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大數學家是如何談論數學的

2020-12-27 科學網

 

數學的每一次進步,都和數學哲學、至少數學家的哲學思想密切相關。反過來,數學的每次進展又都向數學哲學提出自己的問題。

■胡作玄

《數學的意義》是十位大家談論數學哲學的文集。簡單說,數學哲學的首要問題是「數學是什麼?」但是這個問題就不像其他許多學科那樣有一個大多數專家公認的、比較明確的答案。例如化學,多數人同意它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的學科」,而數學則不然。這使我們想起100多年前,大哲學家、數學家,也是數學哲學家的羅素說的一句俏皮話:「數學是這樣一門學科,關於它,我們不知道我們談論的是什麼,也不知談論的是否為真。」正因為如此,它帶來一系列的數學哲學問題。例如,數學是不是一門自然科學?它同物理學有什麼區別?數學研究是發現還是發明?數學對象是不是客觀存在?數學為什麼具有不可思議的有效性……這一系列哲學問題在本書中多少都有觸及,你對它們感興趣嗎?

理論上講,對數學哲學感興趣的人至少應該對數學本身有一個大致的、全局的了解。當然,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0世紀前半葉,龐加萊、希爾伯特、赫爾曼·外爾、馮·諾伊曼可能是全面理解數學的大數學家。到20世紀後半葉,也許只有布爾巴基集體才能做到這點。到了21世紀,專業化浪潮已經席捲整個數學,很少人能與時俱進地、哪怕是膚淺地了解整個數學,而這恰恰是研究數學哲學的必要條件。這裡,我們只能粗略地把整個數學分成相互關聯的三大塊:初等數學、應用數學、純粹數學。每位受過基礎教育的人,都覺得自己懂點數學,他們所懂的數學,誠然天天都在用,卻並非現代數學哲學的合適基礎。數學不可思議的有效性首先表現在微積分和數學物理方程方面,沒有它們,現代物理學可以說寸步難行。在牛頓與萊布尼茨創立了微積分之後,他們都受到許多哲學家的非難,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國哲學家巴克萊。為微積分(數學分析)奠定嚴格基礎花了數學家兩個世紀(18、19世紀)。

而緊接著數學分析基礎的建立,立即促成集合論的誕生。康託爾的無窮集合論帶來數學家之間的大辯論,從而導致帶來哲學性質的數學基礎危機,過去簡稱為第三次數學危機。集合論帶來的大麻煩實際上來源於對我們的常識或直觀論斷「整體大於部分」的哲學態度。擁護它的保守派只能在有限的範圍內討論問題,而打破這個禁忌則促使全新的純粹數學的產生,我們不妨稱之為結構數學,例如抽象代數學和一般拓撲學。這些新的抽象數學原來似乎只是數學家的頭腦遊戲,後來卻證明它們在各個領域有著各種奇妙的應用。這使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威格納驚呼「數學不可思議的有效性」。這也推翻了英國大數學家哈代(他可以算華羅庚的老師)的兩個教條:一是他所做的數學(主要是數論)是沒用的,既對人類無益也不對世界有害;二是談論數學本身不是數學家應該幹的事。這也可以說是哲學家幹的事,而哲學對於數學也沒啥用處。

近百年來,純粹數學抽象數學大有用武之地早已是不爭的事實,就連哈代標榜的數論在物理領域也很有用,這可從最近名為《數論與物理通訊》的期刊問世即可明白。雖說數學無用論現在不太有人講,但第二個教條,哲學無用論的確大有市場。正如筆者在《數學是什麼》一書中談到的,哲學和數學都是「萬學之學」,因為它們都幾乎涉及所有學科。但它們至少有兩點不同。首先,哲學可以分為兩大塊:學院哲學(主要是形上學、認識論、價值論、形式邏輯)和實用哲學(教育哲學、法律哲學、政治哲學、科學哲學等),沒有對應於初等數學的初等哲學。其次,任何數學問題大都有標準答案,一般來講非對即錯,而哲學則沒有,這也反映在《數學的意義》一書中,每位專家的論文後面,都有另一位專家的批評文章,有些甚至是針鋒相對的,這種事在數學論文中是很難想像的。

這樣本書對於習慣定式思維的中國讀者無疑是很好的思維訓練。可以看看大專家是如何思考、如何談論數學的。不管怎麼說,聽聽大數學家對數學的看法,對於普通讀者理解數學還是很有好處的。本書十位專家中,有三位是數學家,高爾斯是菲爾茨獎得主,最近出版的《普林斯頓數學伴讀》主編。彭羅斯是與霍金同等級別的大科學家,從宇宙論到人工智慧都有獨到的見解。他的文章讓人想到波普爾的科學哲學,特別是三個世界理論,從中可以看出,哲學對前沿數學家是多麼重要。除了前面所說龐加萊等四位大數學家之外,還有亞里斯多德以後最偉大的邏輯學家哥德爾,他們都十分清楚自己的數學哲學見解,有這方面的論文乃至專著問世。而哥德爾更是公開宣稱自己的思想來源是康德哲學。這多多少少有點像推動20世紀物理學革命諸大家:普朗克、愛因斯坦、玻爾、波恩、海森伯、薛丁格等人,對於他們,哲學是思想的推動者。

