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到夢境的唐、宋詞有很多,比如韋莊的《女冠子》:
女冠子韋莊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除卻天邊月,沒人知。
本詞中韋莊幾乎沒有渲染,也沒有大量比興,打動人心的地方,正是他那敘事一樣的口吻,好像老朋友傾訴心裡話。韋莊就把他的夢這樣地娓娓道來。
再比如後主李煜的一首《夢江南》:
夢江南李煜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本首詞正面描寫夢,夢中全是當年的盛景,通過描寫夢裡當年來表達當下失國的悽楚。正是以「樂景來寫哀景」的範例。
至於其他描寫夢境的詩句,更是數不勝數,詩人們幾乎把能想到的角度都寫遍了。越是寫得多的場景越難出好詞,然而一代女詞人李清照,卻能推陳出新,把夢境寫得雄奇、詭譎、昂揚、瑰麗。我們一起來品讀。
漁家傲宋李清照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裡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本首詞被詩人寫得極具故事性。
開篇即描繪雲濤曉霧迷濛一片,難分邊界,而在夢境裡詩人則是乘小舟翻舞在群星璀璨的銀河之中。恍惚間仿佛來到天帝居住的宮殿,聽到天帝殷殷關切地詢問。
詩人的奇思妙想開篇揮就。而天帝詢問時是「殷勤」,這近乎於討好的關心真寫得別開生面,將詩人的豪放與自信襯託得異常豐滿,全沒有人與神的界限。而詩人面對天帝的關心,並沒有受寵若驚,而是發出了內心的嗟嘆。
下一句「我報路長皆日暮」,是寫自己的回答,本句引用屈原名句:「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學詩謾有驚人句」,又化用杜甫「為人性癖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謾有」即為「空有」。詩人借屈原與杜甫的詩句,極力傾吐了胸中塊壘——已界垂暮,心懷悲切;空有才華,不得施展;一片忠心卻得不到重視。將牢騷發得如此闊大豪縱的,實屬罕見。
最後的結句,又用莊子《逍遙遊》裡的名句,寫九萬裡扶搖直上的大鵬。而蓬舟即指如飄蓬流轉的小船。大鵬扶風,小船破浪,一大一小相映成趣,直入三山仙境。
結尾語意高遠縹緲,蒼茫不盡。
本首詞,一改李清照詞作的哀婉清麗,寫得豪放浪漫、異彩紛呈而又不拘一格。她大量用典,但毫不晦澀,借典故的含義來表達自己的內心,用得圓融有致、恰到好處。
本詞的結構也十分奇特。 一般的宋詞,上下片有明顯的「分工」,或寫景、或言情、或泛寫、或專寫。
可本詞全然拋開常規,開篇三句,描寫夢中景象,再用兩句寫天帝的關切詢問,其後五句連用,一氣呵成,回答天帝的問題,抒發胸中的不平。其節奏之緊密,其想像之奇譎,其格局之闊大,多少響噹噹的大詞人都被易安遠遠地拋在了身後。
夢境詞難寫,而「千古第一才女」幾乎交了一份滿分答卷。