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江委專家解讀汛情:目前長江中下遊的洪水小於1998年
水利專家表示,主汛期以來,長江流域降雨與常年同期相比明顯偏多,降雨量排名1961年以來第1位。但由於早期底水較低、洪水調度科學等原因,目前長江中下遊的洪水小於1998年。據長江委介紹,進入主汛期以來,長江流域降雨出現由少轉多的轉折變化,與常年同期相比明顯偏多。統計數據顯示,6月1日至7月17日,長江流域降雨量較同期偏多4成,排名1961年以來第1位。
-
氣象局:今年長江中下遊梅雨期降雨量比常年多168%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餘勇介紹,入汛以來,我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降雨時空分布十分不均,南方地區先後經歷了20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部分地區暴雨致災嚴重;北方進入雨季偏晚,降水總體偏多。全國天氣氣候主要呈現下面的幾個特點:一是長江中下遊梅雨期長、雨量大。長江中下遊地區入梅早、出梅晚,梅雨期較常年偏長23天,梅雨期的平均降雨量為753.9毫米,比常年偏多168%,顯著超過了1998年和2016年,為1961年以來最多。二是部分市縣降雨極端性強。
-
梅雨變暴雨 長江中下遊或發生區域性較大洪水
受強降雨影響,長江、淮河等流域的部分地區河流水位上漲,太湖平均水位28日漲至3.86米,超警戒水位0.06米,是2012年以來首次超警,長江下遊支流滁河襄河口閘水位站(安徽省全椒縣)、秦淮河東山水位站(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洪峰水位分別超過歷史最高水位0.16米、0.43米;淮河出現今年以來最大洪水過程;多個省(區、市)的部分低洼地區出現嚴重內澇或積澇,道路中斷,部分農田被淹。
-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長江中下遊梅雨期長、雨量大,為1961年以來最多
8月13日,國新辦舉行今年防汛救災工作情況發布會。會上,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餘勇表示,自今年3月28日入汛以來(截至8月12日),我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降雨時空分布十分不均,南方地區先後經歷了20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部分地區暴雨致災較重;北方進入雨季偏晚,降水總體偏多。
-
梅雨進入盛期 今年的梅雨會更「暴力」嗎?
來源:經濟日報每年初夏,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都將進入梅雨季,今年的梅雨有什麼特點?它會變身成「暴力梅」嗎?梅雨是否會引起流域性洪水?為此,記者採訪了中國氣象局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2008年開始,中國氣象局開始準備制定梅雨的監測指標,歷時10年,在2017年5月12日正式頒布了梅雨監測指標。針對梅雨階段降水的各種特點,機智的網友們紛紛給梅雨季冠上「暴力梅」「二度梅」「空梅」的稱呼,它們分別都代表了什麼?
-
專家:江南梅雨季可能出現極端強降水 防汛形勢不容樂觀
中國氣象局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12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長江中下遊地區從12日起將進入強降水極其明顯和頻繁的階段,有可能在梅雨季出現極端強降水,防汛形勢不容樂觀。五月以來,我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極端強降水頻發,部分地區出現了階段性乾旱、高溫等天氣。
-
梅雨進入盛期 氣候專家解讀今年的梅雨會更「暴力」嗎?
每年初夏,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都將進入梅雨季,今年的梅雨有什麼特點?它會變身成「暴力梅」嗎?梅雨是否會引起流域性洪水?為此,我們邀請了中國氣象局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做客直播間為我們解讀梅雨。2008年開始,中國氣象局開始準備制定梅雨的監測指標,歷時10年,在2017年5月12日正式頒布了梅雨監測指標。主持人:什麼是「暴力梅」?今年的梅雨「暴力」嗎?
-
梅雨不停大汛就來 長江中下遊或發"區域性較大洪水"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最新會商認為,今年主汛期長江中下遊可能發生區域性較大洪水。進入汛期以來,長江中下遊地區強降雨頻發,導致多條河流發生洪水。據統計,6月15日以來,珠江、太湖和淮河均發生編號洪水,其中西江幹流、淮河幹流和太湖相繼超警。有197條河流發生超警戒水位洪水,較2000年以來同期偏多57條,其中33條河流發生超保證水位洪水,12條河流發生超歷史紀錄特大洪水,4條河流發生超50年一遇特大洪水。國家防總會商認為,長江中下遊可能發生區域性較大洪水,且有可能出現上遊洪水與中下遊洪水遭遇的流域性洪水。
-
長江流域平均降雨量超98年同期 未來3天仍有強降雨
長江和太湖洪水並發。目前長江中下遊幹流監利以下全線超警,中間洞庭湖還出現過超保洪水,太湖現在也出現超警,水位接近4.45米,根據預報還將持續上漲,甚至可能超過4.65米,4.65米是太湖的保證水位。中小河流洪水多發重發。中小河流中有397條超警,其中有100條超保,比例很高,還有27條超過歷史最高水位。2、強降雨導致災情如何?
