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過年了,大家都在忙忙碌碌的同時,採購一些過年必備的年貨,要說必不可少,那就是家家都要準備紅包,送給一些長輩和小孩子們。
過年當然數小孩子們最高興了,因為會收到很多紅包,也不用寫作業,會高高興興地可勁玩幾天。
大人們卻越來越不願意過年了,那些收入高的還好,過年無非多花點錢,可是對於收入低的人,過一個年的消費,要攢好幾個月的工資才夠。
就像是王軍和老婆,一到過年就頭疼,王軍的工資每個月只有4000左右,王軍的老婆劉穎每個月收入只有2000多點,可是兩個人去掉要還房貸3000多,剩下的3000塊錢,三口人還要吃飯,除掉必要的開支,也還是要準備一些紅包,因為別人給自己的孩子紅包,總是要回禮。
最讓王軍頭疼的是自己家一個孩子,可是親戚家兩個孩子的比較多,別人給自己孩子一份,自己就要隨出去兩份,原來大家包紅包都是200元還可以接受,現在一個紅包最少都是500元,這就讓王軍有點吃不消。
因為紅包包得越大,虧得越多,去年隨出去6000多,只收回來3000元。這次媳婦說:要不咱就少包點,包紅包要不就每個300 元,這樣就能少虧點,因為包紅包要不就500元,要不就300元,沒有包400元的。
雖然他們家包300元的紅包,可是親戚家都是兩個孩子,收到兩個紅包就600元,而自己家一個孩子,如果收到500元紅包,還虧100元,但是還是可以接受。
所以王軍現在是打心眼裡不願意過年,明知道虧本的買賣,紅包還是要送。
其實不光是過年,現在一提到紅包,不少人都感到倍感壓力,因為現在和原來不一樣,結婚要隨禮,生孩子要隨禮,買新房子搬遷要隨禮,孩子高考還要隨禮,這讓有些人嘴上不說,心裡卻一肚子怨言。這也失去了原本給紅包的意義,攀比風越來越嚴重。
雖然大家嘴上說無所謂,可是誰收到少了都不高興,要想大家都滿意,可是借鑑一下這幾位的做法。
張女士,我們家兩個孩子,都是別人先給,如果他們家一個孩子我不會讓人吃虧
過年給紅包,如果每個紅包都是一樣多,那當然是孩子多的佔便宜,我們家兩個孩子,我都是等妯娌先給,如果妯娌給每個孩子500元,他們家一個孩子,我就會給孩子一個1000元的紅包,如果妯娌給每個孩子600元,我就會給他們家孩子包個1200元的紅包,總之不會讓人家虧著,也不會讓別人覺得自己是趁過年斂財佔便宜。
將心比心,誰吃虧都不高興,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不管生活條件好與不好,都不應該佔別人便宜,都是親戚就更要考慮大家心情,同時也告訴孩子,過年不是只收紅包,也會發一些紅包回禮,這時最基本的人情往來。
趙女士 原來因為過年給紅包鬧得不愉快,現在大家商量好的都不給
小叔子家兩個孩子,我家一個孩子,我們家親戚紅包都是500元,這樣包紅包每年都要虧,因為送出去1000元,只收回500元,只是小叔子家,還不算別人家,後來,都是小叔媳婦先給,如果她給我們家孩子500元,我就回兩個300元的紅包給他們家的兩個孩子,小叔子媳婦一看臉都黑了。
後來覺得這樣下去不太好,佔便宜的高興,吃虧的總覺得不高興,後來就在家族群裡提議,大家過年不要相互給小孩子紅包了,其實大家早就覺得紅包越來越增加了攀比風氣,就取消了給小孩子紅包的習慣,只會給老人一些紅包,這個根據自己家經濟狀況多少隨意,不會相互商量,多少都是對老人的一點心意。
馬女士 我們的習慣是只給自己家的親戚,遠一點的親戚不給
過年是件高興的事,可是如果整個家族的老人小孩都給紅包,真的給不起,所以我們都很自覺的只給親的,給我和老公的兄弟姐們,剛開始老公提議給我們家這邊200元,給他們家那邊500元,我當時就生氣了,後來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兩邊都給一樣的,我們這些兄弟姐們家,只有他哥哥家是兩個孩子,所以大家也就沒計較那麼多。
和有錢人比不了,我們家都是工薪階層,如果整個家族都給,小孩子太多,10000塊錢都不夠,大家都形成習慣就好了,過年是要高高興興的,而不是要把過年過出負擔。
有時候,大家過於攀比,發紅包已經成了一種負擔,本來過年是件高興的事情,能夠相互給紅包的,都是關係比較好的,各家經濟條件怎麼樣都心知肚明,要根據自己家的條件來發紅包,有多大能力辦多大事情,不要過於逞強,或者因為紅包收到紅包的多少而影響了過年的心情。
今日話題:大家過年紅包都要花費多少錢?能回本嗎?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