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陪娃玩數學?這個數學家爸爸的做法太贊了

2020-09-21 果殼童學館

關於「如何教孩子數數」,「如何讓孩子真正理解數」,果仁媽最近分享了一系列的文章:

  • 孩子天生會數數?是的,而且瞥一眼就知道有幾個!

  • 孩子能數出12345,就代表孩子會數數?你想多了.....

真正的數數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持久工程,絕不是背數字。如何才能讓孩子學會並理解「數」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將數貫穿在生活中——讓孩子在日常,在玩耍中潛移默化地感受到數的魅力,數的用途。

果仁媽今天分享的文章,是一位數學家爸爸,平時陪孩子玩數學的方法和遊戲非常有參考意義,看到就不要錯過哦!

|

本文轉自公眾號「阿肉阿團」,ID:yiqiuyiyang,已獲授權,作者Yilong,清華助理教授,數學界最懂心理學的教育學家,二娃奶爸。

今天來討論下,到底怎麼帶孩子玩數的遊戲。

第一部分

日常中的數

先來做一個選擇題:

Q 請問以下哪個孩子的環境中,數學更豐富?

A

B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B。算數題並不是數學。算數題強調的是孩子理解並遵循指令的能力,這裡面大人直接告訴孩子規律。數學強調的是孩子自己總結規律,並且用總結出的規律解決新的問題的能力。

自由玩耍樂高時(注意,不是按大人要求拼東西,而是自由亂拼),孩子需要自己總結積木之間的幾何關係及代數關係,並且對這些規律應用到自己的遊戲中去。

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美國版本的「衛健委」)有一個下屬機構,叫做兒童早期教育及知識中心。這個機構給所有寶寶的家長和老師做了這樣的一個要求:一定要讓孩子浸潤在高質量的、數學豐富的環境中。

這一聽哇塞好高大上,但是這到底什麼意思呢?為什麼我們所有人在學校裡都要學數學?

歸根結底,原因就兩個。

第一,數學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

第二,數學對我們太太太太有用了。

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深入地,反覆地將這兩點示範給孩子。

但是,你以為你說,孩子就聽嗎?我們主動向孩子說教,往往孩子不理不睬,興趣缺缺。所以這裡的一個重點是,相比由我們發起的示範,更好的情況是在孩子找我們時,或者在互動的時候,以回應的方式來示範

下面舉幾個我和肉丸飯糰的日常例(hù)子(kēng):

例1 :吃餅乾——

前三天

——爸爸爸爸!我要吃餅乾!

——好的呀,我給你三塊餅乾吧。

——好!(肉丸捧著餅乾一臉興奮和幸福)

第四天

——爸爸爸爸!我要吃餅乾!

——好的呀,我給你兩塊餅乾吧。

——好!

(小肉丸這時並不知道二和三到底對映射什麼數量關系。拿著手裡的兩塊餅乾...)

——爸爸,不太對!

——(裝傻)你不是說兩塊餅乾可以嗎?

——(一臉諂笑,語氣撒嬌)是三塊餅乾 !

肉丸意識到了二和三在生活中的重要用處!)

例2 :撿小船——

場景:浴室

肉丸坐在澡盆裡,左右手各拿一隻小船,水上還漂著一隻小船,十分開心。突然,他想到一個壞主意。

肉丸突然將三隻小船砸向遠處,超級興奮!這時肉丸突然意識到:糟了,船扔遠了,沒船玩了。

——(小心試探)爸爸,你能幫我把船拿回來嗎?

——你想要拿幾個船回來呀?

——……八個?

——我們沒有八個船呀。你想要拿幾個船回來?

——……兩個?

——我可以拿兩個回來。

(左右手各拿一隻船遞給開心的肉丸)

例3 :放蘋果——

場景:玩具毯上

飯糰往三個玩具盤子上放玩具蘋果,他想要每個盤子放一個。兩個蘋果已經放在盤子上了,飯糰要去竹筐裡拿第三個,發現沒有了!

原來第三個蘋果被爸爸藏在褲兜裡了!

