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今年長江中下遊梅雨期降雨量比常年多168%

2020-12-17 東方財富網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餘勇介紹,入汛以來,我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降雨時空分布十分不均,南方地區先後經歷了20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部分地區暴雨致災嚴重;北方進入雨季偏晚,降水總體偏多。全國天氣氣候主要呈現下面的幾個特點:

一是長江中下遊梅雨期長、雨量大。長江中下遊地區入梅早、出梅晚,梅雨期較常年偏長23天,梅雨期的平均降雨量為753.9毫米,比常年偏多168%,顯著超過了1998年和2016年,為1961年以來最多。

二是部分市縣降雨極端性強。四川蘆山、廣西陽朔、浙江平湖、安徽金寨等32個縣(市)日降雨量突破了當地的歷史極值。入汛以來,全國氣象觀測站中累計降雨量最大的已經超過2000毫米,達到2187毫米,最大日降雨量達到538毫米,最大小時降雨量為168毫米。

三是北方進入雨季偏晚。7月28日,華北地區開始進入雨季,較常年偏晚10天。但進入「七下八上」以來,北方地區有75縣(市)日降雨量達到極端氣候事件監測標準,其中8縣(市)突破當地歷史記錄。

四是強對流天氣頻發。6月以來,我國出現了28次區域性強對流天氣過程,其中北方地區共出現13次,華北、黃淮、東北等地雷暴大風、短時強降水、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頻發。

五是颱風活動總體偏弱。今年以來,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已經生成了6個颱風,其中3個登陸我國,均較常年同期偏少,強度也較常年偏弱,今年7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沒有一個颱風生成,為1949年以來首次出現。

餘勇表示,預計未來一周,也就是14到20日,主要降雨區位於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大部、黃淮北部、東北地區及華南大部、四川盆地和雲南等地,降雨量較常年偏多五成到一倍;江淮、江南、華南東北部等地以高溫少雨天氣為主;在南海或西北太平洋可能有一個颱風生成。8月下旬主要降雨區仍然為西北地區東部,華北、黃淮、東北地區及華南、四川盆地和雲南等地,江淮、江南等地仍然維持高溫少雨天氣。在南海或西北太平洋有2-3個颱風生成。預計9月份華北南部、西北地區中東部降雨可能較常年同期偏多2到5成,華西秋雨雨量可能略偏多;在南海或西北太平洋將有5-6個颱風生成。目前我國仍處於主汛期,根據上述的預報預測,今年華北雨季結束時間偏晚,秋季颱風活躍,華西秋雨開始時間偏早,雨量偏多。江南、華南高溫天氣多,氣象部門將加強監測預報預警和信息的發布工作,建議請各地密切關注颱風、暴雨、雷電、大風、高溫等災害天氣和氣象部門的最新天氣預報,按照國家防總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繼續做好相關防範工作。

(文章來源:央視網)

