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國外機場突然響起中文廣播,中國人都感動了

2020-12-14 凌宇移民

5月24日,來自中國鄭州的李先生一段客串播音員機場播音視頻火了,上了微博上搜,網友紛紛點讚!

當時飛機晚點,而埃及的開羅機場一直只用英語和埃及當地語言進行雙語播報

開羅機場工作人員擔心中國遊客聽不懂英文,於是請李先生幫忙用中文廣播一下

一共播放了三遍,沒想到一下就吸引了在場中國旅客,聽是中國話,大家都覺得挺意外的

也正是英文這三遍中文播報,讓很多中國遊客來到了登機口及時登記,不然肯定會有很多人錯過飛機

網友紛紛點讚:祖國的語言!工作人員有心了 !

在異國他鄉聽到祖國的語言,感動!

希望漢語能走向世界

近些年,隨著中國在全球的經濟、政治、文化方面影響力的迅速提升,不少與中國有著密切合作關係的國家或地區,都推出了「為中國人提供方便」的服務項目

例如在機場或者其他重點公共場合提供中文服務,給中國旅客專門開設服務臺和快速通道等

而包括義大利和德國在內,不少人流量較大的機場裡,都有「中文指示牌」

甚至一些小城市的機場也出現了中文路標,即便不懂英文和當地語言,也不會遇到太大的困難了

除了越來越多的中文服務外,在生活習慣上,很多西方國家也開始為了中國人而「改變」

以行動支付為例,這個被中國人玩成「科幻」遊戲的現代生活方式,在西方原本並不被認可

但隨著中國企業和中國人的到來,幾乎所有國家都因為落後的網絡與脫離時代的節奏而被詬病

於是,在華人華僑和中國遊客,以及中國企業的影響下,多數國家都已經開通了微信和支付寶支付,而且可以直接使用任一貨幣進行交易,由系統自動換算

不由得感嘆,中國對世界的影響真的是越來越大了

中國,請繼續加油!