——(撅起嘴)不夠了!

——(裝傻)兩個蘋果,正好你吃一個,我吃一個,夠了。

——不夠了!(狂指第三個空盤子)

——你是說,兩個蘋果不夠了,三個蘋果才夠?

——咦?你看這裡是什麼呀?(指指自己的褲兜)

——(伸進爸爸兜裡,掏出蘋果)蘋果?!哇哈哈哈哈哈!

——現在夠了嗎,有幾個蘋果?

——夠了,三個蘋果。

通過這3個例子,我們來總結一下,怎麼才能給孩子實現高質量的、數學豐富的環境呢?

1、回應加互動,保證質量

對待孩子,要向乙方對待甲方客戶一樣。如果甲方提出什麼要求,乙方是不是應該立即照做呢?並不是!乙方應該仔仔細細盤問一番細節,等問清楚了再去執行。

你會發現,無論孩子想要幹什麼,很可能某方面的細節都是需要用數才能說清楚的,比如像上面我問肉丸飯糰要幾個。這種回應的方式,最能讓孩子意識到數是有用的,這就保證了高質量的數學經歷。

2、有備無患,保證豐富

作為爸爸,以上例子中的各種「壞點子」,當然有的是靈機一動,但是誰能保證時時刻刻都靈機一動呢?所以建議諸位家長平時沒事可以思考一下,在日常互動的場景中,哪些地方可能用到數字呢?(最好結合每個孩子各自的習慣和興趣點進行思考。)

場景清單範例:

穿衣穿鞋、玩耍、吃飯、洗澡、超市購物、戶外活動。建議每個場景都可以想一個點。

3、降低預期,以小的數為主

不要急著帶孩子挑戰大的數。最好的方式,實際上是保證在一段時期內,對同一個數反覆在各種場景進行提及。

不要認為孩子能數到大的數,就等於理解了大的數。比方說,十三作為數量,大概是多少呢?可能有的大人實際上也不清楚。

我的建議是最好停留在五及以下的數字。這裡的重點並不是說孩子學會了幾個數,而是說對於這幾個小的數字,孩子是否理解得夠深刻

第二部分

生活中的數的遊戲

Q 請問以下哪個孩子的環境中,到了高中之後會更加理解2+3=5這件事?

A

B

註:

A:平時總是數兩個一組三個一組的小球

B:平時總是看沒營養的動畫片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無所謂。都到高中了,幾乎所有人都非常理解2+3=5這件事了。

小孩子的數學教育,重點一定不在於知識。這些簡單的數學知識,孩子長大了之後都是一樣的懂,我們早教兩年晚教兩年,實在沒什麼區別。

這裡我們要重點強調,千萬不要把數學知識的學習當成目的

事實上,美國在2002年有一項研究發現,實際上過早對孩子進行學術教育(比如帶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做數學題),會讓孩子在一年級時比同齡人成績更好,但二三年級時成績已經和不刷題的孩子沒有區別了,而到了四年級,學齡前刷過題的孩子反而比學齡前沒刷過題的孩子成績要低!

既然不教數學知識,那麼我們教授的重點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本身就不對了。我們所謂寓教於樂,實際上樂才是主體和目的。教只不過是順手的事情。大家千萬不要本末倒置。

所以我們關注的重點是,如何通過加入數的元素,來讓孩子玩得更開心呢?

例1 :按規律突然變化——

飯糰喜歡這樣一個遊戲:

有一天,飯糰又跑過來抱住我的小腿。

我邊抬腿邊說:「一、二、三...」。

到了該抬第四下時,我假裝動了一點點腿,但是突然不抬了。

看著疑惑的飯糰,我做了個鬼臉。

飯糰立即狂笑不止,然後要求我這樣單曲循環了半天。

這樣類似的遊戲,可以加入在各種唱歌跳舞或者運動的活動中。

對我來說,這實際上也是數學最有魅力的地方。數學總是可以給我們無限的意外,同時又提供給我們一種預期未來的途徑。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這就是數學最核心的吸引力。

例2 :以數字為媒介,向著生活跑題——

爸爸正在給肉丸講繪本。

——爸爸:哇,然後,然後這是怎麼了?