相關焦點

  •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長江中下遊梅雨期長、雨量大,為1961年以來最多
    8月13日,國新辦舉行今年防汛救災工作情況發布會。會上,中國氣象局副局長餘勇表示,自今年3月28日入汛以來(截至8月12日),我國天氣氣候形勢複雜,降雨時空分布十分不均,南方地區先後經歷了20次大範圍強降雨過程,部分地區暴雨致災較重;北方進入雨季偏晚,降水總體偏多。
  • 中國氣象局:長江中下遊今年梅雨量可能超1998年
    新京報快訊(記者鄧琦)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7月13日表示,今年長江中下遊地區梅雨季降雨量有可能超過1998年梅雨季的總量(500餘毫米)。今日,中國氣象局組織氣象專家與網友在線聊「梅雨」。
  • 今年梅雨期為何超長?降雨量為何異常偏多?
    正常情況下早該結束的梅雨期為何出現超長情況?今年梅雨期的降雨量為何異常偏多?「今年入梅偏早和梅雨鋒偏強,是長江中下遊梅汛期降雨異常偏多的直接原因。」20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指出。丁一匯介紹,2020年南海夏季風爆發偏早,6月上中旬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副高)偏北,造成長江中下遊地區入梅偏早,梅雨期偏長。
  • 今年梅雨啥時候來?上海氣象局:快了!
    這幾天,我國的天氣格局開始有了一些變化,最典型的的就是溫度,我國的華北地區和華南沿海都籠罩在炎熱當中,北方的這種變化是因為大陸乾熱氣團開始發威,同時多地走入冷渦雷雨季。而華南地區則是因為副熱帶高壓賴著不走,西南季風也尚未大規模爆發,導致這一地區持續高溫乾旱。
  • 今年梅汛期降水為何這麼多?聽聽專家怎麼說
    原標題:今年梅汛期降水為何這麼多?聽聽專家怎麼說   時至7月下旬,南方尚未出梅。正常情況下早該結束的梅雨期為何出現超長情況?今年梅雨期的降雨量為何異常偏多?   20日下午,中國氣象局—南京大學氣候預測研究聯合實驗室主辦2020年梅汛期降水異常成因研討會。
  • 中國發布丨今年梅雨被網友稱為「暴力梅」,暴力體現在哪?中國氣象...
    中國網8月4日訊 (記者 郭澤涵)中國氣象局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問,今年梅雨被網友稱為「暴力梅」,暴力體現在哪些方面,強度多強?從現在看,能不能算是已經出梅了?這個時間和歷史上其它的時間相比是晚的,晚到了什麼程度?
  • 今年梅汛期降水為何這麼多?專家:入梅偏早和梅雨鋒偏強是直接原因
    「今年入梅偏早和梅雨鋒偏強,是長江中下遊梅汛期降雨異常偏多的直接原因。」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介紹,2020年南海夏季風爆發偏早,6月上中旬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副高)偏北,造成長江中下遊地區入梅偏早,梅雨期偏長。「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遊勢均力敵,致使梅雨鋒偏強。」
  • 超長待機的梅雨季還未完全結束 長江中下遊一帶還有一波降雨集中時段
    國家氣候中心的統計顯示,今年江南、長江中下遊和江淮在6月1日、6月9日和6月10日先後入梅,分別比常年偏早7天、5天和11天。目前江南區已經在7月11日出梅,梅雨期長度為40天,較常年偏長10天。浙江早在5月29日就宣布跨進入了梅雨季,比常年偏早了12天,直到7月18日當地宣布出梅,整整50天的梅雨季比常年偏多了20天。根據中國天氣網的數據,江蘇、湖北、上海也經歷了42-43天的超長梅雨期,上海、江蘇南京均為本世紀以來最長梅雨季。
  • 為什麼今年梅雨期如此之長,地理背景到底是什麼?
    其中,江南區於6月1日入梅,較常年偏早7天,7月11日出梅,較常年偏晚3天;梅雨期長度為40天,較常年偏長10天;梅雨區平均雨量達到615.6毫米,較常年偏多68.5%。長江中下遊區於6月9日入梅,較常年偏早5天,7月31日出梅,較常年偏晚18天;梅雨期長度為52天,較常年偏長23天;梅雨區平均雨量753.9毫米,較常年偏多168.3%,為1961年以來最多。
  • 梅雨期才過去一半,雨量已經超過常年同期
    降雨暫停兩天後,昨天又一次捲土重來,市氣象部門接連發出雷暴以及暴雨黃色警報,這次強降雨過程將持續到29日。統計數據顯示,今年的梅雨期剛剛過半,泰州市降雨量已經「超標」了。一般來說,在長江中下遊地區,梅雨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最大值可達到220至260毫米,梅雨期總降水量能佔到整個夏季總降水量的45%左右。今年入梅以來,雖然前期比不上西南和浙江一帶的降雨強度,但泰州一入梅,這個梅雨季真的是「梅完梅了」,暴雨是家常便飯,完整的晴天屈指可數。來看今年梅雨季的「成績單」。