相關焦點

  • 當開羅機場響起中文廣播 網友感動了
    【文/觀察者網 嚴珊珊】「乘坐AL805航班,前往鄭州的旅客,請往04號登機口登機,謝謝」……近日,這段字正腔圓的機場中文廣播視頻在網上熱傳,原來,播報不是出自機場工作人員,而是同樣也在等待登機的中國旅客李先生。
  • 中國遊客在國外登機口廣播中文,網友點讚:祖國的語言
    【文/觀察者網 嚴珊珊】 「乘坐AL805航班,前往鄭州的旅客,請往04號登機口登機,謝謝」……近日,這段字正腔圓的機場中文廣播視頻在網上熱傳,原來,播報不是出自機場工作人員,而是同樣也在等待登機的中國旅客李先生。
  • 地鐵裡廣播響起,緊急時刻,一個女孩從最後一節車廂趕來…
    關鍵時刻,一名20多歲的年輕女孩挺身而出,跪在地上為老大爺做起人工呼吸,實施心肺復甦。女孩的舉動感染了在場乘客。女孩跪地為大爺人工呼吸地鐵車廂裡,響起了廣播的聲音。「有乘客突發疾病暈倒,有沒有會急救的醫護人員?」
  • 機場廣播噪音與國民素質
    好像為了表示這些機場是國際機場似的,在這些機場的出發候機大廳,第一、第二類通知還用英文復誦一遍。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這些通知除了用中文、英文復誦一遍之外,還要用日語再復誦一遍(就連本蟀這樣強烈反對盲目仇日的人也覺得這個做法太哈日了)。如果你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國際出發候機大廳等候飛機,會有多少次高音喇叭集中轟炸呢?
  • 國外機場紛紛加入「寧靜計劃」 停止旅客登機廣播
    12月1日,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機場開始實施「寧靜機場計劃」,除兒童丟失、護照信息有誤、航班延誤和登機口變更等特殊情形外,機場將全面停止呼叫旅客登機廣播服務,旅客需要自己注意登機時間。目前的廣播系統播報頻率是平均5分鐘會有一個廣播播報,特別是呼叫尚未登機的乘客即刻登機的信息佔了絕大多數。
  • 來自巴薩國際機場的祖國聲音 東航北京乘務組境外機場地面廣播服務...
    3月10日,執行MU782峇里島至北京航班的東航北京乘務組,在巴薩國際機場以細緻周到的廣播服務,不僅避免了可能造成的航班延誤,也贏得了眾多中國旅客的好評。
  • 前晚,這趟飛往佳木斯的航班響起緊急廣播……
    17日20時30分,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飛往佳木斯東郊國際機場的HU7621航班上突然響起了空乘人員焦急的廣播呼叫:「本次航班有一位乘客突發急症,緊急徵集乘客中的醫務人員前來幫助……」
  • 小學生正在值日,聽到國歌響起立刻敬禮,網友:最美的時刻
    來源 | 都市現場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全部來源12月16號,九江市修水縣一名小學生在值日時,突然聽到國歌聲響起,看到了升國旗,她立即停下腳步,立正、敬禮。拍下照片的修水縣一小教師梁朝暉,她說,當時低年級的學生正在操場舉行升旗儀式,五年級學生黃盧嬌是當天值日的校園「環保小衛士」,聽到國歌聲突然響起,就有了照片中這一舉動。校園裡的監控視頻記錄下了當時的全過程,小學生黃盧嬌在校門口附近檢查衛生時,突然立定行禮,馬上她又放下手。
  • 外國人說起中文來,連中國人都怕
    因為,不光有福原愛這樣能和中國人對飆中文的,還有更多學漢語多年仍講不出一句完整句子的,甚至有搞不清身上漢字紋身意思的。那麼,外國人的真實漢語水平到底什麼樣呢?一起來看看吧。奇怪的發音很多時候,外國人說中文已經不算什麼新聞了。
  • 在國外參加中文考試,看到第一題我就哭了,我可能是假的中國人...
    發現君此前幼稚地認為,外國人考我們的中文也得崩潰,可是當我真正看到了國外的中文考試試卷後,是的,歪果仁的確是崩潰了,可發現君也崩潰了考試形式跟雅思類似,一樣是聽力,閱讀,寫作等幾個部分,作為中國人我們只需要簡單感受一下中文非母語考生所遭受的折磨就可以了。
  • 外國人中文十級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中國人都自愧不如?
    蘇卿先生非常謙虛,「我的中文水平就是戰無渣,真正厲害的老外都在知乎網上……」沙龍結束後,我真的去翻了翻知乎。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以掌握了世界上最博大精深的語言為驕傲資本的我,感覺世界都要崩塌了,現在的老外一個比一個強悍……我是土生土長的日本人,在中國留學四年,回日本後遇到很多事情讓我懷疑自己是不是中國人。
  • 國外這份「中文試卷」火了!中國學生看完都傻眼:我是假中國人?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不斷進步,我們也看到中國在國際上也越來越有話語權,特別通過這次疫情,我們明顯感覺到中國已經不再是以前的中國了,甚至去國外其他國家的待遇都明顯感覺到高了一個檔次,在此,筆者作為一個中國人也越來越感到自豪!
  • 韓國英語廣播電臺首推中文廣播
    韓國廣播通信委員會日前批准英語FM廣播採用其他外國語進行播送。這些英語廣播電臺從今年秋季開始進行改編,計劃每天推出1~2個小時的中文廣播,之後逐步擴大中文播送時間。節目內容包括生活、旅遊信息、地區和國內消息等。這是韓國國內首次推出的中文廣播。
  • 航班到達沒有廣播 機場接人要眼觀四方?
    機場接機,需不需要航班到達廣播通知?近日,記者去機場採訪時發現,雖然有電子顯示屏滾動每個航班的到達情況,但是許多接機者總是有怕錯過、「心裡沒底」的感覺,需要不斷地去查電子顯示屏,或是對著一批出來的旅客問「你是哪個航班」。  機場是否也能像火車站一樣配上到達廣播通知呢?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 美國國家氣象局大樓突然響起一段熟悉的中文語音
    在周三(8日)忙碌的上午,這段中文語音闖入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NWS)在馬裡蘭州的總部,響徹了整個大樓。 正在忙碌的工作人員,一下子就懵了…… 圖源:美國國家氣象局 據《華盛頓郵報》9日報導,這是一個女聲,說中文。
  • 白雲機場推陳出新 6家外航使用母語登機廣播
    民航資源網2011年1月26日消息:春運期間,廣州白雲國際機場(簡稱「白雲機場」)客流量激增,其中不僅有國內返鄉乘客,也多了不少國外乘客。為了更好地保障旅客登機,提高服務質量,白雲機場運行指揮中心針對春運特點,增加航站樓內人工、半自動廣播次數,尤其在天氣較差、關閉機場較多的情況下,靈活調整廣播時間和次數,按照旅客需求及時廣播尋人、領取住宿卡、領取餐食、飲料等信息。  經與白雲機場外航AOC進行溝通協調,白雲機場運行指揮中心將部分外國航空公司的登機及催促登機廣播錄入半自動廣播系統,對該航空公司的乘客使用母語廣播。
  • 國外!女孩向媽媽哭訴真的想學中文!女孩:因為我是中國人……超讚
    視頻的內容是,一對母女在國外,孩子不會說中國話!非常難過地撲向媽媽懷裡!媽媽問孩子:你為什麼這麼難過?哭著跟媽媽說:因為我真的很想學中文!媽媽問孩子: 但你為什麼要學中文?孩子回答道:因為我是中國人。大家來看看就是這麼一個孩子居然能說出這樣的話,簡簡單單,樸實無華的一句: 因為我是中國人。這句話比任何的語言都動聽,說出這句話的這個孩子肯這句話比任何的語言都動聽!這句話肯定是出於她自己最真實的內心想法。反觀到現實裡面。
  • 機場廣播登機提示是否需要喊出名字引起爭議
    對此,夏先生承認自己由於看書太投入而沒有聽見登機提示,但他也表示出自己的不滿,「以前乘飛機,在飛機臨起飛的最後時刻,都會直呼尚未登機的乘客姓名提醒登機,如果今天也有人喊我的名字,我肯定會聽見,也就不至於錯過航班。」
  • 免稅店成賺錢主力 白雲機場迎高光時刻
    另一方面,在免稅店成為機場賺錢利器的今天,相比其他各家面對的不同問題,白雲機場(600004.SH)正步入屬於它的高光時刻。旅客吞吐量增速回暖對於機場來說,「旅客吞吐量增速」這一指標很大程度上決定機場經營的景氣度,也在一定程度折射出當時的宏觀經濟態勢。「客流越旺、機場生意越好;但如果碰上經濟萎靡,人們減少出行,機場的數據突然變差,也能反過來印證、預示宏觀局勢。」
  • 機場免稅店坑了多少中國人?這條經驗不止適用於希思羅機場!
    然而,英國希思羅機場T2航站樓的免稅店World Duty Free卻給中國人添了堵,被爆「專坑中國人」,對中國消費者採取歧視政策——中國人需花近13倍於他國遊客的錢,才能享受同等優惠。這在中國網際網路上引發憤怒聲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