——肉丸:他們在野餐呢!爸爸,這個人在說什麼呀?

——爸爸:我覺得他是在說,我真的好餓呀,我要吃掉這些東西。他在吃什麼呀?

——肉丸:蘋果!

——爸爸:你愛不愛吃蘋果呀?

——肉丸:愛吃!

——爸爸你能吃幾個?

——肉丸:六個!

——爸爸:哇塞,好多呀,你等一下。

爸爸跑出去拿了六個小球回來

——爸爸:你看看,吃了六個蘋果,你的肚子會超級鼓!(往肉丸衣服裡肚子的地方塞六個小球。)

——肉丸:不行的不行的。你看我的肚子好鼓呀,都要爆炸了是吧?

——爸爸:是的,我看要爆炸了。

——肉丸:爸爸你能吃幾個蘋果呀?

——爸爸:我覺得我能吃兩個。

爸爸往衣服裡肚子上塞兩個小球。

——爸爸:對,你看我吃飽了肚子大概就這麼鼓。

——肉丸:我覺得你能吃一百個!

——爸爸:哈哈,我可吃不了一百個。但是我覺得這個人可能可以。(指指繪本上的那個人)他好餓呀。

——肉丸:他吃不了一百個,他的肚子會爆炸的。

——爸爸:那我們看看下一頁,他的肚子會不會爆炸呀。

翻到繪本下一頁。

很多繪本實際上並沒有向孩子提供生活環境,但是幾乎所有的繪本都在描述生活。只要描述生活,總有的地方能和數字發生聯系。

比如說,這個人滿頭大汗,好熱呀,可能這個地方的溫度是【三十】度吧;再比方說,這個大野狼受傷了,它可能需要貼【五個】創可貼。

例3 :電燈開關——

爸爸按下開關,打開了一個燈,發現飯糰盯著開關看。

——爸爸:飯糰你想按開關嗎?來吧。我們一共按五下喲。

抱起飯糰,讓他按開關。

飯糰按一下開關,燈滅。

——爸爸:一下了。

飯糰又按一下開關,燈亮

——爸爸:兩下了。

飯糰又按一下開關,燈滅

——爸爸:三下了。

以此類推......一個月後,我家燈泡掛了!

我記得以前見到某個家長到處問:怎麼才能讓孩子學會奇偶性呢?

這個家長的做法是,扔骰子讓孩子說奇偶性,說對了給獎勵。這是典型的外驅式教學。但是實際上,最理想的情況下,孩子並不需要依靠獎勵。知識本身也可以很有趣,如果能夠讓知識本身調動起孩子的興趣,這就是內驅力

實際上奇偶性這個問題上,再也沒有比電燈開關更完美的調動內驅力的教具了。它內置的就是一個二進位系統。而所有的孩子都愛玩,恰恰就是因為他們被這種開開關關的二進位作用所吸引。我們大人只需要在旁邊數數,奇偶性就不言而喻。

當然,我們未必能夠意識到很多物體內部的數學結構。但是,每當孩子被某個可操作性強的東西所吸引時,大人都可以先思考一下,這個東西體現了個什麼知識。

學齡前兒童實際上是非常純粹的一種生物。當他們急切地想要玩耍什麼東西時,背後往往都是對於學習知識的最純粹的內驅力。

再比如說,如果孩子急切地想玩空調遙控器,不要急著把遙控器拿走藏起來。孩子拿著空調遙控器,按著加加減減號,看著數字變換,可以如痴如醉。

如果我們大人這時加入一些解說,比如:「哇,二十八度了,太熱了,我要穿短袖」,或者「哇,十七度了,我冷了我要蓋被子」,孩子的興趣就會進一步提升,因為他們切身感受到了,數字可以用來控制環境,控制他人。

第三部分

針對數的遊戲

有的時候,我們可以直接更針對性地做一些數的遊戲。

舉幾個例子:

