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盤點下英國秋季到今年年底第一輪申請各個英國大學的一些情況。
1.英國今年最難申的學校有哪些?
縱觀這個申請季,由於疫情的持續影響,導致大部分原本申美國的學生轉場,以及上一屆學生的defer或gap的持續影響。導致的最終結果是,QS前100的英國大學相對門檻都有所提升。
但最難申的是以下幾個學校,分別是帝國理工IC、倫敦政經LSE,UCL,愛丁堡,Warwick,曼大和KCL的大部分專業。
也就是說核心難申的還是這些靠近top50的學校,申請數量是在暴增的,給的整體拒信率是比往年要多的,而且錄取的學生從績點來看要高於往屆。也有可能是大家刷分或網課分提升上去了。
至於牛津難不難?案例太少,不好分析,但根據已經錄取的學生來看,依然是很難的。畢竟都是90+的各項全能大佬。ox和cam這種學校一般就不歸納進來。
2.英國今年給defer最多的學校有哪些?
對今年這屆學生最不公平的可能就是Warwick了,給了大量的defer offer。無論是wmg學院還是wbs商學院,都有學生申請defer。從而瓜分掉不少offer。
帝國理工也是,商學院和工科方向都有學生申請defer,特別是rmfe、esb、im這三個專業,大家還沒開始拿面試,就有學生已經提前拿到offer了,就不曉得到底還剩多少位置。
曼大的非商學院,表示,曼大前期也是給defer的,只是商學院禁止了。但非商學院也給了不少,特別是大家覺得特難申的data science對應的五個方向,號稱錄取率只有3%的,也延期了好些學生。但今年延期的學生也沒提前發放offer,學校本身開的比較晚。似乎是想等一月再分配。
另外一個defer大戶是ucl了,就去年很多學生選擇defer,導致ucl部分專業直接沒招滿。搞得學校一直收學生收到今年九月。申請基本在11月後才開放。管院的專業更是12月後才開,就特別難受。
其他defer的學校比如Glasgow,今年也是效率極低,到現在為止都沒集中下過offer雨。
3.英國今年效率最低的學校有哪些?
表示今年靠前100的只有愛丁堡、KCL、布裡斯託、諾丁漢等學校算效率是高的。其他學校都極低。
申請季硬是被拖延了4周-8周。像上面點過名的格拉斯哥,就是其一,另外的還有杜倫,這個學校申請系統也慢,付費慢,給結果都慢。
還有謝菲爾德大學,以前的offer機,之前平均12天就能出offer的。很多學生等了6周多都沒拿到結果。
除了謝大,還有leeds,利茲出了給拒信比較快,給offer可以說是極慢了。就一份份拒信下來,對有些個學生來說,感覺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大。
4.英國至今為止還沒發過offer的學校有哪些?
點名批評下LSE和曼大商學院這兩學校。表示LSE到目前為止都沒出過正統的offer,大多都是玄學(申請系統成績單那行沉底叫玄學),以及少量的provisional offer。後者還好點,最起碼offer是穩的,只是不曉得給了自己什麼條件,如果condition的分過高,或con了雙學位也很難過。至於玄學,這個還不能說穩妥會給offer,根據某學生不走心統計,lse的玄學後錄取機率是在95%+,嗯,就你要問這個機率怎麼來的?回答不了你,就很不走心吧。
另外一個是曼大,曼大商學院今年也是很能猥瑣給offer,至今都在發育,沒看到給學生發出過一枚。環境發展學院感覺一輪都給了大幾十個了,就他還扣扣搜搜。也就他不怕華威把他們家學生搶光了。
至於其他的,即使牛津和劍橋都有一輪offer出來了。
5.英國今年為止漲學費最多的學校有哪些?
表示英國真的是每年漲學費,良心點的只漲1%-3%,湊不要臉的哪些個直接能漲到5%。
今年最湊不要臉的估計是Bristol吧,這學費噼裡啪啦的一頓暴漲。UCL也表示不能落後,Warwick今年其實還好,主要本身學費已經很貴了,再漲感覺不太合適。
另外利茲和格拉斯哥還有紐卡斯爾的學費也是有大幅調整的。感覺學校不差學生後,就是這麼為所欲為。
6.英國今年落差比較大的學校有哪些?
今年來說,落差比較大的是杜倫,蘭卡斯特以及巴斯,聖安德魯斯這幾個學校吧。
這些學校裡面杜倫還稍微好點,依然生源量比較少,但accept度完全是被像kcl和Warwick這些學校打壓的。聖安就更孤單了,其實聖安這個學校錄取門檻不低,但最終選擇去的學生很少。可能是覺得蘇格蘭的妖風太大,怕被刮到冰島去吧。蘭卡今年就很慘,就經常有些學生發擇校訴求,然後淪落到和南安,諾丁漢這些個學校去比哪個好?蘭卡學生估計一頭黑線吧。
巴斯大學今年也沒好到哪裡去,仿佛這兩年,這幾個本土還不錯的學校淪落到二三線學校去了。不要問為什麼,問就是國內hr只招QS top100的學校學生。就搞的非top100的找不到好工作了一樣。
就不但商科這樣,很多學傳媒,文創以及教育類的也這樣,現在傳媒像4A這種還管你是top 100畢業不成嗎?就很迷惑。
還是想在這裡勸一下,如果你未來就業的企業沒有明顯的學校要求需求的。就最好是在兼顧學校的同時,把專業兼顧了。就不要什麼專業都可以讀,但讀完,一樣難找工作,自己學的啥,能做啥都不清楚的,真的就是刷了個學位而已了。
就整理到這裡,總了個結:其實大家都說今年難申,說的人多了好像的確是難申了。但我最近分析下來,難申的學校其實不多,主要還是Warwick、Manchester、Edinburgh、IC、UCL、LSE這類的學校吧。
其實KCL今年也還好,申請難度並不高,你看他們家的EF和BF,offer發的不要不要的,聖誕前還給了一批AAFM的offer。要說難申,這些學校本身之前也不好申,本身就是人氣學校,畢竟倫敦低區G5之下就KCL了,你繞都繞不開的學校。肯定是大家都要去申請的。難度不會降下來,倒是他們家每年申請費挨個漲的有點蛋疼。
至於G5的幾個學,特別是IC和UCL這些個很多專業要面試的,錄取比都不好說,整體英國學校因為先發condition offer,所以發放的總體offer量是要大於實際你們最終看到的入學人數的。所以整體錄取比可以拔高下的。
特別是UCL,喜歡多發condition,因為很多學生,學霸這種,喜歡申四五個ucl,然後可能一波申請能拿兩offer,最終還一個都不去,去了ic或新加坡的都有。就UCL也很蛋疼,於是下決心申請費又漲價。學生表示,畢竟是G5,還是申,於是UCL咧開嘴在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