-
梅雨進入盛期 今年的梅雨會更暴力嗎?氣候專家為你解答
每年初夏,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都將進入梅雨季,今年的梅雨有什麼特點?它會變身成「暴力梅」嗎?梅雨是否會引起流域性洪水?為此,我們邀請了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做客直播間為我們解讀梅雨。2008年開始,中國氣象局開始準備制定梅雨的監測指標,歷時10年,在2017年5月12日正式頒布了梅雨監測指標。主持人:什麼是「暴力梅」?今年的梅雨「暴力」嗎?
-
為什麼2020年雨水特別多?2020會再現98年大洪水嗎?
今年入梅以來,武漢先後遭遇多輪強降雨,截至7月11日累計梅雨量已達771.0毫米,排歷史同期第二位,成為2016年後最強「暴力梅」。同時,截至7月11日,武漢梅雨期長度已達34天,為2015年來最長梅雨季。為何今年梅雨量如此偏多?何時武漢能出梅?是否還會再現「98+」大洪水?11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採訪了湖北省和武漢市相關氣象專家,請他們一一解答。
-
為什麼今年梅雨期如此之長,地理背景到底是什麼?
,梅雨量大,極端降水事件頻發。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的分析,導致今年江淮流域梅雨季節出現持續性強降水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江淮流域梅雨季節總體入梅早,梅雨期長,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遊周邊勢均力敵,梅雨鋒面系統活躍,這是梅雨量異常偏多的直接原因。
-
中國氣象局2016年7月新聞發布會
這張PPT看到,確實跟1998年相比,今年6月份我們國家的珠江、東南諸河、長江比1998年偏少,為什麼偏少?今年6月份國家南方出現比較強的降水,但是降水的位置比1998年略微偏北一些,1998年強降水雨帶位於湖南、江西、福建這一帶,位於氣象部門常說的江南南部這一帶地區,就是洞庭湖、鄱陽湖兩湖流域地區,有一部分降水流入珠江流域,有一部分匯入長江流域,所以1998年珠江、長江6月份降水比今年偏多,今年6月份降水主要偏北一些,今年6月份以來降水持續時間到目前為止應該說比起1998年稍微短一些。
-
長江告急:長江水文局發布洪水紅色預警,鄱陽湖水位超1998年
7月12日消息,連日來,受持續強降雨影響,長江幹流中下遊水位持續上漲,防汛形勢嚴峻,據長江水文網消息,長江水利委員會水文局2020年7月11日12時繼續發布長江中下遊幹流九江至湖口江段、鄱陽湖湖區洪水紅色預警,繼續發布長江中下遊幹流城陵磯至漢口江段、洞庭湖湖區、大通以下江段、水陽江洪水橙色預警
-
網傳可能出現1998年大洪水?!中國氣象局有話說
京華時報記者 陶冉 攝 昨天,武漢降雨暫停,受內澇影響的交通秩序已基本恢復正常,但一些地處低洼地帶的區域,排水搶險工作仍在加緊進行,由於長江水位仍然居高不下,防汛任務依然艱巨。 伴隨洶湧洪水的還有各類層出不窮的謠言,一些聳人聽聞、似是而非的消息通過微信、微博等方式迅速傳播。中國氣象局對「可能出現1998年那麼大的洪水」予以緊急闢謠。
-
當心,梅雨期長江中下遊可能出現較重汛情!原來梅雨也能致災?
上遊大部少,旱澇並重;梅雨期,長江中下遊可能發生暴雨洪澇,出現較重汛情,長江上遊特別是漢江流域出現階段性氣象乾旱的可能性較大。長江防總根據中長期水文氣象分析預測,今年長江流域氣象年景總體偏差,長江流域可能面臨澇旱並重的局面。面對今年有可能出現的汛情,當前長江流域各省市正倒排工期,加快水毀和堤壩開口復建工程建設。2019年7月,湖南衡東縣遭遇特大洪澇災害,湘江支流洣水防洪堤出現決口。
-
今年梅雨啥時候來?上海氣象局:快了!
而冷暖空氣在長江流域交匯,導致陰雨不斷,氣溫較為涼爽,看似黃梅天卻並不是。隨著5月即將結束,這意味著我國中下遊地區地區的梅雨天氣馬上就要登上天氣舞臺了。梅雨是我國長江中下遊一種重要的天氣過程,它的開始、維持和結束的早晚、梅雨的強弱等決定這今年夏季長江中下遊汛期的情況,那麼,今年的梅雨情況會如何呢?
-
2020年長江中下遊梅雨鋒暴雨科學試驗啟動
人民網武漢6月19日電 (張沛 王郭驥)隨著長江中下遊各省市進入梅雨季節,多地出現暴雨等強降水天氣。近日,2020年長江中下遊梅雨鋒暴雨科學試驗在湖北正式啟動。據了解,此次試驗運用多種探測手段,開展空基、地基、星基聯合觀測,研究梅雨鋒暴雨發生發展機制,提高梅雨鋒定量降水預報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