1、地上扔幾個蘇比太數量卡。讓孩子扔骰子,扔到幾,大家就必須跳著跳到對應的卡片上去。

2、進行帶有數字或者數量關係的尋寶遊戲:比如,讓孩子找到三個藏起來的橡皮。

3、進行飛行棋這一類的桌遊,快速將蘇比太數量卡在孩子面前閃一下。如果孩子能夠蘇比太成功,就可以走對應的步數。

4、有的時候,僅僅是一張一張地過蘇比太數量卡,讓孩子說有幾個,孩子也很有興趣。

5、反過來,可以讓孩子隨便拿蘇比太數量卡來考大人。通常孩子對這個更有興趣。

這一類遊戲本身非常好,往往能夠讓孩子更加熟悉數的技術性的一面。不過,這些遠遠不如將數貫穿在生活中來得重要。

另外,還有許多關於數的繪本。遺憾的是,這些繪本質量參差不齊,很多所謂的數的繪本,實際上僅僅是教孩子符號罷了。

比方說,一頁上畫了六頭豬,旁邊又寫了數字6。對於孩子來說,豬也是一個符號,6也是一個符號,二者是平行的關係。孩子看到六頭豬和一個6的符號,我覺得孩子未必會意識到6和豬其實有聯繫,反而有可能認為是一共七個東西,恰好其中六個是豬,而剩下的一個是某個不知所謂的符號罷了。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觀點,沒有實驗證明,希望讀者自行判斷。

這裡提一下,我本科的導師Richard Schwarz寫過一本繪本,叫做《You can count on monsters》

提這本書,主要是肉丸對它如痴如醉。這本書從1寫到100,每一個數字都根據對應的質因數分解,畫了對應的怪獸。舉個例子,比如說14的圖裡,有一個7的圖裡的怪獸,試圖吃掉2的圖裡的怪獸。

而在56的圖裡面,這個7的圖的怪獸則在試圖吃掉三個2的圖裡的怪獸,但是由於這次要吃的太多了,7的圖的怪獸的嘴巴裝不下了。

我第一次帶肉丸看這本書,目前有這樣幾個階段:

1、僅僅是當成一本怪獸書,一頁一頁地翻,看看裡面的怪獸們到底都在幹啥。(飯糰就在這個階段。他喜歡模仿裡面怪獸的動作玩。)

2、看著看著,肉丸就有了自己喜歡的怪獸和場景。為了自己能看到這些怪獸,他就要找到正確的頁數。這時候他就要看數字了。如果想找到28頁的怪獸,而現在是19頁,是該往前翻還是往後翻呢?

3、再多看看,孩子就會發現奇怪的規律。比方說,2的圖的怪獸,似乎每隔一頁就出現一次!

4、歸根結底,這是一本分解質因數,探究整除關係的書。相信未來這本書還會提供更多的階段。

好了,最後,我們再來總結一下,本文提到的三大類數的遊戲:

1. 日常中的數字:

  • 用數來進行日常的回應和互動,保證高質量的數學經歷;

  • 準備好不同場景可以如何引入數的討論,有備無患;

  • 減低預期,不急於推進大的數,而是反覆討論幾個常用小的數。

2. 生活中的數的遊戲:

  • 利用數的意外性和可預期性。對於數來說,這二者可以同時出現。讓孩子明白數字可以用來預測

  • 利用數與生活的關聯性。孩子都對自己的生活最感興趣。讓孩子明白數字可以用於描述生活

  • 利用可操作性強、操作效果可視性強的生活道具。讓孩子明白數字可以用來控制環境和他人。

3. 針對數的遊戲:

  • 利用蘇比太數量卡來做遊戲;

  • 巧妙地展示數的概念的繪本。

今日話題

Q:你平時是如何給孩子數學啟蒙的?留言區聊聊吧~

- END -

文章來源丨來自公眾號阿肉阿團,ID:yiqiuyiyang,你好呀!我們是阿肉和阿團的媽媽邱天,爸爸Yilong。我們曾一起留學藤校,現在回到清華教書做研究,還聯手開了一家理想中的幼兒園。關注我們,帶你讀懂孩子,放下焦慮。

作者丨Yilong,清華助理教授,數學界最懂心理學的教育學家,本是個宅數學家,意外晉升二胎奶爸,實踐自己的教學理念,老婆幼兒園打雜。

參考資料1. R. A. Marcon, 2002. 「Moving up the grades: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chool model and later school success.」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 Practice 4(1).

