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思遠:美國最好的中國書法碑帖藏家

2020-12-13 人民網

原標題:安思遠:美國最好的中國書法碑帖藏家

 

  2014年8月3日,美囯知名書法碑帖收藏家安思遠(roberthatfieldellsworth)謝世,享年85歲。

  中國藝術品的海外收藏,持續了一個多世紀。主要是以古董文物的外流為特徵。目前我們主要關注的美國收藏界的中國古文物收藏,最有名的有賽克勒博物館。賽克勒博士(1913—1987)被譽為「現代美第奇」,終身致力於亞洲藝術品收藏。據說他的亞洲收藏,竟是起源於1950年看到的一張造型簡潔明快的明代小桌,其後大規模收集魏晉隋唐以後石雕佛像,收藏大量明式家具,又收藏文人書畫。其收藏規模在美國屈指可數。但他之所以在中國有名,又是因為他的活動輻射面:他主動在中國北京大學建賽克勒博物館,又在中國舉辦賽克勒杯全國書法大賽,這樣的舉動令他在中國聲名鵲起——如果說美國華裔收藏家王己千等只是在收藏圈內有名,那麼賽克勒博士則是在教育界書法界同時有名,試想:這是一個大幾千幾萬倍的影響面啊。

  排行第二的是瑞士收藏家史蒂芬·裕利和他弟弟、已去世的吉爾伯特·裕利。50年持久的努力,使他們成為西方最好的中國古瓷器收藏家。其內容包括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清瓷器的最上乘精品。堂號為「玫茵堂」。本來中國收藏界對它並不在意,但近年「玫茵堂」在香港蘇富比拍賣頻頻出手亮相,又今年剛剛拍出吸引無數眼球的2.81億明成化鬥彩雞缸小杯即是「玫茵堂」送拍之物,於是它儼然成了中國收藏拍賣界的聚焦點,知名度急劇上升。

  另有幾位對亞洲文物藝術品收藏上規模的老外也不可小覷。比如英國玻西瓦爾、大維德爵士,歷40年不懈努力,建立起最成功最有影響力的英國私家中國陶瓷收藏。他的收藏緣起是偶然在朋友家壁爐上看到一件中國瓷瓶,大感興趣,遂開始收集中國瓷器,但起步伊始,質量一般規模也有限。1924年大維德爵士來中國應邀設計一個在紫禁城內舉辦的宮廷藝術珍寶展。遂為清宮珍寶目眩神迷。其後決心收藏中國古董,並且必須以故宮紫禁城的品質為標準。而在最輝煌時期,毅然將所有收藏悉數捐贈倫敦大英博物館。成為歐洲收藏界的盛事。另有一位美國的布倫達治先生,從1935年起,投巨資收藏中國古文物,並以私人藏品的宏富(包括青銅器、玉器、漆器、陶瓷、書畫、雕刻)建立了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這樣的記錄,也是當時絕無僅有的。

  以此來看安思遠先生的收藏,據我的了解,他在歐美收藏界的名聲獨大,並不是因為規模體量,而是因為他的獨特的主題收藏。

  真正的歐洲人美國人,最受歡迎的收藏題材順序,一是瓷器、二是青銅器玉器、三是國畫。到了國畫,已經是問津者稀,大半皆是華裔了。此無他,因為歷史文化知識要求太高之故也。至於書法碑帖收藏,更因還有一個漢字的隔閡,幾乎無人問津。但安思遠卻逆水行舟,獨樹一幟,成為西方的漢字書法碑帖的最大收藏鑑定者。

  安思遠先生在中國的最大手筆,是他收藏的《北宋拓淳化閣帖》4卷轉讓中國的逸事。1996年9月,他攜《北宋拓淳化閣帖》三、六、七、八及第四卷赴北京故宮展覽,啟功先生等進行了真偽鑑定。故宮希望留下此件,未果。2003年4月,上海博物館聯繫安思遠先生商談購買此閣帖,終以450萬美元成交。記得當時上博辦展印圖錄,許多業內專家還從全國各地雲集滬上,學術界形成一股討論刻帖熱潮,蔚為壯觀。他也因此在中國一舉成名。請注意,是以書法碑帖收藏成名,對一個老外而言,這是絕無僅有的。因此,安思遠先生去世,不但對收藏界是個大損失;對書法界也是個無可挽回的大損失。

  安思遠先生除了是中國書法碑帖收藏專家外,還是明式家具收藏專家,被稱為「明朝之王」又稱「中國古董教父」。與王世襄先生有交往。王世襄先生著述中曾多次引用過他的明式家具藏品。附記之。(陳振濂)

