子侄女三個,我自己家七八個都已經結婚,但侄孫更多了,還是廣東的好,五元十元的是一個意思,但是聽說老家很多人給孩子的紅包一般都是200元以上。特別是那些家裡比較有錢的,更是500、一千的;傝這些在城市打工的,一個人養家全家四口人,這樣給孩子紅包就夠受的了,紅包不能變味了。
給孩子紅包我想50、100即可了,對於經常幫助的侄子家的孩子也就要像廣州的,十元、二十元就行,對此,老婆說我,你能拿的出手嗎?
養家活口重要,不才不打腫臉充胖子,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鄉下給的紅包比城市多得多。那是人家,我是我,回去是團聚的,不是比花錢的!否則變味了,推動了意義。
有錢沒有錢,回家過年,陪陪老人,比發多少紅包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