  • 孩子數學理解能力| 這麼簡單的數學題,為什麼孩子怎麼都教不會

  • 數學學習方法| 加減法進退位:如何不吼不怒就能把娃教會?

  • 美國數學學習方法| 我985碩士畢業,卻被兒子一年級的數學題碾壓了…

  • 一年級數學| 幼兒園升入小一,知識點全懂,數學題卻屢做屢錯究竟是為什麼?

  • 理解數學概念| 不想讓沒完沒了的計算,毀了孩子的數學熱情?來,教你幾招

  • 數學很難怎麼辦?| 孩子不喜歡數學?會講故事的數學老師教你怎麼辦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後臺回復「投稿」,查看詳情

投稿郵箱:Kids@guokr.com

相關焦點

  • 「硬核爸爸」帶娃,爸爸用紙板給孩子做玩具,網友:別人家的爸爸
    兒子在裡面開心地說道:"謝謝爸爸,這個禮物我實在太喜歡了。"爸爸聽完後,對著兒子笑著說道:"你喜歡就好。"對此,網友們也紛紛發表了評論:網友一:這是別人家的爸爸,我兒子的爸爸,回家只會躺著玩手機。網友二:我孩子的爸爸,回家只會坑娃,別人家的爸爸,就是心靈手巧。網友三:回頭我也讓我孩子的爸爸好好學習,也給兒子做一個玩玩。大多數網友表示,他們孩子的爸爸,從來不會陪孩子玩遊戲。其實,有個會陪孩子玩的爸爸,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 「最糊塗爸爸」帶娃上街,邊玩手機邊帶娃,下一秒太尷尬
    現在的帶娃界特別流行這樣一句話:「老人帶娃開心就好,媽媽帶娃漂亮就好,爸爸帶娃活著就好!」,可見,爸爸帶娃是有多麼讓人放心不下,原本是照顧孩子的事情反而可能會增加寶寶們的危險。男性本身就比女性成熟的晚,當年輕的父母有了孩子以後,媽媽總是能很快就調整好角色轉換,努力成為一個優秀的母親,照顧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而爸爸卻依然童心未泯,總像是個長不大的孩子。
  • 卡車版乘風破浪:爸爸用卡車DIY泳池給娃孩子玩,網友:實力寵娃
    剛看到一個視頻,視頻裡是一位江西撫州的爸爸,擔心孩子總想去水庫玩有危險,不太放心,於是突發奇想,用卡車給倆孩子DIY了一個遊泳池。的確,這位爸爸的做法很贊,這樣DIY一個泳池給孩子玩,不僅達到了玩水釋放天性的目的,這樣的方法也安全合理,可以避免孩子發生危險。畢竟經常在新聞看到,到了夏天,不少孩子到水庫、海邊玩,經常發生危險。
  • 當代爸爸帶娃實錄,活著就行
    近些年關於「喪偶式育兒」的討論與反思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爸爸開始兼顧事業和家庭投身到育兒大軍中但作為帶娃界的泥石流父愛總是山崩地裂各種「車禍現場」層出不窮/陪娃睡覺/吃飯也要排排坐寶寶一口狗一口絕對不偏袒任何一個/帶娃出去玩/
  • 富爸爸帥爸爸不如陪娃的好爸爸:《父與子》帶給孩子的濃濃父子情
    網絡上流傳著一個梗:「爸爸帶娃,活著就行。」一些爸爸帶娃時的「不靠譜」行為,讓不少媽媽們吐槽爸爸們為「豬隊友」。這些爸爸們在陪娃的時候,似乎一下變成了心智還未成熟的大男孩,總能找出稀奇古怪的帶娃方法,雖然在媽媽眼中看來有些
  • 爸爸,你什麼時候回家陪我玩?