總之,數學的每一次進步,都和數學哲學、至少數學家的哲學思想密切相關。反過來,數學的每次進展又都向數學哲學提出自己的問題。數學變得如此博大精深,哲學不可能不在場,不過由於數學的難度,數學哲學仍處在其初級階段。

如果要進一步研討數學哲學,書末的文獻是一個極好的選擇。閱讀本書,肯定會對數學、哲學、數學哲學有新的認識,只是多少得有點基礎。

《數學的意義》,[英] 約翰·查爾頓·珀金霍恩主編,向真譯,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中國科學報》 (2014-05-30 第19版 書評)

相關焦點

  • 第七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在京召開—新聞—科學網
    陸琦攝   科學網北京8月6日訊(記者陸琦)8月6日-11日,由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晨興數學中心和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七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Chinese Mathematicians)隆重召開,會場設在人民大會堂和中關村地區。大會主席是著名數學家、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先生。
  • 科學網—劉路:就是喜歡數學 渴望成為大數學家
    一個大三學生,如何與代表著學術地位和資歷的「研究員」畫等號。劉路,他究竟做了什麼工作,以至「天上的餡餅」砸到了他的頭上?「學術男」劉路除了淡定,還有什麼?記者在與劉路多次交流之後,挖掘出這個痴迷數學的陽光男孩背後的故事,以饗讀者。 初見劉路,是在3月20日中南大學為他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
  •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真正純粹數學家的數學思想
    內容簡介 本書是哈代於1940年寫成的心得之作,展現了數學之美、數學的持久性和數學的重要性三大主題。作者從自己的角度談論了數學中的美學,給眾多數學「門外漢」一個機會,洞察工作中的數學家的內心。作者還討論了數學的本質與特點、數學的歷史及其社會功能等諸多話題。
  • 擁抱數學純粹的本質—《一個數學家的辯白》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英語:A Mathematician's Apology)是一篇由英國數學家G·H·哈代在1940年所寫文章,在當年11月首次出版。這篇文章可以說是哈代本人的自傳。哈代從自己的角度,談論了數學中的美學,給了門外漢一個機會以洞察工作中的數學家的內心。
  • 大數學家們的趣事
    Wolfskehl在剩下的日子裡依然努力的工作,當然不是數學,而是一些商業的東西,最後一天,他寫了遺囑,並且給他所有的朋友親戚寫了信。由於他的效率比較高的緣故,在午夜之前,他就搞定了所有的事情,剩下的幾個小時,他就跑到了圖書館,隨便翻起了數學書。很快,被Kummer解釋Cauchy等前人做Fermat大定理為什麼不行的一篇論文吸引住了。那是一篇偉大的論文,適合要自殺的數學家最後的時刻閱讀。
  • 日本數學家解開最重要數學猜想卻無人能懂—新聞—科學網
    日本數學家望月新一稱已經解開數學領域最重要的難題之一。但問題在於,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結論是否正確。在這些文章發表數日後,美國威斯康星州數論學家Jordan Ellenberg在他的博客中寫道。 ABC猜想在27年前由Masser和Oesterlé分別獨立提出,它指的是a+b=c的數值表達式。儘管這一表述的各個版本之間略有差異,但它們都指的是可以除以各個因子a、b、c的質數。
  • 數學家論數學
    任何一門數學分支,不管它如何抽象,總有一天會在現實世界中找到應用.
  • 數學家論數學:數學的本質
    羅巴切夫斯基任何一門數學分支,不管它如何抽象,總有一天會在現實世界中找到應用。羅巴切夫斯基(Н.И.лобачевский,1792~1856,俄國數學家)是非歐幾何的創始人之一,但他的工作在其所處的時代並未獲得讚賞,反而遭到嘲弄和打擊。去世後不久,人們發現大數學家高斯的手稿中記載了關於非歐幾何的同類成果,他的思想才逐漸被接受。
  • 數學家論數學——數學的本質
    羅巴切夫斯基 任何一門數學分支,不管它如何抽象,總有一天會在現實世界中找到應用.反而遭到嘲弄和打擊.去世後不久,人們發現大數學家高斯的手稿中記載了關於非歐幾何的同類成果,他的思想才逐漸被接受.羅巴切夫斯基是一位傑出的教育家和管理者,創立了喀山數學學派和喀山數學教育學派,在無窮級數論(特別是三角級數)、積分學和概率論等方面均有出色的工作.羅巴切夫斯基反對康德的唯心主義觀點,認為人們頭腦裡產生的概念來源於客觀世界的物質運動.數學概念從現實世界抽象和概括出來,反映了諸多客觀事物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方面的本質和共性
  • 數學的本質-數學家論數學