  • 七下八上主汛期是什麼意思、有多少天 為什麼降雨多
    伴隨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季節性北抬,通常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我國主雨帶由華南北抬至長江中下遊一帶,該地區進入梅雨期;進入7月中下旬,雨帶再次發生變化,隨著副熱帶高壓再一次北抬,影響我國的西南季風也會逐漸向北推進,西南暖溼氣流從南方一直推進到華北--黃淮地區,與中緯度的冷空氣相交匯,因此7月中下旬到8月中旬北方進入雨季。
  • ...全程「記錄」完美「捕捉」 記長江中下遊梅雨鋒暴雨聯合科學試驗
    中國氣象報記者 李傲 通訊員 徐明7月21日,長江中下遊長達43天的梅雨期結束,梅雨鋒暴雨聯合科學試驗也由綜合觀測轉入分析研究階段。多元設備構建立體觀測網絡入汛以來,長江中下遊遭遇多輪強降雨,多站暴雨量級和日數突破歷史極值。今年的梅雨期既「典型」又「異常」。
  • 今年梅汛期降水異常真相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氣候中心研究員丁一匯認為:「今年入梅偏早和梅雨鋒偏強,是長江中下遊梅汛期降雨異常偏多的直接原因。」丁一匯說,2020年南海夏季風爆發偏早,6月上中旬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副高)偏北,造成長江中下遊地區入梅偏早,梅雨期偏長。
  • 新一輪降雨蓄勢待發!寧波今年梅雨季有多長,降水多不多?市氣象臺...
    新一輪降雨蓄勢待發!寧波今年梅雨季有多長,降水多不多? 今年的入梅日期比常年平均提前了15天,今年入梅時間的確很早,但還不是最早。Q問題2:這次入梅的標準符合嗎?31日應該沒有降雨吧?
  • 當心,梅雨期長江中下遊可能出現較重汛情!原來梅雨也能致災?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導,長江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昨天(5月8日)發布消息稱,預計今年主汛期,長江流域降水中下遊多、
  • 為什麼2020年梅雨汛期南方降雨這麼強?專家分析
    同時,今年副熱帶高壓穩定維持,使得來自熱帶海洋的水汽輸送異常偏強,且北方冷空氣持續南下,冷暖空氣在長江流域上空交匯,導致出現持續性強降雨。  自梅汛期以來,截至7月28日,南方持續性強降雨到底有多「兇」?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王志華介紹,今年入梅時間早、暴雨日數多、持續時間長是今年南方降雨的第一個特點。
  • 梅雨進入盛期 今年的梅雨會更「暴力」嗎?
    來源:經濟日報每年初夏,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都將進入梅雨季,今年的梅雨有什麼特點?它會變身成「暴力梅」嗎?梅雨是否會引起流域性洪水?為此,記者採訪了中國氣象局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周兵分析稱,主要有四個特點:降水總體偏多、暴雨過程頻繁;降水集中期偏早,階段性強;強降水過程持續時間長、重疊度高;階段性區域氣象乾旱明顯。梅雨是東亞季風的重要產物,從目前來看,我國江南、長江中下遊等地已經先後入梅,我國的梅雨省份都相繼宣布了入梅信息。入梅的標準是什麼?
  • 訪談:專家解析梅雨期天氣特點及災害防禦
    梅雨,我國南方一種重要的天氣形勢,是每年發生在長江中下遊一帶到江淮流域之間一段較長時間的連續降水天氣過程,主要出現在六月上旬到七月中旬。為什麼今年的梅雨造成這麼嚴重的汛情,這屬於氣候異常嗎?梅雨期暴雨頻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 權威解讀:入汛以來最強降雨因何而來?
    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從5月29日開始,尤其是6月2日以來,南方強降雨不斷,華南江南等地出現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水過程,國家防總啟動防汛四級應急響應,中國氣象局提升重大氣象災害暴雨應急響應為三級。6月8日,中國氣象局組織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和國家氣候中心首席王永光對強降雨過程詳細解讀。專家表示,未來一段時間內,天氣重點主要是江南和長江中下遊梅雨,可能會對長江流域防汛造成一定的壓力,隨著雨帶的北進,前期華南地區的防汛壓力有一定緩和。這輪降水過程有何特點?還將持續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