    因為太久不見,女兒對他印象模糊,而且女兒說不要爸爸,要舅舅。可能因為舅舅時常會陪她吧。他聽了特別心酸,說自己誤把物質給予當成了愛,其實對孩子來說,父親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他下定決心,要把工作的時間減少,用來陪孩子,因為他不想等女兒長大了,還把自己當成一個會送禮物的陌生人。
  •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一代數學天才的學習方法,建議家長為孩子收藏
    無論是做哪一種學術勤勉、苦戰都是第一位,數學家更講究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所以在他工作的時候,忙裡偷閒努力學習,通過不停地解題、學習才有了《科學》雜誌上的兩篇論文,才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步入清華做教授,從此每天與數學為伍。
  • 爸爸帶娃,活著就好:沒有危險時,爸爸是最大的「危險」
    精緻就好;爸爸帶娃,活著就好」,真讓人哭笑不得!,平時工作太忙,沒時間陪孩子,但只要有時間,就會多陪孩子玩一會。網友齊齊誇讚這個爸爸相信這個「爸爸版不倒翁」,一定會在女兒心田留下非常美好、難忘的記憶,即便將來長大成人,回憶起來,依然甜蜜、溫馨。
  • 自己太普通?沒時間陪娃?你跟娃的情感連接才是親子關係的關鍵
    文|桃小真育兒本內容由桃小真育兒原創,喜歡文章請點個讚,謝謝支持,歡迎在評論中發表觀點和個人轉發!這年頭養個娃真不容易,想要養好一個娃更不容易。聽說誰誰家娃去上早教班,好的雙語幼兒園,特長培訓班等等。就連看劇追劇都變成了看各種育兒節目。感覺看完更焦慮,有沒有?我們現實中大部分爸爸媽媽工作一般,家庭經濟一般,夫妻雙方都上班的話不得不把娃就給老人幫忙照顧。
  • 如何教育引導孩子?這個爸爸的做法值得提倡
    如何教育引導孩子?這個爸爸的做法值得提倡2020年9月2日,山東鄒平市韓店鎮一餐館內,一位8歲的小朋友在玩積木遊戲。他說,是他爸爸給他買的積木遊戲,他很喜歡。時下,很多孩子以看手機節目和玩手機遊戲日盛,甚至有的孩子不給看手機就不吃飯,三四歲的孩子成天抱個手機不撒手,真令人擔憂。相比之下,這位小朋友爸爸的做法值得提倡。讓我們為這位小朋友和他爸爸點讚吧!
  • 請假暑期陪娃,不批假就辭職!這位父親火了!
    一位爸爸的「奇葩」申請書,卻引來無數家長默默點讚這兩天,團長的朋友圈出現了一份讓很多網友直呼「奇葩」的申請書▽在申請書中,這位爸爸提到:孩子暑假興趣班多,需要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媽時常抱怨自己不顧家,兼顧工作與家庭著實精力不足,再加上自己焦慮強壓力大,身體特別容易出問題,需要多休養。
  • 一個普通爸爸,如何3根吸管,優雅地帶娃玩科學?
    作為普通爸爸,我們平時可以多花一些時間,一些心思去陪娃。可很多爸爸媽媽說:不知道怎麼陪伴。我認為:閱讀+陪玩,是兩個比較好的方式。4年前我創立了這個賢爸科學館。這些疑惑,激發了孩子的好奇心,假如爸爸適時帶娃玩一下小實驗,探索一番,沒準孩子會形成自己的答案,也增加了對科學的興趣呢。其實,育兒就在點滴之間;或許邊玩邊學,就是更好的培育。
  • 暑假帶娃太累了!一位爸爸睡倒在遊樂場的海洋球池中