    羅巴切夫斯基 任何一門數學分支,不管它如何抽象,總有一天會在現實世界中找到應用. 羅巴切夫斯基(Н.И.лобачевский,1792~1856,俄國數學家)是非歐幾何的創始人之一,但他的工作在其所處的時代並未獲得讚賞,反而遭到嘲弄和打擊.去世後不久,人們發現大數學家高斯的手稿中記載了關於非歐幾何的同類成果
  • 《一個數學家的嘆息》讀書筆記(1):好奇心、遊戲與數學評論
    我對數學恐懼,卻對教育熱忱。如果說學校教育註定摧毀孩子的好奇心,我能做的,就是儘量在家裡為他們抵禦可能的創傷,創造一個充滿生機和愉悅的數學環境。不是用我的知識,而是用我逐步拾回的好奇心和熱情。水平不夠,熱情來湊。這便是《一個數學家的嘆息》中提到的「熱情」。
  • 數學家哈代的辯白,什麼是數學中的美學?
    《一個數學家的辯白》(雙語版)內容簡介本書是哈代於 1940 年寫成的作品,展現了數學之美、數學的持久性和數學的重要性三大主題。作者從自己的角度談論了數學中的美學,給眾多數學「門外漢」一個機會,洞察工作中的數學家的內心。
  • 上海交大與復旦攜手組建上海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新聞—科學網
    根據上海市科委發布的最新信息,上海應用數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由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組建,在兩校各設分中心,並聯合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相關高校和代表性企業進行組建
  • 張益唐:孤獨的數學家—新聞—科學網
    5月20日,《紐約時報》大篇幅報導了這個華人學者的工作。文中引用了剛剛卸任《數學年刊》主編職務的彼得·薩納克的講話:「這一工作很深邃,結論非常深刻。」5月22日,老牌英國報紙《衛報》刊登文章,文章的標題是:鮮為人知的教授在折磨了數世紀數學精英的大問題上邁進了一大步。印度主流報紙把作出這一非凡貢獻的人,與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天才數學家拉馬努金相媲美。
  • 數學與歷史:中國著名的大數學家們
    從古至今,中國也前僕後繼的出了非常多的數學家,除了從「放牛娃」到「數學之王」的蘇步青和割圓術創造者劉徽,還有很多,今天極客數學幫就分享幾位中國有代表性的大數學家們
  • 數學家建數學迷宮—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ARNE RISTESUND 本報訊 當挪威卑爾根大學數學家Hans Munthe-Kaas被邀請為他的學校設計一個新植物花園時一年後,他創造了一個奇蹟:一個以數學為基礎的迷宮(如圖)。這座迷宮將亮相明年的阿貝爾獎慶祝活動。 這座名為阿基米德的迷宮佔地800平方米,位於Adiabata,後者是一座雨水花園,得名於潮溼的海風從山上吹過時產生的絕熱過程。 為了設計迷宮,Munthe-Kaas從螺旋開始,他特別從阿基米德螺線中獲得靈感。阿基米德螺線被認為是出現在自然界中的曲線,包括蕨類植物的葉子。
  • [趣味數學]兩位國際卓越的女數學家
    翻開數學史,有許許多多的數學家,他們仿佛天上的繁星,在數學王國的上空閃閃發光。可我們不難發現,其中女性的名字寥寥無幾。女數學家甚至比女王還要少,這是為什麼呢?難道女人的智商真的比男人低嗎?當然不是。是舊社會、舊思想對女人的偏見、迫害造成的。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兩位卓越的女數學家,她們充滿坎坷的一生。
  • 科學網—比利時數學家獲2013年度阿貝爾數學獎
    Pierre Deligne完成的一系列成果讓他在數學領域名聲大噪。 這項數學大獎由挪威科學與文學院頒發,每年頒發一次,以挪威著名數學家Niels Henrik Abel的名字命名,獎金為600萬挪威克朗。 Deligne表示,他於3月20日早晨非常驚訝地得知自己獲得該獎。他說,儘管此前曾榮獲多項大獎,但自己沒有花太多時間去思考下一個獎項會何時垂青。Deligne 說:「數學最美妙的地方在於其本身。
  • 孫斌勇:「做數學要慢一點」—新聞—科學網
    做「合適」的數學問題 比起費馬猜想、哥德巴赫猜想這些有百年歷史的古老數學問題,朗蘭茲綱領(Langlands綱領)算是比較現代的新問題,它試圖橫跨數論、群論、表示論和代數幾何等幾大當代數學分支,並找到其中普遍的聯繫。 朗蘭茲綱領,也被稱為數學大一統理論。宏大、神秘,卻讓人痴迷,這就是孫斌勇面前的數學世界。
  • 印度開掛數學家,憑一己之力單刷數學,70年後被贊「創造數學的人」
    但是印度不只有「開掛」的火車,還有一名開掛的數學家,這位數學家被稱為「創造數學的人」,他是誰?又如何憑一己之力刷新了數學界?|貧困的天才這位數學家名叫斯裡尼瓦瑟·拉馬努金,他是數學界中是神話般的存在。於是,在哈代的幫助下,拉馬努金在1914能夠年進入劍橋大學學習數學。|是金子總會發光拉馬努金平易近人,性情溫和,但是他卻沉默寡言幾乎不談論和數學無關的事情。他和哈代成為了很好的朋友,他是一個善於傾聽的人,總是耐心真誠地聽完哈代的想法。而哈代也總會細心給他講解數學的專有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