  來源:杭州日報

相關焦點

  • 美國著名藏家安思遠大量藏品將於明年亮拍
    安思遠1995年於中國安徽留影前不久,佳士得宣布獲得授權拍賣於今年8月辭世的美國著名學者、古董商及藏家安思遠(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的私人珍藏,並特意設置了匯集逾他是學者,是藏家,還是位古董商,羅拉表示,「他做古董商交易也是為了收藏,對於收藏古董安思遠還提出兩個建議,『第一,如果你要去購買一個人的藏品,就把他的藏品全部買來,挑其中最好的1/3留下,剩下2/3就賣掉了;第二個建議是自己手上要有現金,這樣才能吸引到其他古董交易商把最好的東西先拿出。』」
  • 安思遠的藝術人生:退藏天地於咫尺
    龐耐認為,中文學習對安思遠意味深遠,於是擔保這位高中沒畢業的「壞學生」於1948年進入耶魯大學。在這裡,安思遠又結識了他人生的另一位導師——王方宇教授。安思遠的中文名即是王萬宇所取。     王方宇出身北京書香門第,醉心書法和繪畫,尤以收藏八大山人作品而名滿天下。1944年到美國,後輾轉任教耶魯大學。不久,便收安思遠為學生,授習中文及中國文物知識。
  • 中國古董教父安思遠藏品明年3月上拍紐約佳士得
    原標題:「中國古董教父」安思遠珍貴藏品明年3月上拍紐約佳士得   來源:澎湃新聞  作者:姜岑     美國傑出古董商、藏家、鑑賞家安思遠的一批珍貴收藏將於明年3月在紐約佳士得上拍。安思遠一生對中國及亞洲藝術品情有獨鍾,貢獻卓著,人稱「中國古董教父」。
  • 學習書法,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練習的碑帖或字帖?
    學習書法,選哪一種碑帖或字帖來作為自己學習的臨摹對象,這很關鍵。因為,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你今後學習書法的審美觀和價值取向。不過,從眾多書法家習練書法的經歷來看,都是從楷書練起,再練行書、行草、到章草甚至狂草。那麼練習楷體書法,如何選碑帖或字帖呢?
  • 美藏家安思遠2000件藏品 明年3月亮相佳士得
    原標題:美藏家安思遠2000件藏品 明年3月亮相佳士得   前不久,佳士得宣布獲得授權拍賣於今年8月辭世的美國著名學者、古董商及藏家安思遠的私人珍藏。安思遠先生因其對亞洲藝術的開創性研究及非凡眼光而在亞洲及美國廣受敬仰。
  • 實物復刻再現藝術經典——安思遠圈椅實物復刻
    01原品拍賣史2017年11月7日,倫敦,佳士得「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專場第150號拍品正是與安思遠舊藏同根同源的一對黃花梨攢靠背圈椅!我館以90餘萬英鎊收入館藏!當拍賣師落槌的那一刻時,內心是無以言喻的激動,這對與安思遠舊藏同根同源的圈椅堪稱是魯作家俱博物館裡程碑式的收藏品。
  • 「中國嘉德2018年秋拍大觀之夜」總成交近12億元
    「中國嘉德2018年秋拍大觀之夜」總成交近12億元 2018-11潘天壽《無限風光》  「中國嘉德2018年秋拍大觀之夜」前晚為2018年秋拍拉開序幕。
  • 高清碑帖 | 趙孟頫《湖州妙嚴寺記》
    牟巘撰文敘述妙嚴寺當時建寺、刻印《華嚴經》、《法華經》及藏《大藏經》等情況。趙孟頫所書寫之後,並沒有刻石,手跡藏於僧人手中甚久,元無人題跋,直到明代成化年間,方有做過監察御史的嘉善畫家姚綬(公綬)作了四段題識。    據題識,此《湖州妙嚴寺記卷》當時歸僧人雨俺所有。民國初年此卷歸大收藏家葉恭綽(譽虎)收藏。
  • 書法話題:碑帖上的「筆畫增減」寫法,創作時到底是否可用?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近日書法圈在討論一件事情:1999年出土的隋代《解方保墓誌》中「寧」字中心字少一點(如圖),應該怎麼解釋?這種碑帖上的「筆畫增減」寫法(或稱「特殊寫法」或「異體字」),創作時到底是可不可以使用?
  • 有正書局出版的許多碑帖,是古文物的複製品,美不勝收!
    沈子培法書 有正書局出版的許多碑帖,已不僅限於研習書法時欣賞、臨摹之用,它同樣重要的是古文物的複製品。就以《華山碑》論,它不是只印碑帖拓本本身,它還印製了原件後面所附的大量歷代名人的題識,連卷首的名人題籤也不遺漏。
  • 渾厚古樸,碑帖並重——聊一聊黃賓虹所追求的書法筆墨觀