    聽說帶娃累成狗,一位爸爸直接睡倒在遊樂場的海洋球池中。  前兩天,網友「開心」在19樓論壇發了一張照片,配文:「現在暑假了,陪伴孩子玩耍實屬不易。這個亮點有點大,嘿嘿。」網友們看了紛紛笑翻,稱「笑出豬叫」。
  • 「爸爸,媽媽別去上班,陪我玩」寶寶黏人,原來是缺乏安全感?
    ,不讓媽媽穿鞋,故意的找各種藉口讓爸爸媽媽不要走,不要去上班,留下來陪他玩兒。一會,一上午,一中午過去你都不回來,娃覺得你不要他了,心裡有些不安和害怕失落。2、尋求你的關注或許你平時對寶寶關注太少了,娃還在睡覺,你上班就走來不及跟寶寶打招呼。
  • 爸爸帶娃已成歷史,小姨帶娃才讓人哭笑不得!網友:太現實了
    親戚長輩幫忙帶娃已是常態,但是帶娃技術如何就另說了,尤其是爸爸帶娃,往年來很多奇葩操作真讓人無語。寶爸帶娃出門的時候竟然把寶寶拎在手裡,或許是因為懷裡抱孩子和推嬰兒車都讓五大三粗的寶爸覺得難為情。這個小姨就更搞笑了,說好了陪孩子玩開車,為啥她自己坐在車上?
  • 科學網—大數學家是如何談論數學的
    反過來,數學的每次進展又都向數學哲學提出自己的問題。 ■胡作玄 《數學的意義》是十位大家談論數學哲學的文集。簡單說,數學哲學的首要問題是「數學是什麼?」但是這個問題就不像其他許多學科那樣有一個大多數專家公認的、比較明確的答案。例如化學,多數人同意它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的學科」,而數學則不然。
  • 爸爸帶娃不放心?哈佛大學研究:爸爸帶大的孩子會更聰明更優秀
    編輯|吳倩萍定稿|菁媽現在的家庭中,我們會發現,媽媽帶娃會比較多一些,有的爸爸甚至是對孩子的問題一竅不通。但是,家長們不知道的是,爸爸帶娃能夠讓孩子更加的有優勢。曉麗家的孩子已經三歲大的,孩子很多時候都是爸爸在帶的,曉麗自己會有很多自己空閒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爸爸帶娃不放心?哈佛大學研究:爸爸帶大的孩子會更聰明更優秀
    編輯|吳倩萍定稿|菁媽現在的家庭中,我們會發現,媽媽帶娃會比較多一些,有的爸爸甚至是對孩子的問題一竅不通。但是,家長們不知道的是,爸爸帶娃能夠讓孩子更加的有優勢。爸爸帶娃,孩子的三大優勢更易顯現,家長你們知道嗎?1、 孩子會更加的堅強獨立媽媽帶孩子和爸爸帶孩子是不一樣的,媽媽有的時候太心軟了,總是看不得自己的孩子受傷,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媽媽幫孩子去完成的,這樣的孩子就會非常的依賴家長。
  • 爸爸帶娃有多不靠譜?一組圖片逗笑網友:同一個世界,同一個爸爸
    ​爸爸帶娃有多不靠譜?爸爸難得帶孩子去遊樂園玩,非要皮一下,自己撒開兒子的手就跑得老遠,身上一滴水沒濺到,而兒子慘變「落湯雞」。還有這個爸爸也太省事,把孩子墊在筆記本電腦下,邊帶娃邊工作兩不誤。寶寶:「爸,咱家不缺桌子吧?」
  • 別人家的爸爸帶娃為什麼這麼給力?
    康經常被人稱之為「別人家的爸爸」。兩個孩子從小都是睡靠爸爸那邊的嬰兒床,哪怕是我母乳的時候,哪怕是康白天還在正常上班的年月,也是由爸爸抱起放到我身邊吃奶,然後爸爸拍嗝,爸爸換紙尿褲,再由爸爸放回床上去。平常帶娃更是不用說,餵奶哄睡做早教,陪玩陪睡陪畫畫陪學習,一拖二輕輕鬆鬆,單獨帶娃出門甚至旅行也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