    這種書法筆墨觀並不是憑空去想像出來。而是經過黃賓虹對書法藝術的實踐而總結出來的。內力內美 碑帖並重內力內美黃賓虹所追求的內力內美的書法筆墨觀,也是經過他對書法藝術長期實踐而總結出來的。這些信札既有藝術價值又有文獻價值,同時黃賓虹書法藝術更值得學者和書法家去探索和研究。黃賓虹有意識去學那些既含「內美」又含「內力」的書法作品。他對顏真卿的書法下過很多工夫,臨習不輟,特別是對顏真卿的《爭座位帖》用功最深。《爭座位帖》是顏真卿行草書作品中的精品。米芾認為《爭座位帖》為顏書最好的作品。《爭座位帖》用筆渾厚勁挺、靈動自如,線條蒼茫老辣。
  • 有些碑帖筆畫都不完整了,書法臨摹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帖比較好?
    在長期的書法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學員對於碑帖的臨摹還是疑惑重重,在這一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比方說碑帖上出現的不清楚的字跡應該怎麼辦?對於那些看不清的,甚至有一些模糊的字跡,我們應該如何進行處理和選擇,這可能是很多初學者臨摹書法作品的時候遇到的最為棘手的問題了。
  • 書法家曾熙,進京科考,遍訪古蹟搜集碑帖古籍,開啟書法新認識
    此時期,曾熙在京城遍訪古蹟,搜集碑帖善本,令其眼界大開,對書法有了新的認識。瘞鶴銘1916年,上海各大報紙曾刊有《海上又來一書家》「衡陽曾季子先生名熙,湘學士所稱子緝先生是也,自號農髯,昔年官京師,與清道人同學書,書名滿都下……」。
  • 翁同龢五世孫、「守藏家」翁萬戈辭世:「我為家藏而活」
    作為同治、光緒兩朝帝師,翁同龢也被稱作中國維新第一導師,其父翁心存是兩朝重臣,其兄翁同書、翁同爵也是封疆大吏。因此翁家有「一門四進士」「翁家三巡撫」之譽,門生故吏滿天下,對清末政局影響很大。翁家還愛好收藏書畫,是中國收藏群落裡的大宗,嘉德拍賣行曾評價翁氏家族的藏品說:「目前所知的海外藏家,像翁氏家族這樣的收藏,無論從質量,還是傳承意義上,都無人可以取代。」
  • 從吳大澂吳湖帆祖孫遞藏,在蘇博看清代藏家的傳家與精神
    2017年12月16日,蘇州博物館「清代蘇州藏家」系列學術特展之二「梅景傳家——清代蘇州吳氏的收藏」開幕。這也是繼「吳門四家」和「顧氏過雲樓收藏展」後推出的又一大展。此次展覽將分前後兩期,匯集來自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博物館以及加拿大、美國相關文博機構的吳大澂、吳湖帆祖孫所藏青銅器、玉器、書畫、古籍、碑帖、文房精品130件文物。
  • 學生書法臨摹經典碑帖有哪些,印刷體適合作為練習內容嗎
    首先,2013年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中小學書法教育以語文課程中識字和寫字教學為基本內容,以提高漢字書寫能力為基本目標,以書寫實踐為基本途徑,適度融入書法審美和書法文化教育。綱要指出,讓每一個學生寫好漢字。硬筆與毛筆兼修,實用與審美相輔。中小學書法教育包括硬筆書寫和毛筆書寫教學。
  • 新書推薦 | 歷代碑帖集字創作•趙孟膽巴碑
    郭楚楚,本科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碩士研究生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書法專業。現為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浙江省女書法家協會理事。編輯書法篆刻類圖書,於西泠印社出版社、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等出版;參與編輯2017年《漢字之美》日曆,由中華書局出版。
  • 碑帖結合純屬脫褲子放屁
    答:民間的書法確實是露鋒居多,就像民間的穿著比較隨意一樣。經典的書法,宮廷的也罷,典雅的也罷,凡是上得臺面的,都以藏鋒居多,就像正式的場合,人們往往衣冠楚楚那樣。分辨古蹟時,常因為它的用途或者書寫者的身份不同而露鋒和藏鋒。所以簡書中有藏有露,書丹時也有藏有露。散老臨到老的作品感覺上就是一種臨帖在維持一種感覺,這種作法我們可以學習,而他臨出的東西沒必要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